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百一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薩從初發心。
不見少法有生有滅有減有增有染有淨。
舍利子,若不見少法有生有滅有減有增有染有淨。
亦不見有聲聞心獨覺心菩薩心如來心。
舍利子,是名菩薩摩诃薩無等等心不共聲聞獨覺等心。
諸菩薩摩诃薩於如是心亦不取著。
時舍利子,問善現言:若菩薩摩诃薩於如是心不應取著。
則於一切聲聞獨覺異生等心亦不應取著。
及於色受想行識心乃至十八佛不共法心亦不應取著。
何以故?如是諸心無心性故。
善現答言:如是如是誠如所說,時舍利子,問善現言:若一切心無心性故不應取著。
則色受想行識亦無色受想行識性不應取著。
乃至十八佛不共法亦無十八佛不共法性不應取著。
善現答言:如是如是誠如所說,舍利子言:若一切智智心是真無漏不堕三界。
則一切愚夫異生聲聞獨覺等心。
亦應是真無漏不堕三界。
何以故?如是諸心皆本性空故。
善現答言:如是如是誠如所說,舍利子言:若如是心本性空故是真無漏不堕三界。
則色受想行識乃至十八佛不共法。
亦應是真無漏不堕三界。
何以故?如是諸法皆本性空故。
善現答言:如是如是誠如所說,舍利子言:若心色等法無心色等性故不應取著。
則一切法皆應平等都無差别善現答言:如是如是誠如所說,舍利子言:若一切法等無差别。
雲何如來說心色等有種種異。
善現答言:此是如來随世俗說非随勝義。
舍利子言:若諸異生聲聞獨覺菩薩如來心色等法。
皆是無漏不堕三界。
則諸異生及諸聖者菩薩如來應無差别。
善現答言:如是如是誠如所說,舍利子言:若諸凡聖菩薩如來無差别者,雲何佛說凡聖大小有種種異。
善現答言:此亦如來依世俗說不依勝義。
舍利子,諸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以無所得為方便故。
於所發起大菩提心無等等心不共聲聞獨覺等心不恃不執。
於色非色乃至十八佛不共法無取無著。
由此義故名摩诃薩。
△第二分六到彼岸品第十三之一 爾時滿慈子白佛言:世尊,我亦樂以智慧辯才說諸菩薩由此義故名摩诃薩。
佛告滿慈子。
随汝意說。
滿慈子言:世尊,以諸菩薩普為利樂一切有情被大功德铠故。
發趣大乘故。
乘大乘故。
名摩诃薩。
時舍利子,問滿慈子言:雲何菩薩摩诃薩普為利樂一切有情。
被大功德铠。
滿慈子言:舍利子,諸菩薩摩诃薩修行布施波羅蜜多時。
不為利樂少分有情修行布施波羅蜜多。
普為利樂一切有情修行布施波羅蜜多。
諸菩薩摩诃薩修行淨戒波羅蜜多時。
不為利樂少分有情修行淨戒波羅蜜多。
普為利樂一切有情修行淨戒波羅蜜多。
諸菩薩摩诃薩修行安忍波羅蜜多時。
不為利樂少分有情修行安忍波羅蜜多。
普為利樂一切有情修行安忍波羅蜜多。
諸菩薩摩诃薩修行精進波羅蜜多時。
不為利樂少分有情修行精進波羅蜜多。
普為利樂一切有情修行精進波羅蜜多。
諸菩薩摩诃薩修行靜慮波羅蜜多時。
不為利樂少分有情修行靜慮波羅蜜多。
普為利樂一切有情修行靜慮波羅蜜多。
諸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不為利樂少分有情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普為利樂一切有情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诃薩普為利樂一切有情被大功德铠。
複次舍利子,諸菩薩摩诃薩被大功德铠利樂有情不為分限。
不作是念。
我當拔濟爾所有情令入無馀般涅槃界。
爾所有情不令其入。
我當拔濟爾所有情令住無上正等菩提。
爾所有情不令其祝然諸菩薩摩诃薩普為拔濟一切有情令入無馀般涅槃界及住無上正等菩提。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诃薩普為利樂一切有情被大功德铠。
複次舍利子,諸菩薩摩诃薩作如是念。
我當自圓滿布施波羅蜜多。
亦令一切有情圓滿布施波羅蜜多。
我當自圓滿淨戒波羅蜜多。
亦令一切有情圓滿淨戒波羅蜜多。
我當自圓滿安忍波羅蜜多。
亦令一切有情圓滿安忍波羅蜜多。
我當自圓滿精進波羅蜜多。
亦令一切有情圓滿精進波羅蜜多。
我當自圓滿靜慮波羅蜜多。
亦令一切有情圓滿靜慮波羅蜜多。
我當自圓滿般若波羅蜜多。
亦令一切有情圓滿般若波羅蜜多。
諸菩薩摩诃薩作如是念。
我當自依如是六種波羅蜜多。
安住内空乃至無性自性空。
修行四念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
亦令一切有情依此六種波羅蜜多。
安住内空乃至無性自性空。
修行四念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
諸菩薩摩诃薩作如是念。
我當自依如是六種波羅蜜多速證無上正等菩提入無馀依般涅槃界。
亦令一切有情依此六種波羅蜜多速證無上正等菩提入無馀依般涅槃界。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诃薩普為利樂一切有情被大功德铠。
不見少法有生有滅有減有增有染有淨。
舍利子,若不見少法有生有滅有減有增有染有淨。
亦不見有聲聞心獨覺心菩薩心如來心。
舍利子,是名菩薩摩诃薩無等等心不共聲聞獨覺等心。
諸菩薩摩诃薩於如是心亦不取著。
時舍利子,問善現言:若菩薩摩诃薩於如是心不應取著。
則於一切聲聞獨覺異生等心亦不應取著。
及於色受想行識心乃至十八佛不共法心亦不應取著。
何以故?如是諸心無心性故。
善現答言:如是如是誠如所說,時舍利子,問善現言:若一切心無心性故不應取著。
則色受想行識亦無色受想行識性不應取著。
乃至十八佛不共法亦無十八佛不共法性不應取著。
善現答言:如是如是誠如所說,舍利子言:若一切智智心是真無漏不堕三界。
則一切愚夫異生聲聞獨覺等心。
亦應是真無漏不堕三界。
何以故?如是諸心皆本性空故。
善現答言:如是如是誠如所說,舍利子言:若如是心本性空故是真無漏不堕三界。
則色受想行識乃至十八佛不共法。
亦應是真無漏不堕三界。
何以故?如是諸法皆本性空故。
善現答言:如是如是誠如所說,舍利子言:若心色等法無心色等性故不應取著。
則一切法皆應平等都無差别善現答言:如是如是誠如所說,舍利子言:若一切法等無差别。
雲何如來說心色等有種種異。
善現答言:此是如來随世俗說非随勝義。
舍利子言:若諸異生聲聞獨覺菩薩如來心色等法。
皆是無漏不堕三界。
則諸異生及諸聖者菩薩如來應無差别。
善現答言:如是如是誠如所說,舍利子言:若諸凡聖菩薩如來無差别者,雲何佛說凡聖大小有種種異。
善現答言:此亦如來依世俗說不依勝義。
舍利子,諸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以無所得為方便故。
於所發起大菩提心無等等心不共聲聞獨覺等心不恃不執。
於色非色乃至十八佛不共法無取無著。
由此義故名摩诃薩。
△第二分六到彼岸品第十三之一 爾時滿慈子白佛言:世尊,我亦樂以智慧辯才說諸菩薩由此義故名摩诃薩。
佛告滿慈子。
随汝意說。
滿慈子言:世尊,以諸菩薩普為利樂一切有情被大功德铠故。
發趣大乘故。
乘大乘故。
名摩诃薩。
時舍利子,問滿慈子言:雲何菩薩摩诃薩普為利樂一切有情。
被大功德铠。
滿慈子言:舍利子,諸菩薩摩诃薩修行布施波羅蜜多時。
不為利樂少分有情修行布施波羅蜜多。
普為利樂一切有情修行布施波羅蜜多。
諸菩薩摩诃薩修行淨戒波羅蜜多時。
不為利樂少分有情修行淨戒波羅蜜多。
普為利樂一切有情修行淨戒波羅蜜多。
諸菩薩摩诃薩修行安忍波羅蜜多時。
不為利樂少分有情修行安忍波羅蜜多。
普為利樂一切有情修行安忍波羅蜜多。
諸菩薩摩诃薩修行精進波羅蜜多時。
不為利樂少分有情修行精進波羅蜜多。
普為利樂一切有情修行精進波羅蜜多。
諸菩薩摩诃薩修行靜慮波羅蜜多時。
不為利樂少分有情修行靜慮波羅蜜多。
普為利樂一切有情修行靜慮波羅蜜多。
諸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不為利樂少分有情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普為利樂一切有情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诃薩普為利樂一切有情被大功德铠。
複次舍利子,諸菩薩摩诃薩被大功德铠利樂有情不為分限。
不作是念。
我當拔濟爾所有情令入無馀般涅槃界。
爾所有情不令其入。
我當拔濟爾所有情令住無上正等菩提。
爾所有情不令其祝然諸菩薩摩诃薩普為拔濟一切有情令入無馀般涅槃界及住無上正等菩提。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诃薩普為利樂一切有情被大功德铠。
複次舍利子,諸菩薩摩诃薩作如是念。
我當自圓滿布施波羅蜜多。
亦令一切有情圓滿布施波羅蜜多。
我當自圓滿淨戒波羅蜜多。
亦令一切有情圓滿淨戒波羅蜜多。
我當自圓滿安忍波羅蜜多。
亦令一切有情圓滿安忍波羅蜜多。
我當自圓滿精進波羅蜜多。
亦令一切有情圓滿精進波羅蜜多。
我當自圓滿靜慮波羅蜜多。
亦令一切有情圓滿靜慮波羅蜜多。
我當自圓滿般若波羅蜜多。
亦令一切有情圓滿般若波羅蜜多。
諸菩薩摩诃薩作如是念。
我當自依如是六種波羅蜜多。
安住内空乃至無性自性空。
修行四念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
亦令一切有情依此六種波羅蜜多。
安住内空乃至無性自性空。
修行四念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
諸菩薩摩诃薩作如是念。
我當自依如是六種波羅蜜多速證無上正等菩提入無馀依般涅槃界。
亦令一切有情依此六種波羅蜜多速證無上正等菩提入無馀依般涅槃界。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诃薩普為利樂一切有情被大功德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