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百九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住舍性資具。
若一切智資具。
若道相智一切相智資具。
若預流果資具。
若一來不還阿羅漢果獨覺菩提資具。
若一切菩薩摩诃薩行資具。
若諸佛無上正等菩提資具。
善現,如是資具。
攝諸有情令速解脫生老病死。
諸菩薩摩诃薩恒以如是種種資具。
攝諸有情令得解脫生老病死獲大義利。
複次善現,諸菩薩摩诃薩安住布施波羅蜜多。
自行布施。
勸諸有情行布施已,見諸有情毀犯淨戒。
深生憐愍而告彼言:汝等皆應受持淨戒。
我當供汝所須飲食衣服卧具舍宅車乘末尼真珠吠琉璃寶頗胝迦寶帝青大青金銀璧玉螺貝珊瑚及馀種種多價珍寶。
香花幡蓋病緣醫藥。
乃至種種馀資生具。
皆相給施令無所乏。
汝等由乏諸資生具。
毀犯淨戒作諸惡業。
我當随汝所乏資具。
飲食乃至病緣醫藥。
及馀所乏皆當供施。
汝等安住律儀戒已,漸次當能作苦邊際。
或依聲聞乘而得出離。
或依獨覺乘而得出離。
或依無上乘而得出離。
善現,是菩薩摩诃薩安住布施波羅蜜多。
自受持淨戒。
亦勸他受持淨戒。
無倒稱揚受持淨戒法。
歡喜贊歎受持淨戒者,如是善現,諸菩薩摩诃薩修行布施波羅蜜多。
勸諸有情安住淨戒。
解脫生死得勝利樂。
複次善現,諸菩薩摩诃薩安住布施波羅蜜多。
見諸有情更相瞋忿。
深生憐愍而告之言:汝等何緣互起憤恚。
汝等若為有所匮乏展轉相緣起斯惡者,應從我索我當濟汝。
随汝所須飲食衣服卧具宅舍車乘僮仆珍寶花香病緣醫藥伎樂幡蓋嬰珞燈明。
及馀種種所須資具。
皆當施汝令無匮乏。
汝等不應互相瞋忿。
應修安忍共起慈心。
善現,是菩薩摩诃薩安住布施波羅蜜多。
勸諸有情修安忍已,欲令堅固。
複告之言:瞋忿因緣都無定實。
皆從虛妄分别所生。
以一切法本性空故。
汝等何緣於無實事妄起憤恚互相罵辱。
執刀杖等而相加害。
汝等勿緣虛妄分别。
橫生瞋忿造諸惡業。
當堕地獄傍生鬼界及馀惡處。
受諸劇苦其苦楚毒。
剛強猛利逼切身心最極難忍。
汝等勿執非實有事。
妄起憤恚作斯罪業。
因此罪業下劣人身尚難可得。
況生佛世。
汝等應知人身難得。
佛世難值。
生信複難。
汝等今者既具斯事。
勿由憤恚而失好時。
若失此時則難救療。
是故汝等於諸有情勿起忿恚。
當修安忍。
善現,是菩薩摩诃薩。
安住布施波羅蜜多自行安忍。
亦勸他行安忍。
無倒稱揚行安忍法。
歡喜贊歎行安忍者,如是善現,諸菩薩摩诃薩。
安住布施波羅蜜多。
勸諸有情修行安忍。
諸有情類由斯展轉。
漸依三乘而得解脫。
謂或依聲聞乘而得解脫。
或依獨覺乘而得解脫。
或依大乘而得解脫。
複次善現,諸菩薩摩诃薩。
安住布施波羅蜜多。
見諸有情身心懈擔深生憐愍而告之言:汝等何緣不勤精進修諸善法而生懈擔彼作是言:我乏資具。
故於善事不獲專修。
菩薩告言:我能施汝所乏資具。
汝應專修布施淨戒安忍等法。
時諸有情得是菩薩所施資具無所乏少。
便能發起身心精進。
修諸善法速得圓滿。
由諸善法得圓滿故。
漸次引生諸無漏法。
由無漏法或得預流一來不還阿羅漢果。
或有獲得獨覺菩提。
或有趣入諸菩薩地。
漸得無上正等菩提。
善現,是菩薩摩诃薩安住布施波羅蜜多自行精進。
亦勸他行精進。
無倒稱揚行精進法。
歡喜贊歎行精進者,如是善現,諸菩薩摩诃薩安住布施波羅蜜多。
令諸有情遠離懈擔勤修諸善速得解脫複次善現,諸菩薩摩诃薩安住布施波羅蜜多。
見諸有情散亂失念。
深生憐愍而告之言:汝等何緣不修靜慮。
散亂失念沈淪生死。
彼作是言:我乏資具故於靜慮不能修習。
菩薩告言:我能施汝所乏資具。
汝等從今不應複起虛妄尋伺攀緣内外擾亂自心。
時諸有情得是菩薩所施資具無所乏少。
便能伏斷虛妄尋伺入初靜慮。
漸次複入第二第三第四靜慮。
依諸靜慮複能發起慈悲喜舍四種梵祝靜慮無量為所依止。
複能漸入四無色定。
靜慮無量無色調心令柔軟已,修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空無相無願解脫門等種種善法。
随其所應得三乘果。
謂或證得聲聞涅槃。
或有證得獨覺涅槃。
或證無上正等菩提。
善現,是菩薩摩诃薩安住布施波羅蜜多自修靜慮。
亦勸他修靜慮。
無倒稱揚修靜慮法。
歡喜贊歎修靜慮者,如是善現,諸菩薩摩诃薩安住布施波羅蜜多。
勸諸有情遠離散亂。
修諸靜慮作大饒益。
複次善現,諸菩薩摩诃薩安
若一切智資具。
若道相智一切相智資具。
若預流果資具。
若一來不還阿羅漢果獨覺菩提資具。
若一切菩薩摩诃薩行資具。
若諸佛無上正等菩提資具。
善現,如是資具。
攝諸有情令速解脫生老病死。
諸菩薩摩诃薩恒以如是種種資具。
攝諸有情令得解脫生老病死獲大義利。
複次善現,諸菩薩摩诃薩安住布施波羅蜜多。
自行布施。
勸諸有情行布施已,見諸有情毀犯淨戒。
深生憐愍而告彼言:汝等皆應受持淨戒。
我當供汝所須飲食衣服卧具舍宅車乘末尼真珠吠琉璃寶頗胝迦寶帝青大青金銀璧玉螺貝珊瑚及馀種種多價珍寶。
香花幡蓋病緣醫藥。
乃至種種馀資生具。
皆相給施令無所乏。
汝等由乏諸資生具。
毀犯淨戒作諸惡業。
我當随汝所乏資具。
飲食乃至病緣醫藥。
及馀所乏皆當供施。
汝等安住律儀戒已,漸次當能作苦邊際。
或依聲聞乘而得出離。
或依獨覺乘而得出離。
或依無上乘而得出離。
善現,是菩薩摩诃薩安住布施波羅蜜多。
自受持淨戒。
亦勸他受持淨戒。
無倒稱揚受持淨戒法。
歡喜贊歎受持淨戒者,如是善現,諸菩薩摩诃薩修行布施波羅蜜多。
勸諸有情安住淨戒。
解脫生死得勝利樂。
複次善現,諸菩薩摩诃薩安住布施波羅蜜多。
見諸有情更相瞋忿。
深生憐愍而告之言:汝等何緣互起憤恚。
汝等若為有所匮乏展轉相緣起斯惡者,應從我索我當濟汝。
随汝所須飲食衣服卧具宅舍車乘僮仆珍寶花香病緣醫藥伎樂幡蓋嬰珞燈明。
及馀種種所須資具。
皆當施汝令無匮乏。
汝等不應互相瞋忿。
應修安忍共起慈心。
善現,是菩薩摩诃薩安住布施波羅蜜多。
勸諸有情修安忍已,欲令堅固。
複告之言:瞋忿因緣都無定實。
皆從虛妄分别所生。
以一切法本性空故。
汝等何緣於無實事妄起憤恚互相罵辱。
執刀杖等而相加害。
汝等勿緣虛妄分别。
橫生瞋忿造諸惡業。
當堕地獄傍生鬼界及馀惡處。
受諸劇苦其苦楚毒。
剛強猛利逼切身心最極難忍。
汝等勿執非實有事。
妄起憤恚作斯罪業。
因此罪業下劣人身尚難可得。
況生佛世。
汝等應知人身難得。
佛世難值。
生信複難。
汝等今者既具斯事。
勿由憤恚而失好時。
若失此時則難救療。
是故汝等於諸有情勿起忿恚。
當修安忍。
善現,是菩薩摩诃薩。
安住布施波羅蜜多自行安忍。
亦勸他行安忍。
無倒稱揚行安忍法。
歡喜贊歎行安忍者,如是善現,諸菩薩摩诃薩。
安住布施波羅蜜多。
勸諸有情修行安忍。
諸有情類由斯展轉。
漸依三乘而得解脫。
謂或依聲聞乘而得解脫。
或依獨覺乘而得解脫。
或依大乘而得解脫。
複次善現,諸菩薩摩诃薩。
安住布施波羅蜜多。
見諸有情身心懈擔深生憐愍而告之言:汝等何緣不勤精進修諸善法而生懈擔彼作是言:我乏資具。
故於善事不獲專修。
菩薩告言:我能施汝所乏資具。
汝應專修布施淨戒安忍等法。
時諸有情得是菩薩所施資具無所乏少。
便能發起身心精進。
修諸善法速得圓滿。
由諸善法得圓滿故。
漸次引生諸無漏法。
由無漏法或得預流一來不還阿羅漢果。
或有獲得獨覺菩提。
或有趣入諸菩薩地。
漸得無上正等菩提。
善現,是菩薩摩诃薩安住布施波羅蜜多自行精進。
亦勸他行精進。
無倒稱揚行精進法。
歡喜贊歎行精進者,如是善現,諸菩薩摩诃薩安住布施波羅蜜多。
令諸有情遠離懈擔勤修諸善速得解脫複次善現,諸菩薩摩诃薩安住布施波羅蜜多。
見諸有情散亂失念。
深生憐愍而告之言:汝等何緣不修靜慮。
散亂失念沈淪生死。
彼作是言:我乏資具故於靜慮不能修習。
菩薩告言:我能施汝所乏資具。
汝等從今不應複起虛妄尋伺攀緣内外擾亂自心。
時諸有情得是菩薩所施資具無所乏少。
便能伏斷虛妄尋伺入初靜慮。
漸次複入第二第三第四靜慮。
依諸靜慮複能發起慈悲喜舍四種梵祝靜慮無量為所依止。
複能漸入四無色定。
靜慮無量無色調心令柔軟已,修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空無相無願解脫門等種種善法。
随其所應得三乘果。
謂或證得聲聞涅槃。
或有證得獨覺涅槃。
或證無上正等菩提。
善現,是菩薩摩诃薩安住布施波羅蜜多自修靜慮。
亦勸他修靜慮。
無倒稱揚修靜慮法。
歡喜贊歎修靜慮者,如是善現,諸菩薩摩诃薩安住布施波羅蜜多。
勸諸有情遠離散亂。
修諸靜慮作大饒益。
複次善現,諸菩薩摩诃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