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百五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苦集滅道聖谛若名若事若性若相。
不見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若名若事若性若相。
不見八解脫乃至十遍處若名若事若性若相。
不見淨觀地乃至如來地若名若事若性若相。
不見極喜地乃至法雲地若名若事若性若相。
不見一切陀羅尼門三摩地門若名若事若性若相。
不見五眼六神通若名若事若性若相。
不見如來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若名若事若性若相。
不見三十二大士相八十随好若名若事若性若相。
不見無忘失法恒住舍性若名若事若性若相。
不見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若名若事若性若相。
不見預流果乃至獨覺菩提若名若事若性若相。
不見一切菩薩摩诃薩行若名若事若性若相。
不見諸佛無上正等菩提若名若事若性若相。
不見一切智智若名若事若性若相。
如是乃至不見一切法若名若事若性若相。
於諸法中不起想念。
無所執著如說能作。
複以如是所集善根。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與諸有情同共回向一切智智。
於回向時無二心轉。
謂誰回向何所回向。
善現,是為菩薩摩诃薩安住精進波羅蜜多攝取般若波羅蜜多。
具壽善現複白佛言:世尊,雲何菩薩摩诃薩安住靜慮波羅蜜多。
攝取布施淨戒安忍精進般若波羅蜜多。
佛告善現,若菩薩摩诃薩安住靜慮波羅蜜多。
於諸有情住财法施。
謂離欲惡不善法。
有尋有伺離生喜樂入初靜慮。
廣說乃至入第四靜慮。
於諸有情起與樂想作意入慈無量。
廣說乃至入舍無量。
於諸色中起厭粗想作意入空無邊處定。
廣說乃至入滅想受定。
是菩薩摩诃薩安住靜慮波羅蜜多以無亂心。
為諸有情宣說正法行财法施。
是菩薩摩诃薩常自行财法施。
亦常勸他行财法施。
常無倒稱揚行财法施法。
常歡喜贊歎行财法施者,持此善根不求聲聞獨覺等地。
但無所得而為方便。
與諸有情同共回向一切智智。
於回向時無二心轉。
謂誰回向何所回向。
善現,是為菩薩摩诃薩安住靜慮波羅蜜多攝取布施波羅蜜多。
善現,若菩薩摩诃薩安住靜慮波羅蜜多。
受持淨戒常不發起貪俱行心。
瞋俱行心。
癡俱行心。
害俱行心。
慳俱行心。
嫉俱行心。
及毀淨戒俱行之心。
但常發起一切智智俱行作意。
複持如是淨戒善根。
不求聲聞獨覺等地。
但無所得而為方便。
與諸有情同共回向一切智智。
於回向時無二心轉。
謂誰回向何所回向。
善現,是為菩薩摩诃薩安住靜慮波羅蜜多攝取淨戒波羅蜜多。
善現,若菩薩摩诃薩安住靜慮波羅蜜多。
修行安忍。
觀色如聚沫。
觀受如浮泡。
觀想如陽焰。
觀行如芭蕉。
觀識如幻事。
作是觀時。
於五取蘊不堅實想恒現在前。
複作是念。
諸法皆空非我我所。
誰能割截。
誰受割截。
誰能毀罵。
誰受毀罵。
誰複於中發起瞋恨。
色是誰色。
受是誰受。
想是誰想。
行是誰行。
識是誰識。
如是菩薩安住靜慮波羅蜜多。
審觀法時能具安忍。
複持如是所集善根。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與諸有情同共回向一切智智。
於回向時無二心轉。
謂誰回向何所回向。
善現,是為菩薩摩诃薩安住靜慮波羅蜜多攝取安忍波羅蜜多。
善現,若菩薩摩诃薩安住靜慮波羅蜜多。
發勤精進離欲惡不善法。
有尋有伺離生喜樂入初靜慮具足祝尋伺寂靜住内等淨心一趣性無尋無伺定生喜樂入第二靜慮具足祝離喜住舍具念正知領身受樂聖者於中能說能舍具念樂住入第三靜慮具足祝斷樂斷苦先喜憂沒不苦不樂舍念清淨入第四靜慮具足祝菩薩如是修一切種靜慮解脫等持等至。
於中皆能不取其相。
發起種種神境智通。
能作無邊大神變事。
或複發起天耳智通。
明了清淨過人天耳。
能如實聞十方世界情非情類種種音聲。
或複發起他心智通。
能如實知十方世界他有情衆心心所法。
或複發起宿住智通。
如實念知十方世界無量有情諸宿住事。
或複發起天眼智通。
明了清淨過人天眼。
能如實見十方世界有情無情種種色像乃至業果皆如實知。
是菩薩摩诃薩安住此五殊勝神通。
從一佛國趣一佛國。
親近供養諸佛世尊,請問如來甚深法義。
廣植無量微妙善根。
成熟有情嚴淨佛土。
勤修種種菩薩勝行。
持此善根不求聲聞獨覺等地。
但無所得而為方便。
與諸有情同共回向一切智智。
於回向時無二心轉。
謂誰回向何所回向。
善現,是為菩薩摩诃薩安住靜慮波羅蜜多攝取精進波羅蜜多。
善現,若菩薩摩诃薩安住靜慮波羅蜜多。
觀色受想行識不可得。
觀眼處乃至意處不可得。
觀色處乃至法處不可得。
觀眼界乃至意界不可得。
觀色界乃至法界不可得。
觀眼識界乃至意識界不可得。
觀眼觸乃至意觸不可得。
觀眼觸為緣所生諸受乃至意觸為緣所生諸受不可得。
觀地界乃至識界不可得。
觀因緣乃至增上緣不可得。
觀無明乃至
不見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若名若事若性若相。
不見八解脫乃至十遍處若名若事若性若相。
不見淨觀地乃至如來地若名若事若性若相。
不見極喜地乃至法雲地若名若事若性若相。
不見一切陀羅尼門三摩地門若名若事若性若相。
不見五眼六神通若名若事若性若相。
不見如來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若名若事若性若相。
不見三十二大士相八十随好若名若事若性若相。
不見無忘失法恒住舍性若名若事若性若相。
不見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若名若事若性若相。
不見預流果乃至獨覺菩提若名若事若性若相。
不見一切菩薩摩诃薩行若名若事若性若相。
不見諸佛無上正等菩提若名若事若性若相。
不見一切智智若名若事若性若相。
如是乃至不見一切法若名若事若性若相。
於諸法中不起想念。
無所執著如說能作。
複以如是所集善根。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與諸有情同共回向一切智智。
於回向時無二心轉。
謂誰回向何所回向。
善現,是為菩薩摩诃薩安住精進波羅蜜多攝取般若波羅蜜多。
具壽善現複白佛言:世尊,雲何菩薩摩诃薩安住靜慮波羅蜜多。
攝取布施淨戒安忍精進般若波羅蜜多。
佛告善現,若菩薩摩诃薩安住靜慮波羅蜜多。
於諸有情住财法施。
謂離欲惡不善法。
有尋有伺離生喜樂入初靜慮。
廣說乃至入第四靜慮。
於諸有情起與樂想作意入慈無量。
廣說乃至入舍無量。
於諸色中起厭粗想作意入空無邊處定。
廣說乃至入滅想受定。
是菩薩摩诃薩安住靜慮波羅蜜多以無亂心。
為諸有情宣說正法行财法施。
是菩薩摩诃薩常自行财法施。
亦常勸他行财法施。
常無倒稱揚行财法施法。
常歡喜贊歎行财法施者,持此善根不求聲聞獨覺等地。
但無所得而為方便。
與諸有情同共回向一切智智。
於回向時無二心轉。
謂誰回向何所回向。
善現,是為菩薩摩诃薩安住靜慮波羅蜜多攝取布施波羅蜜多。
善現,若菩薩摩诃薩安住靜慮波羅蜜多。
受持淨戒常不發起貪俱行心。
瞋俱行心。
癡俱行心。
害俱行心。
慳俱行心。
嫉俱行心。
及毀淨戒俱行之心。
但常發起一切智智俱行作意。
複持如是淨戒善根。
不求聲聞獨覺等地。
但無所得而為方便。
與諸有情同共回向一切智智。
於回向時無二心轉。
謂誰回向何所回向。
善現,是為菩薩摩诃薩安住靜慮波羅蜜多攝取淨戒波羅蜜多。
善現,若菩薩摩诃薩安住靜慮波羅蜜多。
修行安忍。
觀色如聚沫。
觀受如浮泡。
觀想如陽焰。
觀行如芭蕉。
觀識如幻事。
作是觀時。
於五取蘊不堅實想恒現在前。
複作是念。
諸法皆空非我我所。
誰能割截。
誰受割截。
誰能毀罵。
誰受毀罵。
誰複於中發起瞋恨。
色是誰色。
受是誰受。
想是誰想。
行是誰行。
識是誰識。
如是菩薩安住靜慮波羅蜜多。
審觀法時能具安忍。
複持如是所集善根。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與諸有情同共回向一切智智。
於回向時無二心轉。
謂誰回向何所回向。
善現,是為菩薩摩诃薩安住靜慮波羅蜜多攝取安忍波羅蜜多。
善現,若菩薩摩诃薩安住靜慮波羅蜜多。
發勤精進離欲惡不善法。
有尋有伺離生喜樂入初靜慮具足祝尋伺寂靜住内等淨心一趣性無尋無伺定生喜樂入第二靜慮具足祝離喜住舍具念正知領身受樂聖者於中能說能舍具念樂住入第三靜慮具足祝斷樂斷苦先喜憂沒不苦不樂舍念清淨入第四靜慮具足祝菩薩如是修一切種靜慮解脫等持等至。
於中皆能不取其相。
發起種種神境智通。
能作無邊大神變事。
或複發起天耳智通。
明了清淨過人天耳。
能如實聞十方世界情非情類種種音聲。
或複發起他心智通。
能如實知十方世界他有情衆心心所法。
或複發起宿住智通。
如實念知十方世界無量有情諸宿住事。
或複發起天眼智通。
明了清淨過人天眼。
能如實見十方世界有情無情種種色像乃至業果皆如實知。
是菩薩摩诃薩安住此五殊勝神通。
從一佛國趣一佛國。
親近供養諸佛世尊,請問如來甚深法義。
廣植無量微妙善根。
成熟有情嚴淨佛土。
勤修種種菩薩勝行。
持此善根不求聲聞獨覺等地。
但無所得而為方便。
與諸有情同共回向一切智智。
於回向時無二心轉。
謂誰回向何所回向。
善現,是為菩薩摩诃薩安住靜慮波羅蜜多攝取精進波羅蜜多。
善現,若菩薩摩诃薩安住靜慮波羅蜜多。
觀色受想行識不可得。
觀眼處乃至意處不可得。
觀色處乃至法處不可得。
觀眼界乃至意界不可得。
觀色界乃至法界不可得。
觀眼識界乃至意識界不可得。
觀眼觸乃至意觸不可得。
觀眼觸為緣所生諸受乃至意觸為緣所生諸受不可得。
觀地界乃至識界不可得。
觀因緣乃至增上緣不可得。
觀無明乃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