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百四
關燈
小
中
大
坐妙菩提座。
此菩薩摩诃薩有魔來試。
此菩薩摩诃薩無魔來試。
舍利子,是名菩薩摩诃薩清淨法眼時舍利子複白佛言:世尊,雲何菩薩摩诃薩清淨佛眼。
佛言舍利子,菩薩摩诃薩菩提心無間。
入金剛喻定得一切相智。
成就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
無障無礙解脫佛眼。
菩薩摩诃薩由此佛眼。
超過一切聲聞獨覺智慧境界。
無所不見。
無所不聞。
無所不覺。
無所不識。
於一切法見一切相。
舍利子,是名菩薩摩诃薩清淨佛眼。
舍利子,菩薩摩诃薩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
乃得如是清淨佛眼。
舍利子,若菩薩摩诃薩欲得如是清淨五眼。
當勤修習六到彼岸。
所以者何。
此六到彼岸總攝一切善法。
謂一切聲聞善法。
獨覺善法。
菩薩善法。
如來善法。
舍利子,有問如來應正等覺以實而言:何法能攝一切善法。
佛正答言:所謂般若波羅蜜多。
何以故?此般若波羅蜜多是一切善法之母。
能生五波羅蜜多及五眼等諸功德故。
舍利子,若菩薩摩诃薩欲得清淨五眼。
當學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诃薩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當學如是清淨五眼。
舍利子,若菩薩摩诃薩能學如是清淨五眼。
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舍利子,複有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能引發六神通波羅蜜多。
所謂神境智證通。
天耳智證通。
他心智證通。
宿住随念智證通。
天眼智證通。
漏盡智證通波羅蜜多。
時舍利子白佛言:世尊,雲何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所引發神境智證通。
佛言舍利子,有菩薩摩诃薩神境智證通。
能起種種大神變事。
所謂震動十方各如克伽沙界大地等物。
變一為多變多為一。
或隐或顯迅速無礙。
山崖牆壁直過如空。
陵虛往來猶如飛鳥。
地中出沒如出沒水。
水上經行如經行地。
身出煙焰如燎高原。
體注衆流如銷雪嶺。
日月神德威勢難當。
以手抆摩光明隐蔽。
乃至淨居轉身自在。
如斯神變其數無邊。
舍利子,此菩薩摩诃薩雖有如是神境智用。
而於其中不自高舉。
不著神境智證通性。
不著神境智證通事。
不著能得如是神境智證通者,於著不著俱無所著。
何以故?自性空故。
自性離故。
自性本來不可得故。
舍利子,是菩薩摩诃薩不作是念。
我今引發神境智通為自娛樂。
唯除為得一切智智。
舍利子,是名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所引發神境智證通時舍利子複白佛言:世尊,雲何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所引發天耳智證通。
佛言舍利子,有菩薩摩诃薩天耳智證通。
最勝清淨過人天耳。
能如實聞十方各如克伽沙界情非情類種種音聲。
所謂遍聞一切地獄聲。
傍生聲。
鬼界聲。
人聲天聲。
聲聞聲。
獨覺聲。
菩薩聲。
諸佛聲。
诃毀生死聲。
贊歎涅槃聲。
棄背有為聲。
趣向菩提聲。
厭惡有漏聲。
欣樂無漏聲。
稱揚三寶聲。
制伏邪道聲。
論議決擇聲。
諷誦經典聲。
勸斷惡法聲。
令修善法聲。
拔濟苦難聲。
慶慰歡樂聲。
如是等聲若大若校悉能遍聞無障無礙。
舍利子,是菩薩摩诃薩雖有如是天耳作用。
而於其中不自高舉。
不著天耳智證通性。
不著天耳智證通事。
不著能得如是天耳智證通者,於著不著俱無所著。
何以故?自性空故。
自性離故。
自性本來不可得故。
舍利子,是菩薩摩诃薩不作是念。
我今引發天耳智通為自娛樂。
唯除為得一切智智。
舍利子,是名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所引發天耳智證通。
時舍利子複白佛言:世尊,雲何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所引發他心智證通。
佛言舍利子,有菩薩摩诃薩他心智證通。
能如實知十方各如克伽沙界他有情類心心所法。
所謂遍知他有情類。
若有貪心如實知有貪心。
若離貪心如實知離貪心。
若有瞋心如實知有瞋心。
若離瞋心如實知離瞋心。
若有癡心如實知有癡心。
若離癡心如實知離癡心。
若有愛心如實知有愛心。
若離愛心如實知離愛心。
若有取心如實知有取心。
若離取心如實知離取心。
若聚心如實知聚心。
若散心如實知散心。
若小心如實知小心。
若大心如實知大心。
若舉心如實知舉心。
若下心如實知下心。
若寂靜心如實知寂靜心。
若不寂靜心如實知不寂靜心。
若掉心如實知掉心。
若不掉心如實知不掉心。
若定心如實知定心。
若不定心如實知不定心。
若解脫心如實知解脫心。
若不解脫心如實知不解脫心。
若有漏心如實知有漏心若無漏心如實知無漏心。
若有釁心如實知有釁心。
若無釁心如實知無釁心。
若有上心如實知有上心。
若無上心如實知無上心。
舍利子,是菩薩摩诃薩雖有如是他心智用。
而於其中不自高舉。
不著他心智證通性。
不著他心智證通事。
不著能得如是他心智證通者,於著不著俱無所著。
何以故?自性空故。
自性離故。
自性本來不可得故。
舍利子,是菩薩摩诃薩不作是念。
我今引發他心智通為自娛樂。
唯除為得一切智智。
舍利子,是名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所引發他心智證通。
此菩薩摩诃薩有魔來試。
此菩薩摩诃薩無魔來試。
舍利子,是名菩薩摩诃薩清淨法眼時舍利子複白佛言:世尊,雲何菩薩摩诃薩清淨佛眼。
佛言舍利子,菩薩摩诃薩菩提心無間。
入金剛喻定得一切相智。
成就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
無障無礙解脫佛眼。
菩薩摩诃薩由此佛眼。
超過一切聲聞獨覺智慧境界。
無所不見。
無所不聞。
無所不覺。
無所不識。
於一切法見一切相。
舍利子,是名菩薩摩诃薩清淨佛眼。
舍利子,菩薩摩诃薩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
乃得如是清淨佛眼。
舍利子,若菩薩摩诃薩欲得如是清淨五眼。
當勤修習六到彼岸。
所以者何。
此六到彼岸總攝一切善法。
謂一切聲聞善法。
獨覺善法。
菩薩善法。
如來善法。
舍利子,有問如來應正等覺以實而言:何法能攝一切善法。
佛正答言:所謂般若波羅蜜多。
何以故?此般若波羅蜜多是一切善法之母。
能生五波羅蜜多及五眼等諸功德故。
舍利子,若菩薩摩诃薩欲得清淨五眼。
當學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诃薩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當學如是清淨五眼。
舍利子,若菩薩摩诃薩能學如是清淨五眼。
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舍利子,複有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能引發六神通波羅蜜多。
所謂神境智證通。
天耳智證通。
他心智證通。
宿住随念智證通。
天眼智證通。
漏盡智證通波羅蜜多。
時舍利子白佛言:世尊,雲何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所引發神境智證通。
佛言舍利子,有菩薩摩诃薩神境智證通。
能起種種大神變事。
所謂震動十方各如克伽沙界大地等物。
變一為多變多為一。
或隐或顯迅速無礙。
山崖牆壁直過如空。
陵虛往來猶如飛鳥。
地中出沒如出沒水。
水上經行如經行地。
身出煙焰如燎高原。
體注衆流如銷雪嶺。
日月神德威勢難當。
以手抆摩光明隐蔽。
乃至淨居轉身自在。
如斯神變其數無邊。
舍利子,此菩薩摩诃薩雖有如是神境智用。
而於其中不自高舉。
不著神境智證通性。
不著神境智證通事。
不著能得如是神境智證通者,於著不著俱無所著。
何以故?自性空故。
自性離故。
自性本來不可得故。
舍利子,是菩薩摩诃薩不作是念。
我今引發神境智通為自娛樂。
唯除為得一切智智。
舍利子,是名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所引發神境智證通時舍利子複白佛言:世尊,雲何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所引發天耳智證通。
佛言舍利子,有菩薩摩诃薩天耳智證通。
最勝清淨過人天耳。
能如實聞十方各如克伽沙界情非情類種種音聲。
所謂遍聞一切地獄聲。
傍生聲。
鬼界聲。
人聲天聲。
聲聞聲。
獨覺聲。
菩薩聲。
諸佛聲。
诃毀生死聲。
贊歎涅槃聲。
棄背有為聲。
趣向菩提聲。
厭惡有漏聲。
欣樂無漏聲。
稱揚三寶聲。
制伏邪道聲。
論議決擇聲。
諷誦經典聲。
勸斷惡法聲。
令修善法聲。
拔濟苦難聲。
慶慰歡樂聲。
如是等聲若大若校悉能遍聞無障無礙。
舍利子,是菩薩摩诃薩雖有如是天耳作用。
而於其中不自高舉。
不著天耳智證通性。
不著天耳智證通事。
不著能得如是天耳智證通者,於著不著俱無所著。
何以故?自性空故。
自性離故。
自性本來不可得故。
舍利子,是菩薩摩诃薩不作是念。
我今引發天耳智通為自娛樂。
唯除為得一切智智。
舍利子,是名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所引發天耳智證通。
時舍利子複白佛言:世尊,雲何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所引發他心智證通。
佛言舍利子,有菩薩摩诃薩他心智證通。
能如實知十方各如克伽沙界他有情類心心所法。
所謂遍知他有情類。
若有貪心如實知有貪心。
若離貪心如實知離貪心。
若有瞋心如實知有瞋心。
若離瞋心如實知離瞋心。
若有癡心如實知有癡心。
若離癡心如實知離癡心。
若有愛心如實知有愛心。
若離愛心如實知離愛心。
若有取心如實知有取心。
若離取心如實知離取心。
若聚心如實知聚心。
若散心如實知散心。
若小心如實知小心。
若大心如實知大心。
若舉心如實知舉心。
若下心如實知下心。
若寂靜心如實知寂靜心。
若不寂靜心如實知不寂靜心。
若掉心如實知掉心。
若不掉心如實知不掉心。
若定心如實知定心。
若不定心如實知不定心。
若解脫心如實知解脫心。
若不解脫心如實知不解脫心。
若有漏心如實知有漏心若無漏心如實知無漏心。
若有釁心如實知有釁心。
若無釁心如實知無釁心。
若有上心如實知有上心。
若無上心如實知無上心。
舍利子,是菩薩摩诃薩雖有如是他心智用。
而於其中不自高舉。
不著他心智證通性。
不著他心智證通事。
不著能得如是他心智證通者,於著不著俱無所著。
何以故?自性空故。
自性離故。
自性本來不可得故。
舍利子,是菩薩摩诃薩不作是念。
我今引發他心智通為自娛樂。
唯除為得一切智智。
舍利子,是名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所引發他心智證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