卷五百二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無上正等菩提。
無所得者為有得有現觀有無上正等菩提不。
佛告善現,若無所得即是得。
即是現觀。
即是無上正等菩提。
所以者何。
以彼不壞法界相故。
善現當知。
若有於此無所得中。
欲有所得欲得現觀。
欲得無上正等菩提。
當知彼為欲壞法界。
具壽善現複白佛言:若有所得者無得無現觀亦無無上正等菩提。
若無所得即是得。
即是現觀。
即是無上正等菩提。
無所得中無得無現觀。
亦無無上正等菩提。
諸菩薩摩诃薩雲何得有初地二地乃至十地。
雲何得有無生法忍。
雲何得有異熟生神通。
雲何得有異熟生布施乃至般若波羅蜜多。
雲何得有安住如是異熟生法。
成熟有情嚴淨佛土。
於諸佛所親近供養上妙供具所獲善根乃至無上正等菩提。
與果無盡展轉乃至般涅槃後。
自設利羅及諸弟子。
猶得種種供養恭敬。
善根勢力仍未窮荊佛告善現,以一切法無所得故。
諸菩薩摩诃薩得有初地二地乃至十地。
即由此故得有無生法忍。
即由此故得有異熟生神通。
即由此故得有異熟生布施乃至般若波羅蜜多。
即由此故得有安住異熟生法成熟有情嚴淨佛土。
於諸佛所親近供養。
上妙供具所獲善根。
乃至無上正等菩提。
與果無盡展轉乃至般涅槃後。
自設利羅及諸弟子。
猶得種種供養恭敬。
善根勢力仍未窮荊具壽善現複白佛言:若一切法皆無所得。
布施等六波羅蜜多及諸神通有何差别。
佛告善現,無所得者布施等六波羅蜜多及諸神通皆無差别。
為欲令彼有所得者離諸染著方便宣說布施等六波羅蜜多及諸神通有差别相。
具壽善現複白佛言:何因緣故。
無所得者布施等六波羅蜜多及諸神通說無差别。
佛告善現,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不得布施。
不得施者不得受者,不得所施。
不得施果而行布施。
不得淨戒而持淨戒。
不得安忍而修安忍。
不得精進而勤精進。
不得靜慮而入靜慮。
不得般若而學般若。
不得神通而發神通。
不得四念住乃至八聖道支而修四念住乃至八聖道支。
廣說乃至不得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而修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
不得諸有情而成熟有情。
不得諸佛土而嚴淨佛土。
不得佛法而證菩提。
如是善現,諸菩薩摩诃薩應行無所得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诃薩能行無所得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天魔外道不能破壞爾時善現便白佛言:雲何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一心現起則能具攝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
廣說乃至三十二大士夫相八十随好。
佛告善現,若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所修布施乃至般若波羅蜜多。
廣說乃至三十二大士夫相八十随好。
皆為般若波羅蜜多之所攝受乃得圓滿。
如是善現,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一心現起則能攝受六波羅蜜多廣說乃至三十二大士夫相八十随好。
具壽善現複白佛言:雲何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諸有所作皆為般若波羅蜜多所攝受故。
一心現起則能攝受六波羅蜜多廣說乃至三十二大士夫相八十随好。
佛告善現,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所修六種波羅蜜多乃至所引三十二大士夫相八十随好。
皆為般若波羅蜜多所攝受故遠離二想。
具壽善現複白佛言:雲何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雖行六種波羅蜜多。
乃至雖引三十二大士夫相八十随好而無二想。
佛告善現,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為欲圓滿布施波羅蜜多故。
即於布施波羅蜜多中。
攝受一切波羅蜜多廣說乃至八十随好而行布施。
由此因緣而無二想。
如是乃至為欲圓滿八十随好故即於八十随好中。
攝受一切波羅蜜多廣說乃至八十随好而引八十随好。
由此因緣而無二想。
複次善現,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故。
若行布施波羅蜜多時。
住無漏心而行布施波羅蜜多。
廣說乃至若引八十随好時住無漏心而引八十随好。
是故雖行布施波羅蜜多。
乃至雖引八十随好而無二想。
具壽善現複白佛言:雲何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故。
若行布施波羅蜜多時。
住無漏心而行布施波羅蜜多。
乃至若引八十随好時。
住無漏心而引八十随好。
佛告善現,若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以離相心不見諸相。
而行布施波羅蜜多。
所謂不見誰能行施。
所施何物。
誰受此施。
由此布施。
為此布施。
雲何行施。
住是離相。
無漏心中離愛離慳而行布施波羅蜜多。
爾時不見所行布施。
亦複不見此無漏心。
乃至不見一切佛法。
如是菩薩摩诃薩住無漏心而行布施波羅蜜多。
廣說乃至若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以離相心不見諸相。
而引八十随好。
所謂不見誰是能引。
誰是所引。
由此而引。
為此而引。
雲何而引八十随好。
住是離相無漏心中。
無染無著。
而引八十随好。
爾時不見所引八十随好。
亦複不見此無漏心。
乃至不見一切佛法。
如是菩薩摩诃薩住無漏心。
而引八十随好。
無所得者為有得有現觀有無上正等菩提不。
佛告善現,若無所得即是得。
即是現觀。
即是無上正等菩提。
所以者何。
以彼不壞法界相故。
善現當知。
若有於此無所得中。
欲有所得欲得現觀。
欲得無上正等菩提。
當知彼為欲壞法界。
具壽善現複白佛言:若有所得者無得無現觀亦無無上正等菩提。
若無所得即是得。
即是現觀。
即是無上正等菩提。
無所得中無得無現觀。
亦無無上正等菩提。
諸菩薩摩诃薩雲何得有初地二地乃至十地。
雲何得有無生法忍。
雲何得有異熟生神通。
雲何得有異熟生布施乃至般若波羅蜜多。
雲何得有安住如是異熟生法。
成熟有情嚴淨佛土。
於諸佛所親近供養上妙供具所獲善根乃至無上正等菩提。
與果無盡展轉乃至般涅槃後。
自設利羅及諸弟子。
猶得種種供養恭敬。
善根勢力仍未窮荊佛告善現,以一切法無所得故。
諸菩薩摩诃薩得有初地二地乃至十地。
即由此故得有無生法忍。
即由此故得有異熟生神通。
即由此故得有異熟生布施乃至般若波羅蜜多。
即由此故得有安住異熟生法成熟有情嚴淨佛土。
於諸佛所親近供養。
上妙供具所獲善根。
乃至無上正等菩提。
與果無盡展轉乃至般涅槃後。
自設利羅及諸弟子。
猶得種種供養恭敬。
善根勢力仍未窮荊具壽善現複白佛言:若一切法皆無所得。
布施等六波羅蜜多及諸神通有何差别。
佛告善現,無所得者布施等六波羅蜜多及諸神通皆無差别。
為欲令彼有所得者離諸染著方便宣說布施等六波羅蜜多及諸神通有差别相。
具壽善現複白佛言:何因緣故。
無所得者布施等六波羅蜜多及諸神通說無差别。
佛告善現,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不得布施。
不得施者不得受者,不得所施。
不得施果而行布施。
不得淨戒而持淨戒。
不得安忍而修安忍。
不得精進而勤精進。
不得靜慮而入靜慮。
不得般若而學般若。
不得神通而發神通。
不得四念住乃至八聖道支而修四念住乃至八聖道支。
廣說乃至不得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而修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
不得諸有情而成熟有情。
不得諸佛土而嚴淨佛土。
不得佛法而證菩提。
如是善現,諸菩薩摩诃薩應行無所得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诃薩能行無所得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天魔外道不能破壞爾時善現便白佛言:雲何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一心現起則能具攝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
廣說乃至三十二大士夫相八十随好。
佛告善現,若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所修布施乃至般若波羅蜜多。
廣說乃至三十二大士夫相八十随好。
皆為般若波羅蜜多之所攝受乃得圓滿。
如是善現,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一心現起則能攝受六波羅蜜多廣說乃至三十二大士夫相八十随好。
具壽善現複白佛言:雲何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諸有所作皆為般若波羅蜜多所攝受故。
一心現起則能攝受六波羅蜜多廣說乃至三十二大士夫相八十随好。
佛告善現,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所修六種波羅蜜多乃至所引三十二大士夫相八十随好。
皆為般若波羅蜜多所攝受故遠離二想。
具壽善現複白佛言:雲何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雖行六種波羅蜜多。
乃至雖引三十二大士夫相八十随好而無二想。
佛告善現,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為欲圓滿布施波羅蜜多故。
即於布施波羅蜜多中。
攝受一切波羅蜜多廣說乃至八十随好而行布施。
由此因緣而無二想。
如是乃至為欲圓滿八十随好故即於八十随好中。
攝受一切波羅蜜多廣說乃至八十随好而引八十随好。
由此因緣而無二想。
複次善現,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故。
若行布施波羅蜜多時。
住無漏心而行布施波羅蜜多。
廣說乃至若引八十随好時住無漏心而引八十随好。
是故雖行布施波羅蜜多。
乃至雖引八十随好而無二想。
具壽善現複白佛言:雲何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故。
若行布施波羅蜜多時。
住無漏心而行布施波羅蜜多。
乃至若引八十随好時。
住無漏心而引八十随好。
佛告善現,若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以離相心不見諸相。
而行布施波羅蜜多。
所謂不見誰能行施。
所施何物。
誰受此施。
由此布施。
為此布施。
雲何行施。
住是離相。
無漏心中離愛離慳而行布施波羅蜜多。
爾時不見所行布施。
亦複不見此無漏心。
乃至不見一切佛法。
如是菩薩摩诃薩住無漏心而行布施波羅蜜多。
廣說乃至若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以離相心不見諸相。
而引八十随好。
所謂不見誰是能引。
誰是所引。
由此而引。
為此而引。
雲何而引八十随好。
住是離相無漏心中。
無染無著。
而引八十随好。
爾時不見所引八十随好。
亦複不見此無漏心。
乃至不見一切佛法。
如是菩薩摩诃薩住無漏心。
而引八十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