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百七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覺。
及諸菩薩摩诃薩衆。
利益安樂無量有情。
應學般若波羅蜜多。
欲以一音即能遍滿十方各如克伽沙界。
贊歎諸佛教誡有情。
應學般若波羅蜜多。
欲紹三寶種使不斷絕。
利益安樂一切有情。
應學般若波羅蜜多。
複次舍利子,若菩薩摩诃薩。
欲通達内空外空内外空大空空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無散空本性空自共相空一切法空無性空無性自性空及所緣空增上空等無空等。
應學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诃薩。
欲通達一切法真如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
應學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诃薩。
欲知十方克伽沙等三千大千世界。
所有大地虛空。
諸山大海江河池沼澗谷陂湖地水火風諸極微數。
應學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诃薩。
見劫火起遍燒三千大千世界天地烔然。
欲以一氣吹令頓滅。
應學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诃薩。
見風劫起三千大千世界最下所依風輪飄擊上湧。
将吹三千大千世界蘇迷盧山輪圍山等諸所有物碎如朽葉。
欲以一指障彼風力令息不起。
應學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诃薩。
欲於三千大千世界。
一結跏坐充滿虛空。
應學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诃薩。
欲以一毛系取三千大千世界蘇迷盧山輪圍山等諸所有物擲過他方無量無數無邊世界。
而不損害其中有情。
應學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诃薩。
欲以一食一香一花一鬘一衣一幢一蓋一燈幡等諸供養具。
供養恭敬尊重贊歎十方各如克伽沙界一切如來應正等覺及弟子衆無不充足。
應學般若波羅蜜多若菩薩摩诃薩。
欲普安立十方各如克伽沙界諸有情類。
令住戒蘊定蘊慧蘊解脫蘊解脫智見蘊。
或住預流一來不還阿羅漢果獨覺菩提。
乃至令入無馀依涅槃界究竟安樂。
應學般若波羅蜜多。
複次舍利子,若菩薩摩诃薩。
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能如實知修行布施得大果報。
謂如實知如是布施得生刹帝利大族。
如是布施得生婆羅門大族。
如是布施得生長者大族。
如是布施得生居士大族。
又如實知如是布施得生四大王衆天。
如是布施得生三十三天。
如是布施得生夜摩天。
如是布施得生睹史多天。
如是布施得生樂變化天。
如是布施得生他化自在天。
又如實知依此布施得初靜慮定或第二靜慮定或第三靜慮定或第四靜慮定。
又如實知依此布施得空無邊處定或識無邊處定或無所有處定或非想非非想處定。
又如實知依此布施。
起三十七菩提分法。
由是因緣得預流果或一來果或不還果或阿羅漢果或獨覺菩提。
或得無上正等菩提。
能如實知修行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
得大果報亦複如是, 複次舍利子,若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能如實知如是布施方便善巧能滿布施波羅蜜多。
如是布施方便善巧能滿淨戒波羅蜜多。
如是布施方便善巧能滿安忍波羅蜜多。
如是布施方便善巧能滿精進波羅蜜多。
如是布施方便善巧能滿靜慮波羅蜜多。
如是布施方便善巧能滿般若波羅蜜多。
又如實知如是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方便善巧各能滿六波羅蜜多。
時舍利子白言:世尊,雲何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能如實知如是布施方便善巧能滿布施乃至般若波羅蜜多。
能如實知如是淨戒乃至般若方便善巧能滿淨戒乃至靜慮波羅蜜多。
佛告尊者舍利子言:以無所得為方便故。
謂菩薩摩诃薩行布施時。
了達一切施受物相不可得故能滿布施波羅蜜多。
犯無犯相不可得故能滿淨戒波羅蜜多。
動不動相不可得故能滿安忍波羅蜜多。
身心勤怠不可得故能滿精進波羅蜜多。
有亂無亂不可得故能滿靜慮波羅蜜多。
諸法性相不可得故能滿般若波羅蜜多。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诃薩行布施時方便善巧能滿六種波羅蜜多。
如是舍利子,菩薩摩诃薩行淨戒時。
乃至行般若時。
方便善巧各能滿六波羅蜜多。
複次舍利子,若菩薩摩诃薩。
欲得過去未來現在一切如來應正等覺殊勝功德。
應學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诃薩。
欲達一切有為無為究竟彼岸。
應學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诃薩。
欲達過去未來現在諸法真如法界法性無生實際。
應學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诃薩。
欲與一切聲聞獨覺常為導首。
應學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诃薩。
欲與諸佛為親侍者,應學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诃薩。
欲與諸佛為内眷屬。
應學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诃薩。
欲得生生具大眷屬。
應學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诃薩。
欲得菩薩常為眷屬。
應學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诃薩。
欲為世間真淨福田。
應學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诃薩。
欲伏慳貪心。
息犯戒心。
除忿恚心。
舍懈怠心。
靜散亂心。
離惡慧心。
應學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诃薩。
欲善安立一切有情於施性福業事。
戒性福業事。
修性福業事。
供侍福
及諸菩薩摩诃薩衆。
利益安樂無量有情。
應學般若波羅蜜多。
欲以一音即能遍滿十方各如克伽沙界。
贊歎諸佛教誡有情。
應學般若波羅蜜多。
欲紹三寶種使不斷絕。
利益安樂一切有情。
應學般若波羅蜜多。
複次舍利子,若菩薩摩诃薩。
欲通達内空外空内外空大空空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無散空本性空自共相空一切法空無性空無性自性空及所緣空增上空等無空等。
應學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诃薩。
欲通達一切法真如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
應學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诃薩。
欲知十方克伽沙等三千大千世界。
所有大地虛空。
諸山大海江河池沼澗谷陂湖地水火風諸極微數。
應學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诃薩。
見劫火起遍燒三千大千世界天地烔然。
欲以一氣吹令頓滅。
應學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诃薩。
見風劫起三千大千世界最下所依風輪飄擊上湧。
将吹三千大千世界蘇迷盧山輪圍山等諸所有物碎如朽葉。
欲以一指障彼風力令息不起。
應學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诃薩。
欲於三千大千世界。
一結跏坐充滿虛空。
應學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诃薩。
欲以一毛系取三千大千世界蘇迷盧山輪圍山等諸所有物擲過他方無量無數無邊世界。
而不損害其中有情。
應學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诃薩。
欲以一食一香一花一鬘一衣一幢一蓋一燈幡等諸供養具。
供養恭敬尊重贊歎十方各如克伽沙界一切如來應正等覺及弟子衆無不充足。
應學般若波羅蜜多若菩薩摩诃薩。
欲普安立十方各如克伽沙界諸有情類。
令住戒蘊定蘊慧蘊解脫蘊解脫智見蘊。
或住預流一來不還阿羅漢果獨覺菩提。
乃至令入無馀依涅槃界究竟安樂。
應學般若波羅蜜多。
複次舍利子,若菩薩摩诃薩。
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能如實知修行布施得大果報。
謂如實知如是布施得生刹帝利大族。
如是布施得生婆羅門大族。
如是布施得生長者大族。
如是布施得生居士大族。
又如實知如是布施得生四大王衆天。
如是布施得生三十三天。
如是布施得生夜摩天。
如是布施得生睹史多天。
如是布施得生樂變化天。
如是布施得生他化自在天。
又如實知依此布施得初靜慮定或第二靜慮定或第三靜慮定或第四靜慮定。
又如實知依此布施得空無邊處定或識無邊處定或無所有處定或非想非非想處定。
又如實知依此布施。
起三十七菩提分法。
由是因緣得預流果或一來果或不還果或阿羅漢果或獨覺菩提。
或得無上正等菩提。
能如實知修行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
得大果報亦複如是, 複次舍利子,若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能如實知如是布施方便善巧能滿布施波羅蜜多。
如是布施方便善巧能滿淨戒波羅蜜多。
如是布施方便善巧能滿安忍波羅蜜多。
如是布施方便善巧能滿精進波羅蜜多。
如是布施方便善巧能滿靜慮波羅蜜多。
如是布施方便善巧能滿般若波羅蜜多。
又如實知如是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方便善巧各能滿六波羅蜜多。
時舍利子白言:世尊,雲何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能如實知如是布施方便善巧能滿布施乃至般若波羅蜜多。
能如實知如是淨戒乃至般若方便善巧能滿淨戒乃至靜慮波羅蜜多。
佛告尊者舍利子言:以無所得為方便故。
謂菩薩摩诃薩行布施時。
了達一切施受物相不可得故能滿布施波羅蜜多。
犯無犯相不可得故能滿淨戒波羅蜜多。
動不動相不可得故能滿安忍波羅蜜多。
身心勤怠不可得故能滿精進波羅蜜多。
有亂無亂不可得故能滿靜慮波羅蜜多。
諸法性相不可得故能滿般若波羅蜜多。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诃薩行布施時方便善巧能滿六種波羅蜜多。
如是舍利子,菩薩摩诃薩行淨戒時。
乃至行般若時。
方便善巧各能滿六波羅蜜多。
複次舍利子,若菩薩摩诃薩。
欲得過去未來現在一切如來應正等覺殊勝功德。
應學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诃薩。
欲達一切有為無為究竟彼岸。
應學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诃薩。
欲達過去未來現在諸法真如法界法性無生實際。
應學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诃薩。
欲與一切聲聞獨覺常為導首。
應學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诃薩。
欲與諸佛為親侍者,應學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诃薩。
欲與諸佛為内眷屬。
應學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诃薩。
欲得生生具大眷屬。
應學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诃薩。
欲得菩薩常為眷屬。
應學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诃薩。
欲為世間真淨福田。
應學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诃薩。
欲伏慳貪心。
息犯戒心。
除忿恚心。
舍懈怠心。
靜散亂心。
離惡慧心。
應學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诃薩。
欲善安立一切有情於施性福業事。
戒性福業事。
修性福業事。
供侍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