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五(竺法護譯)
關燈
小
中
大
住地。
若菩薩憶念。
此應離惡知識。
應初住修信。
二住修智。
三住地多修信解。
四住地久修行。
五住地修淨信解。
六住地修平等心。
七住地第一義解。
第八住地修莊嚴佛土。
第九住地授持。
十住地住不颠倒。
若住馀初祝當知是魔業。
若七住人不可欺诳無巧方便。
複次金剛摧。
菩薩夢中聞如來聲不見形。
是菩薩四地。
以住自在地。
破見佛地衆生出家谄曲說法。
此人應晝三時夜三時修淨心。
如是淨除業障。
複次金剛摧。
菩薩夢中供養如來。
說是菩薩初地乃至九地。
如是菩薩能成就陀羅尼。
是菩薩諸佛所念。
此菩薩應修平等心。
如是疾成無上道。
若夢住供養如來。
此說菩薩初地相。
若坐與者,是說二住地。
若莊嚴與。
此說是三住地。
共自眷屬與者,是說四住地。
與多人共與。
是說五住地。
若與自眷屬及與多人共與。
是說六住地。
一切莊嚴成就與。
是說七住地。
若稱贊與。
是說八住地。
若作神通與。
是說第九住地。
覺一切魔事。
複次金剛摧。
菩薩若夢中自見以花鬘香末栴檀供養如來塔此是菩薩見初地五地處處地。
是前少行檀波羅蜜。
覺已憶念此相。
生長施心。
此說是初地相。
生長戒心說是二地。
生長忍說是三地。
生長精進是見四地。
生長禅是見五地。
生長無礙心。
疾遍一切不退轉地複次金剛摧。
菩薩夢中見如來著垢膩衣。
此菩薩多法障。
是初地處處。
見一向憎疾回向緣。
是見初地離憎愛。
回向是見二地。
若身見第三地。
若心見是第四地。
若夢中見是第五地。
若成就菩薩。
夢中少夢見受報。
複次金剛摧。
菩薩夢聞未曾聞法此菩薩曾供養多佛。
多世中作說法師。
此說見初地處處乃至七地。
此如說修行。
此疾覺菩提。
若聞種種說是見初地。
若有疑心。
猶欲更聽。
是見第二地。
若聞已斷疑。
是見第三地。
若聞說陀羅尼。
是見第四地。
若聞說佛相者,是見第五地。
若聞第一義谛。
是見第六地。
若聞說一切法。
是見第七地。
如是地地知。
複次金剛摧。
菩薩若夢中得未曾學法。
學已不忘不失不見。
若忘失此菩薩前身。
為利養心不清淨心。
法施。
今應以清淨供給。
攝取學人。
以無谄曲心。
求一切物。
供給說法學問人。
以此淨除業障。
若初地二地聞法不失。
是見初地。
若覺失是見二地。
此覺魔業業障複次金剛摧。
菩薩夢中見未曾見法師。
此菩薩為諸菩薩所憶念少業障。
覺已得見明此菩薩說。
是六地初地。
若說偈不說經是說初地。
若說經是說二地。
若說經說偈是說三地。
若說種種是說四地。
若說甚深是說五地。
若說無礙是說六地。
複次金剛摧。
菩薩若夢中自夢在法座說法。
此菩薩前身為佛敷法座。
此菩薩是甚深法忍器。
是見第八地初相。
若夢樂說是說初地。
若非樂說是說第二地。
若忍樂說是說第三地。
若無辯說是說第四地。
若說凡夫界是說第五地。
若說聲聞界是說第六地。
若說菩薩界是說第七地。
若說佛界是說第八地。
複次金剛摧。
菩薩若夢中自知得無畏。
此菩薩過一切業障。
過八地見九地處處。
若夢得無所畏。
所說衆人樂聞。
此菩薩是見初地。
若夢得無畏說法得财。
此菩薩見第二地。
若得法利無畏。
此菩薩見第三地。
若見善知識無畏。
此菩薩見第四地。
若思善心無畏。
此菩薩見第五地。
若得身安樂無畏。
此菩薩見第六地。
若心樂無畏。
此菩薩見第七地。
若得通無畏。
此菩薩是見第八地。
若得記無畏。
此菩薩見第九地。
複次金剛摧。
菩薩若夢中見道常此菩薩純善。
心向道不退轉是十地處處見。
若見道場不見樹。
是說初地。
若見樹不見菩薩。
是說第二地。
若見多樹圍繞。
是說第三地。
若見葉具足成就。
此菩薩是說第四地。
若見花葉具足。
此菩薩見第五地。
若見果成就。
此菩薩見第六地。
若見敷坐。
此菩薩是見第七地。
若見人圍繞。
此菩薩是見第八地。
若見龍圍繞此菩薩見第九地。
若見天圍繞散花聞歡喜聲。
此菩薩見第十地。
複次金剛摧。
菩薩若夢中見如來經行。
此菩薩應勤修精進。
勤修法施。
安慰眷屬不求其過。
若菩薩是七地處處見。
若見如來不淨地經行。
此菩薩是初地。
若見淨地經行。
此菩薩見第二地。
若見敷座經行。
此菩薩是見第三地。
若坐者,此菩薩見第四地。
若見樹圍繞。
此菩薩見第五地。
若見散花。
此菩薩見第六地。
若見高座覆上者,此菩薩見第七地。
複次金剛摧菩薩。
若菩薩夢中見如來轉法輪。
此菩薩
若菩薩憶念。
此應離惡知識。
應初住修信。
二住修智。
三住地多修信解。
四住地久修行。
五住地修淨信解。
六住地修平等心。
七住地第一義解。
第八住地修莊嚴佛土。
第九住地授持。
十住地住不颠倒。
若住馀初祝當知是魔業。
若七住人不可欺诳無巧方便。
複次金剛摧。
菩薩夢中聞如來聲不見形。
是菩薩四地。
以住自在地。
破見佛地衆生出家谄曲說法。
此人應晝三時夜三時修淨心。
如是淨除業障。
複次金剛摧。
菩薩夢中供養如來。
說是菩薩初地乃至九地。
如是菩薩能成就陀羅尼。
是菩薩諸佛所念。
此菩薩應修平等心。
如是疾成無上道。
若夢住供養如來。
此說菩薩初地相。
若坐與者,是說二住地。
若莊嚴與。
此說是三住地。
共自眷屬與者,是說四住地。
與多人共與。
是說五住地。
若與自眷屬及與多人共與。
是說六住地。
一切莊嚴成就與。
是說七住地。
若稱贊與。
是說八住地。
若作神通與。
是說第九住地。
覺一切魔事。
複次金剛摧。
菩薩若夢中自見以花鬘香末栴檀供養如來塔此是菩薩見初地五地處處地。
是前少行檀波羅蜜。
覺已憶念此相。
生長施心。
此說是初地相。
生長戒心說是二地。
生長忍說是三地。
生長精進是見四地。
生長禅是見五地。
生長無礙心。
疾遍一切不退轉地複次金剛摧。
菩薩夢中見如來著垢膩衣。
此菩薩多法障。
是初地處處。
見一向憎疾回向緣。
是見初地離憎愛。
回向是見二地。
若身見第三地。
若心見是第四地。
若夢中見是第五地。
若成就菩薩。
夢中少夢見受報。
複次金剛摧。
菩薩夢聞未曾聞法此菩薩曾供養多佛。
多世中作說法師。
此說見初地處處乃至七地。
此如說修行。
此疾覺菩提。
若聞種種說是見初地。
若有疑心。
猶欲更聽。
是見第二地。
若聞已斷疑。
是見第三地。
若聞說陀羅尼。
是見第四地。
若聞說佛相者,是見第五地。
若聞第一義谛。
是見第六地。
若聞說一切法。
是見第七地。
如是地地知。
複次金剛摧。
菩薩若夢中得未曾學法。
學已不忘不失不見。
若忘失此菩薩前身。
為利養心不清淨心。
法施。
今應以清淨供給。
攝取學人。
以無谄曲心。
求一切物。
供給說法學問人。
以此淨除業障。
若初地二地聞法不失。
是見初地。
若覺失是見二地。
此覺魔業業障複次金剛摧。
菩薩夢中見未曾見法師。
此菩薩為諸菩薩所憶念少業障。
覺已得見明此菩薩說。
是六地初地。
若說偈不說經是說初地。
若說經是說二地。
若說經說偈是說三地。
若說種種是說四地。
若說甚深是說五地。
若說無礙是說六地。
複次金剛摧。
菩薩若夢中自夢在法座說法。
此菩薩前身為佛敷法座。
此菩薩是甚深法忍器。
是見第八地初相。
若夢樂說是說初地。
若非樂說是說第二地。
若忍樂說是說第三地。
若無辯說是說第四地。
若說凡夫界是說第五地。
若說聲聞界是說第六地。
若說菩薩界是說第七地。
若說佛界是說第八地。
複次金剛摧。
菩薩若夢中自知得無畏。
此菩薩過一切業障。
過八地見九地處處。
若夢得無所畏。
所說衆人樂聞。
此菩薩是見初地。
若夢得無畏說法得财。
此菩薩見第二地。
若得法利無畏。
此菩薩見第三地。
若見善知識無畏。
此菩薩見第四地。
若思善心無畏。
此菩薩見第五地。
若得身安樂無畏。
此菩薩見第六地。
若心樂無畏。
此菩薩見第七地。
若得通無畏。
此菩薩是見第八地。
若得記無畏。
此菩薩見第九地。
複次金剛摧。
菩薩若夢中見道常此菩薩純善。
心向道不退轉是十地處處見。
若見道場不見樹。
是說初地。
若見樹不見菩薩。
是說第二地。
若見多樹圍繞。
是說第三地。
若見葉具足成就。
此菩薩是說第四地。
若見花葉具足。
此菩薩見第五地。
若見果成就。
此菩薩見第六地。
若見敷坐。
此菩薩是見第七地。
若見人圍繞。
此菩薩是見第八地。
若見龍圍繞此菩薩見第九地。
若見天圍繞散花聞歡喜聲。
此菩薩見第十地。
複次金剛摧。
菩薩若夢中見如來經行。
此菩薩應勤修精進。
勤修法施。
安慰眷屬不求其過。
若菩薩是七地處處見。
若見如來不淨地經行。
此菩薩是初地。
若見淨地經行。
此菩薩見第二地。
若見敷座經行。
此菩薩是見第三地。
若坐者,此菩薩見第四地。
若見樹圍繞。
此菩薩見第五地。
若見散花。
此菩薩見第六地。
若見高座覆上者,此菩薩見第七地。
複次金剛摧菩薩。
若菩薩夢中見如來轉法輪。
此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