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三回 絕海剪鲸波 萬裡冰天求大藥 荒原探鳌極 千尋雪窖晤真靈
關燈
小
中
大
,未再波及。
事後别處通脈,均以大震之後,為冰雪所填沒。
獨這一條通脈,一邊不曾再震,一邊又有這座神峰與磁源反應,地質堅硬。
同時峰頂噴出極大火焰,千裡方圓冰雪交融,發生洪水。
峰身雖多現出了數百丈,卻被震波反震出去,地面不曾震裂,因得保全。
事後島主因這裡關系島宮安危,多一條秘徑可以應急,就此留下,把兩頭出入口封閉。
隻他一人預聞機密,能夠啟閉通行。
靈威叟愛子情深,竟然洩露,并傳靈奇一件法寶。
隻要由這條秘徑通行過界,把那小鐘微晃,他便警覺,由此徑出來相見;如久不至,便是有事,或值他出,便須急速回我這裡,免被島主查知,父子均有不便。
本來無須走出口外,因靈奇久慕島宮與繡瓊原兩處仙景,纏着乃父欲往一觀,靈威叟也真溺愛,竟允了他。
這裡由我為主,他父子相見,本是私情,島主知道,我也有不是處。
以前也因他受人之愚,不肯明言,以緻放走孽徒,累我受罪,已然愧對。
又知我安分修持,決無二心,身受禁網,逃也無力,不便再為隐瞞,所以一切我皆與聞。
有此秘徑,過嶺一層不極容易麼?初見時,道友問我,不是不說,是因适才入定中參悟,諸位道友稍遲前往,似較穩妥,故此閑談,稍延時刻。
前日靈威叟本是攜子同來,因我堅持不舍内丹,他子也不願敗人的道而成全自己,才鬧個不歡而散。
我料他别處不成,仍要尋我。
他也并非強求無償,是以助我脫困來作交易。
我已算定,脫困有望,照着屠龍師太符偈口訣,在此多修煉一日,有一日的好處,便是脫困之期還早,也是不肯。
我想諸位道友去後,以原軀殼幻出一些虛景,留一字條,假作入定。
他那耳鼻口目,靈警異常,隻恐瞞他不了。
适才洞外諸道友未曾一同延進,便因人多,恐被嗅出之故,以防萬一走來撞上。
諸位道友先往秘徑緩緩行去,省得措手不及。
"随把出入之法告知。
二人應諾,謝了指點。
烏神叟随引二人同出洞外。
英瓊、阿童、六矮弟兄在外面雖等了兩三個時辰,仗着花光明麗,清景如仙,事前又有易靜傳聲相告,也未怎在意。
三人出時,洞外七人正由左近花林中走來,匆匆禮見之後,烏神叟便引衆人到了正對洞門的千尋冰壁之下。
隻見壁上寒瀑又寬又大,宛如百道匹練連成一片,倒卷下來,轟轟發發,聲如喧雷。
溪上霧湧煙靠,水花噴湧,映着四外花光,幻為異彩,奇觀壯麗,從來罕見。
正看之間,烏神叟行使禁法,将手一指,寒瀑立似冰凝,便不再流。
壁腳丈許以上,白光連閃三次,現出一個大約兩丈,圓滑堅瑩的大洞。
易靜等一行十人,便飛身走了進去,互相舉手作别。
煙光雜沓中,入口封閉,洞壁外面瀑聲又複洋洋盈耳。
衆人初意那秘徑不過由層冰中穿透,隻是奇冷,不會十分堅固。
及至進洞一看,隻入口二三裡與來路冰壁相通之處,是由層冰中挖掘出來的甬路,冰堅如晶,氣候也不甚寒。
再往前走,路便斜下,漸漸穿入地層以下,其熱如蒸,比起開頭一段冰衖,又大不同。
全甬路俱是一般方圓,除入口二三裡晶光耀眼,清明可鑒外,一入地層,通體便如墨玉烏金,盡管隐光浮泛,卻是昏暗如入黑洞。
好在衆人多是慧目法眼,甬路一色坦平,又無阻滞,雖在禦遁飛行,因恐萬一對面有人飛來,遁光全都隐起,照着烏神叟所說,緩緩向前飛去。
又飛行了二百餘裡,見那甬路并非一直向前,每行四五十裡,必有一個轉折,時東時西,往複回環,繞上一段,重又歸入北行正路。
有兩個轉折之處,并還現出歧徑,衆人有一次走錯,行不數裡,忽見地土崩塌之迹,将去路阻止,又退回來。
似這樣連經了兩三處,方始悟出,這條甬路乃當初地底震脈總源。
内裡經陷空老祖在大震以前用法力開辟出來,又在裡面分出許多經絡,歧路縱橫,引得地氣先期往四外宣洩。
到了預拟之處,再激蕩地氣使其裂土上升,發為無數地震。
那歧路坍塌之處,必是昔年地震遺迹。
所有脈絡,俱與乾象蹿度相應。
雖然所經僅得十分之一,管中窺豹,已見一斑。
暗驚此老不特法力高強,這周圍數十裡的地面,竟能于數日内,在地底千丈以下,開通出密如蛛網的天蹿甬路。
就說這條甬路,是因鄰近火峰磁源兩處要地,格外加功慎重。
餘者千萬震區的脈絡,均以法力法寶開通,草率簡陋,隻有通路。
這魄力的雄偉,計慮的周詳,也令人可驚可佩了。
阿童畢竟稚氣未退,笑道:"這條地道長得怕人。
對方要是發覺有人潛入他的秘徑,當成仇敵看待,稍微運用法力,這千多丈的冰雪泥土全壓下來,四面堵塞,豈不給埋在内?如非諸位道友多精地形之術,要我一人還真有些膽怯呢。
"癞姑道:"小和尚,膽子怎這小?就憑這點冰雪泥土就能壓死你麼?"易靜道:"此話并不盡然。
我看此老這條甬路,已決計長此保留。
當地震時,全徑決無如此整齊堅固,事後必還另用法力修建,一定比鐵還堅。
以我們的法力強自穿行,未始不可,但非容易。
我們不便給他殘破,前面總該還有分歧之處。
凡支脈開始的一段,均極堅固,想是留備最末一次大震,便于考查循迹,不曾毀去。
這類地方毀去一點,無關重要,到彼一試,就知道了。
"癞姑點頭,頗以為然。
南海雙童甄艮、甄兌心想以前紫雲宮千裡神砂,尚且通行自如,這裡怎倒艱難?心還不信。
恰好前途不遠,便有歧路分出。
二人趕向前去,擇了一處,施展地行神法一試。
乍進去覺着并無紫雲神砂有邪法反應,須要運用法力,朝前猛沖那樣難。
但是紫雲甬路初進雖難,隻要把面層沖破,一到裡面便即順溜。
這裡地下,卻是越走越艱難。
也看不見有甚阻滞,隻是身上不自在,好似上下四外都有極大吸力,将人吸住,行動粘滞,吃力異常。
洞壁也堅逾鋼鐵,不易沖破。
行不數裡,便忙退出,向衆一說。
癞姑道:"你兩弟兄真呆,也不算算路程。
這裡乃是玄冥界的地底,真磁精氣總源所在之區。
我們已在磁氣層左近,幸虧這一帶是反弓形,我們走的是弓肚子,弓又往左偏斜。
必是主人當初防他自己人行經此地,被元磁真氣将身帶法寶刀劍吸去,特地把正面避開。
否則,我們的飛劍法寶,早就振動有大感應了。
你入士那條歧路,偏右一些,相隔磁源越近,又是禦劍飛行,不把你二人困在土裡,還算便宜。
你們就要試他這甬路和地底阻力能否如意通行,也等事完回來,算準裡數,擇地施行。
此時對方又無人作梗,現成道路不走,白費心力作甚?"石生笑道:"誰能有癞師姊巧?專趁現成,不先試出虛實強弱,萬一對方突然發動,困在千丈地層以下,要想沖出去就來不及了。
"癞姑笑道:"小娃兒家知道甚麼。
主人把這條路認作最隐秘的地道,出入口均有禁法隐蔽,如若無人洩機,确是不會有人知道。
你看洞壁,雖經法力凝煉,修得異常堅固,但是内中并未設有分毫法術埋伏。
此路決不想毀,也決想不到有外人經此,有甚妨害?如覺可慮時,易師姊早有打算了。
倒是靈威叟護犢太甚,此是他日常往來之路,他那寶貝兒子又負傷在此,難保不撞上。
不過我們遁光全隐,他如對面飛來,或是由後趕到,隔老遠我們先已發覺,隐身貼壁一躲,放他過去,十九也可以無事。
别的就不用我擔心了。
" 正說之間,忽聽後方來路飛行之聲,遠遠傳來,其行甚疾。
易靜知道空洞傳音,最能傳遠。
自己也正飛行,雖然遁光已隐,破空之聲也曾斂去,遇上法力高深之士,仍不免被聽出。
又知這條秘徑隻有靈威叟父子偶然來往,别無他人。
這兩人俱非庸流,恐被識破,于事有礙。
忙命衆人停住,乘其發覺之前,趕緊停住,索性放他過去。
因兩下裡相隔尚遠,停有半盞茶時,來人才自飛過。
衆人見那人是個猿背鸢肩,相貌英俊的白衣少年,所駕遁光也正而不邪,看去神情似甚匆遽,又略帶有驚喜之容,正以全力催動遁光,加緊前駛。
易靜知是靈奇。
方想此人分明是有急事,莫非我們蹤迹已被發現。
心念才動,遁光已一瞥而逝。
因疑蹤迹已洩,趕往告知乃父,格外加了小心。
又恐落得太後,吃他占先壞事,欲與相繼到達,即便他告知靈威叟,人已趕到島邊求見,不及作梗了。
便把衆人遁光聯合運用法力,斂聲隐形,緊緊随在後面,相隔隻在數十裡左近。
一面留神戒備,一味啞飛,也不作聲,以防警覺。
靈奇始終不曾回顧。
中間又連經了好幾處轉折,歧路更多。
因靈奇熟路,前面有人領導,衆人省事不少。
中間癞姑也疑靈奇去向乃父告密,想追上去将他截住,問明情由,禁在當地,歸途再放。
易靜力主不可,也就罷了。
飛不多時,遙聞前面飛行之聲忽止,以為靈奇已然出洞,便把遁光加急追去。
等到飛近洞口一看,這邊出口竟是一個廣洞,也是堅冰建成,并有兩層洞室。
後層兩間,還設有用具。
隻是洞門封閉,非用開法不能出去。
初意以為靈奇已先飛去,重又将洞口禁閉,阻住去路,及至飛抵盡頭,試照烏神叟所傳開法一試,隻見一片煙光,明滅變化,晃眼便将洞口現出。
易靜、癞姑二人見如此容易,與入口一樣,全無異狀,還不放心。
當先飛出去一看,洞外是一極大冰谷。
兩崖之上滿是積雪,洞口開在積雪裡面。
未開時節,通體渾成。
這時靠外二面,忽自崖頭往下直裂出百丈高下,十餘丈厚,三十多丈寬的一大片冰壁,移向前去丈許,宛如冰崖中裂所陷巨縫,洞口便深藏在裂壁之後。
妙在是這麼大一片裂壁移開時,異常迅速,又無一點聲音。
等後面諸人相繼飛出,行法封閉,晃眼便已複原,也無一毫縫隙。
再一查看,眼前這一片荒谷危崖,依舊冰天雪地,荒寒枯寂。
靈奇蹤迹,已經不見,也不聽有破空之聲。
易靜心想:"靈奇飛行沒自己快,而且末一段趕得更緊,隻是行法開閉稍微耽延,算起自己這面還應快些,萬無追趕不上之理。
如他發覺有人在後追趕,另有隐身妙法,破空飛行之聲也該聽出,怎的聲影全無? 莫非留在洞内尚未飛出,那麼過時怎又無甚征兆?"覺得奇怪。
越過前面山崖,走完繡瓊原,便到陷空島海岸,為表誠敬,不能再飛。
又恐靈奇趕前告秘,步行延誤。
想了又想,覺得仍按預計相機行事穩妥。
易靜正想和衆人商議,見英瓊手招自己,在雲中畫字,未及開口,癞姑已先說道: "前半似因沿途妖邪太多,又要繞行一段海路,恐其驚覺,偷聽我們機密,所以不能說話。
這裡已過玄冥界,妖人天視地聽之法已無所施,有話但說無妨,隻是大家留點心,且走且談吧。
"英瓊說:"出洞時節,我走在最後。
快出洞口,聞得身後有人微呼'諸位道友',底下便沒了聲,好似話到口邊又複縮住。
忙一回顧,似見左側室内有白影一閃。
因未停留,看到時,人已随衆飛出,未及告知衆人。
又恐說話有礙,微一尋思,易姊妹已将洞門封閉。
"易靜、癞姑聞言,才知靈奇并未先出。
照此情形,必是後段發覺衆人在後,收了遁光,隐伏于側相待。
自己初來,地理不熟,又見聲光皆斂,認定人已先出,匆匆追出,故此忽略過去。
不知呼喚衆人作甚?英瓊主張退回洞中尋找。
易靜、癞姑料他無有惡意,看他欲言又止之狀,不知又有何癡想,也許打聽崔绮近況都不一定,此時哪有閑心與他多說,便不去理他,仍照預計前行。
那冰谷對面,危崖特高,并還連有一座高聳雲表的大山,上積萬年玄冰白雪,明光耀眼,氣候奇寒。
山嶺俱都相連如環,婉蜒不斷,均比對崖還高十倍。
天空仍是暗雲低迷,氣象陰肅,荒涼已極。
阿童笑道:"北極寒荒,僅烏神叟所居神峰一點奇景,并還深藏地底,此外一直未見到一草一木。
此地相隔陷空島已近,仍是如此。
我想繡瓊原在這酷冷的氣候中,也未必有甚好景緻呢。
"話未說完,金蟬笑道:"小師父,這話不然。
我見最前面似有一圈青色天空,天也比這裡高得多。
這些高山俱向那裡環抱,焉知山環裡面不有靈奇之境呢?"烏神叟說的島宮上下靈境,易靜、癞姑原未及向衆詳說。
見二人争論,癞姑笑道:"這裡離陷空島還有七八百裡哩。
蟬弟神目透視雲霧,所見青天下面奇景甚多。
前面山高遮眼,你怎能夠看出哩?"阿童道:"還有七八百裡麼?這麼遠的途程,要走多少時候才到?"易靜接口道:"我們有求于人,又是老前輩,自然須誠敬些。
我們步行,又與常人不同。
冰雪上滑行過去極快,至多三個時辰也就到了。
這條路我雖未走過,但舊遊之地,我還記得。
大約走上前面冰原,越過右方橫嶺,見到海水時就差不多到了。
" 衆人本在冰谷之中滑行飛駛,其實這一片盆地并非冰谷,當初原是與前面高山相連的大片冰原,經過地震所陷的冰窟。
因地太廣大,四外冰原又高,人行其下,看去四面俱是高崖環聳,無路可通。
等滑行到了盡頭,提氣上升,到了上面,眼前豁然開朗。
隻見冰雪漫漫,除去路高山危崖而外,下餘三面俱
事後别處通脈,均以大震之後,為冰雪所填沒。
獨這一條通脈,一邊不曾再震,一邊又有這座神峰與磁源反應,地質堅硬。
同時峰頂噴出極大火焰,千裡方圓冰雪交融,發生洪水。
峰身雖多現出了數百丈,卻被震波反震出去,地面不曾震裂,因得保全。
事後島主因這裡關系島宮安危,多一條秘徑可以應急,就此留下,把兩頭出入口封閉。
隻他一人預聞機密,能夠啟閉通行。
靈威叟愛子情深,竟然洩露,并傳靈奇一件法寶。
隻要由這條秘徑通行過界,把那小鐘微晃,他便警覺,由此徑出來相見;如久不至,便是有事,或值他出,便須急速回我這裡,免被島主查知,父子均有不便。
本來無須走出口外,因靈奇久慕島宮與繡瓊原兩處仙景,纏着乃父欲往一觀,靈威叟也真溺愛,竟允了他。
這裡由我為主,他父子相見,本是私情,島主知道,我也有不是處。
以前也因他受人之愚,不肯明言,以緻放走孽徒,累我受罪,已然愧對。
又知我安分修持,決無二心,身受禁網,逃也無力,不便再為隐瞞,所以一切我皆與聞。
有此秘徑,過嶺一層不極容易麼?初見時,道友問我,不是不說,是因适才入定中參悟,諸位道友稍遲前往,似較穩妥,故此閑談,稍延時刻。
前日靈威叟本是攜子同來,因我堅持不舍内丹,他子也不願敗人的道而成全自己,才鬧個不歡而散。
我料他别處不成,仍要尋我。
他也并非強求無償,是以助我脫困來作交易。
我已算定,脫困有望,照着屠龍師太符偈口訣,在此多修煉一日,有一日的好處,便是脫困之期還早,也是不肯。
我想諸位道友去後,以原軀殼幻出一些虛景,留一字條,假作入定。
他那耳鼻口目,靈警異常,隻恐瞞他不了。
适才洞外諸道友未曾一同延進,便因人多,恐被嗅出之故,以防萬一走來撞上。
諸位道友先往秘徑緩緩行去,省得措手不及。
"随把出入之法告知。
二人應諾,謝了指點。
烏神叟随引二人同出洞外。
英瓊、阿童、六矮弟兄在外面雖等了兩三個時辰,仗着花光明麗,清景如仙,事前又有易靜傳聲相告,也未怎在意。
三人出時,洞外七人正由左近花林中走來,匆匆禮見之後,烏神叟便引衆人到了正對洞門的千尋冰壁之下。
隻見壁上寒瀑又寬又大,宛如百道匹練連成一片,倒卷下來,轟轟發發,聲如喧雷。
溪上霧湧煙靠,水花噴湧,映着四外花光,幻為異彩,奇觀壯麗,從來罕見。
正看之間,烏神叟行使禁法,将手一指,寒瀑立似冰凝,便不再流。
壁腳丈許以上,白光連閃三次,現出一個大約兩丈,圓滑堅瑩的大洞。
易靜等一行十人,便飛身走了進去,互相舉手作别。
煙光雜沓中,入口封閉,洞壁外面瀑聲又複洋洋盈耳。
衆人初意那秘徑不過由層冰中穿透,隻是奇冷,不會十分堅固。
及至進洞一看,隻入口二三裡與來路冰壁相通之處,是由層冰中挖掘出來的甬路,冰堅如晶,氣候也不甚寒。
再往前走,路便斜下,漸漸穿入地層以下,其熱如蒸,比起開頭一段冰衖,又大不同。
全甬路俱是一般方圓,除入口二三裡晶光耀眼,清明可鑒外,一入地層,通體便如墨玉烏金,盡管隐光浮泛,卻是昏暗如入黑洞。
好在衆人多是慧目法眼,甬路一色坦平,又無阻滞,雖在禦遁飛行,因恐萬一對面有人飛來,遁光全都隐起,照着烏神叟所說,緩緩向前飛去。
又飛行了二百餘裡,見那甬路并非一直向前,每行四五十裡,必有一個轉折,時東時西,往複回環,繞上一段,重又歸入北行正路。
有兩個轉折之處,并還現出歧徑,衆人有一次走錯,行不數裡,忽見地土崩塌之迹,将去路阻止,又退回來。
似這樣連經了兩三處,方始悟出,這條甬路乃當初地底震脈總源。
内裡經陷空老祖在大震以前用法力開辟出來,又在裡面分出許多經絡,歧路縱橫,引得地氣先期往四外宣洩。
到了預拟之處,再激蕩地氣使其裂土上升,發為無數地震。
那歧路坍塌之處,必是昔年地震遺迹。
所有脈絡,俱與乾象蹿度相應。
雖然所經僅得十分之一,管中窺豹,已見一斑。
暗驚此老不特法力高強,這周圍數十裡的地面,竟能于數日内,在地底千丈以下,開通出密如蛛網的天蹿甬路。
就說這條甬路,是因鄰近火峰磁源兩處要地,格外加功慎重。
餘者千萬震區的脈絡,均以法力法寶開通,草率簡陋,隻有通路。
這魄力的雄偉,計慮的周詳,也令人可驚可佩了。
阿童畢竟稚氣未退,笑道:"這條地道長得怕人。
對方要是發覺有人潛入他的秘徑,當成仇敵看待,稍微運用法力,這千多丈的冰雪泥土全壓下來,四面堵塞,豈不給埋在内?如非諸位道友多精地形之術,要我一人還真有些膽怯呢。
"癞姑道:"小和尚,膽子怎這小?就憑這點冰雪泥土就能壓死你麼?"易靜道:"此話并不盡然。
我看此老這條甬路,已決計長此保留。
當地震時,全徑決無如此整齊堅固,事後必還另用法力修建,一定比鐵還堅。
以我們的法力強自穿行,未始不可,但非容易。
我們不便給他殘破,前面總該還有分歧之處。
凡支脈開始的一段,均極堅固,想是留備最末一次大震,便于考查循迹,不曾毀去。
這類地方毀去一點,無關重要,到彼一試,就知道了。
"癞姑點頭,頗以為然。
南海雙童甄艮、甄兌心想以前紫雲宮千裡神砂,尚且通行自如,這裡怎倒艱難?心還不信。
恰好前途不遠,便有歧路分出。
二人趕向前去,擇了一處,施展地行神法一試。
乍進去覺着并無紫雲神砂有邪法反應,須要運用法力,朝前猛沖那樣難。
但是紫雲甬路初進雖難,隻要把面層沖破,一到裡面便即順溜。
這裡地下,卻是越走越艱難。
也看不見有甚阻滞,隻是身上不自在,好似上下四外都有極大吸力,将人吸住,行動粘滞,吃力異常。
洞壁也堅逾鋼鐵,不易沖破。
行不數裡,便忙退出,向衆一說。
癞姑道:"你兩弟兄真呆,也不算算路程。
這裡乃是玄冥界的地底,真磁精氣總源所在之區。
我們已在磁氣層左近,幸虧這一帶是反弓形,我們走的是弓肚子,弓又往左偏斜。
必是主人當初防他自己人行經此地,被元磁真氣将身帶法寶刀劍吸去,特地把正面避開。
否則,我們的飛劍法寶,早就振動有大感應了。
你入士那條歧路,偏右一些,相隔磁源越近,又是禦劍飛行,不把你二人困在土裡,還算便宜。
你們就要試他這甬路和地底阻力能否如意通行,也等事完回來,算準裡數,擇地施行。
此時對方又無人作梗,現成道路不走,白費心力作甚?"石生笑道:"誰能有癞師姊巧?專趁現成,不先試出虛實強弱,萬一對方突然發動,困在千丈地層以下,要想沖出去就來不及了。
"癞姑笑道:"小娃兒家知道甚麼。
主人把這條路認作最隐秘的地道,出入口均有禁法隐蔽,如若無人洩機,确是不會有人知道。
你看洞壁,雖經法力凝煉,修得異常堅固,但是内中并未設有分毫法術埋伏。
此路決不想毀,也決想不到有外人經此,有甚妨害?如覺可慮時,易師姊早有打算了。
倒是靈威叟護犢太甚,此是他日常往來之路,他那寶貝兒子又負傷在此,難保不撞上。
不過我們遁光全隐,他如對面飛來,或是由後趕到,隔老遠我們先已發覺,隐身貼壁一躲,放他過去,十九也可以無事。
别的就不用我擔心了。
" 正說之間,忽聽後方來路飛行之聲,遠遠傳來,其行甚疾。
易靜知道空洞傳音,最能傳遠。
自己也正飛行,雖然遁光已隐,破空之聲也曾斂去,遇上法力高深之士,仍不免被聽出。
又知這條秘徑隻有靈威叟父子偶然來往,别無他人。
這兩人俱非庸流,恐被識破,于事有礙。
忙命衆人停住,乘其發覺之前,趕緊停住,索性放他過去。
因兩下裡相隔尚遠,停有半盞茶時,來人才自飛過。
衆人見那人是個猿背鸢肩,相貌英俊的白衣少年,所駕遁光也正而不邪,看去神情似甚匆遽,又略帶有驚喜之容,正以全力催動遁光,加緊前駛。
易靜知是靈奇。
方想此人分明是有急事,莫非我們蹤迹已被發現。
心念才動,遁光已一瞥而逝。
因疑蹤迹已洩,趕往告知乃父,格外加了小心。
又恐落得太後,吃他占先壞事,欲與相繼到達,即便他告知靈威叟,人已趕到島邊求見,不及作梗了。
便把衆人遁光聯合運用法力,斂聲隐形,緊緊随在後面,相隔隻在數十裡左近。
一面留神戒備,一味啞飛,也不作聲,以防警覺。
靈奇始終不曾回顧。
中間又連經了好幾處轉折,歧路更多。
因靈奇熟路,前面有人領導,衆人省事不少。
中間癞姑也疑靈奇去向乃父告密,想追上去将他截住,問明情由,禁在當地,歸途再放。
易靜力主不可,也就罷了。
飛不多時,遙聞前面飛行之聲忽止,以為靈奇已然出洞,便把遁光加急追去。
等到飛近洞口一看,這邊出口竟是一個廣洞,也是堅冰建成,并有兩層洞室。
後層兩間,還設有用具。
隻是洞門封閉,非用開法不能出去。
初意以為靈奇已先飛去,重又将洞口禁閉,阻住去路,及至飛抵盡頭,試照烏神叟所傳開法一試,隻見一片煙光,明滅變化,晃眼便将洞口現出。
易靜、癞姑二人見如此容易,與入口一樣,全無異狀,還不放心。
當先飛出去一看,洞外是一極大冰谷。
兩崖之上滿是積雪,洞口開在積雪裡面。
未開時節,通體渾成。
這時靠外二面,忽自崖頭往下直裂出百丈高下,十餘丈厚,三十多丈寬的一大片冰壁,移向前去丈許,宛如冰崖中裂所陷巨縫,洞口便深藏在裂壁之後。
妙在是這麼大一片裂壁移開時,異常迅速,又無一點聲音。
等後面諸人相繼飛出,行法封閉,晃眼便已複原,也無一毫縫隙。
再一查看,眼前這一片荒谷危崖,依舊冰天雪地,荒寒枯寂。
靈奇蹤迹,已經不見,也不聽有破空之聲。
易靜心想:"靈奇飛行沒自己快,而且末一段趕得更緊,隻是行法開閉稍微耽延,算起自己這面還應快些,萬無追趕不上之理。
如他發覺有人在後追趕,另有隐身妙法,破空飛行之聲也該聽出,怎的聲影全無? 莫非留在洞内尚未飛出,那麼過時怎又無甚征兆?"覺得奇怪。
越過前面山崖,走完繡瓊原,便到陷空島海岸,為表誠敬,不能再飛。
又恐靈奇趕前告秘,步行延誤。
想了又想,覺得仍按預計相機行事穩妥。
易靜正想和衆人商議,見英瓊手招自己,在雲中畫字,未及開口,癞姑已先說道: "前半似因沿途妖邪太多,又要繞行一段海路,恐其驚覺,偷聽我們機密,所以不能說話。
這裡已過玄冥界,妖人天視地聽之法已無所施,有話但說無妨,隻是大家留點心,且走且談吧。
"英瓊說:"出洞時節,我走在最後。
快出洞口,聞得身後有人微呼'諸位道友',底下便沒了聲,好似話到口邊又複縮住。
忙一回顧,似見左側室内有白影一閃。
因未停留,看到時,人已随衆飛出,未及告知衆人。
又恐說話有礙,微一尋思,易姊妹已将洞門封閉。
"易靜、癞姑聞言,才知靈奇并未先出。
照此情形,必是後段發覺衆人在後,收了遁光,隐伏于側相待。
自己初來,地理不熟,又見聲光皆斂,認定人已先出,匆匆追出,故此忽略過去。
不知呼喚衆人作甚?英瓊主張退回洞中尋找。
易靜、癞姑料他無有惡意,看他欲言又止之狀,不知又有何癡想,也許打聽崔绮近況都不一定,此時哪有閑心與他多說,便不去理他,仍照預計前行。
那冰谷對面,危崖特高,并還連有一座高聳雲表的大山,上積萬年玄冰白雪,明光耀眼,氣候奇寒。
山嶺俱都相連如環,婉蜒不斷,均比對崖還高十倍。
天空仍是暗雲低迷,氣象陰肅,荒涼已極。
阿童笑道:"北極寒荒,僅烏神叟所居神峰一點奇景,并還深藏地底,此外一直未見到一草一木。
此地相隔陷空島已近,仍是如此。
我想繡瓊原在這酷冷的氣候中,也未必有甚好景緻呢。
"話未說完,金蟬笑道:"小師父,這話不然。
我見最前面似有一圈青色天空,天也比這裡高得多。
這些高山俱向那裡環抱,焉知山環裡面不有靈奇之境呢?"烏神叟說的島宮上下靈境,易靜、癞姑原未及向衆詳說。
見二人争論,癞姑笑道:"這裡離陷空島還有七八百裡哩。
蟬弟神目透視雲霧,所見青天下面奇景甚多。
前面山高遮眼,你怎能夠看出哩?"阿童道:"還有七八百裡麼?這麼遠的途程,要走多少時候才到?"易靜接口道:"我們有求于人,又是老前輩,自然須誠敬些。
我們步行,又與常人不同。
冰雪上滑行過去極快,至多三個時辰也就到了。
這條路我雖未走過,但舊遊之地,我還記得。
大約走上前面冰原,越過右方橫嶺,見到海水時就差不多到了。
" 衆人本在冰谷之中滑行飛駛,其實這一片盆地并非冰谷,當初原是與前面高山相連的大片冰原,經過地震所陷的冰窟。
因地太廣大,四外冰原又高,人行其下,看去四面俱是高崖環聳,無路可通。
等滑行到了盡頭,提氣上升,到了上面,眼前豁然開朗。
隻見冰雪漫漫,除去路高山危崖而外,下餘三面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