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百二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情勤修勝定乃至無上正等菩提。
終不發起貪瞋癡等散動之心。
所以者何。
是菩薩摩诃薩常作此念。
我若發起貪瞋癡等散動之心。
則不能成饒益他事。
亦不能證所求佛果。
是菩薩摩诃薩由此觀察修行靜慮波羅蜜多。
速得圓滿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是菩薩摩诃薩為諸有情不離般若波羅蜜多。
乃至無上正等菩提。
常勤修學微妙勝慧。
所以者何。
是菩薩摩诃薩常作此念。
若離般若波羅蜜多。
於諸有情不能成熟。
亦不能證無上菩提。
是菩薩摩诃薩由此觀察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速得圓滿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由此因緣雖一切法自性皆空都無真實體相作用。
而諸菩薩摩诃薩衆。
勤修六種波羅蜜多。
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具壽善現複白佛言:若此六種波羅蜜多無差别性。
皆是般若波羅蜜多所攝受故。
雲何可說般若波羅蜜多於五波羅蜜多。
為最為勝為尊為高為妙為微妙為上為無上。
佛告善現,如是如是,如汝所說,布施等六波羅蜜多無差别性。
皆是般若波羅蜜多所攝受故。
若無般若波羅蜜多。
布施等五不得名為波羅蜜多。
要依般若波羅蜜多。
布施等五乃得名為波羅蜜多。
善現當知。
如有情類雖有種種身色差别。
若往親近妙高山王鹹同一色。
如是前五波羅蜜多。
雖有種種品類差别。
而為般若波羅蜜多所攝受故。
皆由般若波羅蜜多修成滿故。
皆入般若波羅蜜多。
不可施設差别名姓。
又前五種波羅蜜多。
依止般若波羅蜜多。
方能證得一切智智。
乃得名為到彼岸者,是故六種波羅蜜多。
皆同一味性無差别。
不可施設此是布施乃至般若波羅蜜多。
所以者何。
如是六種波羅蜜多。
皆能證得一切智智。
能到彼岸性無差别。
由是因緣布施等六不可施設名姓有異。
具壽善現複白佛言:波羅蜜多及一切法。
若随實義皆無此彼勝劣差别。
何緣故。
說般若波羅蜜多。
於五波羅蜜多。
為最為勝為尊為高為妙為微妙為上為無上。
佛告善現,如是如是如汝所說,若随實義波羅蜜多及一切法。
皆無此彼勝劣差别。
但依世俗言說作用。
說有此彼勝劣差别。
施設布施乃至般若波羅蜜多。
為欲度脫諸有情類。
世俗作用生老病死。
然諸有情生老病死。
皆非實有但假施設。
所以者何。
有情無故當知諸法亦無所有。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達一切法都無所有。
能拔有情世俗作用生老病死。
由此故說般若波羅蜜多於五波羅蜜多為最為勝為尊為高為妙為微妙為上為無上。
善現當知。
如轉輪王所有女寶。
於人中女為最為勝為尊為高為妙為微妙為上為無上。
如是般若波羅蜜多於前五種波羅蜜多。
為最為勝為尊為高為妙為微妙為上為無上。
具壽善現複白佛言:如來何緣但數贊說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於布施等波羅蜜多。
為最為勝為尊為高為妙為微妙為上為無上。
佛告善現,由此般若波羅蜜多。
普能攝受一切善法。
和合趣入一切智智。
安住不動以無所得為方便故。
具壽善現複白佛言:如是般若波羅蜜多。
於諸善法有取舍不。
佛言不也。
如是般若波羅蜜多。
於一切法無取無舍。
何以故?以一切法自性皆空。
都不可取不可舍故。
具壽善現複白佛言:如是般若波羅蜜多於何等法無取無舍。
佛告善現,如是般若波羅蜜多。
於色乃至一切智智無取無舍。
具壽善現複白佛言:如是般若波羅蜜多。
雲何於色廣說乃至一切智智無取無舍。
佛告善現,如是般若波羅蜜多。
不思惟色廣說乃至一切智智。
是故於色廣說乃至一切智智無取無舍。
具壽善現複白佛言:雲何般若波羅蜜多。
不思惟色廣說乃至一切智智。
佛告善現,由此般若波羅蜜多。
於色乃至一切智智。
不思惟一切相。
亦不思惟一切所緣。
是故於色廣說乃至一切智智皆不思惟。
具壽善現複白佛言:若菩薩摩诃薩不思惟色廣說乃至一切智智。
雲何增長所種善根。
若不增長所種善根。
雲何圓滿波羅蜜多。
若不圓滿波羅蜜多。
雲何證得一切智智。
佛告善現,若菩薩摩诃薩不思惟色廣說乃至一切智智。
是菩薩摩诃薩便能增長所種善根。
所種善根得增長故便能圓滿波羅蜜多。
波羅蜜多得圓滿故便能證得一切智智。
所以者何。
諸菩薩摩诃薩。
要於諸色廣說乃至一切智智能不思惟。
乃能具足修諸菩薩摩诃薩行。
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具壽善現複白佛言:何因緣故諸菩薩摩诃薩要於諸色廣說乃至一切智智能不思惟。
方能具足修諸菩薩摩诃薩行。
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佛告善現,諸菩薩摩诃薩若思惟色廣說乃至一切智智則有所得。
有所得故便著三界。
若著三界不能具足修諸菩薩摩诃薩行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若菩薩摩诃薩不思惟色廣說乃至一切智智便無所得。
無所得故不著三界。
以於三界不生著故便能具足修諸菩薩摩诃薩行。
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是故善現,若菩薩摩诃薩欲能具足修諸菩薩摩诃薩行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當勤修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不應思惟染著諸法。
具壽善現複白佛言:若菩薩摩诃薩欲勤修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當於何祝佛告善現,若菩薩摩诃薩欲勤修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不應住色廣說乃至一切智智。
具壽善現複白佛言:何因緣故諸菩薩摩诃薩
終不發起貪瞋癡等散動之心。
所以者何。
是菩薩摩诃薩常作此念。
我若發起貪瞋癡等散動之心。
則不能成饒益他事。
亦不能證所求佛果。
是菩薩摩诃薩由此觀察修行靜慮波羅蜜多。
速得圓滿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是菩薩摩诃薩為諸有情不離般若波羅蜜多。
乃至無上正等菩提。
常勤修學微妙勝慧。
所以者何。
是菩薩摩诃薩常作此念。
若離般若波羅蜜多。
於諸有情不能成熟。
亦不能證無上菩提。
是菩薩摩诃薩由此觀察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速得圓滿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由此因緣雖一切法自性皆空都無真實體相作用。
而諸菩薩摩诃薩衆。
勤修六種波羅蜜多。
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具壽善現複白佛言:若此六種波羅蜜多無差别性。
皆是般若波羅蜜多所攝受故。
雲何可說般若波羅蜜多於五波羅蜜多。
為最為勝為尊為高為妙為微妙為上為無上。
佛告善現,如是如是,如汝所說,布施等六波羅蜜多無差别性。
皆是般若波羅蜜多所攝受故。
若無般若波羅蜜多。
布施等五不得名為波羅蜜多。
要依般若波羅蜜多。
布施等五乃得名為波羅蜜多。
善現當知。
如有情類雖有種種身色差别。
若往親近妙高山王鹹同一色。
如是前五波羅蜜多。
雖有種種品類差别。
而為般若波羅蜜多所攝受故。
皆由般若波羅蜜多修成滿故。
皆入般若波羅蜜多。
不可施設差别名姓。
又前五種波羅蜜多。
依止般若波羅蜜多。
方能證得一切智智。
乃得名為到彼岸者,是故六種波羅蜜多。
皆同一味性無差别。
不可施設此是布施乃至般若波羅蜜多。
所以者何。
如是六種波羅蜜多。
皆能證得一切智智。
能到彼岸性無差别。
由是因緣布施等六不可施設名姓有異。
具壽善現複白佛言:波羅蜜多及一切法。
若随實義皆無此彼勝劣差别。
何緣故。
說般若波羅蜜多。
於五波羅蜜多。
為最為勝為尊為高為妙為微妙為上為無上。
佛告善現,如是如是如汝所說,若随實義波羅蜜多及一切法。
皆無此彼勝劣差别。
但依世俗言說作用。
說有此彼勝劣差别。
施設布施乃至般若波羅蜜多。
為欲度脫諸有情類。
世俗作用生老病死。
然諸有情生老病死。
皆非實有但假施設。
所以者何。
有情無故當知諸法亦無所有。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達一切法都無所有。
能拔有情世俗作用生老病死。
由此故說般若波羅蜜多於五波羅蜜多為最為勝為尊為高為妙為微妙為上為無上。
善現當知。
如轉輪王所有女寶。
於人中女為最為勝為尊為高為妙為微妙為上為無上。
如是般若波羅蜜多於前五種波羅蜜多。
為最為勝為尊為高為妙為微妙為上為無上。
具壽善現複白佛言:如來何緣但數贊說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於布施等波羅蜜多。
為最為勝為尊為高為妙為微妙為上為無上。
佛告善現,由此般若波羅蜜多。
普能攝受一切善法。
和合趣入一切智智。
安住不動以無所得為方便故。
具壽善現複白佛言:如是般若波羅蜜多。
於諸善法有取舍不。
佛言不也。
如是般若波羅蜜多。
於一切法無取無舍。
何以故?以一切法自性皆空。
都不可取不可舍故。
具壽善現複白佛言:如是般若波羅蜜多於何等法無取無舍。
佛告善現,如是般若波羅蜜多。
於色乃至一切智智無取無舍。
具壽善現複白佛言:如是般若波羅蜜多。
雲何於色廣說乃至一切智智無取無舍。
佛告善現,如是般若波羅蜜多。
不思惟色廣說乃至一切智智。
是故於色廣說乃至一切智智無取無舍。
具壽善現複白佛言:雲何般若波羅蜜多。
不思惟色廣說乃至一切智智。
佛告善現,由此般若波羅蜜多。
於色乃至一切智智。
不思惟一切相。
亦不思惟一切所緣。
是故於色廣說乃至一切智智皆不思惟。
具壽善現複白佛言:若菩薩摩诃薩不思惟色廣說乃至一切智智。
雲何增長所種善根。
若不增長所種善根。
雲何圓滿波羅蜜多。
若不圓滿波羅蜜多。
雲何證得一切智智。
佛告善現,若菩薩摩诃薩不思惟色廣說乃至一切智智。
是菩薩摩诃薩便能增長所種善根。
所種善根得增長故便能圓滿波羅蜜多。
波羅蜜多得圓滿故便能證得一切智智。
所以者何。
諸菩薩摩诃薩。
要於諸色廣說乃至一切智智能不思惟。
乃能具足修諸菩薩摩诃薩行。
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具壽善現複白佛言:何因緣故諸菩薩摩诃薩要於諸色廣說乃至一切智智能不思惟。
方能具足修諸菩薩摩诃薩行。
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佛告善現,諸菩薩摩诃薩若思惟色廣說乃至一切智智則有所得。
有所得故便著三界。
若著三界不能具足修諸菩薩摩诃薩行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若菩薩摩诃薩不思惟色廣說乃至一切智智便無所得。
無所得故不著三界。
以於三界不生著故便能具足修諸菩薩摩诃薩行。
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是故善現,若菩薩摩诃薩欲能具足修諸菩薩摩诃薩行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當勤修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不應思惟染著諸法。
具壽善現複白佛言:若菩薩摩诃薩欲勤修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當於何祝佛告善現,若菩薩摩诃薩欲勤修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不應住色廣說乃至一切智智。
具壽善現複白佛言:何因緣故諸菩薩摩诃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