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百五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三分随喜回向品第九之二
爾時天帝釋白具壽善現言:新學大乘諸菩薩摩诃薩聞如是法其心将無驚恐疑惑。
新學大乘諸菩薩摩诃薩。
雲何能以所修善根回向無上正等菩提。
雲何攝受随喜俱行諸福業事回向無上正等菩提。
時具壽善現告天帝釋言:新學大乘諸菩薩摩诃薩。
若修敬般若波羅蜜多廣說乃至一切相智。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及以無相而為方便。
攝受般若波羅蜜多廣說乃至一切相智。
是菩薩摩诃薩。
由此因緣能於般若波羅蜜多廣說乃至一切相智自相空義多生勝解。
常為善友之所攝受。
如是善友以無量門巧妙文義。
為其辯說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廣說乃至一切相智相應之法。
以如是法教誡教授。
令其乃至得入菩薩正性離生。
未入菩薩正性離生亦常不離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廣說乃至一切相智。
亦為辯說諸惡魔事。
令其聞已於諸魔事心無增減。
何以故?諸惡魔事性無所有不可得故。
亦以是法教誡教授。
令其乃至得入菩薩正性離生常不離佛。
於諸佛所種諸善根。
複由善根所攝受故常生菩薩摩诃薩家。
乃至無上正等菩提於諸善根常不遠離。
憍屍迦。
新學大乘諸菩薩摩诃薩。
若能如是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及以無相而為方便攝諸功德。
於諸功德多生勝解。
常為善友之所攝受。
聞如是法心不驚恐無有疑惑。
複次憍屍迦。
新學大乘諸菩薩摩诃薩。
随所修集布施等六波羅蜜多廣說乃至一切相智。
皆應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及以無相而為方便。
與諸有情平等共有回向無上正等菩提。
複次憍屍迦。
新學大乘諸菩薩摩诃薩。
普於十方無量無數無邊世界一切如來應正等覺。
斷諸有路絕戲論道。
棄諸重擔摧聚落刺。
盡諸有結具足正智。
心善解脫巧說法者,及彼弟子所成戒蘊定蘊慧蘊解脫蘊解脫智見蘊。
及馀所作種種功德。
并於是處所種善根。
謂刹帝利大族乃至居士大族等所種善根。
若四大王衆天乃至淨居天等所種善根。
如是一切合集稱量現前發起。
比馀善根為最為勝。
為尊為高。
為妙為微妙。
為上為無上。
無等無等等。
随喜之心複以如是,随喜俱行諸福業事。
與諸有情平等共有回向無上正等菩提。
爾時慈氏菩薩問具壽善現言:新學大乘諸菩薩摩诃薩。
若念如來及諸弟子所有功德并人天等所種善根。
如是一切合集稱量現前發起。
比馀善根為最勝等。
随喜之心複以如是,随喜善根與諸有情平等共有回向無上正等菩提。
是菩薩摩诃薩。
雲何不堕想心見倒。
具壽善現答言:大士。
若菩薩摩诃薩。
於所念佛及諸弟子所有功德。
不起諸佛及諸弟子功德之想。
於人天等所種善根。
不起善根人天等想。
於所發起随喜回向大菩提心。
亦複不起随喜回向菩提心想。
是菩薩摩诃薩。
所起随喜回向之心。
則不堕於想心見倒。
若菩薩摩诃薩。
於所念佛及諸弟子所有功德。
取佛弟子功德之相。
於人天等所種善根。
取彼善根人天等相。
於所發起随喜回向大菩提心。
取所發起随喜回向菩提心相。
是菩薩摩诃薩所起随喜回向之心。
則便堕於想心見倒。
複次大士。
若菩薩摩诃薩。
以如是心念一切佛及諸弟子功德善根。
正知此心盡滅離變。
非能随喜。
正知彼法其性亦然。
非所随喜。
又正了達能回向心法性亦爾。
非能回向及正了達。
所回向法其性亦爾。
非所回向。
若有能依如是所說随喜回向。
是正非邪。
諸菩薩摩诃薩。
皆應如是随喜回向。
複次大士。
若菩薩摩诃薩。
普於三世諸佛世尊,從初發心至得無上正等菩提乃至法滅。
於其中間所有功德。
若佛弟子及諸獨覺。
依彼佛法所起善根。
若諸異生聞彼說法所種善根。
若諸龍神阿素洛等聞彼說法所種善根。
若刹帝利大族乃至居士大族聞彼說法所種善根。
若四大王衆天乃至色究竟天聞彼說法所種善根。
若善男子善女人等。
聞彼說法發趣無上正等覺心。
勤修種種諸菩薩行。
如是一切合集稱量現前發起。
比馀善根為最勝等随喜之心。
複以如是随喜善根。
與諸有情平等共有回向無上正等菩提。
於如是時,若正解了諸能随喜回向之法盡滅離變。
諸所随喜回向之法自性皆空。
雖如是知而能随喜回向無上正等菩提。
複於是時若正解了都無有法可能随喜回向於法。
何以故?以一切法自性皆空。
空中都無能所随喜回向法故。
雖如是知而能随喜回向無上正等菩提。
是菩薩摩诃薩若能如是随喜回向。
修行般若波羅蜜多廣說乃至一切相智。
便能不堕想心見倒。
所以者何。
是菩薩摩诃薩於随喜心及所随喜功德善根不生執著。
於回向心及所回向無上菩提亦不執著。
由無執著不堕颠倒。
如是菩薩所起随喜回向之心。
名為無上随喜回向。
遠離一切虛妄分别。
複次大士。
若菩薩摩诃薩於所修作諸福業事。
如實了知離蘊處界亦離般若波羅蜜多廣說乃至一切相智。
是菩薩摩诃薩於所修作諸福業事。
如是知已能正随喜回向無上正等菩提。
複次大士。
若菩薩摩诃薩如實了知随喜俱行諸福業事。
遠離随喜俱行諸福業事自性。
諸佛世尊遠離諸佛世尊自性。
功德善根遠離功德善根自性聲聞獨覺及諸異生遠離聲聞獨覺及諸異生自性。
随喜回向大菩提心遠離随喜
新學大乘諸菩薩摩诃薩。
雲何能以所修善根回向無上正等菩提。
雲何攝受随喜俱行諸福業事回向無上正等菩提。
時具壽善現告天帝釋言:新學大乘諸菩薩摩诃薩。
若修敬般若波羅蜜多廣說乃至一切相智。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及以無相而為方便。
攝受般若波羅蜜多廣說乃至一切相智。
是菩薩摩诃薩。
由此因緣能於般若波羅蜜多廣說乃至一切相智自相空義多生勝解。
常為善友之所攝受。
如是善友以無量門巧妙文義。
為其辯說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廣說乃至一切相智相應之法。
以如是法教誡教授。
令其乃至得入菩薩正性離生。
未入菩薩正性離生亦常不離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廣說乃至一切相智。
亦為辯說諸惡魔事。
令其聞已於諸魔事心無增減。
何以故?諸惡魔事性無所有不可得故。
亦以是法教誡教授。
令其乃至得入菩薩正性離生常不離佛。
於諸佛所種諸善根。
複由善根所攝受故常生菩薩摩诃薩家。
乃至無上正等菩提於諸善根常不遠離。
憍屍迦。
新學大乘諸菩薩摩诃薩。
若能如是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及以無相而為方便攝諸功德。
於諸功德多生勝解。
常為善友之所攝受。
聞如是法心不驚恐無有疑惑。
複次憍屍迦。
新學大乘諸菩薩摩诃薩。
随所修集布施等六波羅蜜多廣說乃至一切相智。
皆應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及以無相而為方便。
與諸有情平等共有回向無上正等菩提。
複次憍屍迦。
新學大乘諸菩薩摩诃薩。
普於十方無量無數無邊世界一切如來應正等覺。
斷諸有路絕戲論道。
棄諸重擔摧聚落刺。
盡諸有結具足正智。
心善解脫巧說法者,及彼弟子所成戒蘊定蘊慧蘊解脫蘊解脫智見蘊。
及馀所作種種功德。
并於是處所種善根。
謂刹帝利大族乃至居士大族等所種善根。
若四大王衆天乃至淨居天等所種善根。
如是一切合集稱量現前發起。
比馀善根為最為勝。
為尊為高。
為妙為微妙。
為上為無上。
無等無等等。
随喜之心複以如是,随喜俱行諸福業事。
與諸有情平等共有回向無上正等菩提。
爾時慈氏菩薩問具壽善現言:新學大乘諸菩薩摩诃薩。
若念如來及諸弟子所有功德并人天等所種善根。
如是一切合集稱量現前發起。
比馀善根為最勝等。
随喜之心複以如是,随喜善根與諸有情平等共有回向無上正等菩提。
是菩薩摩诃薩。
雲何不堕想心見倒。
具壽善現答言:大士。
若菩薩摩诃薩。
於所念佛及諸弟子所有功德。
不起諸佛及諸弟子功德之想。
於人天等所種善根。
不起善根人天等想。
於所發起随喜回向大菩提心。
亦複不起随喜回向菩提心想。
是菩薩摩诃薩。
所起随喜回向之心。
則不堕於想心見倒。
若菩薩摩诃薩。
於所念佛及諸弟子所有功德。
取佛弟子功德之相。
於人天等所種善根。
取彼善根人天等相。
於所發起随喜回向大菩提心。
取所發起随喜回向菩提心相。
是菩薩摩诃薩所起随喜回向之心。
則便堕於想心見倒。
複次大士。
若菩薩摩诃薩。
以如是心念一切佛及諸弟子功德善根。
正知此心盡滅離變。
非能随喜。
正知彼法其性亦然。
非所随喜。
又正了達能回向心法性亦爾。
非能回向及正了達。
所回向法其性亦爾。
非所回向。
若有能依如是所說随喜回向。
是正非邪。
諸菩薩摩诃薩。
皆應如是随喜回向。
複次大士。
若菩薩摩诃薩。
普於三世諸佛世尊,從初發心至得無上正等菩提乃至法滅。
於其中間所有功德。
若佛弟子及諸獨覺。
依彼佛法所起善根。
若諸異生聞彼說法所種善根。
若諸龍神阿素洛等聞彼說法所種善根。
若刹帝利大族乃至居士大族聞彼說法所種善根。
若四大王衆天乃至色究竟天聞彼說法所種善根。
若善男子善女人等。
聞彼說法發趣無上正等覺心。
勤修種種諸菩薩行。
如是一切合集稱量現前發起。
比馀善根為最勝等随喜之心。
複以如是随喜善根。
與諸有情平等共有回向無上正等菩提。
於如是時,若正解了諸能随喜回向之法盡滅離變。
諸所随喜回向之法自性皆空。
雖如是知而能随喜回向無上正等菩提。
複於是時若正解了都無有法可能随喜回向於法。
何以故?以一切法自性皆空。
空中都無能所随喜回向法故。
雖如是知而能随喜回向無上正等菩提。
是菩薩摩诃薩若能如是随喜回向。
修行般若波羅蜜多廣說乃至一切相智。
便能不堕想心見倒。
所以者何。
是菩薩摩诃薩於随喜心及所随喜功德善根不生執著。
於回向心及所回向無上菩提亦不執著。
由無執著不堕颠倒。
如是菩薩所起随喜回向之心。
名為無上随喜回向。
遠離一切虛妄分别。
複次大士。
若菩薩摩诃薩於所修作諸福業事。
如實了知離蘊處界亦離般若波羅蜜多廣說乃至一切相智。
是菩薩摩诃薩於所修作諸福業事。
如是知已能正随喜回向無上正等菩提。
複次大士。
若菩薩摩诃薩如實了知随喜俱行諸福業事。
遠離随喜俱行諸福業事自性。
諸佛世尊遠離諸佛世尊自性。
功德善根遠離功德善根自性聲聞獨覺及諸異生遠離聲聞獨覺及諸異生自性。
随喜回向大菩提心遠離随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