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百二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三分方便善巧品第二十六之一
爾時善現作是念言:如是般若波羅蜜多最為甚深。
諸佛無上正等菩提亦最甚深。
我當問佛二甚深義。
作是念已便白佛言: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即佛無上正等菩提。
諸佛無上正等菩提即深般若波羅蜜多。
如是般若波羅蜜多及佛無上正等菩提。
俱最甚深不可盡故。
何緣此二說為無荊佛告善現,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及佛無上正等菩提。
皆如虛空不可盡故說為無荊具壽善現複白佛言:雲何菩薩摩诃薩應引發般若波羅蜜多。
佛告善現,諸菩薩摩诃薩應觀色無盡故引發般若波羅蜜多。
應觀受想行識無盡故引發般若波羅蜜多。
廣說乃至應觀一切智智亦無盡故引發般若波羅蜜多。
複次善現,諸菩薩摩诃薩應觀色如虛空無盡故引發般若波羅蜜多。
應觀受想行識如虛空無盡故引發般若波羅蜜多。
廣說乃至應觀一切智智如虛空無盡故引發般若波羅蜜多。
複次善現,諸菩薩摩诃薩應觀無明緣行如虛空無盡故引發般若波羅蜜多。
應觀行緣識如虛空無盡故引發般若波羅蜜多。
應觀識緣名色如虛空無盡故引發般若波羅蜜多。
應觀名色緣六處如虛空無盡故引發般若波羅蜜多。
應觀六處緣觸如虛空無盡故引發般若波羅蜜多。
應觀觸緣受如虛空無盡故引發般若波羅蜜多。
應觀受緣愛如虛空無盡故引發般若波羅蜜多。
應觀愛緣取如虛空無盡故引發般若波羅蜜多。
應觀取緣有如虛空無盡故引發般若波羅蜜多。
應觀有緣生如虛空無盡故引發般若波羅蜜多。
應觀生緣老死愁歎苦憂惱如虛空無盡故引發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當知。
諸菩薩摩诃薩應作如是引發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當知。
諸菩薩摩诃薩如是觀察十二緣起遠離二邊。
是諸菩薩摩诃薩衆不共妙觀。
善現當知。
諸菩薩摩诃薩菩提樹下坐金剛座。
如實觀察十二緣起,猶如虛空不可盡故便能證得一切智智。
善現當知。
若菩薩摩诃薩以如虛空無盡行相。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如實觀察十二緣起。
不堕聲聞及獨覺地。
速證無上正等菩提。
善現當知。
住菩薩乘善男子等。
若於無上正等菩提有退轉者,皆悉不依引發般若波羅蜜多巧便作意。
由彼不了。
雲何菩薩摩诃薩。
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能以如虛空無盡行相。
如實觀察十二緣起。
引發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當知。
住菩薩乘善男子等。
若於無上正等菩提而有退轉。
皆由遠離引發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
善現當知。
若菩薩摩诃薩能於無上正等菩提不退轉者,一切皆依引發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
是菩薩摩诃薩由依如是方便善巧。
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以如虛空無盡行相。
引發般若波羅蜜多。
如實觀察十二緣起。
是菩薩摩诃薩由此因緣。
速能圓滿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當知。
諸菩薩摩诃薩如是觀察緣起法時。
不見有法無因而生。
不見有法無因而滅。
不見有法性相常住不生不滅。
不見有法有我有情廣說乃至知者見者,不見有法若常若無常若樂若苦若我若無我若淨若不淨若寂靜若不寂靜若遠離若不遠離。
善現當知。
諸菩薩摩诃薩。
常應如是觀察緣起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當知。
若時菩薩摩诃薩。
如實觀察緣起法門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是時菩薩摩诃薩。
不見色蘊乃至識蘊若常若無常若樂若苦若我若無我若淨若不淨若寂靜若不寂靜若遠離若不遠離。
廣說乃至不見一切智智若常若無常若樂若苦若我若無我若淨若不淨若寂靜若不寂靜若遠離若不遠離。
善現當知。
若時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是時菩薩摩诃薩雖行般若波羅蜜多。
而不見有所行般若波羅蜜多。
亦複不見有法能見所行般若波羅蜜多亦不見有如是不見。
雖行靜慮精進安忍淨戒布施波羅蜜多。
而不見有所行靜慮乃至布施波羅蜜多。
亦複不見有法能見所行靜慮乃至布施波羅蜜多。
亦不見有如是不見。
廣說乃至雖修一切智智。
而不見有所修一切智智。
亦複不見有法能見所修一切智智。
亦不見有如是不見。
善現當知。
諸菩薩摩诃薩。
於一切法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應行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當知。
若時菩薩摩诃薩。
於一切法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是時惡魔生大憂惱如中毒箭。
譬如有人父母卒喪身心苦痛。
惡魔亦爾。
具壽善現便白佛言:為一惡魔見諸菩薩於一切法。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生大憂惱如中毒箭。
為遍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惡魔皆亦如是,佛告善現,遍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惡魔皆亦如是,各於本座不能自安。
善現當知。
諸菩薩摩诃薩常應安住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真淨行祝若菩薩摩诃薩常能安住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真淨行祝世間天人阿素洛等伺求其短終不能得。
亦複不能擾亂障礙。
是故善現,若菩薩摩诃薩欲得無上正等菩提。
當勤安住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真淨行祝善現當知。
若菩薩摩诃薩能正安住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真淨行祝則能修滿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诃薩能正修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便能具足修滿一切波羅蜜多。
爾時善現即白佛言:雲何菩薩摩诃薩能正修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便能
諸佛無上正等菩提亦最甚深。
我當問佛二甚深義。
作是念已便白佛言: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即佛無上正等菩提。
諸佛無上正等菩提即深般若波羅蜜多。
如是般若波羅蜜多及佛無上正等菩提。
俱最甚深不可盡故。
何緣此二說為無荊佛告善現,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及佛無上正等菩提。
皆如虛空不可盡故說為無荊具壽善現複白佛言:雲何菩薩摩诃薩應引發般若波羅蜜多。
佛告善現,諸菩薩摩诃薩應觀色無盡故引發般若波羅蜜多。
應觀受想行識無盡故引發般若波羅蜜多。
廣說乃至應觀一切智智亦無盡故引發般若波羅蜜多。
複次善現,諸菩薩摩诃薩應觀色如虛空無盡故引發般若波羅蜜多。
應觀受想行識如虛空無盡故引發般若波羅蜜多。
廣說乃至應觀一切智智如虛空無盡故引發般若波羅蜜多。
複次善現,諸菩薩摩诃薩應觀無明緣行如虛空無盡故引發般若波羅蜜多。
應觀行緣識如虛空無盡故引發般若波羅蜜多。
應觀識緣名色如虛空無盡故引發般若波羅蜜多。
應觀名色緣六處如虛空無盡故引發般若波羅蜜多。
應觀六處緣觸如虛空無盡故引發般若波羅蜜多。
應觀觸緣受如虛空無盡故引發般若波羅蜜多。
應觀受緣愛如虛空無盡故引發般若波羅蜜多。
應觀愛緣取如虛空無盡故引發般若波羅蜜多。
應觀取緣有如虛空無盡故引發般若波羅蜜多。
應觀有緣生如虛空無盡故引發般若波羅蜜多。
應觀生緣老死愁歎苦憂惱如虛空無盡故引發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當知。
諸菩薩摩诃薩應作如是引發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當知。
諸菩薩摩诃薩如是觀察十二緣起遠離二邊。
是諸菩薩摩诃薩衆不共妙觀。
善現當知。
諸菩薩摩诃薩菩提樹下坐金剛座。
如實觀察十二緣起,猶如虛空不可盡故便能證得一切智智。
善現當知。
若菩薩摩诃薩以如虛空無盡行相。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如實觀察十二緣起。
不堕聲聞及獨覺地。
速證無上正等菩提。
善現當知。
住菩薩乘善男子等。
若於無上正等菩提有退轉者,皆悉不依引發般若波羅蜜多巧便作意。
由彼不了。
雲何菩薩摩诃薩。
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能以如虛空無盡行相。
如實觀察十二緣起。
引發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當知。
住菩薩乘善男子等。
若於無上正等菩提而有退轉。
皆由遠離引發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
善現當知。
若菩薩摩诃薩能於無上正等菩提不退轉者,一切皆依引發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
是菩薩摩诃薩由依如是方便善巧。
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以如虛空無盡行相。
引發般若波羅蜜多。
如實觀察十二緣起。
是菩薩摩诃薩由此因緣。
速能圓滿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當知。
諸菩薩摩诃薩如是觀察緣起法時。
不見有法無因而生。
不見有法無因而滅。
不見有法性相常住不生不滅。
不見有法有我有情廣說乃至知者見者,不見有法若常若無常若樂若苦若我若無我若淨若不淨若寂靜若不寂靜若遠離若不遠離。
善現當知。
諸菩薩摩诃薩。
常應如是觀察緣起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當知。
若時菩薩摩诃薩。
如實觀察緣起法門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是時菩薩摩诃薩。
不見色蘊乃至識蘊若常若無常若樂若苦若我若無我若淨若不淨若寂靜若不寂靜若遠離若不遠離。
廣說乃至不見一切智智若常若無常若樂若苦若我若無我若淨若不淨若寂靜若不寂靜若遠離若不遠離。
善現當知。
若時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是時菩薩摩诃薩雖行般若波羅蜜多。
而不見有所行般若波羅蜜多。
亦複不見有法能見所行般若波羅蜜多亦不見有如是不見。
雖行靜慮精進安忍淨戒布施波羅蜜多。
而不見有所行靜慮乃至布施波羅蜜多。
亦複不見有法能見所行靜慮乃至布施波羅蜜多。
亦不見有如是不見。
廣說乃至雖修一切智智。
而不見有所修一切智智。
亦複不見有法能見所修一切智智。
亦不見有如是不見。
善現當知。
諸菩薩摩诃薩。
於一切法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應行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當知。
若時菩薩摩诃薩。
於一切法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是時惡魔生大憂惱如中毒箭。
譬如有人父母卒喪身心苦痛。
惡魔亦爾。
具壽善現便白佛言:為一惡魔見諸菩薩於一切法。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生大憂惱如中毒箭。
為遍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惡魔皆亦如是,佛告善現,遍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惡魔皆亦如是,各於本座不能自安。
善現當知。
諸菩薩摩诃薩常應安住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真淨行祝若菩薩摩诃薩常能安住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真淨行祝世間天人阿素洛等伺求其短終不能得。
亦複不能擾亂障礙。
是故善現,若菩薩摩诃薩欲得無上正等菩提。
當勤安住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真淨行祝善現當知。
若菩薩摩诃薩能正安住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真淨行祝則能修滿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诃薩能正修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便能具足修滿一切波羅蜜多。
爾時善現即白佛言:雲何菩薩摩诃薩能正修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便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