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百六十
關燈
小
中
大
△第二分巧便品第六十八之一
爾時具壽善現白佛言:世尊,若菩薩摩诃薩成就如是巧便力者,發菩提心已經幾時。
佛告善現,是菩薩摩诃薩發菩提心。
已經無數百千俱胝那庾多劫。
具壽善現複白佛言:世尊,若菩薩摩诃薩成就如是巧便力者,已曾親近供養幾佛。
佛告善現,是菩薩摩诃薩已曾親近供養克伽沙等諸佛。
具壽善現複白佛言:世尊,若菩薩摩诃薩成就如是巧便力者,已植何等殊勝善根。
佛告善現,是菩薩摩诃薩發心已來。
無有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所引善根而不圓滿精勤修學。
由此因緣成就如是巧方便力。
具壽善現複白佛言:世尊,若菩薩摩诃薩成就如是巧便力者,甚為希有。
佛告善現,如是如是如汝所說,是菩薩摩诃薩甚為希有。
善現當知。
如日月輪周行照觸四大洲界作諸事業。
其中所有若情非情。
随彼光明勢力而轉各成己事。
如是般若波羅蜜多照觸馀五波羅蜜多作諸事業。
布施等五波羅蜜多。
随順般若波羅蜜多勢力而轉各成己事。
善現當知。
如轉輪王。
若無七寶不名輪王。
要有七寶乃名輪王。
布施等五波羅蜜多亦複如是,若離般若波羅蜜多不得名為波羅蜜多。
不離般若波羅蜜多乃得名為波羅蜜多。
善現當知。
如有女人端嚴巨富。
若無強夫所守護者,易為惡人之所淩辱。
若有強夫所守護者,不為惡人之所淩辱。
布施等五波羅蜜多亦複如是,若無般若波羅蜜多力所攝護。
易為天魔及彼眷屬之所沮壞。
若有般若波羅蜜多力所攝護。
一切天魔及彼眷屬不能沮壞。
善現當知。
如勇軍将妙閑兵法。
善備種種堅固铠仗。
鄰國怨敵所不能害。
布施等五波羅蜜多亦複如是,不離般若波羅蜜多。
天魔眷屬增上慢人乃至菩薩旃茶羅等皆不能壞。
善現當知。
如贍部洲諸小王等随時朝侍轉輪聖王。
依彼輪王得至勝處。
布施等五波羅蜜多亦複如是,随助般若波羅蜜多。
由彼勢力所引導故。
疾能證得一切智智。
善現當知。
如贍部洲東方諸水。
無不皆趣克伽大河。
随克伽河流入大海。
布施等五波羅蜜多亦複如是,無不皆為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之所攝引。
乃能證得一切智智。
善現當知。
如人右手能作衆事。
如是般若波羅蜜多能引一切殊勝善法。
善現當知。
如人左手所作不便。
如是前五波羅蜜多不能引生諸勝善法。
善現當知。
譬如衆流随其大校若入大海同得鹹名。
如是前五波羅蜜多要入般若波羅蜜多。
乃得名為能到彼岸。
善現當知。
如轉輪王欲有所趣。
四軍導從輪寶居先。
王及四軍念欲飲食輪即為祝既飲食已王念欲行輪即前去。
其輪去住随王意欲。
至所趣方不複前去。
如是前五波羅蜜多與諸善法。
欲趣無上正等菩提。
要因般若波羅蜜多以為前導。
進止俱随不相舍離。
若至無上正等菩提更不前進。
善現當知。
如轉輪王欲有所至。
四軍七寶前後導從。
爾時輪寶雖最居先。
而不分别前後之相。
如是前五波羅蜜多與諸善法。
欲趣無上正等菩提。
必以般若波羅蜜多為其前導。
然此般若波羅蜜多不作是念。
我於前五波羅蜜多。
最為前導彼随從我。
布施等五波羅蜜多不作是念。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居我等先我随從彼。
所以者何。
如是六種波羅蜜多。
及一切法自性皆鈍無所能為。
無有主宰虛妄不實。
空無所有不自在相。
譬如陽焰光影水月幻事夢等。
其中都無分别作用真實自體。
爾時具壽善現複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自性皆空無實相用。
諸菩薩摩诃薩雲何修行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
求證無上正等菩提。
佛告善現,諸菩薩摩诃薩於此六種波羅蜜多。
正修行時常作是念。
世間有情心恒颠倒。
沈溺生死不能自脫。
我若不修巧便勝行。
不能拔濟彼生死苦。
我當為彼諸有情類。
勤修布施乃至般若波羅蜜多巧便勝行。
趣證無上正等菩提。
脫諸有情生死大苦。
是菩薩摩诃薩作此念已,為諸有情舍施内外一切所有。
既舍施已複作是念。
我於内外都無所舍。
所以者何。
此内外物空無自性。
不可舍施非唯屬我。
是菩薩摩诃薩由此觀察。
修行布施波羅蜜多疾得圓滿。
速證無上正等菩提。
是菩薩摩诃薩為脫有情生死苦故終不犯戒。
所以者何。
是菩薩摩诃薩常作此念。
我為解脫一切有情生死苦故。
求趣無上正等菩提。
決定不應斷衆生命乃至邪見。
亦定不應求妙欲境求天富樂求作帝釋魔梵王等。
亦定不應求聲聞地或獨覺地唯自解脫。
是菩薩摩诃薩由此觀察修行淨戒波羅蜜多疾得圓滿。
速證無上正等菩提。
是菩薩摩诃薩為脫有情生死苦故。
終不發起忿恚等心。
假使恒遭毀謗淩辱辛楚呵責痛徹心髓。
終不發起一念瞋恨。
設複恒遭刀杖瓦石杖塊等物。
捶打其身割截斫刺分解支節。
亦不發起一念惡心。
所以者何。
是菩薩摩诃薩
佛告善現,是菩薩摩诃薩發菩提心。
已經無數百千俱胝那庾多劫。
具壽善現複白佛言:世尊,若菩薩摩诃薩成就如是巧便力者,已曾親近供養幾佛。
佛告善現,是菩薩摩诃薩已曾親近供養克伽沙等諸佛。
具壽善現複白佛言:世尊,若菩薩摩诃薩成就如是巧便力者,已植何等殊勝善根。
佛告善現,是菩薩摩诃薩發心已來。
無有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所引善根而不圓滿精勤修學。
由此因緣成就如是巧方便力。
具壽善現複白佛言:世尊,若菩薩摩诃薩成就如是巧便力者,甚為希有。
佛告善現,如是如是如汝所說,是菩薩摩诃薩甚為希有。
善現當知。
如日月輪周行照觸四大洲界作諸事業。
其中所有若情非情。
随彼光明勢力而轉各成己事。
如是般若波羅蜜多照觸馀五波羅蜜多作諸事業。
布施等五波羅蜜多。
随順般若波羅蜜多勢力而轉各成己事。
善現當知。
如轉輪王。
若無七寶不名輪王。
要有七寶乃名輪王。
布施等五波羅蜜多亦複如是,若離般若波羅蜜多不得名為波羅蜜多。
不離般若波羅蜜多乃得名為波羅蜜多。
善現當知。
如有女人端嚴巨富。
若無強夫所守護者,易為惡人之所淩辱。
若有強夫所守護者,不為惡人之所淩辱。
布施等五波羅蜜多亦複如是,若無般若波羅蜜多力所攝護。
易為天魔及彼眷屬之所沮壞。
若有般若波羅蜜多力所攝護。
一切天魔及彼眷屬不能沮壞。
善現當知。
如勇軍将妙閑兵法。
善備種種堅固铠仗。
鄰國怨敵所不能害。
布施等五波羅蜜多亦複如是,不離般若波羅蜜多。
天魔眷屬增上慢人乃至菩薩旃茶羅等皆不能壞。
善現當知。
如贍部洲諸小王等随時朝侍轉輪聖王。
依彼輪王得至勝處。
布施等五波羅蜜多亦複如是,随助般若波羅蜜多。
由彼勢力所引導故。
疾能證得一切智智。
善現當知。
如贍部洲東方諸水。
無不皆趣克伽大河。
随克伽河流入大海。
布施等五波羅蜜多亦複如是,無不皆為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之所攝引。
乃能證得一切智智。
善現當知。
如人右手能作衆事。
如是般若波羅蜜多能引一切殊勝善法。
善現當知。
如人左手所作不便。
如是前五波羅蜜多不能引生諸勝善法。
善現當知。
譬如衆流随其大校若入大海同得鹹名。
如是前五波羅蜜多要入般若波羅蜜多。
乃得名為能到彼岸。
善現當知。
如轉輪王欲有所趣。
四軍導從輪寶居先。
王及四軍念欲飲食輪即為祝既飲食已王念欲行輪即前去。
其輪去住随王意欲。
至所趣方不複前去。
如是前五波羅蜜多與諸善法。
欲趣無上正等菩提。
要因般若波羅蜜多以為前導。
進止俱随不相舍離。
若至無上正等菩提更不前進。
善現當知。
如轉輪王欲有所至。
四軍七寶前後導從。
爾時輪寶雖最居先。
而不分别前後之相。
如是前五波羅蜜多與諸善法。
欲趣無上正等菩提。
必以般若波羅蜜多為其前導。
然此般若波羅蜜多不作是念。
我於前五波羅蜜多。
最為前導彼随從我。
布施等五波羅蜜多不作是念。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居我等先我随從彼。
所以者何。
如是六種波羅蜜多。
及一切法自性皆鈍無所能為。
無有主宰虛妄不實。
空無所有不自在相。
譬如陽焰光影水月幻事夢等。
其中都無分别作用真實自體。
爾時具壽善現複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自性皆空無實相用。
諸菩薩摩诃薩雲何修行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
求證無上正等菩提。
佛告善現,諸菩薩摩诃薩於此六種波羅蜜多。
正修行時常作是念。
世間有情心恒颠倒。
沈溺生死不能自脫。
我若不修巧便勝行。
不能拔濟彼生死苦。
我當為彼諸有情類。
勤修布施乃至般若波羅蜜多巧便勝行。
趣證無上正等菩提。
脫諸有情生死大苦。
是菩薩摩诃薩作此念已,為諸有情舍施内外一切所有。
既舍施已複作是念。
我於内外都無所舍。
所以者何。
此内外物空無自性。
不可舍施非唯屬我。
是菩薩摩诃薩由此觀察。
修行布施波羅蜜多疾得圓滿。
速證無上正等菩提。
是菩薩摩诃薩為脫有情生死苦故終不犯戒。
所以者何。
是菩薩摩诃薩常作此念。
我為解脫一切有情生死苦故。
求趣無上正等菩提。
決定不應斷衆生命乃至邪見。
亦定不應求妙欲境求天富樂求作帝釋魔梵王等。
亦定不應求聲聞地或獨覺地唯自解脫。
是菩薩摩诃薩由此觀察修行淨戒波羅蜜多疾得圓滿。
速證無上正等菩提。
是菩薩摩诃薩為脫有情生死苦故。
終不發起忿恚等心。
假使恒遭毀謗淩辱辛楚呵責痛徹心髓。
終不發起一念瞋恨。
設複恒遭刀杖瓦石杖塊等物。
捶打其身割截斫刺分解支節。
亦不發起一念惡心。
所以者何。
是菩薩摩诃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