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十二(曹魏三藏法師康僧铠譯)
關燈
小
中
大
沙門婆羅門。
不識長幼。
不順教誨。
無所畏避。
勸令孝順。
若少聞者勸令多聞。
慳者勸施。
毀禁勸戒。
瞋者勸忍。
懈怠勸進。
亂念勸定。
無慧勸慧。
貧者給财。
病者施藥。
無護作護。
無歸作歸。
無依作依。
彼人應随如是諸處念行是法。
不令一人堕於惡道。
長者,如是菩薩一一勸導。
乃至第七。
欲令衆生住於德行。
随如是處不能令祝而是菩薩於此衆生應生大悲。
堅發一切智慧莊嚴。
作如是言:我若不調是惡衆生。
我終不成無上正真道。
何以故?我為是故發誓莊嚴。
不為以調無谄無僞。
具戒德行發大莊嚴。
我當勤發如是精進。
令所作不空。
衆生見我即得信敬。
長者,若菩薩在如是城邑村落中祝不教衆生令堕惡道。
而是菩薩諸佛所诃。
長者, 是故菩薩應當如是莊嚴大莊嚴。
我今應當修行是行。
住諸城邑村落郡縣。
不令一人堕於惡道。
長者,猶如城邑有善明醫。
令一衆生病毒而死多衆诃責。
如是長者,若是菩薩随所住處。
不教衆生令堕惡道。
而是菩薩則為諸佛之所诃責。
複次長者,在家菩薩善修學行。
所謂家者名殺善根。
名不舍過害助善業。
是故名家。
雲何名在。
一切結使在中住故。
故名為在。
又複住於不善覺故。
住不調伏。
住無慚愧愚小凡夫。
住不善行諸惡過咎。
是故名家。
又複在家。
一切苦惱悉在中現。
害先善根故名在家。
又複家者,在是中住無惡不造。
在是中住,則於父母沙門婆羅門不好敬順。
是名為家。
又複家者,長愛枝條憂悲苦惱悉在中生。
招集殺縛。
呵打瞋罵。
惡言出生。
是故名家。
未作善根掉動不造。
已作善根悉令散滅。
智者所呵。
謂諸佛聲聞若住是中堕於惡道。
若住是中堕貪瞋癡。
是故名家。
若住是中。
妨廢戒聚。
定聚。
慧聚。
解脫聚。
解脫知見聚。
是故名家。
若住是中。
父母妻息。
姊妹親友。
眷屬知識。
貪愛所攝。
常思念财貪欲無滿。
如海吞流終不滿足。
若在家住如火焚薪。
思處無定如風不祝在家消身猶如服毒。
一切衆苦皆悉來歸。
是故應舍如離怨家。
若住在家聖法作障。
多起诤緣常相違逆。
住在家中善惡緣雜多諸事務。
在家無常不得久祝是不停法。
在家極苦求守護故。
多諸憂慮謂怨親所。
在家無我到計我所。
在家诳惑無有實事現似如實。
在家離别多人傳處。
在家如幻多容集聚無實衆生。
在家如夢。
興衰代故。
在家如露。
速破落故。
家如蜜滴。
須臾味故。
家如刺網。
貪著色聲香味觸故。
家如針口蟲。
不善覺食故。
家如毒蛇。
互相侵故。
家多希望。
心踯躅故。
在家多怖。
王賊水火所劫奪故。
家多論議。
多過患故。
如是長者,在家菩薩名善知家。
複次長者,在家菩薩住在家中。
善調伏施分别柔軟。
應作是觀。
若施彼已則是我有。
馀家中者非是我有。
已施者堅馀者不堅。
已施後樂馀者現樂。
已施不護馀者守護。
若已施者非愛所縛馀者增愛。
若已施者非我所心馀者我有。
已施無怖馀者怖畏。
若已施者是道基柱馀是魔柱。
已施無盡馀者有荊已施者樂馀守護苦。
已施離結馀者增結。
已施大封馀者非封。
若已施者是丈夫業。
其馀在者非丈夫業。
若已施者諸佛所贊。
其馀在者凡夫所贊。
如是長者,在家菩薩應堅住施。
複次長者,在家菩薩若見乞者應起三想。
何等為三。
善知識想。
他世富想。
菩提基想。
複有三想。
順如來教想。
欲果報想。
降伏魔想。
複有三想。
於求者所起親眷屬想。
於四攝法起攝取想。
於無邊生起出離想。
應當如是生是三想。
複有三想。
何等為三。
除貪欲想。
除瞋恚想。
除愚癡想。
生是三想。
何以故?長者,是人貪欲瞋恚愚癡俱得微保長者,雲何三事俱得微保若施财時心無貪著。
是名貪保於乞者所生於慈心。
是名瞋保若布施已回向無上正真之道。
是名癡保長者,是名施者貪瞋癡保複次長者,在家菩薩見乞者已,修趣滿足六波羅蜜想。
何等為六。
若是菩薩随所有物無不施心。
是名修趣滿檀波羅蜜。
依菩提心施。
是名修趣滿屍波羅蜜。
於求者所不生瞋诃。
是名修趣滿忍波羅蜜。
若布施時不生自己乏少之想。
是名修趣滿進波羅蜜。
若布施已心不憂悔倍生歡喜。
是名修趣滿禅波羅蜜。
若布施已,不得諸法不望果報。
是明慧者不住諸法。
随無所住向無上道。
是名修趣滿般若波羅蜜。
是名菩薩見乞求者修趣滿於六波羅蜜。
複次長者,在家菩薩於世八法應生放舍。
彼人於家财賄妻子不生憂喜。
假使忘失不生憂愁。
應如是觀。
有為如幻是妄想相。
父母妻子。
奴婢使人。
親友眷屬。
悉非我有。
我不為是造不善業。
此非我宜。
是現伴侶非他世侶。
是樂伴侶非苦伴侶。
我非護彼我之所護。
施調人慧進不放逸。
助菩提法諸善根等此是我有。
随我所至彼亦随去。
何以故?父母妻子。
男女親屬。
知識作使。
不能救我。
非我歸依。
非我舍宅。
非我洲渚。
非我蔭覆。
非我我所。
是陰界入非我我所。
況父母妻子當是我所。
父母妻子是業所為。
我善惡業亦随受報。
彼亦随業受善惡報。
長者,而是菩薩去來坐起常觀是事。
不為父母妻子眷屬奴婢作使。
造身口意惡不善業猶如毛分。
是故長者,在家菩薩於已妻所應起三想。
何等三。
無常想。
變易想。
壞敗想。
長者,是名在家菩薩於己妻所生於三想。
在家菩薩於己妻所複生三想。
何等三。
是娛樂伴非他世伴。
是飲食伴非業報伴。
是樂時伴非苦時伴。
長者,是名在家菩薩於己妻所生於三想。
複生三想。
何等三。
不好想。
臭穢想。
可惡想。
是名三。
複生三想。
何等三。
怨家想。
魁脍想。
詐親想。
是名三。
複生三想。
何等三。
羅刹想。
毗舍遮想。
鬼魅想。
是名三。
複生三想。
何等三。
非我所想。
非攝受想。
乞求想。
是名三。
複生三想。
何等三。
持身惡行想。
持口惡行想。
持意惡行想。
是名三。
複生三想。
何等三。
欲覺想。
瞋覺想。
害覺想。
是名三。
複生三想。
何等三。
黑闇想。
污戒想。
系縛想。
是名三。
複生三想。
何等三。
障戒想。
障定想。
障慧想。
是名三。
複生三想。
何等三。
谄曲想。
羂網想。
貓伺想。
是名三。
複生三想。
何等三。
災患想。
熱惱想。
病亂想。
是名三。
複生三想。
何等三。
妖媚想。
作衰想。
霜雹想。
是名三。
複生三想。
何等三。
病想。
老想。
死想。
是名三。
複生三想。
魔想。
魔女想。
可畏想。
是名三。
複生三想。
憂想。
哭想。
苦惱想。
複生三想。
大雌狼想。
摩竭魚想。
大雌貓想。
複生三想。
黑蛇想。
屍守魚想。
奪精氣想。
複生三想。
無救想。
無歸想。
無護想。
複生三想。
母想。
姊想。
妹想。
複生三想。
賊想。
殺想。
獄卒想。
複生三想。
瀑水想。
波浪想。
洄澓想。
複生三想。
淤泥想。
溺泥想。
混濁想。
複生三想。
盲想。
杻想。
械想。
複生三想。
火坑想。
刀坑想。
草炬想。
複生三想。
無利想。
刺想。
毒想。
複生三想。
系獄想。
讁罰想。
刀劍想。
複生三想。
鬥诤想。
言訟想。
閉系想。
複生三想。
怨憎會想。
愛别離想。
病想。
略說乃至一切鬥诤想。
一切滓濁想。
一切不善根想。
長者,在家菩薩於己妻所。
應生如是相貌觀念。
複次長者,在家菩薩於自子所不應極愛。
長者,若於子所生於極愛。
非他人所則為自毀。
應以三法而自呵責。
何等三。
菩提道是平等之心非不平等心。
菩提道是正行所得非是邪行。
菩提道是無異行得非雜行得。
複應呵己心。
於自子所。
生怨家想。
惡知識想。
非善知識想。
違逆佛智平等之慈害我善根。
彼應随處自調於心。
如愛其子一切亦然。
如愛自身一切亦然。
應修是觀。
我異處來。
子
不識長幼。
不順教誨。
無所畏避。
勸令孝順。
若少聞者勸令多聞。
慳者勸施。
毀禁勸戒。
瞋者勸忍。
懈怠勸進。
亂念勸定。
無慧勸慧。
貧者給财。
病者施藥。
無護作護。
無歸作歸。
無依作依。
彼人應随如是諸處念行是法。
不令一人堕於惡道。
長者,如是菩薩一一勸導。
乃至第七。
欲令衆生住於德行。
随如是處不能令祝而是菩薩於此衆生應生大悲。
堅發一切智慧莊嚴。
作如是言:我若不調是惡衆生。
我終不成無上正真道。
何以故?我為是故發誓莊嚴。
不為以調無谄無僞。
具戒德行發大莊嚴。
我當勤發如是精進。
令所作不空。
衆生見我即得信敬。
長者,若菩薩在如是城邑村落中祝不教衆生令堕惡道。
而是菩薩諸佛所诃。
長者, 是故菩薩應當如是莊嚴大莊嚴。
我今應當修行是行。
住諸城邑村落郡縣。
不令一人堕於惡道。
長者,猶如城邑有善明醫。
令一衆生病毒而死多衆诃責。
如是長者,若是菩薩随所住處。
不教衆生令堕惡道。
而是菩薩則為諸佛之所诃責。
複次長者,在家菩薩善修學行。
所謂家者名殺善根。
名不舍過害助善業。
是故名家。
雲何名在。
一切結使在中住故。
故名為在。
又複住於不善覺故。
住不調伏。
住無慚愧愚小凡夫。
住不善行諸惡過咎。
是故名家。
又複在家。
一切苦惱悉在中現。
害先善根故名在家。
又複家者,在是中住無惡不造。
在是中住,則於父母沙門婆羅門不好敬順。
是名為家。
又複家者,長愛枝條憂悲苦惱悉在中生。
招集殺縛。
呵打瞋罵。
惡言出生。
是故名家。
未作善根掉動不造。
已作善根悉令散滅。
智者所呵。
謂諸佛聲聞若住是中堕於惡道。
若住是中堕貪瞋癡。
是故名家。
若住是中。
妨廢戒聚。
定聚。
慧聚。
解脫聚。
解脫知見聚。
是故名家。
若住是中。
父母妻息。
姊妹親友。
眷屬知識。
貪愛所攝。
常思念财貪欲無滿。
如海吞流終不滿足。
若在家住如火焚薪。
思處無定如風不祝在家消身猶如服毒。
一切衆苦皆悉來歸。
是故應舍如離怨家。
若住在家聖法作障。
多起诤緣常相違逆。
住在家中善惡緣雜多諸事務。
在家無常不得久祝是不停法。
在家極苦求守護故。
多諸憂慮謂怨親所。
在家無我到計我所。
在家诳惑無有實事現似如實。
在家離别多人傳處。
在家如幻多容集聚無實衆生。
在家如夢。
興衰代故。
在家如露。
速破落故。
家如蜜滴。
須臾味故。
家如刺網。
貪著色聲香味觸故。
家如針口蟲。
不善覺食故。
家如毒蛇。
互相侵故。
家多希望。
心踯躅故。
在家多怖。
王賊水火所劫奪故。
家多論議。
多過患故。
如是長者,在家菩薩名善知家。
複次長者,在家菩薩住在家中。
善調伏施分别柔軟。
應作是觀。
若施彼已則是我有。
馀家中者非是我有。
已施者堅馀者不堅。
已施後樂馀者現樂。
已施不護馀者守護。
若已施者非愛所縛馀者增愛。
若已施者非我所心馀者我有。
已施無怖馀者怖畏。
若已施者是道基柱馀是魔柱。
已施無盡馀者有荊已施者樂馀守護苦。
已施離結馀者增結。
已施大封馀者非封。
若已施者是丈夫業。
其馀在者非丈夫業。
若已施者諸佛所贊。
其馀在者凡夫所贊。
如是長者,在家菩薩應堅住施。
複次長者,在家菩薩若見乞者應起三想。
何等為三。
善知識想。
他世富想。
菩提基想。
複有三想。
順如來教想。
欲果報想。
降伏魔想。
複有三想。
於求者所起親眷屬想。
於四攝法起攝取想。
於無邊生起出離想。
應當如是生是三想。
複有三想。
何等為三。
除貪欲想。
除瞋恚想。
除愚癡想。
生是三想。
何以故?長者,是人貪欲瞋恚愚癡俱得微保長者,雲何三事俱得微保若施财時心無貪著。
是名貪保於乞者所生於慈心。
是名瞋保若布施已回向無上正真之道。
是名癡保長者,是名施者貪瞋癡保複次長者,在家菩薩見乞者已,修趣滿足六波羅蜜想。
何等為六。
若是菩薩随所有物無不施心。
是名修趣滿檀波羅蜜。
依菩提心施。
是名修趣滿屍波羅蜜。
於求者所不生瞋诃。
是名修趣滿忍波羅蜜。
若布施時不生自己乏少之想。
是名修趣滿進波羅蜜。
若布施已心不憂悔倍生歡喜。
是名修趣滿禅波羅蜜。
若布施已,不得諸法不望果報。
是明慧者不住諸法。
随無所住向無上道。
是名修趣滿般若波羅蜜。
是名菩薩見乞求者修趣滿於六波羅蜜。
複次長者,在家菩薩於世八法應生放舍。
彼人於家财賄妻子不生憂喜。
假使忘失不生憂愁。
應如是觀。
有為如幻是妄想相。
父母妻子。
奴婢使人。
親友眷屬。
悉非我有。
我不為是造不善業。
此非我宜。
是現伴侶非他世侶。
是樂伴侶非苦伴侶。
我非護彼我之所護。
施調人慧進不放逸。
助菩提法諸善根等此是我有。
随我所至彼亦随去。
何以故?父母妻子。
男女親屬。
知識作使。
不能救我。
非我歸依。
非我舍宅。
非我洲渚。
非我蔭覆。
非我我所。
是陰界入非我我所。
況父母妻子當是我所。
父母妻子是業所為。
我善惡業亦随受報。
彼亦随業受善惡報。
長者,而是菩薩去來坐起常觀是事。
不為父母妻子眷屬奴婢作使。
造身口意惡不善業猶如毛分。
是故長者,在家菩薩於已妻所應起三想。
何等三。
無常想。
變易想。
壞敗想。
長者,是名在家菩薩於己妻所生於三想。
在家菩薩於己妻所複生三想。
何等三。
是娛樂伴非他世伴。
是飲食伴非業報伴。
是樂時伴非苦時伴。
長者,是名在家菩薩於己妻所生於三想。
複生三想。
何等三。
不好想。
臭穢想。
可惡想。
是名三。
複生三想。
何等三。
怨家想。
魁脍想。
詐親想。
是名三。
複生三想。
何等三。
羅刹想。
毗舍遮想。
鬼魅想。
是名三。
複生三想。
何等三。
非我所想。
非攝受想。
乞求想。
是名三。
複生三想。
何等三。
持身惡行想。
持口惡行想。
持意惡行想。
是名三。
複生三想。
何等三。
欲覺想。
瞋覺想。
害覺想。
是名三。
複生三想。
何等三。
黑闇想。
污戒想。
系縛想。
是名三。
複生三想。
何等三。
障戒想。
障定想。
障慧想。
是名三。
複生三想。
何等三。
谄曲想。
羂網想。
貓伺想。
是名三。
複生三想。
何等三。
災患想。
熱惱想。
病亂想。
是名三。
複生三想。
何等三。
妖媚想。
作衰想。
霜雹想。
是名三。
複生三想。
何等三。
病想。
老想。
死想。
是名三。
複生三想。
魔想。
魔女想。
可畏想。
是名三。
複生三想。
憂想。
哭想。
苦惱想。
複生三想。
大雌狼想。
摩竭魚想。
大雌貓想。
複生三想。
黑蛇想。
屍守魚想。
奪精氣想。
複生三想。
無救想。
無歸想。
無護想。
複生三想。
母想。
姊想。
妹想。
複生三想。
賊想。
殺想。
獄卒想。
複生三想。
瀑水想。
波浪想。
洄澓想。
複生三想。
淤泥想。
溺泥想。
混濁想。
複生三想。
盲想。
杻想。
械想。
複生三想。
火坑想。
刀坑想。
草炬想。
複生三想。
無利想。
刺想。
毒想。
複生三想。
系獄想。
讁罰想。
刀劍想。
複生三想。
鬥诤想。
言訟想。
閉系想。
複生三想。
怨憎會想。
愛别離想。
病想。
略說乃至一切鬥诤想。
一切滓濁想。
一切不善根想。
長者,在家菩薩於己妻所。
應生如是相貌觀念。
複次長者,在家菩薩於自子所不應極愛。
長者,若於子所生於極愛。
非他人所則為自毀。
應以三法而自呵責。
何等三。
菩提道是平等之心非不平等心。
菩提道是正行所得非是邪行。
菩提道是無異行得非雜行得。
複應呵己心。
於自子所。
生怨家想。
惡知識想。
非善知識想。
違逆佛智平等之慈害我善根。
彼應随處自調於心。
如愛其子一切亦然。
如愛自身一切亦然。
應修是觀。
我異處來。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