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百二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聚差别。
随其所應方便化導。
令獲殊勝利益安樂。
爾時善現複白佛言:若菩薩摩诃薩知一切法無性為性。
而於其中起四靜慮發五神通。
證得無上正等菩提具諸功德。
安立有情三聚差别。
随其所應方便化導。
令其獲得利樂事者,雲何初發心菩薩摩诃薩。
於一切法無性性中。
作漸次業修漸次學行漸次行。
由此漸次業學行故。
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作諸有情利益安樂。
佛告善現,諸菩薩摩诃薩初發心位。
或從佛聞。
或複從於多供養佛菩薩獨覺及阿羅漢不還一來預流果等賢聖所聞。
謂證諸法無性為性究竟圓滿乃名為佛。
漸證諸法無性為性名為菩薩乃至預流。
深信諸法無性為性名賢善士。
故一切法及諸有情無不皆以無性為性。
法及有情乃至無有如毛端量自性可得。
是菩薩摩诃薩聞此事已作是思惟。
若一切法及諸有情。
皆以無性而為自性。
證得此故說名為佛乃至預流。
深信此故名賢善士。
我於無上正等菩提。
若當證得若不證得。
諸法有情常以無性而為自性故。
我定應發趣無上正等菩提。
得菩提已若諸有情行有想者,方便安立令住無想。
是菩薩摩诃薩既思惟已,發趣無上正等菩提。
普為有情得涅槃故。
作漸次業修漸次學行漸次行。
如過去世諸菩薩摩诃薩。
發趣無上正等菩提。
先學漸次業學行故。
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是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先應修學布施波羅蜜多。
次應修學淨戒波羅蜜多。
展轉乃至後應修學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當知。
是菩薩摩诃薩從初發心。
修學布施波羅蜜多時。
應自行布施。
亦勸他行布施。
恒正稱揚布施功德。
歡喜贊歎行布施者,由此因緣。
布施圓滿得大财位。
常行布施離慳吝心。
随諸有情所須飲食及馀資具悉皆施與。
是菩薩摩诃薩由布施故。
受持戒蘊生天人中得大尊貴。
由施戒故複得定蘊。
由施戒定故複得慧蘊。
由施戒定慧故複得解脫蘊。
由施戒定慧解脫故複得解脫智見蘊。
由施戒定慧解脫解脫智見蘊圓滿故超諸聲聞獨覺等地。
證入菩薩正性離生。
既入菩薩正性離生。
成熟有情嚴淨佛土。
作此事已,便能證得一切智智轉妙法輪。
以三乘法安立度脫諸有情類。
令出生死證得涅槃。
是菩薩摩诃薩由布施故。
雖能如是作漸次業修漸次學行漸次行。
而於一切都無所得。
何以故?以一切法無自性故。
複次善現,是菩薩摩诃薩從初發心。
修學淨戒波羅蜜多時。
應自行淨戒。
亦勸他行淨戒。
恒正稱揚淨戒功德。
歡喜贊歎行淨戒者,由此因緣戒蘊清淨。
生天人中得大尊貴。
施貧窮者所須财物。
既行施已安住戒蘊定蘊慧蘊解脫蘊解脫智見蘊。
由戒定慧解脫解脫智見蘊清淨故。
超諸聲聞獨覺等地。
證入菩薩正性離生。
既入菩薩正性離生。
成熟有情嚴淨佛土。
作此事已,便能證得一切智智轉妙法輪。
以三乘法安立度脫諸有情類。
令出生死證得涅槃。
是菩薩摩诃薩由淨戒故。
雖能如是作漸次業修漸次學行漸次行。
而於一切都無所得。
何以故?以一切法無自性故。
複次善現,是菩薩摩诃薩從初發心。
修學安忍波羅蜜多時。
應自行安忍。
亦勸他行安忍。
恒正稱揚安忍功德。
歡喜贊歎行安忍者,是菩薩摩诃薩行安忍時。
能以财物施諸有情皆令滿足。
既行施已安住戒蘊定蘊慧蘊解脫蘊解脫智見蘊。
由戒定慧解脫解脫智見蘊清淨故。
超諸聲聞獨覺等地。
證入菩薩正性離生。
既入菩薩正性離生。
成熟有情嚴淨佛土。
作此事已,便能證得一切智智轉妙法輪。
以三乘法安立度脫諸有情類。
令出生死證得涅槃。
是菩薩摩诃薩由安忍故。
雖能如是作漸次業修漸次學行漸次行。
而於一切都無所得。
何以故?以一切法無自性故。
複次善現,是菩薩摩诃薩從初發心。
修學精進波羅蜜多時。
應自行精進。
亦勸他行精進。
恒正稱揚精進功德。
歡喜贊歎行精進者,是菩薩摩诃薩行精進時。
能以财物施諸有情皆令滿足。
既行施已安住戒蘊定蘊慧蘊解脫蘊解脫智見蘊。
由戒定慧解脫解脫智見蘊清淨故。
超諸聲聞獨覺等地。
證入菩薩正性離生。
既入菩薩正性離生。
成熟有情嚴淨佛土。
作此事已,便能證得一切智智轉妙法輪。
以三乘法安立度脫諸有情類。
令出生死證得涅槃。
是菩薩摩诃薩由精進故。
雖能如是作漸次業修漸次學行漸次行。
而於一切都無所得。
何以故?以一切法無自性故。
複次善現,是菩薩摩诃薩從初發心。
修學靜慮波羅蜜多時。
應自入靜慮無量無色定。
亦勸他入靜慮無量無色定。
恒正稱揚靜慮無量無色定功德。
歡喜贊歎入靜慮無量無色定者,是菩薩摩诃薩行靜慮時。
能以财物施諸有情皆令滿足。
既行施已安住戒蘊定蘊慧蘊解脫蘊解脫智見蘊。
由戒定慧解脫解脫智見蘊清淨故。
超諸聲聞獨覺等地。
證入菩薩正性離生。
既入菩薩正性離生。
成熟有情嚴淨佛土。
作此事已,便能證得一切智智轉妙法輪。
以三乘法安立度脫諸有情類。
令出生死證得涅
随其所應方便化導。
令獲殊勝利益安樂。
爾時善現複白佛言:若菩薩摩诃薩知一切法無性為性。
而於其中起四靜慮發五神通。
證得無上正等菩提具諸功德。
安立有情三聚差别。
随其所應方便化導。
令其獲得利樂事者,雲何初發心菩薩摩诃薩。
於一切法無性性中。
作漸次業修漸次學行漸次行。
由此漸次業學行故。
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作諸有情利益安樂。
佛告善現,諸菩薩摩诃薩初發心位。
或從佛聞。
或複從於多供養佛菩薩獨覺及阿羅漢不還一來預流果等賢聖所聞。
謂證諸法無性為性究竟圓滿乃名為佛。
漸證諸法無性為性名為菩薩乃至預流。
深信諸法無性為性名賢善士。
故一切法及諸有情無不皆以無性為性。
法及有情乃至無有如毛端量自性可得。
是菩薩摩诃薩聞此事已作是思惟。
若一切法及諸有情。
皆以無性而為自性。
證得此故說名為佛乃至預流。
深信此故名賢善士。
我於無上正等菩提。
若當證得若不證得。
諸法有情常以無性而為自性故。
我定應發趣無上正等菩提。
得菩提已若諸有情行有想者,方便安立令住無想。
是菩薩摩诃薩既思惟已,發趣無上正等菩提。
普為有情得涅槃故。
作漸次業修漸次學行漸次行。
如過去世諸菩薩摩诃薩。
發趣無上正等菩提。
先學漸次業學行故。
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是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先應修學布施波羅蜜多。
次應修學淨戒波羅蜜多。
展轉乃至後應修學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當知。
是菩薩摩诃薩從初發心。
修學布施波羅蜜多時。
應自行布施。
亦勸他行布施。
恒正稱揚布施功德。
歡喜贊歎行布施者,由此因緣。
布施圓滿得大财位。
常行布施離慳吝心。
随諸有情所須飲食及馀資具悉皆施與。
是菩薩摩诃薩由布施故。
受持戒蘊生天人中得大尊貴。
由施戒故複得定蘊。
由施戒定故複得慧蘊。
由施戒定慧故複得解脫蘊。
由施戒定慧解脫故複得解脫智見蘊。
由施戒定慧解脫解脫智見蘊圓滿故超諸聲聞獨覺等地。
證入菩薩正性離生。
既入菩薩正性離生。
成熟有情嚴淨佛土。
作此事已,便能證得一切智智轉妙法輪。
以三乘法安立度脫諸有情類。
令出生死證得涅槃。
是菩薩摩诃薩由布施故。
雖能如是作漸次業修漸次學行漸次行。
而於一切都無所得。
何以故?以一切法無自性故。
複次善現,是菩薩摩诃薩從初發心。
修學淨戒波羅蜜多時。
應自行淨戒。
亦勸他行淨戒。
恒正稱揚淨戒功德。
歡喜贊歎行淨戒者,由此因緣戒蘊清淨。
生天人中得大尊貴。
施貧窮者所須财物。
既行施已安住戒蘊定蘊慧蘊解脫蘊解脫智見蘊。
由戒定慧解脫解脫智見蘊清淨故。
超諸聲聞獨覺等地。
證入菩薩正性離生。
既入菩薩正性離生。
成熟有情嚴淨佛土。
作此事已,便能證得一切智智轉妙法輪。
以三乘法安立度脫諸有情類。
令出生死證得涅槃。
是菩薩摩诃薩由淨戒故。
雖能如是作漸次業修漸次學行漸次行。
而於一切都無所得。
何以故?以一切法無自性故。
複次善現,是菩薩摩诃薩從初發心。
修學安忍波羅蜜多時。
應自行安忍。
亦勸他行安忍。
恒正稱揚安忍功德。
歡喜贊歎行安忍者,是菩薩摩诃薩行安忍時。
能以财物施諸有情皆令滿足。
既行施已安住戒蘊定蘊慧蘊解脫蘊解脫智見蘊。
由戒定慧解脫解脫智見蘊清淨故。
超諸聲聞獨覺等地。
證入菩薩正性離生。
既入菩薩正性離生。
成熟有情嚴淨佛土。
作此事已,便能證得一切智智轉妙法輪。
以三乘法安立度脫諸有情類。
令出生死證得涅槃。
是菩薩摩诃薩由安忍故。
雖能如是作漸次業修漸次學行漸次行。
而於一切都無所得。
何以故?以一切法無自性故。
複次善現,是菩薩摩诃薩從初發心。
修學精進波羅蜜多時。
應自行精進。
亦勸他行精進。
恒正稱揚精進功德。
歡喜贊歎行精進者,是菩薩摩诃薩行精進時。
能以财物施諸有情皆令滿足。
既行施已安住戒蘊定蘊慧蘊解脫蘊解脫智見蘊。
由戒定慧解脫解脫智見蘊清淨故。
超諸聲聞獨覺等地。
證入菩薩正性離生。
既入菩薩正性離生。
成熟有情嚴淨佛土。
作此事已,便能證得一切智智轉妙法輪。
以三乘法安立度脫諸有情類。
令出生死證得涅槃。
是菩薩摩诃薩由精進故。
雖能如是作漸次業修漸次學行漸次行。
而於一切都無所得。
何以故?以一切法無自性故。
複次善現,是菩薩摩诃薩從初發心。
修學靜慮波羅蜜多時。
應自入靜慮無量無色定。
亦勸他入靜慮無量無色定。
恒正稱揚靜慮無量無色定功德。
歡喜贊歎入靜慮無量無色定者,是菩薩摩诃薩行靜慮時。
能以财物施諸有情皆令滿足。
既行施已安住戒蘊定蘊慧蘊解脫蘊解脫智見蘊。
由戒定慧解脫解脫智見蘊清淨故。
超諸聲聞獨覺等地。
證入菩薩正性離生。
既入菩薩正性離生。
成熟有情嚴淨佛土。
作此事已,便能證得一切智智轉妙法輪。
以三乘法安立度脫諸有情類。
令出生死證得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