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百九十
關燈
小
中
大
波羅蜜多時大乘之相。
複次善現,汝次所問。
齊何當知諸菩薩摩诃薩發趣大乘者,善現當知。
若菩薩摩诃薩勤行六種波羅蜜多。
從一地趣一地。
齊此當知諸菩薩摩诃薩發趣大乘。
具壽善現便白佛言:雲何菩薩摩诃薩勤行六種波羅蜜多。
從一地趣一地。
佛告善現,若菩薩摩诃薩知一切法無所從來亦無所趣。
所以者何。
以一切法無去無來無從無趣。
由彼諸法無變壞故。
是菩薩摩诃薩於所從趣地不念不思惟。
雖修治地業而不見彼地。
是為菩薩摩诃薩勤行六種波羅蜜多從一地趣一地。
具壽善現複白佛言:雲何菩薩摩诃薩修治地業。
佛告善現,諸菩薩摩诃薩住初地時。
應善修治十種勝業。
何等為十。
一者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應善修治淨勝意樂業。
利益事相不可得故。
二者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應善修治一切有情平等心業。
一切有情不可得故。
三者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應善修治一切舍施業。
施者受者及所施物不可得故。
四者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應善修治親近善友業。
於諸善友無執著故。
五者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應善修治勤求正法業。
諸所求法不可得故。
六者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應善修治常樂出家業。
所舍居家不可得故。
七者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應善修治愛敬佛身業。
諸相好因不可得故。
八者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應善修治開闡法教業。
所分别法不可得故。
九者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應善修治破壞憍慢業。
諸興盛法不可得故。
十者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應善修治常樂谛語業。
一切語言不可得故。
善現當知。
諸菩薩摩诃薩住初地時。
應善修治此十勝業。
由斯初地速得圓滿。
複次善現,諸菩薩摩诃薩住第二地時。
應於八法修習思惟令速圓滿。
何等為八。
一者清淨屍羅。
二者知恩報恩。
三者住安忍力。
四者受勝歡喜。
五者不舍有情。
六者常起大悲。
七者於諸師長以敬信心。
谘承供養如事諸佛。
八者勤求修習波羅蜜多。
善現當知。
諸菩薩摩诃薩住第二地時。
於此八法。
應正思惟應勤修學令速圓滿。
複次善現,諸菩薩摩诃薩住第三地時。
應於五法精勤安祝何等為五。
一者勤求多聞恒無厭足。
於所聞法不著文字。
二者以無染心常行法施。
雖廣開化而不自高。
三者為嚴淨土種諸善根。
雖用回向而不自舉。
四者為化有情雖不厭倦無邊生死而不憍逸。
五者雖住慚愧而無所執。
善現當知。
諸菩薩摩诃薩住第三地時。
應常安住如是五法無得暫舍。
複次善現,諸菩薩摩诃薩住第四地時。
應於十法受持不舍。
何等為十。
一者住阿練若常不舍離二者常樂少欲三者常樂喜足四者常不舍離杜多功德。
五者於諸學處常不棄舍。
六者於諸欲樂深生厭離。
七者常樂發起涅槃俱心。
八者於一切物常樂棄舍。
九者於一切時心不沈沒。
十者於一切事常無戀著。
善現當知。
諸菩薩摩诃薩住第四地時。
於如是十法應受持不舍。
複次善現,諸菩薩摩诃薩住第五地時。
應遠離十法。
何等為十。
一者應遠離居家。
二者應遠離刍尼。
三者應遠離家慳。
四者應遠離衆會忿诤。
五者應遠離自贊毀他。
六者應遠離十惡業道。
七者應遠離增上慢骜。
八者應遠離颠倒。
九者應遠離猶豫。
十者應遠離貪瞋癡。
善現當知。
諸菩薩摩诃薩住第五地時。
於此十法常應遠離。
複次善現,諸菩薩摩诃薩住第六地時。
應圓滿六法應遠離六法。
雲何名為圓滿六法。
謂應圓滿布施等六波羅蜜多。
雲何名為遠離六法。
謂應遠離六下劣心。
何等為六。
一者應遠離聲聞心。
二者應遠離獨覺心。
三者應遠離熱惱心。
四者應遠離見乞者來不喜愁惱心。
五者應遠離舍所有物追戀憂悔心。
六者應遠離於來求者方便矯亂心。
善現當知諸菩薩摩诃薩住第六地時。
常應圓滿前說六法。
及應遠離後說六法。
複次善現,諸菩薩摩诃薩住第七地時。
於二十法常應遠離。
於二十法常應圓滿。
雲何名為於二十法常應遠離。
一者常應遠離我執乃至見者執。
二者常應遠離斷執。
三者常應遠離常執。
四者常應遠離相想執。
五者常應遠離見執。
六者常應遠離名色執。
七者常應遠離蘊執。
八者常應遠離處執。
九者常應遠離界執。
十者常應遠離谛執。
十一者常應遠離緣起執。
十二者常應遠離住著三界執。
十三者常應遠離一切法執。
十四者常應遠離於一切法如理不如理執。
十五者常應遠離依佛見執。
十六者常應遠離依法見執。
十七者常應遠離依僧見執。
十八者常應遠離依戒見執。
十九者常應遠離依空見執。
二十者常應遠離厭怖空性。
雲何名為於二十法常應圓滿。
一者常應圓滿通達空。
二者常應
複次善現,汝次所問。
齊何當知諸菩薩摩诃薩發趣大乘者,善現當知。
若菩薩摩诃薩勤行六種波羅蜜多。
從一地趣一地。
齊此當知諸菩薩摩诃薩發趣大乘。
具壽善現便白佛言:雲何菩薩摩诃薩勤行六種波羅蜜多。
從一地趣一地。
佛告善現,若菩薩摩诃薩知一切法無所從來亦無所趣。
所以者何。
以一切法無去無來無從無趣。
由彼諸法無變壞故。
是菩薩摩诃薩於所從趣地不念不思惟。
雖修治地業而不見彼地。
是為菩薩摩诃薩勤行六種波羅蜜多從一地趣一地。
具壽善現複白佛言:雲何菩薩摩诃薩修治地業。
佛告善現,諸菩薩摩诃薩住初地時。
應善修治十種勝業。
何等為十。
一者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應善修治淨勝意樂業。
利益事相不可得故。
二者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應善修治一切有情平等心業。
一切有情不可得故。
三者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應善修治一切舍施業。
施者受者及所施物不可得故。
四者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應善修治親近善友業。
於諸善友無執著故。
五者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應善修治勤求正法業。
諸所求法不可得故。
六者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應善修治常樂出家業。
所舍居家不可得故。
七者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應善修治愛敬佛身業。
諸相好因不可得故。
八者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應善修治開闡法教業。
所分别法不可得故。
九者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應善修治破壞憍慢業。
諸興盛法不可得故。
十者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應善修治常樂谛語業。
一切語言不可得故。
善現當知。
諸菩薩摩诃薩住初地時。
應善修治此十勝業。
由斯初地速得圓滿。
複次善現,諸菩薩摩诃薩住第二地時。
應於八法修習思惟令速圓滿。
何等為八。
一者清淨屍羅。
二者知恩報恩。
三者住安忍力。
四者受勝歡喜。
五者不舍有情。
六者常起大悲。
七者於諸師長以敬信心。
谘承供養如事諸佛。
八者勤求修習波羅蜜多。
善現當知。
諸菩薩摩诃薩住第二地時。
於此八法。
應正思惟應勤修學令速圓滿。
複次善現,諸菩薩摩诃薩住第三地時。
應於五法精勤安祝何等為五。
一者勤求多聞恒無厭足。
於所聞法不著文字。
二者以無染心常行法施。
雖廣開化而不自高。
三者為嚴淨土種諸善根。
雖用回向而不自舉。
四者為化有情雖不厭倦無邊生死而不憍逸。
五者雖住慚愧而無所執。
善現當知。
諸菩薩摩诃薩住第三地時。
應常安住如是五法無得暫舍。
複次善現,諸菩薩摩诃薩住第四地時。
應於十法受持不舍。
何等為十。
一者住阿練若常不舍離二者常樂少欲三者常樂喜足四者常不舍離杜多功德。
五者於諸學處常不棄舍。
六者於諸欲樂深生厭離。
七者常樂發起涅槃俱心。
八者於一切物常樂棄舍。
九者於一切時心不沈沒。
十者於一切事常無戀著。
善現當知。
諸菩薩摩诃薩住第四地時。
於如是十法應受持不舍。
複次善現,諸菩薩摩诃薩住第五地時。
應遠離十法。
何等為十。
一者應遠離居家。
二者應遠離刍尼。
三者應遠離家慳。
四者應遠離衆會忿诤。
五者應遠離自贊毀他。
六者應遠離十惡業道。
七者應遠離增上慢骜。
八者應遠離颠倒。
九者應遠離猶豫。
十者應遠離貪瞋癡。
善現當知。
諸菩薩摩诃薩住第五地時。
於此十法常應遠離。
複次善現,諸菩薩摩诃薩住第六地時。
應圓滿六法應遠離六法。
雲何名為圓滿六法。
謂應圓滿布施等六波羅蜜多。
雲何名為遠離六法。
謂應遠離六下劣心。
何等為六。
一者應遠離聲聞心。
二者應遠離獨覺心。
三者應遠離熱惱心。
四者應遠離見乞者來不喜愁惱心。
五者應遠離舍所有物追戀憂悔心。
六者應遠離於來求者方便矯亂心。
善現當知諸菩薩摩诃薩住第六地時。
常應圓滿前說六法。
及應遠離後說六法。
複次善現,諸菩薩摩诃薩住第七地時。
於二十法常應遠離。
於二十法常應圓滿。
雲何名為於二十法常應遠離。
一者常應遠離我執乃至見者執。
二者常應遠離斷執。
三者常應遠離常執。
四者常應遠離相想執。
五者常應遠離見執。
六者常應遠離名色執。
七者常應遠離蘊執。
八者常應遠離處執。
九者常應遠離界執。
十者常應遠離谛執。
十一者常應遠離緣起執。
十二者常應遠離住著三界執。
十三者常應遠離一切法執。
十四者常應遠離於一切法如理不如理執。
十五者常應遠離依佛見執。
十六者常應遠離依法見執。
十七者常應遠離依僧見執。
十八者常應遠離依戒見執。
十九者常應遠離依空見執。
二十者常應遠離厭怖空性。
雲何名為於二十法常應圓滿。
一者常應圓滿通達空。
二者常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