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五(玄奘譯)
關燈
小
中
大
空不忍見趣。
我忍無相不忍諸覺。
我忍無願不忍志求。
我忍無作不忍諸行。
我忍惑盡不忍煩惱。
我忍諸善不忍不善。
我忍無罪不忍有罪。
我忍無漏不忍有漏。
我忍出世不忍世間。
我忍清淨不忍雜染。
我忍涅槃不忍生死。
舍利子,如是諸忍。
但得名為治斷之忍。
皆非菩薩畢竟忍也。
複次舍利子,雲何菩薩摩诃薩。
行於羼底波羅蜜多時。
修行菩薩畢竟之忍。
舍利子,若随順空不減諸見。
於彼空性亦無增益。
如是忍者,是名菩薩畢竟之忍。
若随順空不減求願。
於無願性亦無增益。
若随順空不減諸行。
於無作性亦無增益若随順空不減煩惱。
於惑盡性亦無增益。
若随順空不減不善。
於彼善性亦無增益。
若随順空不減有罪。
於無罪性亦無增益。
如是乃至若随順空不減生死。
於涅槃性亦無增益。
舍利子,如是等相而生忍者,則名菩薩摩诃薩畢竟之忍。
舍利子,一切諸法。
非能生非所生。
非已生非現生。
無有一法是可生起。
無生起故則無有荊若有能知此無盡者,則名菩薩摩诃薩畢竟之忍。
舍利子,一切諸法。
非是有為。
亦非無為。
無有增益。
無損無增。
亦無長養。
無盛無衰。
無有作者,無有起者,由無起故。
亦無有荊如是忍者,則名菩薩摩诃薩無生之忍。
舍利子,菩薩摩诃薩。
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行菩薩行。
若有具足成就如是忍者,是名菩薩摩诃薩。
羼底波羅蜜多圓滿成就。
舍利子,若菩薩摩诃薩。
安住如是羼底波羅蜜多。
精勤修學。
行菩薩行者,不為諸魔魔衆天子之所擾亂。
又亦不為異道邪論所能摧伏。
△毗利耶波羅蜜多品第九之一 爾時佛告舍利子,雲何菩薩摩诃薩。
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依毗利耶波羅蜜多。
行菩薩行。
舍利子,菩薩摩诃薩。
於是正勤波羅蜜多。
精進修學行菩薩行。
舍利子,菩薩摩诃薩具足成就不退正勤。
而能不顧所重身命。
發大精進求菩薩藏微妙法門。
殷重聽聞受持讀誦究竟研尋通達義趣。
廣為他人敷演開示。
或複書持如理修學。
是名菩薩摩诃薩行菩薩行。
舍利子,雲何名為不顧身命。
舍利子,菩薩摩诃薩。
行正勤波羅蜜多時。
設為於他所加恐怖。
作如是言:若汝於此菩薩藏經。
受持讀誦。
乃至廣為他人開示書持。
如理修學者,我當以百具箭槊。
貫舉汝身。
除斷汝命。
舍利子,菩薩摩诃薩。
當於爾時,雖聞此言曾不入心。
無恐無怖無驚無畏。
發四堅固勇猛威勢。
於菩薩藏微妙法門。
轉加精進。
不棄不舍不遠不離。
具足成就猛利信解堅固信解堅固堪忍堅固正勤。
舍利子,我當為汝說堅固忍堅固正勤方便譬喻。
為令菩薩得堅固忍堅固正勤。
行菩薩道不顧身命。
舍利子,假使三千大千世界。
所有衆生有情所攝。
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
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
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
若可見若不可見。
彼諸衆生。
乃至於刹那頃皆得人身。
於菩薩所。
同結百千極重怨雠。
彼諸怨等語菩薩言:汝若於是菩薩藏經差别文句。
受持讀誦乃至廣為他人開示書持。
如理修學者,我等諸人同時執縛當斷汝命。
舍利子,菩薩摩诃薩行毗利耶波羅蜜多故。
當於爾時,雖聞此語都無發起一念怖心。
但具攝持四種正法。
專務尋求大菩薩藏微妙法門。
舍利子,是名菩薩摩诃薩具足成就不退正勤波羅蜜多故。
又複成就無邊勢力。
勇猛精進正勤勇劍心意勇劍淨戒勇劍大忍勇劍等持勇劍大慧勇劍正行勝智皆悉勇劍舍利子,是菩薩摩诃薩行正勤波羅蜜多時。
具足如是大忍力故。
假使十方無量衆生。
各競執持百千刀劍。
於菩薩所興加逆害。
菩薩爾時,於諸有情終不微發一念瞋心。
舍利子,如是菩薩摩诃薩住忍力故。
如大梵王。
如天帝釋。
如蘇迷盧四寶山王。
不可傾動。
常住慈悲。
恒起意解。
救療衆生。
於諸所行終無退轉。
而是菩薩。
心如大地。
心如大水。
心如大火。
心如大風。
及以虛空。
又能善修對治貪瞋癡等栽枿根本。
舍利子,若有菩薩摩诃薩。
以克伽沙等無量世界盛滿一切無價珍寶。
持用奉施無量如來應正等覺。
又有菩薩摩诃薩。
行毗利耶波羅蜜多者,聽聞如是大菩薩藏微妙法門。
聞是經已往空閑處。
系念思惟如是之法精進修學。
令未修學諸菩薩等愛樂習行。
舍利子,如是菩薩摩诃薩行正勤故。
攝持無量諸妙善根非彼行施之所能及。
何以故?舍利子,如是善根。
系屬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是故諸菩薩摩诃薩。
於菩薩藏微妙法門。
應當聽聞受持讀誦。
若複書寫廣為他說。
發起正勤勇猛修習。
複次舍利子,發起正勤波羅蜜多菩薩摩诃薩。
當應修行不行行處。
舍利子,雲何名為不行行處。
舍利子,不行行處。
所謂涅槃。
言不行者,諸惡天魔所不行故。
所言行者,正勤善人之所行故。
言善人者,所謂諸佛獨覺及佛弟子。
所以者何。
諸登聖道所有善人及佛世尊,皆為趣向般涅槃故。
舍利子,一切衆生多行三處。
何等三處。
所謂随順惡道。
趣向惡道。
将堕惡道。
是故諸菩薩摩诃薩。
於雜染法終不随順。
唯求出離戒忍多聞白等諸法。
舍利子,世間衆生多住無業。
而恒自計住於有業。
世間衆生多諸懈擔而恒自謂發起正勤。
是故舍利子,聰慧菩薩摩诃薩。
終不與彼無業懈怠共相習近。
又亦不堕於其數中。
唯與同行發起正勤諸大菩薩而相習近。
何以故?舍利子,無有衆生於彼最勝無染淨相。
大般涅槃生淨信解如菩薩者,舍利子,發起正勤波羅蜜多菩薩摩诃薩。
不唯自為證涅槃故。
發勤精進。
然為攝受一切有情
我忍無相不忍諸覺。
我忍無願不忍志求。
我忍無作不忍諸行。
我忍惑盡不忍煩惱。
我忍諸善不忍不善。
我忍無罪不忍有罪。
我忍無漏不忍有漏。
我忍出世不忍世間。
我忍清淨不忍雜染。
我忍涅槃不忍生死。
舍利子,如是諸忍。
但得名為治斷之忍。
皆非菩薩畢竟忍也。
複次舍利子,雲何菩薩摩诃薩。
行於羼底波羅蜜多時。
修行菩薩畢竟之忍。
舍利子,若随順空不減諸見。
於彼空性亦無增益。
如是忍者,是名菩薩畢竟之忍。
若随順空不減求願。
於無願性亦無增益。
若随順空不減諸行。
於無作性亦無增益若随順空不減煩惱。
於惑盡性亦無增益。
若随順空不減不善。
於彼善性亦無增益。
若随順空不減有罪。
於無罪性亦無增益。
如是乃至若随順空不減生死。
於涅槃性亦無增益。
舍利子,如是等相而生忍者,則名菩薩摩诃薩畢竟之忍。
舍利子,一切諸法。
非能生非所生。
非已生非現生。
無有一法是可生起。
無生起故則無有荊若有能知此無盡者,則名菩薩摩诃薩畢竟之忍。
舍利子,一切諸法。
非是有為。
亦非無為。
無有增益。
無損無增。
亦無長養。
無盛無衰。
無有作者,無有起者,由無起故。
亦無有荊如是忍者,則名菩薩摩诃薩無生之忍。
舍利子,菩薩摩诃薩。
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行菩薩行。
若有具足成就如是忍者,是名菩薩摩诃薩。
羼底波羅蜜多圓滿成就。
舍利子,若菩薩摩诃薩。
安住如是羼底波羅蜜多。
精勤修學。
行菩薩行者,不為諸魔魔衆天子之所擾亂。
又亦不為異道邪論所能摧伏。
△毗利耶波羅蜜多品第九之一 爾時佛告舍利子,雲何菩薩摩诃薩。
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依毗利耶波羅蜜多。
行菩薩行。
舍利子,菩薩摩诃薩。
於是正勤波羅蜜多。
精進修學行菩薩行。
舍利子,菩薩摩诃薩具足成就不退正勤。
而能不顧所重身命。
發大精進求菩薩藏微妙法門。
殷重聽聞受持讀誦究竟研尋通達義趣。
廣為他人敷演開示。
或複書持如理修學。
是名菩薩摩诃薩行菩薩行。
舍利子,雲何名為不顧身命。
舍利子,菩薩摩诃薩。
行正勤波羅蜜多時。
設為於他所加恐怖。
作如是言:若汝於此菩薩藏經。
受持讀誦。
乃至廣為他人開示書持。
如理修學者,我當以百具箭槊。
貫舉汝身。
除斷汝命。
舍利子,菩薩摩诃薩。
當於爾時,雖聞此言曾不入心。
無恐無怖無驚無畏。
發四堅固勇猛威勢。
於菩薩藏微妙法門。
轉加精進。
不棄不舍不遠不離。
具足成就猛利信解堅固信解堅固堪忍堅固正勤。
舍利子,我當為汝說堅固忍堅固正勤方便譬喻。
為令菩薩得堅固忍堅固正勤。
行菩薩道不顧身命。
舍利子,假使三千大千世界。
所有衆生有情所攝。
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
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
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
若可見若不可見。
彼諸衆生。
乃至於刹那頃皆得人身。
於菩薩所。
同結百千極重怨雠。
彼諸怨等語菩薩言:汝若於是菩薩藏經差别文句。
受持讀誦乃至廣為他人開示書持。
如理修學者,我等諸人同時執縛當斷汝命。
舍利子,菩薩摩诃薩行毗利耶波羅蜜多故。
當於爾時,雖聞此語都無發起一念怖心。
但具攝持四種正法。
專務尋求大菩薩藏微妙法門。
舍利子,是名菩薩摩诃薩具足成就不退正勤波羅蜜多故。
又複成就無邊勢力。
勇猛精進正勤勇劍心意勇劍淨戒勇劍大忍勇劍等持勇劍大慧勇劍正行勝智皆悉勇劍舍利子,是菩薩摩诃薩行正勤波羅蜜多時。
具足如是大忍力故。
假使十方無量衆生。
各競執持百千刀劍。
於菩薩所興加逆害。
菩薩爾時,於諸有情終不微發一念瞋心。
舍利子,如是菩薩摩诃薩住忍力故。
如大梵王。
如天帝釋。
如蘇迷盧四寶山王。
不可傾動。
常住慈悲。
恒起意解。
救療衆生。
於諸所行終無退轉。
而是菩薩。
心如大地。
心如大水。
心如大火。
心如大風。
及以虛空。
又能善修對治貪瞋癡等栽枿根本。
舍利子,若有菩薩摩诃薩。
以克伽沙等無量世界盛滿一切無價珍寶。
持用奉施無量如來應正等覺。
又有菩薩摩诃薩。
行毗利耶波羅蜜多者,聽聞如是大菩薩藏微妙法門。
聞是經已往空閑處。
系念思惟如是之法精進修學。
令未修學諸菩薩等愛樂習行。
舍利子,如是菩薩摩诃薩行正勤故。
攝持無量諸妙善根非彼行施之所能及。
何以故?舍利子,如是善根。
系屬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是故諸菩薩摩诃薩。
於菩薩藏微妙法門。
應當聽聞受持讀誦。
若複書寫廣為他說。
發起正勤勇猛修習。
複次舍利子,發起正勤波羅蜜多菩薩摩诃薩。
當應修行不行行處。
舍利子,雲何名為不行行處。
舍利子,不行行處。
所謂涅槃。
言不行者,諸惡天魔所不行故。
所言行者,正勤善人之所行故。
言善人者,所謂諸佛獨覺及佛弟子。
所以者何。
諸登聖道所有善人及佛世尊,皆為趣向般涅槃故。
舍利子,一切衆生多行三處。
何等三處。
所謂随順惡道。
趣向惡道。
将堕惡道。
是故諸菩薩摩诃薩。
於雜染法終不随順。
唯求出離戒忍多聞白等諸法。
舍利子,世間衆生多住無業。
而恒自計住於有業。
世間衆生多諸懈擔而恒自謂發起正勤。
是故舍利子,聰慧菩薩摩诃薩。
終不與彼無業懈怠共相習近。
又亦不堕於其數中。
唯與同行發起正勤諸大菩薩而相習近。
何以故?舍利子,無有衆生於彼最勝無染淨相。
大般涅槃生淨信解如菩薩者,舍利子,發起正勤波羅蜜多菩薩摩诃薩。
不唯自為證涅槃故。
發勤精進。
然為攝受一切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