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百七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
乃至廣說。
善現,於意雲何。
諸色法性是空性不。
諸受想行識法性是空性不。
如是乃至一切有為無為法性是空性不。
善現對曰:如是如是,一切法性皆是空性。
佛告善現,於意雲何。
於空性中法等異相為可得不。
謂色異相廣說乃至一切有為無為異相為可得不。
善現對曰:不也世尊,於空性中一切異相皆不可得。
佛告善現,由此當知。
法平等性非即一切愚夫異生。
非離一切愚夫異生。
如是乃至非即如來應正等覺。
非離如來應正等覺。
法平等性非即色非離色。
非即受想行識非離受想行識。
如是乃至非即有為及無為法。
非離有為及無為法。
具壽善現複白佛言:法平等性為是有為為是無為。
佛告善現,法平等性非是有為非是無為。
然離有為法無為法不可得。
離無為法有為法亦不可得。
善現當知。
若有為界若無為界。
如是二界非合非散。
無色無見無對一相所謂無相。
一切如來應正等覺。
依世俗說。
不依勝義。
所以者何。
非勝義中身行語行意行可得。
非離身行語行意行勝義可得。
善現當知。
即有為法及無為法平等法性說名勝義。
非離一切有為無為别有勝義。
是故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不動勝義而行菩薩摩诃薩行。
成熟有情嚴淨佛土。
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轉妙法輪度有情衆。
令其永離生老病死。
證得究竟常樂涅槃。
△第二分空性品第八十五 爾時具壽善現白佛言:世尊,若諸法等平等之性皆本性空。
此本性空於一切法非能所作。
雲何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不動勝義以四攝事饒益有情。
佛告善現,如是如是,一切法等平等之性皆本性空。
此本性空於一切法非能所作。
然諸菩薩能為有情以布施等作饒益事。
若諸有情自知諸法皆本性空。
則諸如來及諸菩薩。
不現神通作希有事。
謂於諸法本性空中雖無所動。
而令有情遠離種種妄想颠倒。
謂令有情遠離我想有情想乃至知者見者想。
亦令遠離色乃至識想。
眼處乃至意處想。
色處乃至法處想。
眼界乃至意界想。
色界乃至法界想。
眼識界乃至意識界想。
地界乃至識界想。
無明乃至老死想。
亦令遠離有為界想住無為界。
解脫一切生老病死。
無為界者,即諸法空。
依世俗說名無為界。
具壽善現複白佛言:由何空故說諸法空。
佛告善現,由想空故說諸法空。
複次善現,於意雲何。
若變化身複作化事。
此有實事而不空耶。
善現對曰:諸所變化都無實事一切皆空。
佛告善現,變化與空如是二法非合非散。
此二俱以空空故。
空不應分别是空是化。
所以者何。
非空性中有空有化二事可得。
以一切法畢竟空故。
複次善現,無色非化。
無受想行識非化。
諸是化者無不皆空。
馀法有情應知亦爾。
具壽善現複白佛言:蘊界處等世間諸法。
及諸有情可皆是化。
四念住等出世間法及諸有情豈亦是化。
佛告善現,一切世間出世法等無非是化。
然於其中有聲聞化。
有獨覺化。
有菩薩化。
有如來化。
有煩惱化。
有諸業化。
由此因緣我說一切皆如變化等無差别。
具壽善現複白佛言:一切斷果。
所謂預流一來不還阿羅漢果獨覺如來。
永斷煩惱習氣相續。
豈亦是化。
佛告善現,如是諸法若與生滅二相合者,亦皆是化具壽善現複白佛言:何法非化。
佛告善現,若法不與生滅相合。
是法非化。
具壽善現複白佛言:何法不與生滅相合。
佛告善現,不虛诳法即是涅槃。
此法不與生滅相合。
是故非化。
具壽善現複白佛言:如世尊說。
平等法性一切皆空。
無能動者,無二可得。
無有少法非自性空。
如何涅槃可說非化。
佛告善現,如是如是如汝所說,無有少法非自性空。
此自性空非聲聞作。
非獨覺作。
非菩薩作。
非如來作。
亦非馀作。
有佛無佛其性常空。
此即涅槃。
是故我說涅槃非化。
非實有法名為涅槃。
可說無生無滅非化。
複次善現,我為新學諸菩薩。
說涅槃非化非别實有不空涅槃。
是故不應執此為難。
爾時善現便白佛言:雲何方便教誡教授新學菩薩。
令知諸法自性常空。
佛告善現,豈一切法先有後無而不常空。
然一切法先既非有後亦非無。
自性常空不應驚怖。
應作如是方便善巧教誡教授新學菩薩。
令知諸法自性常空。
時薄伽梵說是經已,無量菩薩摩诃薩衆。
慈氏菩薩而為上首。
具壽善現,及舍利子,大采菽氏。
大迦葉波。
阿難陀等。
諸大聲聞。
及諸天龍阿素洛等一切大衆。
聞佛所說皆大歡喜。
信受奉行。
◎第三會序(西明寺沙門玄則撰) 夫正理晦於率情。
而情由理鏡。
妙觀睽於殉迹。
而迹以觀冥。
然情迹兩崇。
假名相而耽習。
則理觀雙拔。
資漸漬於多聞。
王城所以亟迀。
聖席於茲複坦。
是用入遊戲定。
擒前會之神蹤。
出微妙音。
集向時之遙證。
光敷法潤。
藻汰心源。
将欲利無利於情區。
度不度於生品。
運六通於即寂。
流四辯於忘言:固當住不思議得無分别。
至如夢中重夢。
尚嬰馳殉之勞。
即明覺後複覺。
乃有發蒙之慶。
何物物之殊炫。
而如如之罕■哉。
彼如複如者,非異所異也。
在纏出纏而性淨。
有佛無佛而體常。
會之則歸來。
号如來矣。
乖之則流異。
稱異生焉。
前際空而累荊後際空而德滿爾。
其辟甘露門。
坐金剛座。
假名法外。
無色而莊嚴。
勝義谛中。
無心而啟悟。
故能斷以空滞空之惡齲開無說假說之善權。
熙妙色之殊對。
霈圓音之各解。
莫非自般若以為源。
依般若以成學。
譬山王之高妙。
谷王之宗長。
義必重深。
辭亦豐祕。
凡五十九卷。
三十一品。
於舊無涉。
号單譯焉。
乃至廣說。
善現,於意雲何。
諸色法性是空性不。
諸受想行識法性是空性不。
如是乃至一切有為無為法性是空性不。
善現對曰:如是如是,一切法性皆是空性。
佛告善現,於意雲何。
於空性中法等異相為可得不。
謂色異相廣說乃至一切有為無為異相為可得不。
善現對曰:不也世尊,於空性中一切異相皆不可得。
佛告善現,由此當知。
法平等性非即一切愚夫異生。
非離一切愚夫異生。
如是乃至非即如來應正等覺。
非離如來應正等覺。
法平等性非即色非離色。
非即受想行識非離受想行識。
如是乃至非即有為及無為法。
非離有為及無為法。
具壽善現複白佛言:法平等性為是有為為是無為。
佛告善現,法平等性非是有為非是無為。
然離有為法無為法不可得。
離無為法有為法亦不可得。
善現當知。
若有為界若無為界。
如是二界非合非散。
無色無見無對一相所謂無相。
一切如來應正等覺。
依世俗說。
不依勝義。
所以者何。
非勝義中身行語行意行可得。
非離身行語行意行勝義可得。
善現當知。
即有為法及無為法平等法性說名勝義。
非離一切有為無為别有勝義。
是故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不動勝義而行菩薩摩诃薩行。
成熟有情嚴淨佛土。
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轉妙法輪度有情衆。
令其永離生老病死。
證得究竟常樂涅槃。
△第二分空性品第八十五 爾時具壽善現白佛言:世尊,若諸法等平等之性皆本性空。
此本性空於一切法非能所作。
雲何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不動勝義以四攝事饒益有情。
佛告善現,如是如是,一切法等平等之性皆本性空。
此本性空於一切法非能所作。
然諸菩薩能為有情以布施等作饒益事。
若諸有情自知諸法皆本性空。
則諸如來及諸菩薩。
不現神通作希有事。
謂於諸法本性空中雖無所動。
而令有情遠離種種妄想颠倒。
謂令有情遠離我想有情想乃至知者見者想。
亦令遠離色乃至識想。
眼處乃至意處想。
色處乃至法處想。
眼界乃至意界想。
色界乃至法界想。
眼識界乃至意識界想。
地界乃至識界想。
無明乃至老死想。
亦令遠離有為界想住無為界。
解脫一切生老病死。
無為界者,即諸法空。
依世俗說名無為界。
具壽善現複白佛言:由何空故說諸法空。
佛告善現,由想空故說諸法空。
複次善現,於意雲何。
若變化身複作化事。
此有實事而不空耶。
善現對曰:諸所變化都無實事一切皆空。
佛告善現,變化與空如是二法非合非散。
此二俱以空空故。
空不應分别是空是化。
所以者何。
非空性中有空有化二事可得。
以一切法畢竟空故。
複次善現,無色非化。
無受想行識非化。
諸是化者無不皆空。
馀法有情應知亦爾。
具壽善現複白佛言:蘊界處等世間諸法。
及諸有情可皆是化。
四念住等出世間法及諸有情豈亦是化。
佛告善現,一切世間出世法等無非是化。
然於其中有聲聞化。
有獨覺化。
有菩薩化。
有如來化。
有煩惱化。
有諸業化。
由此因緣我說一切皆如變化等無差别。
具壽善現複白佛言:一切斷果。
所謂預流一來不還阿羅漢果獨覺如來。
永斷煩惱習氣相續。
豈亦是化。
佛告善現,如是諸法若與生滅二相合者,亦皆是化具壽善現複白佛言:何法非化。
佛告善現,若法不與生滅相合。
是法非化。
具壽善現複白佛言:何法不與生滅相合。
佛告善現,不虛诳法即是涅槃。
此法不與生滅相合。
是故非化。
具壽善現複白佛言:如世尊說。
平等法性一切皆空。
無能動者,無二可得。
無有少法非自性空。
如何涅槃可說非化。
佛告善現,如是如是如汝所說,無有少法非自性空。
此自性空非聲聞作。
非獨覺作。
非菩薩作。
非如來作。
亦非馀作。
有佛無佛其性常空。
此即涅槃。
是故我說涅槃非化。
非實有法名為涅槃。
可說無生無滅非化。
複次善現,我為新學諸菩薩。
說涅槃非化非别實有不空涅槃。
是故不應執此為難。
爾時善現便白佛言:雲何方便教誡教授新學菩薩。
令知諸法自性常空。
佛告善現,豈一切法先有後無而不常空。
然一切法先既非有後亦非無。
自性常空不應驚怖。
應作如是方便善巧教誡教授新學菩薩。
令知諸法自性常空。
時薄伽梵說是經已,無量菩薩摩诃薩衆。
慈氏菩薩而為上首。
具壽善現,及舍利子,大采菽氏。
大迦葉波。
阿難陀等。
諸大聲聞。
及諸天龍阿素洛等一切大衆。
聞佛所說皆大歡喜。
信受奉行。
◎第三會序(西明寺沙門玄則撰) 夫正理晦於率情。
而情由理鏡。
妙觀睽於殉迹。
而迹以觀冥。
然情迹兩崇。
假名相而耽習。
則理觀雙拔。
資漸漬於多聞。
王城所以亟迀。
聖席於茲複坦。
是用入遊戲定。
擒前會之神蹤。
出微妙音。
集向時之遙證。
光敷法潤。
藻汰心源。
将欲利無利於情區。
度不度於生品。
運六通於即寂。
流四辯於忘言:固當住不思議得無分别。
至如夢中重夢。
尚嬰馳殉之勞。
即明覺後複覺。
乃有發蒙之慶。
何物物之殊炫。
而如如之罕■哉。
彼如複如者,非異所異也。
在纏出纏而性淨。
有佛無佛而體常。
會之則歸來。
号如來矣。
乖之則流異。
稱異生焉。
前際空而累荊後際空而德滿爾。
其辟甘露門。
坐金剛座。
假名法外。
無色而莊嚴。
勝義谛中。
無心而啟悟。
故能斷以空滞空之惡齲開無說假說之善權。
熙妙色之殊對。
霈圓音之各解。
莫非自般若以為源。
依般若以成學。
譬山王之高妙。
谷王之宗長。
義必重深。
辭亦豐祕。
凡五十九卷。
三十一品。
於舊無涉。
号單譯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