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百九
關燈
小
中
大
生及成辦俱不可得。
舍利子,若菩薩摩诃薩能於般若波羅蜜多作如是學。
則便漸近一切智智。
如如漸近一切智智。
如是如是,得身清淨。
得語清淨。
得意清淨。
得相清淨。
如如獲得身語意相四種清淨。
如是如是,不生貪瞋癡慢谄诳慳貪見趣俱行之心。
是菩薩摩诃薩由常不生貪等心故。
畢竟不堕女人胎中。
恒受化生離險惡趣。
除為利樂有情因緣。
是菩薩摩诃薩從一佛土至一佛土。
供養恭敬尊重贊歎諸佛世尊成熟有情嚴淨佛土。
乃至證得所求無上正等菩提常不離佛。
舍利子,若菩薩摩诃薩欲得如是功德勝利。
當學般若波羅蜜多無得暫舍。
△第二分行相品第九之一 爾時具壽善現白佛言:世尊,若菩薩摩诃薩無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若行色是行其相。
若行受想行識是行其相。
若行色常無常是行其相。
若行受想行識常無常是行其相。
若行色樂苦是行其相。
若行受想行識樂苦是行其相。
若行色我無我是行其相。
若行受想行識我無我是行其相。
若行色淨不淨是行其相。
若行受想行識淨不淨是行其相。
若行色遠離不遠離是行其相。
若行受想行識遠離不遠離是行其相。
若行色寂靜不寂靜是行其相。
若行受想行識寂靜不寂靜是行其相。
若行四念住是行其相。
乃至若行十八佛不共法是行其相。
若作是念。
我行般若波羅蜜多。
有所得故是行其相。
若作是念我是菩薩。
有所得故是行其相。
若作是念。
有能如是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是為菩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有所得故是行其相。
世尊,若菩薩摩诃薩作如是等種種分别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無方便善巧故非行般若波羅蜜多時具壽善現謂舍利子言:若菩薩摩诃薩無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若於色住想勝解。
則於色作加行。
若於受想行識住想勝解。
則於受想行識作加行。
由加行故不能解脫生老病死愁歎憂惱及後世苦。
若菩薩摩诃薩無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若於眼處乃至意處住想勝解。
則於眼處乃至意處作加行。
若於色處乃至法處住想勝解。
則於色處乃至法處作加行。
由加行故不能解脫生老病死愁歎憂惱及後世苦。
若菩薩摩诃薩無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若於眼界乃至眼觸為緣所生諸受住想勝解。
則於眼界乃至眼觸為緣所生諸受作加行。
乃至若於意界乃至意觸為緣所生諸受住想勝解。
則於意界乃至意觸為緣所生諸受作加行。
由加行故不能解脫生老病死愁歎憂惱及後世苦。
若菩薩摩诃薩無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若於四念住乃至八聖道支住想勝解。
則於四念住乃至八聖道支作加行。
乃至若於佛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住想勝解。
則於佛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作加行。
由加行故不能解脫生老病死愁歎憂惱及後世苦。
舍利子,是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無方便善巧故。
尚不能證聲聞獨覺所住之地。
況證無上正等菩提。
舍利子,若菩薩摩诃薩作如是等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當知此名無方便善巧者,成就種種無方便善巧故諸有所作皆不能成。
時舍利子問善現言:雲何當知。
諸菩薩摩诃薩有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對曰:若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有方便善巧故不行色。
不行色相。
不行受想行識。
不行受想行識相。
不行色常無常。
不行色常無常相。
不行受想行識常無常。
不行受想行識常無常相。
不行色樂苦。
不行色樂苦相。
不行受想行識樂苦。
不行受想行識樂苦相。
不行色我無我。
不行色我無我相。
不行受想行識我無我。
不行受想行識我無我相。
不行色淨不淨。
不行色淨不淨相。
不行受想行識淨不淨。
不行受想行識淨不淨相。
不行色空不空。
不行色空不空相。
不行受想行識空不空。
不行受想行識空不空相。
不行色有相無相。
不行色有相無相相。
不行受想行識有相無相。
不行受想行識有相無相相。
不行色有願無願。
不行色有願無願相。
不行受想行識有願無願。
不行受想行識有願無願相。
不行色寂靜不寂靜。
不行色寂靜不寂靜相。
不行受想行識寂靜不寂靜。
不行受想行識寂靜不寂靜相。
不行色遠離不遠離。
不行色遠離不遠離相。
不行受想行識遠離不遠離。
不行受想行識遠離不遠離相。
不行四念祝不行四念住相。
乃至不行十八佛不共法。
不行十八佛不共法相。
舍利子當知。
如是菩薩摩诃薩有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何以故?舍利子,是色非色空。
是色空非色。
色不離空。
空不離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亦複如是,乃至是十八佛不共法。
非十八佛不共法空。
是十八佛不共法空。
非十八佛不共法。
十八佛不共法不離空。
空不離十八佛不共法。
十八佛不共法即是空。
空即是十八佛不共法。
舍利子,如是
舍利子,若菩薩摩诃薩能於般若波羅蜜多作如是學。
則便漸近一切智智。
如如漸近一切智智。
如是如是,得身清淨。
得語清淨。
得意清淨。
得相清淨。
如如獲得身語意相四種清淨。
如是如是,不生貪瞋癡慢谄诳慳貪見趣俱行之心。
是菩薩摩诃薩由常不生貪等心故。
畢竟不堕女人胎中。
恒受化生離險惡趣。
除為利樂有情因緣。
是菩薩摩诃薩從一佛土至一佛土。
供養恭敬尊重贊歎諸佛世尊成熟有情嚴淨佛土。
乃至證得所求無上正等菩提常不離佛。
舍利子,若菩薩摩诃薩欲得如是功德勝利。
當學般若波羅蜜多無得暫舍。
△第二分行相品第九之一 爾時具壽善現白佛言:世尊,若菩薩摩诃薩無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若行色是行其相。
若行受想行識是行其相。
若行色常無常是行其相。
若行受想行識常無常是行其相。
若行色樂苦是行其相。
若行受想行識樂苦是行其相。
若行色我無我是行其相。
若行受想行識我無我是行其相。
若行色淨不淨是行其相。
若行受想行識淨不淨是行其相。
若行色遠離不遠離是行其相。
若行受想行識遠離不遠離是行其相。
若行色寂靜不寂靜是行其相。
若行受想行識寂靜不寂靜是行其相。
若行四念住是行其相。
乃至若行十八佛不共法是行其相。
若作是念。
我行般若波羅蜜多。
有所得故是行其相。
若作是念我是菩薩。
有所得故是行其相。
若作是念。
有能如是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是為菩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有所得故是行其相。
世尊,若菩薩摩诃薩作如是等種種分别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無方便善巧故非行般若波羅蜜多時具壽善現謂舍利子言:若菩薩摩诃薩無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若於色住想勝解。
則於色作加行。
若於受想行識住想勝解。
則於受想行識作加行。
由加行故不能解脫生老病死愁歎憂惱及後世苦。
若菩薩摩诃薩無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若於眼處乃至意處住想勝解。
則於眼處乃至意處作加行。
若於色處乃至法處住想勝解。
則於色處乃至法處作加行。
由加行故不能解脫生老病死愁歎憂惱及後世苦。
若菩薩摩诃薩無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若於眼界乃至眼觸為緣所生諸受住想勝解。
則於眼界乃至眼觸為緣所生諸受作加行。
乃至若於意界乃至意觸為緣所生諸受住想勝解。
則於意界乃至意觸為緣所生諸受作加行。
由加行故不能解脫生老病死愁歎憂惱及後世苦。
若菩薩摩诃薩無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若於四念住乃至八聖道支住想勝解。
則於四念住乃至八聖道支作加行。
乃至若於佛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住想勝解。
則於佛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作加行。
由加行故不能解脫生老病死愁歎憂惱及後世苦。
舍利子,是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無方便善巧故。
尚不能證聲聞獨覺所住之地。
況證無上正等菩提。
舍利子,若菩薩摩诃薩作如是等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當知此名無方便善巧者,成就種種無方便善巧故諸有所作皆不能成。
時舍利子問善現言:雲何當知。
諸菩薩摩诃薩有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對曰:若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有方便善巧故不行色。
不行色相。
不行受想行識。
不行受想行識相。
不行色常無常。
不行色常無常相。
不行受想行識常無常。
不行受想行識常無常相。
不行色樂苦。
不行色樂苦相。
不行受想行識樂苦。
不行受想行識樂苦相。
不行色我無我。
不行色我無我相。
不行受想行識我無我。
不行受想行識我無我相。
不行色淨不淨。
不行色淨不淨相。
不行受想行識淨不淨。
不行受想行識淨不淨相。
不行色空不空。
不行色空不空相。
不行受想行識空不空。
不行受想行識空不空相。
不行色有相無相。
不行色有相無相相。
不行受想行識有相無相。
不行受想行識有相無相相。
不行色有願無願。
不行色有願無願相。
不行受想行識有願無願。
不行受想行識有願無願相。
不行色寂靜不寂靜。
不行色寂靜不寂靜相。
不行受想行識寂靜不寂靜。
不行受想行識寂靜不寂靜相。
不行色遠離不遠離。
不行色遠離不遠離相。
不行受想行識遠離不遠離。
不行受想行識遠離不遠離相。
不行四念祝不行四念住相。
乃至不行十八佛不共法。
不行十八佛不共法相。
舍利子當知。
如是菩薩摩诃薩有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何以故?舍利子,是色非色空。
是色空非色。
色不離空。
空不離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亦複如是,乃至是十八佛不共法。
非十八佛不共法空。
是十八佛不共法空。
非十八佛不共法。
十八佛不共法不離空。
空不離十八佛不共法。
十八佛不共法即是空。
空即是十八佛不共法。
舍利子,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