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百六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具足祝依四靜慮起無量種神通變現。
乃至以手摩扪日月自在回轉。
不以為難。
成就勇猛身精進故。
以神通力經須臾頃能至十方克伽沙等諸佛世界。
複以種種飲食衣服卧具醫藥及馀資具。
恭敬供養尊重贊歎現說正法諸佛世尊,由此善根果報無荊乃至證得一切智智。
由此善根增上勢力得成佛已,複為無量世間天人阿素洛等。
以無量種飲食衣服卧具醫藥及馀資具。
恭敬供養尊重贊歎。
由此善根增上勢力。
般涅槃後自設利羅及諸弟子。
猶為無量世間天人阿素洛等恭敬供養尊重贊歎。
是菩薩摩诃薩複以神力能至十方克伽沙等諸佛世界。
於諸佛所聽聞正法。
聞已受持乃至無上正等菩提終不忘失。
是菩薩摩诃薩複以神力能至十方克伽沙等諸佛世界。
成熟有情嚴淨佛土。
精勤修學一切智智。
得圓滿已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轉妙法輪度有情衆。
如是善現,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成就勇猛身精進故。
能令精進波羅蜜多疾得圓滿。
複次善現,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成就勇猛心精進故。
速能圓滿諸聖無漏道及道支所攝精進波羅蜜多。
由此能令一切不善身語意業無容得起。
是菩薩摩诃薩於諸法中終不取著若常若無常。
若樂若苦。
若我若無我。
若淨若不淨。
若寂靜若不寂靜。
若遠離若不遠離。
若有為界若無為界。
若欲界若色界若無色界。
若有漏界若無漏界。
若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
若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
若空無相無願解脫門。
若布施波羅蜜多乃至般若波羅蜜多。
若内空乃至無性自性空。
若真如乃至不思議界。
若苦集滅道聖谛。
若八解脫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
若淨觀地乃至如來地。
若極喜地乃至法雲地。
若一切陀羅尼門一切三摩地門。
若五眼六神通若如來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
若三十二大士相八十随好。
若無忘失法恒住舍性。
若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
若無常苦空無我。
若預流果一來果不還果阿羅漢果獨覺菩提。
若一切菩薩摩诃薩行諸佛無上正等菩提。
是菩薩摩诃薩亦不取著是預流是一來是不還是阿羅漢是獨覺是菩薩是如來。
亦不取著如是有情下法所顯。
如是有情中法所顯。
如是有情上法所顯。
如是有情上分所顯。
如是有情下分所顯。
如是有情聲聞乘所顯。
如是有情獨覺乘所顯。
如是有情無上乘所顯。
是菩薩摩诃薩於如是等法及有情皆不取著。
所以者何。
所取著法及諸有情。
皆無自性可取著故。
是菩薩摩诃薩成就勇猛心精進故。
雖恒造作一切有情諸利樂事。
而於有情都無所得。
雖常圓滿所修精進波羅蜜多。
而於精進波羅蜜多都無所得。
雖常圓滿一切佛法。
而於佛法都無所得。
雖常嚴淨一切佛土。
而於佛土都無所得。
是菩薩摩诃薩成就如是身心精進。
雖能遠離一切惡法亦能攝受一切善法而無取著。
無取著故從一佛國至一佛國。
從一世界至一世界。
為欲饒益諸有情故。
所欲示現諸神通事。
皆能自在示現無礙。
謂或示現雨衆妙花。
散衆名香。
作衆伎樂。
現雲雷音振動大地。
或複示現衆妙七寶莊嚴世界。
身放光明照諸盲冥。
身出妙香令臭穢者皆得香潔。
或複示現設大祠祀。
於中不惱諸有情類。
因斯化導無量有情令入正道。
離斷生命乃至邪見。
或以布施乃至般若攝諸有情。
為欲饒益諸有情故。
或舍财寶或舍妻子。
或舍王位或舍肢節。
或舍身命随諸有情應以如是如是方便而得饒益。
即以如是如是方便而饒益之。
如是善現,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由離諸相無漏心力。
能於無相無作法中。
圓滿精進波羅蜜多。
亦能圓滿諸馀功德。
複次善現,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能以離相無漏之心而修靜慮。
是菩薩摩诃薩除諸佛定於諸馀定皆能圓滿。
是菩薩摩诃薩離欲惡不善法。
有尋有伺離生喜樂入初靜慮具足而祝如是乃至斷樂斷苦先喜憂沒不苦不樂舍念清淨入第四靜慮具足而祝是菩薩摩诃薩以慈俱心普緣一方乃至十方一切世間具足而祝如是乃至以舍俱心普緣一方乃至十方一切世間具足而祝是菩薩摩诃薩超諸色想滅有對想。
不思惟種種想。
入無邊空空無邊處具足而祝如是乃至超一切種無所有處。
入非想非非想處具足而祝是菩薩摩诃薩安住靜慮波羅蜜多。
於八解脫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
能順逆入具足而祝是菩薩摩诃薩能於空無相無願解脫門具足而祝能於無間三摩地。
如電三摩地。
聖正三摩地。
金剛喻三摩地。
具足而祝是菩薩摩诃薩安住靜慮波羅蜜多。
修三十七菩提分法及道相智皆令圓滿。
用道相智攝受一切三摩地已,漸次修超淨觀地乃至獨覺地。
證入菩薩正性離生。
既入菩薩正性離生。
修諸地行圓滿佛地。
是菩薩摩诃薩雖於諸地
乃至以手摩扪日月自在回轉。
不以為難。
成就勇猛身精進故。
以神通力經須臾頃能至十方克伽沙等諸佛世界。
複以種種飲食衣服卧具醫藥及馀資具。
恭敬供養尊重贊歎現說正法諸佛世尊,由此善根果報無荊乃至證得一切智智。
由此善根增上勢力得成佛已,複為無量世間天人阿素洛等。
以無量種飲食衣服卧具醫藥及馀資具。
恭敬供養尊重贊歎。
由此善根增上勢力。
般涅槃後自設利羅及諸弟子。
猶為無量世間天人阿素洛等恭敬供養尊重贊歎。
是菩薩摩诃薩複以神力能至十方克伽沙等諸佛世界。
於諸佛所聽聞正法。
聞已受持乃至無上正等菩提終不忘失。
是菩薩摩诃薩複以神力能至十方克伽沙等諸佛世界。
成熟有情嚴淨佛土。
精勤修學一切智智。
得圓滿已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轉妙法輪度有情衆。
如是善現,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成就勇猛身精進故。
能令精進波羅蜜多疾得圓滿。
複次善現,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成就勇猛心精進故。
速能圓滿諸聖無漏道及道支所攝精進波羅蜜多。
由此能令一切不善身語意業無容得起。
是菩薩摩诃薩於諸法中終不取著若常若無常。
若樂若苦。
若我若無我。
若淨若不淨。
若寂靜若不寂靜。
若遠離若不遠離。
若有為界若無為界。
若欲界若色界若無色界。
若有漏界若無漏界。
若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
若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
若空無相無願解脫門。
若布施波羅蜜多乃至般若波羅蜜多。
若内空乃至無性自性空。
若真如乃至不思議界。
若苦集滅道聖谛。
若八解脫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
若淨觀地乃至如來地。
若極喜地乃至法雲地。
若一切陀羅尼門一切三摩地門。
若五眼六神通若如來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
若三十二大士相八十随好。
若無忘失法恒住舍性。
若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
若無常苦空無我。
若預流果一來果不還果阿羅漢果獨覺菩提。
若一切菩薩摩诃薩行諸佛無上正等菩提。
是菩薩摩诃薩亦不取著是預流是一來是不還是阿羅漢是獨覺是菩薩是如來。
亦不取著如是有情下法所顯。
如是有情中法所顯。
如是有情上法所顯。
如是有情上分所顯。
如是有情下分所顯。
如是有情聲聞乘所顯。
如是有情獨覺乘所顯。
如是有情無上乘所顯。
是菩薩摩诃薩於如是等法及有情皆不取著。
所以者何。
所取著法及諸有情。
皆無自性可取著故。
是菩薩摩诃薩成就勇猛心精進故。
雖恒造作一切有情諸利樂事。
而於有情都無所得。
雖常圓滿所修精進波羅蜜多。
而於精進波羅蜜多都無所得。
雖常圓滿一切佛法。
而於佛法都無所得。
雖常嚴淨一切佛土。
而於佛土都無所得。
是菩薩摩诃薩成就如是身心精進。
雖能遠離一切惡法亦能攝受一切善法而無取著。
無取著故從一佛國至一佛國。
從一世界至一世界。
為欲饒益諸有情故。
所欲示現諸神通事。
皆能自在示現無礙。
謂或示現雨衆妙花。
散衆名香。
作衆伎樂。
現雲雷音振動大地。
或複示現衆妙七寶莊嚴世界。
身放光明照諸盲冥。
身出妙香令臭穢者皆得香潔。
或複示現設大祠祀。
於中不惱諸有情類。
因斯化導無量有情令入正道。
離斷生命乃至邪見。
或以布施乃至般若攝諸有情。
為欲饒益諸有情故。
或舍财寶或舍妻子。
或舍王位或舍肢節。
或舍身命随諸有情應以如是如是方便而得饒益。
即以如是如是方便而饒益之。
如是善現,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由離諸相無漏心力。
能於無相無作法中。
圓滿精進波羅蜜多。
亦能圓滿諸馀功德。
複次善現,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能以離相無漏之心而修靜慮。
是菩薩摩诃薩除諸佛定於諸馀定皆能圓滿。
是菩薩摩诃薩離欲惡不善法。
有尋有伺離生喜樂入初靜慮具足而祝如是乃至斷樂斷苦先喜憂沒不苦不樂舍念清淨入第四靜慮具足而祝是菩薩摩诃薩以慈俱心普緣一方乃至十方一切世間具足而祝如是乃至以舍俱心普緣一方乃至十方一切世間具足而祝是菩薩摩诃薩超諸色想滅有對想。
不思惟種種想。
入無邊空空無邊處具足而祝如是乃至超一切種無所有處。
入非想非非想處具足而祝是菩薩摩诃薩安住靜慮波羅蜜多。
於八解脫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
能順逆入具足而祝是菩薩摩诃薩能於空無相無願解脫門具足而祝能於無間三摩地。
如電三摩地。
聖正三摩地。
金剛喻三摩地。
具足而祝是菩薩摩诃薩安住靜慮波羅蜜多。
修三十七菩提分法及道相智皆令圓滿。
用道相智攝受一切三摩地已,漸次修超淨觀地乃至獨覺地。
證入菩薩正性離生。
既入菩薩正性離生。
修諸地行圓滿佛地。
是菩薩摩诃薩雖於諸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