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百一十五

關燈
△第三分不退相品第二十之二 複次善現,一切不退轉菩薩摩诃薩設有惡魔來至其所。

    欲令厭背無上菩提。

    作如是言:一切智智與虛空等。

    無性為性自相本空。

    諸法亦爾。

    與虛空等無性為性。

    自相空中無有一法可名能證。

    無有一法可名所證。

    證處證時及由此證亦不可得。

    既一切法與虛空等。

    無性為性自相本空。

    汝等雲何。

    唐受勤苦求證無上正等菩提。

    汝先所聞諸菩薩衆。

    應求無上正等菩提。

    皆是魔說非真佛語。

    汝等應舍求證無上正等覺心。

    勿於長夜徒為利樂一切有情自受勤苦。

    雖行種種難行苦行。

    欲求菩提終不能得。

    是菩薩摩诃薩聞說如是呵谏語時。

    能審觀察此惡魔事。

    欲退敗我大菩提心。

    我今不應信受彼說。

    雖一切法與虛空等無性為性自相本空。

    而諸有情生死長夜不知不見颠倒放逸。

    造作諸業受生死苦。

    我當被戴性相皆空如太虛空功德甲胄。

    速趣無上正等菩提。

    為諸有情如應說法。

    令其解脫生死衆苦。

    得預流果或一來果或不還果或阿羅漢果或獨覺菩提。

    或證無上正等菩提能盡未來利樂一切。

    是菩薩摩诃薩從初發心已聞此法。

    其心堅固不動不轉。

    依斯堅固不動轉心。

    恒正修行六到彼岸。

    已入菩薩正性離生。

    複正修行六到彼岸。

    漸次圓滿伏諸纏結。

    由斯得入不退轉地。

    是故惡魔雖設種種退敗方便。

    而不能退菩薩所發大菩提心。

    若菩薩摩诃薩成就如是諸行狀相。

    知是不退轉菩薩摩诃薩。

    具壽善現即白佛言:是菩薩摩诃薩為不退轉故名不退轉。

    為退轉故名不退轉耶。

    佛告善現,是菩薩摩诃薩以不退轉故名不退轉。

    亦以退轉故名不退轉。

    爾時善現複白佛言:是菩薩摩诃薩。

    雲何以不退轉故名不退轉。

    雲何亦以退轉故名不退轉耶。

    佛告善現,是菩薩摩诃薩超過聲聞及獨覺地。

    不複退堕彼二地中。

    由斯故說不退轉故名不退轉。

    是菩薩摩诃薩遠離聲聞及獨覺地。

     於彼二地決定退舍。

    由斯故說以退轉故名不退轉。

    故此菩薩得二種名。

    非如馀位唯名退轉。

    若菩薩摩诃薩成就如是諸行狀相。

    定得無上正等菩提。

    諸惡魔軍不能退敗。

    複次善現,一切不退轉菩薩摩诃薩欲入初靜慮乃至第四靜慮。

    即随意能入。

    欲入慈無量乃至舍無量。

    即随意能入。

    欲入空無邊處定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定。

    即随意能入。

    欲入四念住乃至八聖道支。

    即随意能入。

    欲入初解脫乃至滅想受解脫。

    即随意能入。

    欲入初勝處乃至第八勝處。

    即随意能入。

    欲入初靜慮定乃至滅想受定。

    即随意能入。

    欲入初遍處乃至第十遍處。

    即随意能入。

    欲入空無相無願解脫門。

    即随意能入。

    欲引發五神通。

    即随意能引發。

    善現當知。

    是菩薩摩诃薩雖入四靜慮乃至引發五神通而不受彼果。

    由此因緣不随靜慮無量等至乃至滅定及馀功德勢力而生。

    亦不取預流果或一來果或不還果或阿羅漢果或獨覺菩提。

    為欲利樂諸有情故。

    随欲攝受所應受身。

    即随所願皆能攝受。

    作所作已即便舍之。

    若菩薩摩诃薩成就如是諸行狀相。

    知是不退轉菩薩摩诃薩。

    複次善現,一切不退轉菩薩摩诃薩成就無上菩提作意。

    恒不遠離大菩提心。

    不貴色蘊乃至識蘊。

    不貴眼處乃至意處。

    不貴色處乃至法處。

    不貴眼界乃至意界。

    不貴色界乃至法界。

    不貴眼識界乃至意識界。

    不貴眼觸乃至意觸。

    不貴眼觸為緣所生諸受乃至意觸為緣所生諸受。

    不貴地界乃至識界。

    不貴因緣乃至增上緣。

    不貴一切緣性緣起。

    不貴諸相。

    不貴随好。

    不貴所依。

    不貴有色無色法。

    不貴有見無見法。

    不貴有對無對法。

    不貴有漏無漏法。

    不貴有為無為法。

    不貴世間出世間法。

    不貴我。

    不貴有情。

    乃至不貴知者見者,不貴徒衆。

    不貴眷屬不貴祿位。

    不貴财寶。

    不貴布施波羅蜜多乃至般若波羅蜜多。

    不貴内空乃至無性自性空。

    不貴真如乃至不思議界。

    不貴苦集滅道聖谛。

    不貴十善業道。

    不貴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

    不貴五神通。

    不貴四念住乃至八聖道支。

    不貴空無相無願解脫門。

    不貴八解脫乃至十遍處。

    不貴淨觀地乃至如來地。

    不貴極喜地乃至法雲地。

    不貴陀羅尼門三摩地門。

    不貴五眼六神通。

    不貴如來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

    不貴大慈大悲大喜大舍。

    不貴無忘失法恒住舍性。

    不貴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

    不貴預流果乃至獨覺菩提。

    不貴一切菩薩摩诃薩行。

    不貴諸佛無上正等菩提。

    不貴嚴淨佛土。

    不貴成熟有情。

    不貴多見諸佛。

    不貴種植善根。

    所以者何。

    是菩薩摩诃薩達一切法與虛空等。

    無性為性自相皆空。

    不見有法可生貴重。

    能生所生生時生處由此而生皆不可得。

    所以者何。

    是一切法與虛空等性相皆空無生義故。

    是菩薩摩诃薩成就無上菩提作意。

    恒不遠離大菩提心。

    身四威儀往來入出。

    舉足下足心無散亂。

    行住坐卧進止威儀。

    所作事業皆住正念。

    若菩薩摩诃薩成就如是諸行狀相。

    知是不退轉菩薩摩诃薩。

    複次善現,一切不退轉菩薩摩诃薩為欲利樂諸有情故。

    現處居家方便善巧。

    雖現攝受五欲樂具。

    而於其中不生染著。

    皆為濟給諸有情故。

    謂諸有情須食與食。

    須飲與飲。

    須衣與衣。

    須乘與乘。

    乃至一切所須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