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三回 絕海剪鲸波 萬裡冰天求大藥 荒原探鳌極 千尋雪窖晤真靈
關燈
小
中
大
是平坦冰原廣漠,一片白茫茫,直到天邊,萬裡無垠,氣象雄渾已極。
衆人略一觀覽,便往前急滑過去。
剛越過高山前面的一條橫嶺,便聽遠遠濤聲拍岸,清晰可聞。
遙望右方碧波天際,海灘上時有白點移動,知是海鵝、白熊之類北海特有生物,在彼遊行馳逐。
山勢自右側冰谷來路起,越往右,越往前彎,離那海面将近,越變得兇,并不與海相連。
易靜知道陷空島是萬山環抱中的一片裡海,水源雖是相通,海中門戶已吃封禁,仍須由陸路始得過去。
烏神叟又有此行不可過速之言,舊遊之地正在前面,反正繞路不多,想領這些師弟師妹侄兒等一開眼界,便率衆人往向海一面滑去。
還未走近海灘,路上便見那比人還高一倍,又肥又壯,通體白毛如霜的北極冰熊。
前額長毛披面中,紅光閃閃,隐現一對大而且亮的紅眼。
三三兩兩,人立而行。
再往前去,冰熊愈多。
有一片較高的雪地上,站滿不少冰鵝,身比常鵝略高,紅睛烏嘴,延頸直立,行動敏速。
因生息在北極海濱荒寒之區,自來未遇人類,所以見了生人,全無心機,馴善已極。
此外還有寒獺、冰犬之類,多是千百為群,身上皮毛油光水滑,鮮明可愛。
不時又見海中巨鲸噴水為戲,水柱突湧,直起數十丈,此起彼落。
數目沒有初入冰洋所見魚群之多,但較沉靜。
忽然巨物山立,冒出水面,一會又沉下去,出沒無常,時隐時現,狀殊暇逸。
餘如冰蛇、海馬、巨蝦、人魚之類尚多。
金、石、阿童、英瓊四人俱是初次見到,互相指點笑說,稱奇不置。
英瓊道:"想不到連我們不運用玄功真氣,差一點都難忍受的北極酷寒之地,竟會有這許多生物,可見造物之神奇偉大了。
"阿童道:"這種吹氣成霜的苦寒天氣,海裡會沒凍冰,也真怪哩。
"易靜道:"你們隻見這裡奇怪,到了繡瓊原,還要叫絕呢。
自來物極必反。
極陰之中,必伏有真陽;極陽之中,亦必伏有真陰。
海水并非不凍,何況又有萬千裡冰原雪嶺,時常不免崩裂,滑向海裡。
隻因這裡已離北極盡頭之處不遠,由陷空島起,到前面那一段,千餘裡海面,正是北極地軸的起點,隐伏純陽,又當北極磁光返照之處,所以終古海水不凍。
往回路走,便成冰海了。
" 衆人且談且行,先向半山半海之處斜駛過去。
離海約有百裡,易靜忽引衆人改向北面。
行不多遠,便到那大半環連嶺之下。
隻見入口之處,雙峰對列,犬牙交錯。
中現一條峽谷,谷徑往後斜行,作"之"字形。
進約十餘裡,俱是冰雪布滿。
行約二百餘裡,才把"之"字形的山徑繞完,地勢忽然平展。
到一參天危崖之下,那崖壁立兩三千丈,通體如削,與左右高山相連,寬約百丈。
下有石門,十分高大,石黑如墨,溫潤堅瑩,無殊玉質,氣象越發雄偉。
衆人一路行來,到此方見石土。
回顧來路"之"形谷徑,由入口起直到盡頭,寬窄如一,冰崖石壁,俱作梯形橫立,異常整齊。
方始省悟當初并無谷徑,乃主人以法力開山鑿成。
繡瓊原全仗四面高山環繞,寒氣不能侵入,所以氣候較溫,景物獨勝。
惟恐谷徑一開,到了下半年,北極寒風冷氣循徑侵入,故把谷徑開成"之"字形。
又在谷盡頭,在危崖之下開一門戶,以供啟閉。
沿途梯形崖壁,也必是阻擋寒風冷氣之用。
到門一看,門高不過十丈,寬約五丈,頂上橫額刊有四字朱文古篆,文曰"繡瓊仙境"。
初意如照直徑計算,那山也隻有百多裡厚,門道必不甚長。
哪知裡面甚長,每隔五裡,便有一層門戶,共是九層,尚幸全都兩面大開,并無梗阻。
行約四五十裡,才把門道走完。
一路清潔,不着點塵。
剛一出門,面前豁然開朗,現出奇景。
隻見四面都是高矗雲空的大山,環擁若城。
别處都是凍雲壓頂,冷霧凄迷,數萬裡冰封雪積,不見天日。
獨這平原一帶,天氣雖然極冷,常人到此,仍是重裘無溫,禁受不住,但比來路所經卻強得多。
最奇的是,那冷隻是幹冷,天宇反倒分外高曠清明,風日晴和。
氣候如此奇寒,那景物卻似介乎中土春秋之間。
遙望四外山色,上半都是白雪皚皚,直閃銀光。
山腰以下,恰似滿植烏柏楓葉之類,經霜淩寒,深染丹霞,不是紫雲萬丈,便是紅雪千裡。
斜日回光照将上去,朱霞綿緬,殷紅如血。
再吃山頂白雪一映,益發浮光泛彩,金紫輝煌,氣象萬千,難以形容。
這樣看去,仿佛是個深秋景色。
可是當中平地之上,又聳立着許多峰巒岩嶺,都比四山低下十之七八,最高的不過千百丈,無不靈奇瘦透。
澗谷幽深,洞壑玲珑,清溪飛瀑,映帶其間。
不是嘉木插雲,便是芳草平蕪。
端的水木清華,美景無邊。
尤其那些林木花草,當地特産,獨具耐寒之性,種類繁多,冰蓮雪蕊,琪樹瓊林,與無數姹紫嫣紅,琪花瑤草,淩寒竟豔,同鬥芳菲。
看去又似陽春美景。
似此一春一秋,佳時并秀,彙為宇内之奇。
衆中除易靜一人是舊地重遊外,餘人連癞姑也未到過。
那些珍木異卉,更是平生初見,多不知名了。
石生問道:"此地景物怎這樣好法?看去都叫人心神爽快。
就是天冷一點。
"易靜笑道:"繡瓊原地方千裡,景物靈奇,為北極惟一福地靈境,久已受人觊觎,如非陷空老祖在此居住,早被附近各島妖邪占據去了。
這裡不過起頭,更好的地方還未見到哩。
這裡外層萬山環拱,陷空島恰在中心。
四面又是群山環繞,當中現出一大片水,名為是海,實是一片湖沼。
島在中央,形似仰盂。
底下伏流,與海相通,上面卻看不出。
共是三個圓環,由外至内,一層層矮小下去。
你不是見當中平原群峰環列麼? 陷空島和天涔海便隐在裡面。
往常有人求見,或那些求道拜師的人,并不能遁入繡瓊原内地谒見島主,都在适才所見外海的西北角海岸上。
那裡海中也有一島,形如覆碗。
島中心有一深穴,與島宮相通,波濤異常險惡,地名也叫陷空島。
大弟子靈威叟,便住島穴洞府以内。
我若不是以前曾随家父家師來過,頗受島主青睐,又有掌教師尊情面,也不敢如此造次,初意也隻試試。
适才如在"之"字谷盡頭處遇阻,重關緊閉,不能通行,說不得隻好和常人一樣,去至外海岸通誠求見了。
聞說來人隻要能到繡瓊原,即是有緣得了島主心許,前途便遇見宮中侍衛,也不會再有梗阻。
我們要把心放虔誠些,到後各位師弟師妹可在海岸耐心靜候,不可多言。
由我與癞師妹叩宮求見,島主看在各方情面,興許不至于見拒。
事完,得了主人允許,再行遊覽全景好了。
" 衆人見易靜說時,道旁花林中似有奇形怪狀、宛如夜叉的影子出沒,忽又隐去。
易靜隻做不見,情知這麼大一片仙靈境域,空山寂寂,水流花開,縱目四顧,不見一人,必非無故,所說定有用意。
地頭将到,成敗難知,俱都謹慎小心,不再談笑。
衆人雖是步行,自比常人不同,由出口到中心近海之處,才隻百多裡路,不消多時便已到達。
沿途山靈水秀,景物清麗,衆人生長仙山福地,多曆靈境,雖然贊美,還不十分驚異。
最以為奇的,還是那些花樹。
遠看一片花光,處處繁霞,已是罕見。
這一臨近,見那許多花樹,種類并不甚多,共隻五六十種,但無一不是冰胎玉骨,寶霧珠輝。
有的花開徑丈,葉大如帆;有的繁英細碎,密蕊如雪,清馨染衣,經時不散;有的翠幹瑤柯,高可參天,瓊蓮萬朵,滿綴枝頭,銀輝浮泛,耀眼欲花,疑幻疑真,不可逼視;有的花大如鬥,千葉重疊,粉膩脂溶,豔絕仙凡;有的花同杯大,密萼繁枝,香光如海,無限芳菲。
内有一種形似梅花,而瓣作六出,朵也較大,鐵幹虬枝,形勢古拙,淩寒舒芳,清标獨上。
更有冰芝、雪蓮之類,叢生路側,花林之下,多是從來未見之奇。
除易靜見過外,無不暗暗稱奇叫絕。
可惜此間草木多秉冰雪精英而生,易地不長,一離本土,便難存活。
幾種最好的,多是參天排雲,蔭被數十畝的老樹,千年古木。
即便主人割愛相贈,就有法力也難攜回。
否則,恨不能帶上幾種回去,才稱心意。
那環繞海的群峰,都自平地突起,雖也成為一環,但是三五錯列,各具姿态,望如畫圖中海上神山,不相依附,峰與峰之間,到處皆可通行。
衆人一路觀覽,剛剛穿過峰巒,便見前面現出數百裡方圓的天洋海。
海水清碧,天空無風,偏是波濤澎湃,浪花飛舞,水勢十分險惡。
遙望海中有一島嶼,其形正圓,四邊高起約二三十丈,中陷若盆。
島旁波浪更大,水勢愈激,山容水态,樹色泉色,與天光雲影相互輝映,景更清奇。
衆人知到地頭,便在近海之處擇一花林停立,由易靜、癞姑上前求見,二人便往岸邊走去。
衆人在後遙望,暗笑主人師徒宮衆,占有這等靈秘之區,無上清福不來享受,任其棄置,卻去伏在海底。
這麼大地方,除初出口時仿佛見到兩個夜叉影子,沿途竟未遇見一人,不知是甚原故,方在奇怪。
前行易靜、癞姑已到海邊,剛躬身立定,忽見驚波亂湧,水聲如雷。
跟着冒起十來丈高一幢水柱,水花飛堕處,現出一個水怪,身高兩丈,碧發紅睛,獠牙外露,腰圍魚皮戰裙,通體烏黑生光,上下身赤裸,手持銀叉閃閃生光,與前見夜叉影子相似。
一聲怒嘯,便舉手中叉惡狠狠朝二人刺來。
二人自不把這類水怪放在心上,也不還手,隻由癞姑一人放出一片佛光,将他逼住,不使近前。
二人若無其事,照舊通誠祝告,拜了下去。
身剛拜倒,水聲又響,由海中心島前不遠響起,一直響到海岸不遠夜叉出現的前面。
随着水花上湧,又跳出一個身材矮胖,形似侏儒,凸睛掀唇,面色碧綠,手執一把玉簡,身穿道袍的秃頂怪物。
這個卻不動武,把手中玉簡一揮,夜叉先自含怒退去,沒水不見。
然後搖搖擺擺,踏波而來。
二人見他形态粗野,偏要扭捏,假裝斯文,方在暗笑,那侏儒己然走近。
易靜看出他好似有點戒備之意,知畏佛光,忙令癞姑收去。
那侏儒随向二人躬身,口吐人言道:"适才島主已知二位仙姑來意,令即進宮相見。
同行還有八人,還不到相見時候,請暫在繡瓊原相候,随意遊玩,恕不接待了。
" 衆人相隔海邊原不甚遠,耳目均極靈敏。
見後出水怪身材侏儒,說話聲音如破鑼也似。
說到末兩句,似想衆人聽見,聲音更大得振耳,四山都起回應。
說完,侏儒返身先走,徑引易靜、癞姑往當中陷空島踏波走去,其行甚疾,晃眼一怪二人同到島上,往右側一轉,便即不見。
衆人等了半個多時辰,不見出來,方在懸念成否,忽見海邊白影一閃。
定睛一看,竟是适才秘徑中所遇白衣少年靈奇,正由左側沿海邊急行而來。
到了易靜立處,把手一指,身便隐去。
同時水上微響了一下,前見夜叉又複湧現,持叉四望,見岸邊無人,衆人無一走近,面上略現驚疑之色,重又撥頭沒入水裡。
靈奇由此未再現身。
正不知此舉是何用意。
又待片刻,便見前在紫雲宮黃精殿筵前向紫雲三女告警的矮胖長髯道人靈威叟,送易靜、癞姑由右側走出,到了島邊,互相舉手作别。
易靜、癞姑便駕遁光飛來,晃眼到達。
衆人忙問:"所求靈藥如何?" 易靜悄答:"由陷空島上下降,直入島宮,島主賜見,頗為優禮。
後向他提起來意,島主未允未拒,隻說此藥為孽徒盜去不少,按說我們十人數萬裡遠道來求,又有好幾層淵源,自無不與之理。
不過萬年續斷,還有靈玉膏,所存無多,也非全為備用,不肯送人,隻因個中還有機密,不便先吐。
又以久聞峨眉門下俱是能者,此番來了多人,迹近相強。
現有兩條路由我們挑:一是孽徒鄭元規盜寶叛師,早應行誅,恰值無暇分身,被其漏網迄今,如能代将孽徒擒到,當即相贈。
此事相隔太久,并還艱難,自然行不通。
還有便是借此試驗我們法力,由他指明丹室所在以及一切埋伏禁制,由我們十人合力盜取,得手拿去,否則作罷。
我二人也不知他是何用意,便以婉言相告,說我們後生小輩,無論見賜與否,焉敢無禮?至于人多,乃是諸同門久聞繡瓊仙境并島主的大名,崇欽已久,借此前來拜識,并無他意,請勿誤會,再三解說。
他偏不聽,并還非我十人合力盜取不可。
照那島主口氣,又非含有惡意。
沒奈何,隻得應承下來。
他随命大弟子靈威叟引我二人遍曆全宮,并還詳說各層宮門埋伏的威力妙用,一一指點,言之惟恐不盡,方始送了出來。
一會還命宮中侍者設席相款,處處均以嘉賓之禮相待。
盜藥成功以後,還要親身延見,重新宴勞。
那意思,亟盼我們成功,偏又是極難之事,這等矛盾行徑,實是令人難解。
" 衆人也覺真太不經,便問:"那藏處是否隐秘艱險?我們是否有到手之望?"癞姑道:"此事難說。
他那藏處要想進去,說難不難,說易不易,不去身經,決不能知。
" 金蟬笑問:"此話怎講?"癞姑道:"他那丹室在陷空島海眼極深之處,我們盜時,沿途所經埋伏阻礙和海眼中各層禁制雖難,還有法想。
所難者是最下一層丹室競是
衆人略一觀覽,便往前急滑過去。
剛越過高山前面的一條橫嶺,便聽遠遠濤聲拍岸,清晰可聞。
遙望右方碧波天際,海灘上時有白點移動,知是海鵝、白熊之類北海特有生物,在彼遊行馳逐。
山勢自右側冰谷來路起,越往右,越往前彎,離那海面将近,越變得兇,并不與海相連。
易靜知道陷空島是萬山環抱中的一片裡海,水源雖是相通,海中門戶已吃封禁,仍須由陸路始得過去。
烏神叟又有此行不可過速之言,舊遊之地正在前面,反正繞路不多,想領這些師弟師妹侄兒等一開眼界,便率衆人往向海一面滑去。
還未走近海灘,路上便見那比人還高一倍,又肥又壯,通體白毛如霜的北極冰熊。
前額長毛披面中,紅光閃閃,隐現一對大而且亮的紅眼。
三三兩兩,人立而行。
再往前去,冰熊愈多。
有一片較高的雪地上,站滿不少冰鵝,身比常鵝略高,紅睛烏嘴,延頸直立,行動敏速。
因生息在北極海濱荒寒之區,自來未遇人類,所以見了生人,全無心機,馴善已極。
此外還有寒獺、冰犬之類,多是千百為群,身上皮毛油光水滑,鮮明可愛。
不時又見海中巨鲸噴水為戲,水柱突湧,直起數十丈,此起彼落。
數目沒有初入冰洋所見魚群之多,但較沉靜。
忽然巨物山立,冒出水面,一會又沉下去,出沒無常,時隐時現,狀殊暇逸。
餘如冰蛇、海馬、巨蝦、人魚之類尚多。
金、石、阿童、英瓊四人俱是初次見到,互相指點笑說,稱奇不置。
英瓊道:"想不到連我們不運用玄功真氣,差一點都難忍受的北極酷寒之地,竟會有這許多生物,可見造物之神奇偉大了。
"阿童道:"這種吹氣成霜的苦寒天氣,海裡會沒凍冰,也真怪哩。
"易靜道:"你們隻見這裡奇怪,到了繡瓊原,還要叫絕呢。
自來物極必反。
極陰之中,必伏有真陽;極陽之中,亦必伏有真陰。
海水并非不凍,何況又有萬千裡冰原雪嶺,時常不免崩裂,滑向海裡。
隻因這裡已離北極盡頭之處不遠,由陷空島起,到前面那一段,千餘裡海面,正是北極地軸的起點,隐伏純陽,又當北極磁光返照之處,所以終古海水不凍。
往回路走,便成冰海了。
" 衆人且談且行,先向半山半海之處斜駛過去。
離海約有百裡,易靜忽引衆人改向北面。
行不多遠,便到那大半環連嶺之下。
隻見入口之處,雙峰對列,犬牙交錯。
中現一條峽谷,谷徑往後斜行,作"之"字形。
進約十餘裡,俱是冰雪布滿。
行約二百餘裡,才把"之"字形的山徑繞完,地勢忽然平展。
到一參天危崖之下,那崖壁立兩三千丈,通體如削,與左右高山相連,寬約百丈。
下有石門,十分高大,石黑如墨,溫潤堅瑩,無殊玉質,氣象越發雄偉。
衆人一路行來,到此方見石土。
回顧來路"之"形谷徑,由入口起直到盡頭,寬窄如一,冰崖石壁,俱作梯形橫立,異常整齊。
方始省悟當初并無谷徑,乃主人以法力開山鑿成。
繡瓊原全仗四面高山環繞,寒氣不能侵入,所以氣候較溫,景物獨勝。
惟恐谷徑一開,到了下半年,北極寒風冷氣循徑侵入,故把谷徑開成"之"字形。
又在谷盡頭,在危崖之下開一門戶,以供啟閉。
沿途梯形崖壁,也必是阻擋寒風冷氣之用。
到門一看,門高不過十丈,寬約五丈,頂上橫額刊有四字朱文古篆,文曰"繡瓊仙境"。
初意如照直徑計算,那山也隻有百多裡厚,門道必不甚長。
哪知裡面甚長,每隔五裡,便有一層門戶,共是九層,尚幸全都兩面大開,并無梗阻。
行約四五十裡,才把門道走完。
一路清潔,不着點塵。
剛一出門,面前豁然開朗,現出奇景。
隻見四面都是高矗雲空的大山,環擁若城。
别處都是凍雲壓頂,冷霧凄迷,數萬裡冰封雪積,不見天日。
獨這平原一帶,天氣雖然極冷,常人到此,仍是重裘無溫,禁受不住,但比來路所經卻強得多。
最奇的是,那冷隻是幹冷,天宇反倒分外高曠清明,風日晴和。
氣候如此奇寒,那景物卻似介乎中土春秋之間。
遙望四外山色,上半都是白雪皚皚,直閃銀光。
山腰以下,恰似滿植烏柏楓葉之類,經霜淩寒,深染丹霞,不是紫雲萬丈,便是紅雪千裡。
斜日回光照将上去,朱霞綿緬,殷紅如血。
再吃山頂白雪一映,益發浮光泛彩,金紫輝煌,氣象萬千,難以形容。
這樣看去,仿佛是個深秋景色。
可是當中平地之上,又聳立着許多峰巒岩嶺,都比四山低下十之七八,最高的不過千百丈,無不靈奇瘦透。
澗谷幽深,洞壑玲珑,清溪飛瀑,映帶其間。
不是嘉木插雲,便是芳草平蕪。
端的水木清華,美景無邊。
尤其那些林木花草,當地特産,獨具耐寒之性,種類繁多,冰蓮雪蕊,琪樹瓊林,與無數姹紫嫣紅,琪花瑤草,淩寒竟豔,同鬥芳菲。
看去又似陽春美景。
似此一春一秋,佳時并秀,彙為宇内之奇。
衆中除易靜一人是舊地重遊外,餘人連癞姑也未到過。
那些珍木異卉,更是平生初見,多不知名了。
石生問道:"此地景物怎這樣好法?看去都叫人心神爽快。
就是天冷一點。
"易靜笑道:"繡瓊原地方千裡,景物靈奇,為北極惟一福地靈境,久已受人觊觎,如非陷空老祖在此居住,早被附近各島妖邪占據去了。
這裡不過起頭,更好的地方還未見到哩。
這裡外層萬山環拱,陷空島恰在中心。
四面又是群山環繞,當中現出一大片水,名為是海,實是一片湖沼。
島在中央,形似仰盂。
底下伏流,與海相通,上面卻看不出。
共是三個圓環,由外至内,一層層矮小下去。
你不是見當中平原群峰環列麼? 陷空島和天涔海便隐在裡面。
往常有人求見,或那些求道拜師的人,并不能遁入繡瓊原内地谒見島主,都在适才所見外海的西北角海岸上。
那裡海中也有一島,形如覆碗。
島中心有一深穴,與島宮相通,波濤異常險惡,地名也叫陷空島。
大弟子靈威叟,便住島穴洞府以内。
我若不是以前曾随家父家師來過,頗受島主青睐,又有掌教師尊情面,也不敢如此造次,初意也隻試試。
适才如在"之"字谷盡頭處遇阻,重關緊閉,不能通行,說不得隻好和常人一樣,去至外海岸通誠求見了。
聞說來人隻要能到繡瓊原,即是有緣得了島主心許,前途便遇見宮中侍衛,也不會再有梗阻。
我們要把心放虔誠些,到後各位師弟師妹可在海岸耐心靜候,不可多言。
由我與癞師妹叩宮求見,島主看在各方情面,興許不至于見拒。
事完,得了主人允許,再行遊覽全景好了。
" 衆人見易靜說時,道旁花林中似有奇形怪狀、宛如夜叉的影子出沒,忽又隐去。
易靜隻做不見,情知這麼大一片仙靈境域,空山寂寂,水流花開,縱目四顧,不見一人,必非無故,所說定有用意。
地頭将到,成敗難知,俱都謹慎小心,不再談笑。
衆人雖是步行,自比常人不同,由出口到中心近海之處,才隻百多裡路,不消多時便已到達。
沿途山靈水秀,景物清麗,衆人生長仙山福地,多曆靈境,雖然贊美,還不十分驚異。
最以為奇的,還是那些花樹。
遠看一片花光,處處繁霞,已是罕見。
這一臨近,見那許多花樹,種類并不甚多,共隻五六十種,但無一不是冰胎玉骨,寶霧珠輝。
有的花開徑丈,葉大如帆;有的繁英細碎,密蕊如雪,清馨染衣,經時不散;有的翠幹瑤柯,高可參天,瓊蓮萬朵,滿綴枝頭,銀輝浮泛,耀眼欲花,疑幻疑真,不可逼視;有的花大如鬥,千葉重疊,粉膩脂溶,豔絕仙凡;有的花同杯大,密萼繁枝,香光如海,無限芳菲。
内有一種形似梅花,而瓣作六出,朵也較大,鐵幹虬枝,形勢古拙,淩寒舒芳,清标獨上。
更有冰芝、雪蓮之類,叢生路側,花林之下,多是從來未見之奇。
除易靜見過外,無不暗暗稱奇叫絕。
可惜此間草木多秉冰雪精英而生,易地不長,一離本土,便難存活。
幾種最好的,多是參天排雲,蔭被數十畝的老樹,千年古木。
即便主人割愛相贈,就有法力也難攜回。
否則,恨不能帶上幾種回去,才稱心意。
那環繞海的群峰,都自平地突起,雖也成為一環,但是三五錯列,各具姿态,望如畫圖中海上神山,不相依附,峰與峰之間,到處皆可通行。
衆人一路觀覽,剛剛穿過峰巒,便見前面現出數百裡方圓的天洋海。
海水清碧,天空無風,偏是波濤澎湃,浪花飛舞,水勢十分險惡。
遙望海中有一島嶼,其形正圓,四邊高起約二三十丈,中陷若盆。
島旁波浪更大,水勢愈激,山容水态,樹色泉色,與天光雲影相互輝映,景更清奇。
衆人知到地頭,便在近海之處擇一花林停立,由易靜、癞姑上前求見,二人便往岸邊走去。
衆人在後遙望,暗笑主人師徒宮衆,占有這等靈秘之區,無上清福不來享受,任其棄置,卻去伏在海底。
這麼大地方,除初出口時仿佛見到兩個夜叉影子,沿途竟未遇見一人,不知是甚原故,方在奇怪。
前行易靜、癞姑已到海邊,剛躬身立定,忽見驚波亂湧,水聲如雷。
跟着冒起十來丈高一幢水柱,水花飛堕處,現出一個水怪,身高兩丈,碧發紅睛,獠牙外露,腰圍魚皮戰裙,通體烏黑生光,上下身赤裸,手持銀叉閃閃生光,與前見夜叉影子相似。
一聲怒嘯,便舉手中叉惡狠狠朝二人刺來。
二人自不把這類水怪放在心上,也不還手,隻由癞姑一人放出一片佛光,将他逼住,不使近前。
二人若無其事,照舊通誠祝告,拜了下去。
身剛拜倒,水聲又響,由海中心島前不遠響起,一直響到海岸不遠夜叉出現的前面。
随着水花上湧,又跳出一個身材矮胖,形似侏儒,凸睛掀唇,面色碧綠,手執一把玉簡,身穿道袍的秃頂怪物。
這個卻不動武,把手中玉簡一揮,夜叉先自含怒退去,沒水不見。
然後搖搖擺擺,踏波而來。
二人見他形态粗野,偏要扭捏,假裝斯文,方在暗笑,那侏儒己然走近。
易靜看出他好似有點戒備之意,知畏佛光,忙令癞姑收去。
那侏儒随向二人躬身,口吐人言道:"适才島主已知二位仙姑來意,令即進宮相見。
同行還有八人,還不到相見時候,請暫在繡瓊原相候,随意遊玩,恕不接待了。
" 衆人相隔海邊原不甚遠,耳目均極靈敏。
見後出水怪身材侏儒,說話聲音如破鑼也似。
說到末兩句,似想衆人聽見,聲音更大得振耳,四山都起回應。
說完,侏儒返身先走,徑引易靜、癞姑往當中陷空島踏波走去,其行甚疾,晃眼一怪二人同到島上,往右側一轉,便即不見。
衆人等了半個多時辰,不見出來,方在懸念成否,忽見海邊白影一閃。
定睛一看,竟是适才秘徑中所遇白衣少年靈奇,正由左側沿海邊急行而來。
到了易靜立處,把手一指,身便隐去。
同時水上微響了一下,前見夜叉又複湧現,持叉四望,見岸邊無人,衆人無一走近,面上略現驚疑之色,重又撥頭沒入水裡。
靈奇由此未再現身。
正不知此舉是何用意。
又待片刻,便見前在紫雲宮黃精殿筵前向紫雲三女告警的矮胖長髯道人靈威叟,送易靜、癞姑由右側走出,到了島邊,互相舉手作别。
易靜、癞姑便駕遁光飛來,晃眼到達。
衆人忙問:"所求靈藥如何?" 易靜悄答:"由陷空島上下降,直入島宮,島主賜見,頗為優禮。
後向他提起來意,島主未允未拒,隻說此藥為孽徒盜去不少,按說我們十人數萬裡遠道來求,又有好幾層淵源,自無不與之理。
不過萬年續斷,還有靈玉膏,所存無多,也非全為備用,不肯送人,隻因個中還有機密,不便先吐。
又以久聞峨眉門下俱是能者,此番來了多人,迹近相強。
現有兩條路由我們挑:一是孽徒鄭元規盜寶叛師,早應行誅,恰值無暇分身,被其漏網迄今,如能代将孽徒擒到,當即相贈。
此事相隔太久,并還艱難,自然行不通。
還有便是借此試驗我們法力,由他指明丹室所在以及一切埋伏禁制,由我們十人合力盜取,得手拿去,否則作罷。
我二人也不知他是何用意,便以婉言相告,說我們後生小輩,無論見賜與否,焉敢無禮?至于人多,乃是諸同門久聞繡瓊仙境并島主的大名,崇欽已久,借此前來拜識,并無他意,請勿誤會,再三解說。
他偏不聽,并還非我十人合力盜取不可。
照那島主口氣,又非含有惡意。
沒奈何,隻得應承下來。
他随命大弟子靈威叟引我二人遍曆全宮,并還詳說各層宮門埋伏的威力妙用,一一指點,言之惟恐不盡,方始送了出來。
一會還命宮中侍者設席相款,處處均以嘉賓之禮相待。
盜藥成功以後,還要親身延見,重新宴勞。
那意思,亟盼我們成功,偏又是極難之事,這等矛盾行徑,實是令人難解。
" 衆人也覺真太不經,便問:"那藏處是否隐秘艱險?我們是否有到手之望?"癞姑道:"此事難說。
他那藏處要想進去,說難不難,說易不易,不去身經,決不能知。
" 金蟬笑問:"此話怎講?"癞姑道:"他那丹室在陷空島海眼極深之處,我們盜時,沿途所經埋伏阻礙和海眼中各層禁制雖難,還有法想。
所難者是最下一層丹室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