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七回 靈石築五女談心 古杉坪二仙盜法

關燈
女也快飛到倚天崖上,耳聽身後怪聲越來越近,覺着被妖人追往庵中,不大好看,心正盤算應敵與否。

    忽聽霹靂一聲,由頭上越過,忙回頭一看,一道金光,光中現出一隻畝許大的金手,挾着千重雷火金星,其疾如電,正往身後怪聲來路飛去。

    同時又聽一聲厲嘯,發自遙空,這次卻是由近而遠,晃眼間隻剩一縷餘音搖曳天邊。

    那大手和金光雷火,連同妖人怪聲,全都消滅,無聞無見。

     二女也已飛抵庵前,剛按遁光落下,現出原身,忽見庵中走出一個老佛婆來,說道: "芬陀大師師徒現往南海,令我在此延款二位道友。

    行時留有柬帖一封,請至裡面再看吧。

    "二女見這老佛婆道氣盎然,相貌祥和,料知是位前輩高人,忙即敬禮,請問法号。

     老佛婆道:"我姓丘,素無法名。

    近在這裡代主人看守廟宇。

    适才驚走烏頭婆的,乃是大師化身妙用,與我無幹。

    "随說,随引二女去到禅堂坐定,袖中取出柬帖。

    大意是說: 二女前途遠大,功德無量,可喜可賀。

    丘道友是我昔年至交,但她屢世苦行,今生尚有一難,方得正果。

    到時,務望相助,玉成其事。

    另外附有一個小簡,上記開視日期,令到時再看。

    二女一算,還有不少日月,便由謝琳收起。

    老佛婆道:"道友理會得嗎?" 二女同聲答道:"師伯之命,焉有不遵?隻是後輩道淺力薄,不知能否勝任,老前輩何妨先為指示機宜呢?"老佛婆道:"如論此時,二位道友自難為謀。

    可是将來,二位道友隻一舉手便可為我解厄,絕非今日之比了。

    事情還早,說之徒亂人意。

    可惜一粒靈珠被它飛去,否則老婆子得益更多呢。

    "二女知她不肯深說,便改談别的。

    誰知這老佛婆竟是法理精微,妙谛如珠,隻身世來曆不肯明言,二女好生敬佩。

    又把烏頭婆的來曆深淺談了一陣,說二女夙根深厚,回山不久便有曠世佛緣遇合,以後更無足慮,不必在心。

     談了一陣,二女見時将到,便起身辭别。

    老佛婆并不留客,送到庵外,便自作别回身。

     二女立往雙杉坪飛去,到的時刻原早算準,二三十裡之遙晃眼飛到。

    見當地乃是一片危崖,崖頂有一小峰,峰前一片平地,崖頂地勢十分平坦。

    因當時雪山邊界氣候高寒,山風勁疾,草木稀少,疏落落生着一些雜樹,都不高大,形态也均敬斜瘦硬,偏向一方的多。

    惟獨孤峰前面一左一右,生着兩株大杉樹。

    峰在崖頂當中,高僅十多丈,孤零零矗立其間,玲珑奇秀,勢絕生動,石色也與崖石迥不相同,直似何方移來的小山,不是原有。

    那兩株大杉尤為奇特,其高約在二三十丈,大約十圍,亭亭勃勃,直上十餘丈才生枝葉,虬枝紛披,形如翔鳳。

    全崖草木黃落,生機将瘁,獨這雙杉鐵幹撐空,蔭被十畝,枝葉蔥茏,翠色欲流,直似兩幢極大華蓋張在小峰前面。

    最難得的是這兩株大小如一,雄奇偉秀,彙為奇觀。

    二女雖然久居仙山,似此靈杉古木,也所罕見,互相贊賞了幾句。

    再走向峰前一看,這峰遠看雖是洞竅玲珑,通體卻是一塊整石,最深的洞穴不過丈許,均不甚大。

    知道葉姑就在裡面,隻是無門可入。

     二女心想:"武夷行時,雖未說到如何入門,爹爹曾有叩關之言。

    細觀全峰上下,到處層巒疊蟑,奇石若飛,惟獨近峰頂處有丈許大一塊圓形石壁,玉色勻細,又圓又闊,映日回光,閃閃生輝。

    前面山原林木,影照其中,宛如一輪明月懸在上面。

    估量這圓石許是洞門,經葉姑行法封閉。

    "正在商議飛往石上叩關求見,忽聽一女子聲音笑道: "璎、琳二女來得真巧。

    你二人速退雙杉前面,待我放你姊妹進來。

    "二女一聽聲由圓石發出,正是葉缤的口音,久别依戀,不禁動了天真,喜得拍手争喚葉姑,一面飛退雙杉前面。

    身剛立定,忽聽地底殷殷雷鳴,好似地軸正轉,小峰也在往前移動。

    晃眼聲止,便聽葉缤喚道:"峰移洞現,你姊妹快進來吧。

    "這次話聲卻由地底傳來,聽去甚深。

     二女邊答邊往前趕,這座小峰倒退了十多丈,正當峰底現出一個洞穴,方圓約有丈許,看去深約千丈。

    近口七八丈,懸着一團碗大銀光,照得洞中明如白日。

    知是葉姑用來接引自己的寶光,忙把有無相神光一變,現身往下飛降。

    才落十丈,地軸又鳴,一片殷雷響過,再看上面,小峰已複原位,壓向洞口。

    那團銀光也似飛星下墜,趕向腳底。

    二女便随銀光飛落,轉瞬快要到底,銀光忽往橫裡飛去,同時看到壁間現出一個圓門。

    二女以為裡面地方必大,忙趕進去一看,洞并不大,迎面是間大隻方丈的石室,當中一個矮圓石墩,空無餘物。

    方一遲疑,忽又聽葉缤在石壁中笑道:"今日大功告成,你姊妹便尋了來。

    隻顧欣喜,竟忘将内層門戶開放。

    我也如此粗心,豈非笑話?"話還未畢,一片奇光閃過,正面石壁忽隐,全洞大放光明,葉缤已在面前出現。

     二女忙搶過去,謝琳首先拉着葉缤的手,喜跳道:"葉姑,幾時煉此妙法?快教我吧。

    "葉缤道:"這些下乘法術,有什希罕?你要學時,閑來我再傳你,忙它作計?你二人怎會尋到此地?"謝琳笑道:"葉姑神通廣大,還算不出嗎?"說罷,又道:"啊! 今天不許葉姑算,你猜,我們怎會尋來的?估中便罷,估不中時,須把移山之法傳我。

    " 葉缤一手一個,拉着二女往裡走進,笑道:"這還有估不到的?這一打賭,隻怕你法術卻學不成了。

    "二女同笑道:"卻不許你按神光占算呢。

    "葉缤笑道:"我最愛你姊妹天真,須和常人一般說笑,才有意思,占算出來就無趣了。

    我還有部書未收拾,事完再長談吧。

    "謝琳早已瞥見,發現這間石室甚是廣大,中設法壇,壇上立着一座金光燦爛的寶幢,壇前有一矮石案,案上陳着一本道書,旁有一堆金沙,案前一個石墩。

    聞言,故作不知,含笑将頭連搖道:"葉姑,不收書有什要緊?莫非還不許我們看嗎?你不知我姊妹這幾個月來多麼想你,出門有多難呢。

    "葉缤聞言,立被打動,笑道:"此書以前乃神泥封合,被我化成散沙,方得取出。

    現須還原,并非易事,我已忙了些日。

    久别思念,先談一會也好。

    我習此書,關系非小,你們卻是習它不得。

    莫非你們此來,還不知底細嗎?"謝琳笑道:"姊姊先不說,一說,葉姑就猜中了,葉姑探我們的口氣呢。

    " 說時,葉缤因無坐處,便拉二女同去石墩上落座,笑道:"那麼,我先猜吧。

    " 二女見葉缤一昧欣喜,毫未生疑,越發高興,故意互相争喚葉姑,各要傳授一點有趣味的法術。

    葉缤笑道:"沒見你姊妹都不小了,仍是當年童心稚氣,習法隻為好玩。

     你們可是由小寒山來?"二女拍手笑道:"這頭一估,就估錯了。

    "葉缤笑道:"我答還未完呢。

    那麼,你姊妹必是武夷省親,聽你父親說的了?"謝璎聞言,微笑未答。

    謝琳卻拉着葉缤的手,笑道:"全估不對。

    我們倒是往武夷看望了爹爹,爹爹隻說葉姑想念我們,前日還曾通靈,别的并未怎提說。

    我們現由龍象庵來,葉姑想不到吧?"葉缤也是愛憐二女太甚,又當大功告成之際?心中高興,全未想到别的。

    事情偏極湊巧,謝琳靈慧異常,這次巫峽途中與妖人結仇,事本無心,後往龍象庵聽人說起烏頭婆的厲害,便留了心。

    及聽葉缤一問,猛想起此事現成資料,如加上去,豈不比爹爹所教還圓得多? 故意忿忿答道:"我二人是讓一個名叫烏頭婆的妖婦,追到那裡去的。

    "葉缤驚道: "那老妖婦邪法厲害,最為狠毒。

    不過她已匿迹多年,久已無人見到;并且她雖妖邪,向不無故尋事。

    你二人怎會與她為敵?"謝璎正要開口,謝琳搶口說道:"姊姊莫插話,由我一人來說。

    我姊妹不能白受人家欺負。

    師父所傳佛法,隻是防身禦魔,遇見厲害一點的妖人,便難除他。

    說完,我還要求葉姑傳授仙法,破妖婦的形音攝魂邪法,報仇除害呢。

    " 說罷,随即添枝加葉,假說:"久不見爹爹和葉姑,日夕思念,昨日苦求師父允準,去往武夷。

    本心省親之後,問明葉姑行蹤,再往問候。

    哪知爹爹見面不久,便說有事他去。

    命即回山,日内當同葉姑往小寒山相見。

    我和姊姊問葉姑師徒何往。

    爹爹說葉姑近有要事,獨自一人在此煉法,連門人都未帶一個。

    此時正在閉關,誰也不見,你二人便去也見不到,還是回山等候我們來吧。

    今早分手,覺着好容易出一次門,師父惟恐有人欺侮,還傳我們有無相神光護身,本心想和爹爹、葉姑聚上十天半月,一同回去,不料如此,豈不冤枉?特意繞着路走,想就便看看山水景緻。

    身為神光所隐,外人原看不出,也沒想到多事。

    哪知行經巫峽,見一妖童用邪法無故殘害苦人,是我不忿,将他追往深山之中殺死。

    這厮死前,說他娘是烏頭婆,還叫了兩聲,也未見人來救。

    除去之後,正往回走,老妖婦忽然追來,先用形音攝魂邪法,如非神光護身,差點沒吃她虧。

    姊姊看出是個勁敵,下山時師父又曾叮囑,不許與人交手。

    先殺妖童,已然忘誡,又聽妖婦一喊,心神便亂。

    更恐毒手摩什發覺尋仇,衆寡不敵,本意飛回小寒山去。

    誰知妖婦厲害,三面俱有怪聲呼應,恐有疏失。

    雙杉坪隻聽說在雪山附近,不知何處。

    倚天崖卻知不遠,心料芬陀師伯必能相助,正好是這一方,便往倚天崖龍象庵飛去。

    妖婦飛行竟比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