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十八(鸠摩羅什譯)
關燈
小
中
大
當助護持。
父母以偈答陀摩屍利言:深經已滅盡,無有持誦者,汝今當何從,得聞佛深法。
若於四衆中,有誦深義者,汝先從彼受,然後可出家。
陀摩屍利。
以偈答父母言:我今勤精進,淨戒行頭陀。
遠處山林中,求佛深淨法富樓那。
陀摩屍利說此偈已,頭面作禮辭行出家。
父母默然不能制止。
即詣比丘剃除須發著袈裟受戒。
以恭敬心問諸比丘,彌樓揵馱佛雲何說法教諸弟子。
我得聞已當如說修行。
富樓那。
諸比丘語陀摩屍利比丘言:我等不聞佛所說法。
但随和尚諸師所行。
汝今亦應行如是法。
爾時陀摩屍利比丘。
答諸比丘言:汝等必從貧賤出家。
是故今者但貴衣食。
所行如是白衣無異。
汝等今應與我共求佛深淨法。
時諸比丘以偈。
答陀摩屍利比丘言: 我等所為者,是事皆已得。
衣食極豐足,免離王使役。
安隐甚快樂,無敢輕慢者,白衣時苦惱,今皆無複有。
是即名涅槃,第一快安樂。
過是事以外,我皆不複用。
我等多衣缽,湯藥物甚多。
白衣常給施,檀越家亦多。
富樓那。
爾時陀摩屍利比丘。
聞諸比丘說此偈已,心則悲惱涕零啼泣。
詣馀精舍。
複以是事問諸比丘,彌樓揵馱佛雲何說法教諸弟子。
我得聞已當如說行。
諸比丘衆亦如是答。
爾時陀摩屍利比丘。
即便舍離此諸比丘,獨入山林幽遠之處。
精誠一心欲求深法。
先時彌樓揵馱佛諸弟子中。
有大弟子名為堅牢。
修空閑行獨住深山。
少欲知足心樂遠離。
所作已辦。
六通三明。
大阿羅漢。
亦如我今摩诃迦葉。
是堅牢比丘。
所住深山石窟壁上。
書此偈言: 生死不斷絕,貪欲嗜味故。
養怨入丘冢,唐受諸辛苦。
身臭如死屍,九孔流不淨。
如廁蟲樂糞,愚貪身無異。
憶想妄分别,則是五欲本。
智者不分别,五欲則斷滅。
邪念生貪著,貪著生煩惱。
正念無貪著,馀煩惱亦荊 富樓那。
堅牢比丘石窟壁上書此四偈。
陀摩屍利比丘經曆深山。
見此石窟壁上四偈。
見已讀誦思惟其義。
未久之間得五神通。
至彌樓揵馱佛本所燒處。
到已作禮圍繞三匝。
結跏趺坐發誓願言:我不見佛不聞馀法不起於此。
富樓那。
彌樓揵馱佛所說經名八百千門。
釋提桓因誦持是經。
釋提桓因知陀摩屍利比丘深心愛法。
從忉利天上來下至其所。
為說八百千門經。
又與四多聞本句七種重句十四門句。
陀摩屍利比丘聞已誦持。
於諸法中得智慧明。
彌樓揵馱佛所說清淨應空應離。
諸深妙經自然在心。
又彌樓揵馱佛為現其身。
及比丘衆并所。
住處。
精舍床榻大會四衆。
天龍夜叉揵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
一切衆會悉令得見。
陀摩屍利比丘。
於諸法中得智慧眼。
從坐處起漸漸遊行。
還至本國到父母所。
為說清淨應空應離諸深妙經。
稱揚贊佛法衆功德。
富樓那。
爾時陀摩屍利比丘。
父母宮人大臣官屬。
聞是法已信心恭敬。
語陀摩屍利比丘言:唯願大德濟度我等。
得於彌樓揵馱佛法中出家。
富樓那。
爾時八萬四千人俱。
随逐國王及王夫人一時出家。
出家之後。
皆号陀摩屍利語諸比丘衆。
富樓那。
是陀摩屍利比丘。
還令彌樓揵馱佛法續複熾盛。
使多衆生得住其中。
是其宿命大慈悲心願護法故。
於是陀摩屍利比丘。
從一聚落至一聚落。
從城至城從國至國。
遊行稱贊彌樓揵馱佛及弟子功德。
又以清淨應空應離諸深經法。
為諸衆生廣演解說。
爾時陀摩屍利比丘。
多為衆人供養恭敬。
尊重贊歎名聞流布。
富樓那。
陀摩屍利比丘。
如是廣益諸衆生已後則命終。
其諸弟子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皆共和合。
以一切香木為積供養燒身。
共起塔廟縱廣十裡。
以衆花香末香塗香嬰珞幡蓋。
供養恭敬尊重贊歎。
富樓那。
陀摩屍利比丘臨命終時。
願還生此閻浮提内。
即得随願生在王家。
名為得念。
於彌樓揵馱佛後第三百歲法中出家。
以其本願宿命智故。
諸門句陀羅尼句自然還得。
以得陀羅尼力故。
先未聞經能為衆生敷演廣說。
不說前身曾所說者,富樓那。
時諸陀摩屍利比丘衆中。
深智明利厚善根者,聞得念所說諸經。
心皆随喜信受恭敬。
供養守護得念比丘。
其中比丘無有威德鈍根者,頑鈍闇塞薄善根者,聞得念比丘所說新法。
不信不受違逆說過。
作是言:如是等經。
我等不從和上諸師所聞。
本亦不從陀摩屍利大師所聞。
富樓那。
其中深智依止義者不随語言:以依義故心不違逆。
不違逆故則護彌樓揵馱佛法。
恭敬守護得念比丘。
富樓那。
爾時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有八十那由他人。
随順得念比丘所說經法。
富樓那。
時陀摩屍利諸弟子衆。
别為二部。
一名陀摩屍利諸比丘衆。
二名得念諸比丘衆。
得念比丘。
不說我是陀摩屍利。
所以者何。
陀摩屍利比丘。
人皆謂得阿羅漢道非是菩薩。
若自說者人則疑惑。
得念比丘。
人皆知是菩薩非阿羅漢。
富樓那。
得念比丘如是廣利諸衆生已後複命終。
諸弟子衆。
以一切香木為積供養燒身。
四衆普集。
為欲供養大師菩薩。
共起塔廟縱廣五裡。
以衆香花末香塗香嬰珞幡蓋。
供養恭敬尊重贊歎。
富樓那。
得念比丘臨命終時。
還複願生此閻浮提。
随願得生大長者家。
名為耶舍。
以本願故得識宿命。
於彌樓揵馱佛第四百歲。
始年七歲出家為道。
得諸陀羅尼。
陀羅尼力故。
能為人說所未聞經。
於是得念諸比丘衆。
陀摩屍利諸比丘衆其中厚善根者,得聞耶舍所說諸法。
心大歡喜皆得法樂。
富樓
父母以偈答陀摩屍利言:深經已滅盡,無有持誦者,汝今當何從,得聞佛深法。
若於四衆中,有誦深義者,汝先從彼受,然後可出家。
陀摩屍利。
以偈答父母言:我今勤精進,淨戒行頭陀。
遠處山林中,求佛深淨法富樓那。
陀摩屍利說此偈已,頭面作禮辭行出家。
父母默然不能制止。
即詣比丘剃除須發著袈裟受戒。
以恭敬心問諸比丘,彌樓揵馱佛雲何說法教諸弟子。
我得聞已當如說修行。
富樓那。
諸比丘語陀摩屍利比丘言:我等不聞佛所說法。
但随和尚諸師所行。
汝今亦應行如是法。
爾時陀摩屍利比丘。
答諸比丘言:汝等必從貧賤出家。
是故今者但貴衣食。
所行如是白衣無異。
汝等今應與我共求佛深淨法。
時諸比丘以偈。
答陀摩屍利比丘言: 我等所為者,是事皆已得。
衣食極豐足,免離王使役。
安隐甚快樂,無敢輕慢者,白衣時苦惱,今皆無複有。
是即名涅槃,第一快安樂。
過是事以外,我皆不複用。
我等多衣缽,湯藥物甚多。
白衣常給施,檀越家亦多。
富樓那。
爾時陀摩屍利比丘。
聞諸比丘說此偈已,心則悲惱涕零啼泣。
詣馀精舍。
複以是事問諸比丘,彌樓揵馱佛雲何說法教諸弟子。
我得聞已當如說行。
諸比丘衆亦如是答。
爾時陀摩屍利比丘。
即便舍離此諸比丘,獨入山林幽遠之處。
精誠一心欲求深法。
先時彌樓揵馱佛諸弟子中。
有大弟子名為堅牢。
修空閑行獨住深山。
少欲知足心樂遠離。
所作已辦。
六通三明。
大阿羅漢。
亦如我今摩诃迦葉。
是堅牢比丘。
所住深山石窟壁上。
書此偈言: 生死不斷絕,貪欲嗜味故。
養怨入丘冢,唐受諸辛苦。
身臭如死屍,九孔流不淨。
如廁蟲樂糞,愚貪身無異。
憶想妄分别,則是五欲本。
智者不分别,五欲則斷滅。
邪念生貪著,貪著生煩惱。
正念無貪著,馀煩惱亦荊 富樓那。
堅牢比丘石窟壁上書此四偈。
陀摩屍利比丘經曆深山。
見此石窟壁上四偈。
見已讀誦思惟其義。
未久之間得五神通。
至彌樓揵馱佛本所燒處。
到已作禮圍繞三匝。
結跏趺坐發誓願言:我不見佛不聞馀法不起於此。
富樓那。
彌樓揵馱佛所說經名八百千門。
釋提桓因誦持是經。
釋提桓因知陀摩屍利比丘深心愛法。
從忉利天上來下至其所。
為說八百千門經。
又與四多聞本句七種重句十四門句。
陀摩屍利比丘聞已誦持。
於諸法中得智慧明。
彌樓揵馱佛所說清淨應空應離。
諸深妙經自然在心。
又彌樓揵馱佛為現其身。
及比丘衆并所。
住處。
精舍床榻大會四衆。
天龍夜叉揵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
一切衆會悉令得見。
陀摩屍利比丘。
於諸法中得智慧眼。
從坐處起漸漸遊行。
還至本國到父母所。
為說清淨應空應離諸深妙經。
稱揚贊佛法衆功德。
富樓那。
爾時陀摩屍利比丘。
父母宮人大臣官屬。
聞是法已信心恭敬。
語陀摩屍利比丘言:唯願大德濟度我等。
得於彌樓揵馱佛法中出家。
富樓那。
爾時八萬四千人俱。
随逐國王及王夫人一時出家。
出家之後。
皆号陀摩屍利語諸比丘衆。
富樓那。
是陀摩屍利比丘。
還令彌樓揵馱佛法續複熾盛。
使多衆生得住其中。
是其宿命大慈悲心願護法故。
於是陀摩屍利比丘。
從一聚落至一聚落。
從城至城從國至國。
遊行稱贊彌樓揵馱佛及弟子功德。
又以清淨應空應離諸深經法。
為諸衆生廣演解說。
爾時陀摩屍利比丘。
多為衆人供養恭敬。
尊重贊歎名聞流布。
富樓那。
陀摩屍利比丘。
如是廣益諸衆生已後則命終。
其諸弟子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皆共和合。
以一切香木為積供養燒身。
共起塔廟縱廣十裡。
以衆花香末香塗香嬰珞幡蓋。
供養恭敬尊重贊歎。
富樓那。
陀摩屍利比丘臨命終時。
願還生此閻浮提内。
即得随願生在王家。
名為得念。
於彌樓揵馱佛後第三百歲法中出家。
以其本願宿命智故。
諸門句陀羅尼句自然還得。
以得陀羅尼力故。
先未聞經能為衆生敷演廣說。
不說前身曾所說者,富樓那。
時諸陀摩屍利比丘衆中。
深智明利厚善根者,聞得念所說諸經。
心皆随喜信受恭敬。
供養守護得念比丘。
其中比丘無有威德鈍根者,頑鈍闇塞薄善根者,聞得念比丘所說新法。
不信不受違逆說過。
作是言:如是等經。
我等不從和上諸師所聞。
本亦不從陀摩屍利大師所聞。
富樓那。
其中深智依止義者不随語言:以依義故心不違逆。
不違逆故則護彌樓揵馱佛法。
恭敬守護得念比丘。
富樓那。
爾時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有八十那由他人。
随順得念比丘所說經法。
富樓那。
時陀摩屍利諸弟子衆。
别為二部。
一名陀摩屍利諸比丘衆。
二名得念諸比丘衆。
得念比丘。
不說我是陀摩屍利。
所以者何。
陀摩屍利比丘。
人皆謂得阿羅漢道非是菩薩。
若自說者人則疑惑。
得念比丘。
人皆知是菩薩非阿羅漢。
富樓那。
得念比丘如是廣利諸衆生已後複命終。
諸弟子衆。
以一切香木為積供養燒身。
四衆普集。
為欲供養大師菩薩。
共起塔廟縱廣五裡。
以衆香花末香塗香嬰珞幡蓋。
供養恭敬尊重贊歎。
富樓那。
得念比丘臨命終時。
還複願生此閻浮提。
随願得生大長者家。
名為耶舍。
以本願故得識宿命。
於彌樓揵馱佛第四百歲。
始年七歲出家為道。
得諸陀羅尼。
陀羅尼力故。
能為人說所未聞經。
於是得念諸比丘衆。
陀摩屍利諸比丘衆其中厚善根者,得聞耶舍所說諸法。
心大歡喜皆得法樂。
富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