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百五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多亦複如是,不能引生殊勝善法。
善現當知。
譬如衆流若大若校皆入大海同一鹹味。
布施等五波羅蜜多亦複如是,皆為般若波羅蜜多所攝引故。
同至無上正等菩提。
由此皆名能到彼岸。
善現當知。
如轉輪王欲有所趣。
四軍導從輪寶居先。
王及四軍念欲飲食輪則為祝既飲食已王念欲行輪則前去。
其輪去住随王意欲。
至所趣方不複前去。
布施等五波羅蜜多亦複如是,與諸善法欲趣無上正等菩提。
要因般若波羅蜜多以為前導。
進止俱随不相舍離。
若至佛果更不前進。
善現當知。
如轉輪王七寶具足。
所謂輪寶象寶馬寶主藏臣寶女寶将寶如意珠寶。
其轉輪王欲有所至。
四軍七寶前後導從。
爾時輪寶雖最居先。
而不分别前後之相。
布施等五波羅蜜多亦複如是,與諸善法欲趣無上正等菩提。
必以般若波羅蜜多為其前導。
然此般若波羅蜜多不作是念。
我於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波羅蜜多最為前導彼随從我。
布施等五波羅蜜多不作是念。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居我等前我随從彼。
何以故?善現,波羅蜜多及一切法。
自性皆鈍無所能為。
虛妄不實空無所有不自在相。
譬如陽焰光影水月鏡中像等。
其中都無分别作用真實自體。
爾時具壽善現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自性皆空。
雲何菩薩摩诃薩。
精勤修學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當得無上正等菩提。
佛言:善現,諸菩薩摩诃薩於此六種波羅蜜多。
勤修學時恒作是念。
世間有情心皆颠倒。
沒生死苦不能自脫。
我若不修善巧方便。
不能解脫彼生死苦。
我當為彼諸有情類。
精勤修學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善巧方便。
善現,是菩薩摩诃薩作是念已,為諸有情舍内外物。
舍已複作如是思惟。
我於此物都無所舍。
何以故?此内外物自性皆空。
非關於我不可舍故。
善現,是菩薩摩诃薩由此觀察。
修行布施波羅蜜多。
速得圓滿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善現,是菩薩摩诃薩為諸有情終不犯戒。
所以者何。
是菩薩摩诃薩恒作是念。
我為有情求趣無上正等菩提。
若斷生命。
不與而齲行欲邪行。
是所不應。
我為有情求趣無上正等菩提。
作虛诳語。
作離間語。
作粗惡語。
作雜穢語。
是所不應。
我為有情求趣無上正等菩提。
發起貪欲瞋恚邪見。
是所不應。
我為有情求趣無上正等菩提。
求妙欲境。
求天富樂。
求作帝釋魔梵王等。
是所不應。
我為有情求趣無上正等菩提。
求住聲聞或獨覺地。
是所不應。
善現,是菩薩摩诃薩由此觀察修行淨戒波羅蜜多。
速得圓滿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善現,是菩薩摩诃薩為諸有情不起瞋恨。
假使恒被毀謗淩辱。
辛楚苦言切於心髓。
終不發起一念瞋恨。
設複常遭刀仗瓦石杖塊等物。
捶打其身。
割截斫刺。
節節支解。
亦不發起一念惡心。
所以者何。
是菩薩摩诃薩觀察一切。
聲如谷響。
色如聚沫。
我為饒益一切有情。
不應於中妄起瞋恨。
善現,是菩薩摩诃薩。
由此觀察修行安忍波羅蜜多。
速得圓滿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善現,是菩薩摩诃薩為諸有情勤求善法。
乃至無上正等菩提。
於其中間常無懈擔何以故?是菩薩摩诃薩恒作是念。
我若懈怠不能拔濟諸有情類生老病死。
亦不能得所求無上正等菩提。
善現,是菩薩摩诃薩由此觀察修行精進波羅蜜多。
速得圓滿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善現,是菩薩摩诃薩為諸有情修諸勝定。
乃至無上正等菩提。
終不發起貪瞋癡等散亂之心。
所以者何。
是菩薩摩诃薩恒作是念。
若我發起貪俱行心。
瞋俱行心。
癡俱行心。
及於馀事散亂之心。
則不能成饒益他事。
亦不能得所求無上正等菩提。
善現,是菩薩摩诃薩由此觀察。
修行靜慮波羅蜜多。
速得圓滿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善現,是菩薩摩诃薩為諸有情。
常不遠離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乃至無上正等菩提。
常勤修學世出世間微妙勝慧。
所以者何。
是菩薩摩诃薩恒作是念。
若異般若波羅蜜多。
終不能成利樂他事。
亦不能得所求無上正等菩提。
善現,是菩薩摩诃薩由此觀察。
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速得圓滿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爾時具壽善現白佛言:世尊,若六波羅蜜多無差别相。
皆是般若波羅蜜多所攝受故。
皆由般若波羅蜜多修成滿故。
應合成一波羅蜜多。
所謂般若波羅蜜多雲何可說。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於布施等波羅蜜多為最為勝。
為長為尊。
為妙為微妙。
為上為無上。
佛言:善現,如是如是,如汝所說,布施等六波羅蜜多無差别相。
若無般若波羅蜜多。
布施等五不得名為波羅蜜多。
要因般若波羅蜜多。
布施等五乃得名為波羅蜜多。
由此前五波羅蜜多攝在般若波羅蜜多故。
但有一波羅蜜多所謂般若波羅蜜多。
是故一切波羅蜜多無差
善現當知。
譬如衆流若大若校皆入大海同一鹹味。
布施等五波羅蜜多亦複如是,皆為般若波羅蜜多所攝引故。
同至無上正等菩提。
由此皆名能到彼岸。
善現當知。
如轉輪王欲有所趣。
四軍導從輪寶居先。
王及四軍念欲飲食輪則為祝既飲食已王念欲行輪則前去。
其輪去住随王意欲。
至所趣方不複前去。
布施等五波羅蜜多亦複如是,與諸善法欲趣無上正等菩提。
要因般若波羅蜜多以為前導。
進止俱随不相舍離。
若至佛果更不前進。
善現當知。
如轉輪王七寶具足。
所謂輪寶象寶馬寶主藏臣寶女寶将寶如意珠寶。
其轉輪王欲有所至。
四軍七寶前後導從。
爾時輪寶雖最居先。
而不分别前後之相。
布施等五波羅蜜多亦複如是,與諸善法欲趣無上正等菩提。
必以般若波羅蜜多為其前導。
然此般若波羅蜜多不作是念。
我於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波羅蜜多最為前導彼随從我。
布施等五波羅蜜多不作是念。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居我等前我随從彼。
何以故?善現,波羅蜜多及一切法。
自性皆鈍無所能為。
虛妄不實空無所有不自在相。
譬如陽焰光影水月鏡中像等。
其中都無分别作用真實自體。
爾時具壽善現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自性皆空。
雲何菩薩摩诃薩。
精勤修學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當得無上正等菩提。
佛言:善現,諸菩薩摩诃薩於此六種波羅蜜多。
勤修學時恒作是念。
世間有情心皆颠倒。
沒生死苦不能自脫。
我若不修善巧方便。
不能解脫彼生死苦。
我當為彼諸有情類。
精勤修學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善巧方便。
善現,是菩薩摩诃薩作是念已,為諸有情舍内外物。
舍已複作如是思惟。
我於此物都無所舍。
何以故?此内外物自性皆空。
非關於我不可舍故。
善現,是菩薩摩诃薩由此觀察。
修行布施波羅蜜多。
速得圓滿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善現,是菩薩摩诃薩為諸有情終不犯戒。
所以者何。
是菩薩摩诃薩恒作是念。
我為有情求趣無上正等菩提。
若斷生命。
不與而齲行欲邪行。
是所不應。
我為有情求趣無上正等菩提。
作虛诳語。
作離間語。
作粗惡語。
作雜穢語。
是所不應。
我為有情求趣無上正等菩提。
發起貪欲瞋恚邪見。
是所不應。
我為有情求趣無上正等菩提。
求妙欲境。
求天富樂。
求作帝釋魔梵王等。
是所不應。
我為有情求趣無上正等菩提。
求住聲聞或獨覺地。
是所不應。
善現,是菩薩摩诃薩由此觀察修行淨戒波羅蜜多。
速得圓滿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善現,是菩薩摩诃薩為諸有情不起瞋恨。
假使恒被毀謗淩辱。
辛楚苦言切於心髓。
終不發起一念瞋恨。
設複常遭刀仗瓦石杖塊等物。
捶打其身。
割截斫刺。
節節支解。
亦不發起一念惡心。
所以者何。
是菩薩摩诃薩觀察一切。
聲如谷響。
色如聚沫。
我為饒益一切有情。
不應於中妄起瞋恨。
善現,是菩薩摩诃薩。
由此觀察修行安忍波羅蜜多。
速得圓滿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善現,是菩薩摩诃薩為諸有情勤求善法。
乃至無上正等菩提。
於其中間常無懈擔何以故?是菩薩摩诃薩恒作是念。
我若懈怠不能拔濟諸有情類生老病死。
亦不能得所求無上正等菩提。
善現,是菩薩摩诃薩由此觀察修行精進波羅蜜多。
速得圓滿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善現,是菩薩摩诃薩為諸有情修諸勝定。
乃至無上正等菩提。
終不發起貪瞋癡等散亂之心。
所以者何。
是菩薩摩诃薩恒作是念。
若我發起貪俱行心。
瞋俱行心。
癡俱行心。
及於馀事散亂之心。
則不能成饒益他事。
亦不能得所求無上正等菩提。
善現,是菩薩摩诃薩由此觀察。
修行靜慮波羅蜜多。
速得圓滿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善現,是菩薩摩诃薩為諸有情。
常不遠離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乃至無上正等菩提。
常勤修學世出世間微妙勝慧。
所以者何。
是菩薩摩诃薩恒作是念。
若異般若波羅蜜多。
終不能成利樂他事。
亦不能得所求無上正等菩提。
善現,是菩薩摩诃薩由此觀察。
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速得圓滿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爾時具壽善現白佛言:世尊,若六波羅蜜多無差别相。
皆是般若波羅蜜多所攝受故。
皆由般若波羅蜜多修成滿故。
應合成一波羅蜜多。
所謂般若波羅蜜多雲何可說。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於布施等波羅蜜多為最為勝。
為長為尊。
為妙為微妙。
為上為無上。
佛言:善現,如是如是,如汝所說,布施等六波羅蜜多無差别相。
若無般若波羅蜜多。
布施等五不得名為波羅蜜多。
要因般若波羅蜜多。
布施等五乃得名為波羅蜜多。
由此前五波羅蜜多攝在般若波羅蜜多故。
但有一波羅蜜多所謂般若波羅蜜多。
是故一切波羅蜜多無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