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百八十二

關燈
子,有菩薩摩诃薩漏盡智證通。

    能如實知十方各如克伽沙界一切有情漏盡不荊菩薩雖得此漏盡通。

    不堕聲聞及獨覺地。

    唯趣無上正等菩提。

    不複希求馀義利故。

    舍利子,此菩薩摩诃薩雖具如是漏盡智用。

    而於其中不自高舉。

    不執漏盡智證通性。

    不執漏盡智證通事。

    不執能得如是漏盡智證通者,於執不執俱無所執。

    何以故?舍利子,自性空故。

    自性離故。

    自性本來不可得故。

    舍利子,是菩薩摩诃薩不為娛樂引發如是漏盡智通。

    唯除為得一切智智。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引發漏盡智證通波羅蜜多。

    如是舍利子,諸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速能圓滿清淨六通。

    由此六通清淨圓滿。

    速能證得一切智智。

     複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安住布施波羅蜜多。

    嚴淨一切智智道。

    由畢竟空無慳吝故。

    有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安住淨戒波羅蜜多。

    嚴淨一切智智道。

    由畢竟空無毀犯故。

    有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安住安忍波羅蜜多。

    嚴淨一切智智道。

    由畢竟空無忿恚故。

    有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安住精進波羅蜜多。

    嚴淨一切智智道。

    由畢竟空無懈怠故。

    有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安住靜慮波羅蜜多。

    嚴淨一切智智道。

    由畢竟空無散亂故。

    有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安住般若波羅蜜多。

    嚴淨一切智智道。

    由畢竟空無惡慧故。

    如是舍利子,諸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安住六種波羅蜜多。

    或别或總。

    嚴淨一切智智道。

    由畢竟空故。

    無往來故。

    無取舍故。

    施設布施慳貪淨戒惡戒安忍忿恚精進懈怠靜慮散亂般若惡慧。

    而於其中無所執著。

    舍利子,是菩薩摩诃薩當於爾時不執布施不執慳貪。

    不執淨戒。

    不執犯戒。

    不執安忍。

    不執忿恚。

    不執精進。

    不執懈擔不執靜慮。

    不執散亂。

    不執般若。

    不執惡慧。

    舍利子,是菩薩摩诃薩當於爾時不執毀罵。

    不執贊歎。

    不執輕慢。

    不執恭敬。

    何以故?舍利子,無生法中毀罵贊歎輕慢恭敬皆無有故。

    所以者何。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永絕一切執著事故。

    舍利子,是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所獲功德最上最妙。

    一切聲聞及諸獨覺皆所非有。

    舍利子,是菩薩摩诃薩功德圓滿。

    成熟有情嚴淨佛土。

    速能證得一切智智。

    複次舍利子,諸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於諸有情起平等心。

    是菩薩摩诃薩於諸有情起平等心已,得一切有情平等性。

    得一切法平等性。

    是菩薩摩诃薩得一切有情平等性。

    得一切法平等性已,安立一切有情於一切法平等性中。

    是菩薩摩诃薩於現法中。

    得一切佛共所護念。

    得一切菩薩摩诃薩共所愛重。

    得一切聲聞獨覺共所恭敬。

    是菩薩摩诃薩随所生處。

    眼常不見不可愛色。

    耳常不聞不可愛聲。

    鼻常不嗅不可愛香。

    舌常不嘗不可愛味。

    身常不覺不可愛觸。

    意常不取不可愛法。

    舍利子,是菩薩摩诃薩能於無上正等菩提永不退轉。

     當佛說此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諸菩薩摩诃薩勝功德時。

    多百刍從座而起。

    各脫上服以奉世尊,奉已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爾時世尊即便微笑。

    從面門出種種色光。

    時阿難陀即從座起。

    偏覆左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

    白言世尊,何因何緣現此微笑。

    諸佛現笑非無因緣。

    是時佛告阿難陀曰:此從座起多百刍。

    從是已後六十一劫星喻劫中。

    當得作佛。

    皆同一号。

    謂大幢相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丈夫調禦士天人師佛薄伽梵。

    此諸刍舍是身已,當生東方不動佛國。

    於彼佛所修菩薩行。

    是時複有六萬天子。

    聞佛所說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相應之法歡喜信受。

    世尊記彼當於慈氏如來法中。

    淨信出家勤修梵行。

    斷諸煩惱證般涅槃。

     爾時會中一切大衆。

    以佛神力皆見十方各千佛土及諸如來應正等覺并彼衆會。

    彼諸佛土衆德莊嚴甚可愛樂。

    當於爾時此堪忍界嚴淨之相所不能及。

    時此衆會十千衆生。

    各發願言我所修福。

    願當往生彼彼佛土。

    爾時世尊知其所願便複微笑。

    面門又出種種色光。

    時阿難陀複從座起。

    恭敬問佛微笑因緣。

    時佛告言:汝今見此十千人不。

    阿難陀言: 唯然已見。

    佛言:今此十千衆生。

    從此命終随彼願力。

    於萬佛土各得往生。

    從是已後常不離佛。

    供養恭敬尊重贊歎。

    修行六種波羅蜜多。

    得圓滿已,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皆同一号謂莊嚴王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丈夫調禦士天人師佛薄伽梵。

    爾時衆中具壽舍利子,具壽大目連。

    具壽大飲光。

    具壽善現等。

    衆望所識諸大刍及刍尼。

    菩薩摩诃薩。

    邬波索迦邬波斯迦。

    皆從座起合掌恭敬俱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诃薩所得般若波羅蜜多。

    是大波羅蜜多。

    是廣波羅蜜多。

    是第一波羅蜜多。

    是尊波羅蜜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