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十七(後秦三藏鸠摩羅什譯)
關燈
小
中
大
偈言:
菩薩求深法,常勤發精進。
思量其義理,不随於音聲。
菩薩不随言,知皆是虛诳。
知諸法空故,但求於善語。
若於千萬億,無量諸劫數。
晝夜常行坐,加心行苦行。
於所未聞經,不信非精進。
能得深義底,不名為懈擔 如是精進者,諸佛所稱歎。
世間不得底,菩薩得其底。
世間所畏沒,菩薩不畏沒。
勤心常欲求,空寂真妙法。
空法中無畏,亦無有退沒。
住我相法相,故生怖畏沒。
散壞一切法,名為菩提道。
勤心發精進,疾成多聞海。
複次富樓那。
菩薩善知五陰。
善知十二入。
善知十八界。
善知十二因緣。
善知五陰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緣故,則能成就無依止智。
得無依止智故,則於一切法不念不分别。
以不念不分别為衆生說法。
破一切見令拔身見。
菩薩成就此第三法,則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轉。
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菩薩知五陰,十二入皆空。
分别十八界,通達十二緣。
不随於五陰,知身是虛诳。
於諸内外入,悉知其性空。
如是知諸法,知已為人說。
是故此菩薩,智慧轉高大。
複次富樓那。
菩薩摩诃薩。
如所結戒。
如所說戒。
善能随學無所缺犯。
何等是菩薩學戒。
學一切法是菩薩學戒。
何以故?富樓那。
菩薩學一切法得一切法智。
以是法智得無分别慧。
以是無分别慧能知一切事。
雲何知一切事。
菩薩悉知一切内事。
一切外事。
一切内外事。
富樓那。
何故名内。
内名凡所有受可貪著處。
謂是内身從十二因緣生。
是中但有世俗假名。
所謂此眼此耳此鼻此舌此身此意。
富樓那。
是名為内。
是法凡夫所貪著故。
名之為内。
作是言:我當得如是眼。
不作如是眼。
得如是耳鼻舌身意。
不作如是耳鼻舌身意。
是中但以所起業緣。
有果報生。
是故名内。
其中差别凡夫貪著。
謂是眼是耳身鼻舌意。
皆名為内。
複次富樓那。
内名為二。
此事虛诳。
諸凡夫人貪著受取而生诤訟。
富樓那。
如來於此從本已來。
如實知之而不貪著。
雲何如來如實知之而不貪著。
如來於此法中不作歸。
誰不作歸。
謂是愛結。
此眼不作歸。
離眼不作歸。
耳鼻舌身意不作歸。
離意不作歸。
何以故?富樓那。
如來於法不得内不得外。
是故如來。
於此法中不作歸。
如來是實語者,作是言:比丘眼非汝等亦非他人。
何以故?本體不可得故。
何法是眼。
是眼屬誰。
何法是耳鼻舌身意。
是意屬誰。
何以故?本體不可得故。
富樓那。
眼者今當推撿。
耳鼻舌身意。
今當推撿。
於法無所貪受。
何以故?若有受法則生苦惱。
苦惱生故則無有樂。
是故富樓那。
於法有受皆受苦惱。
若受苦惱則不離苦。
富樓那。
是名推撿眼。
推撿耳鼻舌身意。
無有入處。
何以故?富樓那。
若有入處則有出處。
是故如來於經中說。
眼是空無我無我所。
本性自爾。
耳鼻舌身意是空無我無我所。
本性自爾。
是性無性。
如是無性無作無壞。
富樓那。
如是法性。
若諸佛生若佛不生。
是性常祝如來於諸法生知是不生。
是故如來是實語者,作是言:若有佛生若佛不生。
是性常祝富樓那。
雲何名無生。
雲何名無生智。
富樓那。
諸法平等名為無生。
道名無生智。
苦盡名無生。
道名無生智。
是名如來說有二谛。
謂世谛第一義谛。
富樓那。
如來所說苦相。
即是說無相。
雲何名苦相。
謂是無為相。
無為即是無相。
智者知無為是無相。
富樓那。
智者雲何知無為是無相。
謂知無為法空。
知是寂滅。
知是歸處。
知第一利。
知無熱惱智者如是知無為。
於是智中亦不生相。
富樓那。
智者離諸相得第一義利。
無作無壞。
富樓那。
若人有作即是壞。
若無作則無壞。
無壞相是空。
無壞相是無相。
無壞相是無願。
富樓那。
空法無有人作。
無有人壞。
無相無願無有人作。
無有人壞。
富樓那。
是名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壞相。
何等是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謂諸如來所不得是。
富樓那白佛言:世尊,何等法是諸如來所不得。
佛言富樓那。
一切法是諸如來所不得。
世尊,以是故一切法是諸佛菩提耶。
佛言如是,富樓那。
一切法是諸佛菩提。
而是菩提不名一切法。
言一切法是諸佛菩提者,但是世俗假名言而說。
不精進者難解難知。
所以者何。
不精進者,不能修習諸法平等。
若不平等則與佛诤。
富樓那。
何人不能修行平等。
富樓那。
一切世間行不平等。
諸佛菩提是中。
無等亦無不等。
富樓那。
我以是道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以是因緣我經中說。
一切諸法於正位中皆入必定。
是名必定入菩提門。
是故富樓那。
一切法皆是菩提。
爾時富樓那白佛言:希有世尊,是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亦定亦不定。
亦入文字。
亦不入文字。
亦入語言:亦不入語言:何以故?世尊,我今從佛聞說是經。
於諸法中普得決定光明。
世尊,我今如是於諸法中得決定光明。
於一事中知一切事。
知一切事中知一事。
爾時佛贊富樓那言:善哉善哉!富樓那。
汝能如是疾入諸佛一切法利。
當知汝已曾於過去世。
供養諸佛。
種諸善根。
親近谘問富樓那。
我念過去。
於此土地虛空分中。
汝已曾於六萬八千諸佛所。
得聞是經。
以是善根功德因緣。
汝於諸法普得決定光明。
世尊,若我已於若千佛所得聞是經。
我何故乃不以一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告富樓那。
我念過去世。
汝曾一劫。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不雜馀心而還退失。
以是福德因緣。
我今說汝於諸法師為最第一。
富樓那白佛言:世尊,我本作何罪障。
於一劫中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還退失。
佛言:富樓那。
随逐依止惡知識故。
又不能廣流布法故。
汝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還退失。
富樓那。
有四法。
退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成聲聞乘。
何等四。
菩薩親近惡知識故。
能於善根增惡遠離。
作是言:何用如是發菩提心。
生死長遠苦惱無量。
往來五道。
值無難難。
值諸佛難。
淨信複難。
雖得值佛出家複難。
汝今得值無難。
勿複還失。
汝於諸佛。
未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善根未定。
不得涅槃。
輪轉五道。
是人聞說是已心則退沒。
於菩提道懈怠不樂。
富樓那。
菩薩有是初法。
退失菩提成聲聞乘。
複次富樓那。
菩薩不聞應菩薩經。
謂菩薩藏經。
發菩薩心經。
攝菩薩事經。
應六波羅蜜經。
以不聞故。
不如說行。
不如說學。
是人不知菩薩何法應親近。
何法應遠離。
何法應受。
何法不應受。
何法是菩薩法。
何法是聲聞法。
如是不知不分别故。
應親近法而不親近。
不應親近法而反親近。
是人應親近法而不親近不應親近法而親近故,則便退失諸佛菩提。
心弱懈厭癈舍本願。
富樓那。
菩薩有此二法。
退失菩提成聲聞乘。
複次富樓那。
菩薩計得諸法。
貪著吾我。
行於邪見。
堕在邊見。
沒在惡邪。
難可拔出。
得聞深經。
應第一義。
無有微相。
違逆不信。
不能通達。
起破法罪。
以是因緣。
生在難處不得值佛。
不得聞法。
不值諸佛所教化法。
不得善知識。
是人不見佛故不聞法。
不聞法故不值諸佛所教導法。
不值諸佛所教導法故不得善知識。
不得善知識故失無難處生在難處。
在難處故離善知識。
遇惡知識。
與惡知識共從事故忘失本念。
是人失本念故舍菩
思量其義理,不随於音聲。
菩薩不随言,知皆是虛诳。
知諸法空故,但求於善語。
若於千萬億,無量諸劫數。
晝夜常行坐,加心行苦行。
於所未聞經,不信非精進。
能得深義底,不名為懈擔 如是精進者,諸佛所稱歎。
世間不得底,菩薩得其底。
世間所畏沒,菩薩不畏沒。
勤心常欲求,空寂真妙法。
空法中無畏,亦無有退沒。
住我相法相,故生怖畏沒。
散壞一切法,名為菩提道。
勤心發精進,疾成多聞海。
複次富樓那。
菩薩善知五陰。
善知十二入。
善知十八界。
善知十二因緣。
善知五陰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緣故,則能成就無依止智。
得無依止智故,則於一切法不念不分别。
以不念不分别為衆生說法。
破一切見令拔身見。
菩薩成就此第三法,則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轉。
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菩薩知五陰,十二入皆空。
分别十八界,通達十二緣。
不随於五陰,知身是虛诳。
於諸内外入,悉知其性空。
如是知諸法,知已為人說。
是故此菩薩,智慧轉高大。
複次富樓那。
菩薩摩诃薩。
如所結戒。
如所說戒。
善能随學無所缺犯。
何等是菩薩學戒。
學一切法是菩薩學戒。
何以故?富樓那。
菩薩學一切法得一切法智。
以是法智得無分别慧。
以是無分别慧能知一切事。
雲何知一切事。
菩薩悉知一切内事。
一切外事。
一切内外事。
富樓那。
何故名内。
内名凡所有受可貪著處。
謂是内身從十二因緣生。
是中但有世俗假名。
所謂此眼此耳此鼻此舌此身此意。
富樓那。
是名為内。
是法凡夫所貪著故。
名之為内。
作是言:我當得如是眼。
不作如是眼。
得如是耳鼻舌身意。
不作如是耳鼻舌身意。
是中但以所起業緣。
有果報生。
是故名内。
其中差别凡夫貪著。
謂是眼是耳身鼻舌意。
皆名為内。
複次富樓那。
内名為二。
此事虛诳。
諸凡夫人貪著受取而生诤訟。
富樓那。
如來於此從本已來。
如實知之而不貪著。
雲何如來如實知之而不貪著。
如來於此法中不作歸。
誰不作歸。
謂是愛結。
此眼不作歸。
離眼不作歸。
耳鼻舌身意不作歸。
離意不作歸。
何以故?富樓那。
如來於法不得内不得外。
是故如來。
於此法中不作歸。
如來是實語者,作是言:比丘眼非汝等亦非他人。
何以故?本體不可得故。
何法是眼。
是眼屬誰。
何法是耳鼻舌身意。
是意屬誰。
何以故?本體不可得故。
富樓那。
眼者今當推撿。
耳鼻舌身意。
今當推撿。
於法無所貪受。
何以故?若有受法則生苦惱。
苦惱生故則無有樂。
是故富樓那。
於法有受皆受苦惱。
若受苦惱則不離苦。
富樓那。
是名推撿眼。
推撿耳鼻舌身意。
無有入處。
何以故?富樓那。
若有入處則有出處。
是故如來於經中說。
眼是空無我無我所。
本性自爾。
耳鼻舌身意是空無我無我所。
本性自爾。
是性無性。
如是無性無作無壞。
富樓那。
如是法性。
若諸佛生若佛不生。
是性常祝如來於諸法生知是不生。
是故如來是實語者,作是言:若有佛生若佛不生。
是性常祝富樓那。
雲何名無生。
雲何名無生智。
富樓那。
諸法平等名為無生。
道名無生智。
苦盡名無生。
道名無生智。
是名如來說有二谛。
謂世谛第一義谛。
富樓那。
如來所說苦相。
即是說無相。
雲何名苦相。
謂是無為相。
無為即是無相。
智者知無為是無相。
富樓那。
智者雲何知無為是無相。
謂知無為法空。
知是寂滅。
知是歸處。
知第一利。
知無熱惱智者如是知無為。
於是智中亦不生相。
富樓那。
智者離諸相得第一義利。
無作無壞。
富樓那。
若人有作即是壞。
若無作則無壞。
無壞相是空。
無壞相是無相。
無壞相是無願。
富樓那。
空法無有人作。
無有人壞。
無相無願無有人作。
無有人壞。
富樓那。
是名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壞相。
何等是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謂諸如來所不得是。
富樓那白佛言:世尊,何等法是諸如來所不得。
佛言富樓那。
一切法是諸如來所不得。
世尊,以是故一切法是諸佛菩提耶。
佛言如是,富樓那。
一切法是諸佛菩提。
而是菩提不名一切法。
言一切法是諸佛菩提者,但是世俗假名言而說。
不精進者難解難知。
所以者何。
不精進者,不能修習諸法平等。
若不平等則與佛诤。
富樓那。
何人不能修行平等。
富樓那。
一切世間行不平等。
諸佛菩提是中。
無等亦無不等。
富樓那。
我以是道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以是因緣我經中說。
一切諸法於正位中皆入必定。
是名必定入菩提門。
是故富樓那。
一切法皆是菩提。
爾時富樓那白佛言:希有世尊,是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亦定亦不定。
亦入文字。
亦不入文字。
亦入語言:亦不入語言:何以故?世尊,我今從佛聞說是經。
於諸法中普得決定光明。
世尊,我今如是於諸法中得決定光明。
於一事中知一切事。
知一切事中知一事。
爾時佛贊富樓那言:善哉善哉!富樓那。
汝能如是疾入諸佛一切法利。
當知汝已曾於過去世。
供養諸佛。
種諸善根。
親近谘問富樓那。
我念過去。
於此土地虛空分中。
汝已曾於六萬八千諸佛所。
得聞是經。
以是善根功德因緣。
汝於諸法普得決定光明。
世尊,若我已於若千佛所得聞是經。
我何故乃不以一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告富樓那。
我念過去世。
汝曾一劫。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不雜馀心而還退失。
以是福德因緣。
我今說汝於諸法師為最第一。
富樓那白佛言:世尊,我本作何罪障。
於一劫中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還退失。
佛言:富樓那。
随逐依止惡知識故。
又不能廣流布法故。
汝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還退失。
富樓那。
有四法。
退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成聲聞乘。
何等四。
菩薩親近惡知識故。
能於善根增惡遠離。
作是言:何用如是發菩提心。
生死長遠苦惱無量。
往來五道。
值無難難。
值諸佛難。
淨信複難。
雖得值佛出家複難。
汝今得值無難。
勿複還失。
汝於諸佛。
未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善根未定。
不得涅槃。
輪轉五道。
是人聞說是已心則退沒。
於菩提道懈怠不樂。
富樓那。
菩薩有是初法。
退失菩提成聲聞乘。
複次富樓那。
菩薩不聞應菩薩經。
謂菩薩藏經。
發菩薩心經。
攝菩薩事經。
應六波羅蜜經。
以不聞故。
不如說行。
不如說學。
是人不知菩薩何法應親近。
何法應遠離。
何法應受。
何法不應受。
何法是菩薩法。
何法是聲聞法。
如是不知不分别故。
應親近法而不親近。
不應親近法而反親近。
是人應親近法而不親近不應親近法而親近故,則便退失諸佛菩提。
心弱懈厭癈舍本願。
富樓那。
菩薩有此二法。
退失菩提成聲聞乘。
複次富樓那。
菩薩計得諸法。
貪著吾我。
行於邪見。
堕在邊見。
沒在惡邪。
難可拔出。
得聞深經。
應第一義。
無有微相。
違逆不信。
不能通達。
起破法罪。
以是因緣。
生在難處不得值佛。
不得聞法。
不值諸佛所教化法。
不得善知識。
是人不見佛故不聞法。
不聞法故不值諸佛所教導法。
不值諸佛所教導法故不得善知識。
不得善知識故失無難處生在難處。
在難處故離善知識。
遇惡知識。
與惡知識共從事故忘失本念。
是人失本念故舍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