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十二(曹魏三藏法師康僧铠譯)

關燈
△郁伽長者會第十九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陀林中。

    給孤窮精舍。

    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

    菩薩五千人。

    彌勒菩薩。

    文殊師利菩薩。

    斷正道菩薩。

    觀世音菩薩。

    得大勢菩薩。

    如是等而為上首。

    爾時世尊,與於無量百千大衆。

    恭敬圍繞而演說法。

    爾時郁伽長者,與五百眷屬。

    出舍衛大城。

    詣祇陀林給孤窮精舍。

    到已禮佛足。

    繞三匝已卻坐一面。

    爾時複有法施(丹本愛敬)長者,名稱長者,善與長者,耶奢達多長者,善财長者,愛行長者,給孤窮長者,龍德長者,實喜長者,是等各與五百長者,俱出舍衛大城。

    詣祇陀林給孤窮精舍。

    到已禮佛足。

    繞三匝已卻坐一面。

    是等一切及與眷屬。

    皆向大乘厚種善根。

    決定至於無上正道。

    爾時郁伽長者,知諸長者皆悉集已,承佛神力向佛合掌。

    白佛言世尊,欲有所問願垂聽許。

    說是語已,世尊告曰:長者,如來常聽恣汝所問。

    随汝所疑我随汝問。

    而當演說悅可汝心。

    時郁伽長者,聞是語已,白佛言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解向大乘。

    信於大乘。

    欲集大乘。

    欲乘大乘。

    知於大乘護諸衆生。

    安慰撫喻一切衆生。

    為欲安樂一切衆生堅固莊嚴。

    我要當度於未度者脫未脫者,無安慰者當安慰之。

    未涅槃者當令涅槃。

    荷擔一切作大橋船。

    聞無量佛智。

    欲修佛智。

    發大莊嚴。

    知生死中無量苦患。

    於無量阿僧祇劫心無憂惱。

    於無量劫流轉生死而心無倦。

    世尊,是中若有住菩薩乘善男子善女人。

    或有出家修集法行。

    或有在家修集法行。

    善哉世尊,哀愍人天阿修羅。

    世尊,守護大乘不斷三寶。

    為一切智久住世故。

    世尊,唯願演說在家菩薩戒德行處。

    雲何在家菩薩。

    住在家地如來所敕随順修行而不損壞助菩提法。

    於現法中無纏覆業得增勝行。

    世尊,雲何出家菩薩。

    舍所珍愛而行出家。

    當教是等。

    雲何行法。

    雲何修善。

    出家菩薩。

    雲何可祝雲何不祝如是請已,爾時世尊,告郁伽長者,善哉善哉!長者,如汝所問是汝等所宜。

    長者谛聽善思念之。

    今為汝說在家出家菩薩所住學得勝行。

    郁伽白言:如是世尊,受教而聽。

    佛言長者,在家菩薩。

    應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

    以此三寶功德。

    回向無上正真之道。

    長者,雲何在家菩薩歸依於佛。

    我要得成於佛身三十二相以自莊嚴。

    持此善根集三十二丈夫相。

    為集此故勤行精進。

    長者,是名在家菩薩歸依於佛。

    長者,雲何在家菩薩歸依於法。

    長者,而是菩薩恭敬於法及說法者,為法欲法。

    樂法極樂。

    助法住法。

    持法護法。

    堅住於法。

    贊歎於法。

    住於法行。

    增法求法。

    以法為力。

    施法器仗。

    唯法為務。

    我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當以正法等施一切人天阿修羅。

    長者,是名在家菩薩歸依於法。

    長者,雲何在家菩薩歸依於僧。

    長者,若是菩薩。

    見須陀洌斯陀含。

    阿那含。

    阿羅漢。

    及與凡夫。

    若見聲聞乘。

    皆悉敬順速起承迎。

    好語善音右繞彼人。

    應當如是思念。

    我等得無上正真道時。

    為成聲聞功德利故而演說法。

    雖生恭敬心不住中。

    長者,是名在家菩薩歸依於僧。

    長者,在家菩薩成就四法歸依於佛。

    何等四。

    不舍菩提心。

    不廢勸發菩提之心。

    不舍大悲。

    於馀乘中終不生心。

    長者,是名在家菩薩成就四法歸依於佛。

    長者,在家菩薩成就四法歸依於法。

    何等四。

    於法師人親近依附。

    聽聞法已善思念之如所聞法為人演說。

    以此說法功德回向無上正真之道。

    長者,是名在家菩薩成就四法歸依於法。

    長者,在家菩薩成就四法歸依於僧。

    若有未定入聲聞乘。

    勸令發於一切智心。

    若以财攝若以法攝。

    依於不退菩薩之僧。

    不依聲聞僧求聲聞德。

    心不住中。

    長者,是名在家菩薩成就四法歸依於僧。

    複次長者,在家菩薩見如來已修於念佛。

    是名歸依佛。

    聞於法已修於念法。

    是名歸依法。

    見於如來聲聞僧已,而不忘失菩提之心。

    是名歸依僧。

    複次長者,若菩薩願常與佛俱而行於施。

    是名歸依佛。

    守護正法而行於施。

    是名歸依法。

    以此布施回向無上道。

    是名歸依僧。

    複次長者,在家菩薩作善丈夫業。

    不作不善丈夫之業長者,雲何名為善丈夫業。

    非是不善丈夫之業。

    長者,是在家菩薩。

    如法集聚錢财封邑非不如法。

    平直正求非粗惡求不逼切他。

    如法得封起無常想。

    不生慳想喜舍無吝。

    給事父母妻子奴婢諸作使者,以如法财而給施之。

    所謂親友眷屬知識然後施法。

    複次長者,在家菩薩荷負重擔發大精進。

    所謂一切諸衆生等五陰重擔。

    舍於聲聞緣覺之擔。

    教化衆生而無疲倦。

    自舍己樂為衆生故。

    利衰毀譽稱譏苦樂。

    而不傾動超過世法。

    财富無量而無憍逸。

    失利名稱無有憂慼。

    善觀業行守護正行。

    見毀禁者而不生瞋。

    諸有所趣善住所覺。

    除去輕躁滿足智慧。

    助成他務舍己所作。

    無所希望有所為作。

    而不中舍知恩念恩。

    善為所作施貧封祿。

    有勢力者折大憍慢。

    於無勢力而慰喻之。

    除他憂箭忍下劣者,除舍憍慢及增上慢。

    恭敬尊重親近多聞。

    谘問明慧。

    所見正直。

    所行無為。

    無有幻惑。

    於諸衆生無有作愛。

    修善無足多聞無厭。

    所作堅固與賢聖同。

    於非聖者生大悲心。

    親友堅固怨親同等。

    等心衆生。

    於一切法無有吝惜。

    如聞開示思所聞義。

    於諸欲樂生無常想。

    不貪愛身觀命如露。

    觀於财物如幻雲想。

    於男女所如閉獄想。

    於眷屬所生於苦想。

    於在田宅生死屍想。

    於所求财毀善根想。

    於其家中生系閉想。

    於親族所生獄卒想。

    於夜於晝生無異想。

    於不堅身生堅施想。

    於不堅命生堅命想。

    於不堅财生堅施想。

    彼雲何名於不堅身生堅施想。

    他有所作悉皆為之作務使命。

    名不堅身生堅施想。

    不失本善增現善根。

    是不堅命生堅施想。

    降伏慳吝而行布施。

    是不堅财生堅施想。

    長者,是名在家菩薩。

    如是修集善丈夫行。

    於諸如來無一切過。

    名相應語。

    名為法語。

    無有異想向無上道。

    複次長者,在家菩薩應受善戒。

    所謂五戒彼樂不殺。

    放舍刀杖。

    羞愧堅誓。

    不殺一切諸衆生等。

    不惱一切。

    等心衆生常行慈心。

    彼應不盜。

    自财知足。

    於他财物不生希望。

    除舍於貪不起愚癡。

    於他封祿不生貪著。

    乃至草葉不與不齲離彼邪淫自足妻色。

    不希他妻。

    不以染心視他女色。

    其心厭患一向苦惱心常背舍。

    若於自妻生欲覺想。

    應生不淨驚怖之想。

    是結使力。

    是故為欲非我所為。

    常生無常想。

    苦無我想。

    不淨之想。

    彼人應作如是思念。

    我當乃至不生欲念。

    況二和合體相摩觸。

    應離妄語谛語實語。

    如說如作不诳於他。

    善心成就先思而行。

    随所見聞如實而說。

    守護於法。

    甯舍身命終不妄語。

    彼應離酒不醉不亂。

    不妄所說,不自輕躁。

    亦不嘲譁。

    不相牽掣。

    應住正念然後知之。

    若心欲舍一切财賄。

    須食與食。

    須飲施飲。

    若施他時應生是念。

    念是檀波羅蜜時。

    随彼所欲我當給施。

    又我當使求者滿足。

    若施彼酒當攝是人。

    得於正念令無狂惑。

    何以故?悉滿他欲。

    是檀波羅蜜。

    長者,是故菩薩以酒施人於佛無過。

    長者,若在家菩薩。

    以此受持五戒功德。

    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善護五戒。

    又複應當離於兩舌。

    若有诤訟應當和合。

    離於惡言出愛軟語。

    先語問訊不毀辱他。

    利益他語。

    法語。

    時語。

    實語。

    舍語。

    調伏語。

    不戲笑語。

    如說如作不生貪癡。

    常安一切心不毀壞。

    常修忍力以自莊嚴。

    常應正見離諸邪見。

    不禮馀天今當供佛。

    複次長者,在家菩薩。

    若在村落。

    城邑郡縣。

    人衆中祝随所住處為衆說法。

    不信衆生勸導令信。

    不孝衆生。

    不識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