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八回 小住碧雲塘 曆劫丹砂談霞舉 獨探紅木嶺 沖霄劍氣化龍飛
關燈
小
中
大
見小癞尼已化作一道金光,迎上前去,與新來的一道紅光鬥在一起,看去頗占優勢。
分明是佛門中有道神尼,既與妖人為敵,如何又打自己?二人心疑适才癞尼認錯了人,平白吃這一金剛掌,如非近來功力較深,幾乎被她把元嬰震出了竅。
正在尋思,妖人已晃動妖幡,施展邪法,一時妖雲滾滾,邪霧迷茫,魅影憧憧,鬼聲四起,又有數十百道血也似的光華滿空交織,聲勢甚是兇惡。
癞尼卻似未在心上,随手發出神雷,霹靂連聲,震撼山嶽,金光也強盛了好些。
方、元二人猛想起乘着雙方惡鬥不解,正好收回法寶,前來助戰,以報殺身之仇,在此呆看則甚?心念一動,先疑妖人如此厲害,事前又似早窺自己虛實行徑,洞中法寶雖封藏石壁以内,也許仍被劫去。
及至如法收回,并無動靜,才知藏處禁制多半未被破去。
又以原來法體已毀,借人軀殼,又各自吃了一金剛掌,仍疑法力較差,不禁驚喜交集。
飛回洞内一看,原身已為妖火所化,法寶卻是封禁如故。
雖然洞中頗多發掘殘破之迹,因藏得隐秘,禁制神妙,并未被妖人搜去。
二人心中一喜,忙即撤禁取出,分帶身旁。
殺身之仇,自是恨深切骨。
又料癞尼初見動手,必出誤會,那兩件法寶又專破妖法,立即趕往助戰。
才一飛起,便聽前面震天價一聲大響,一道匹練般的金光夾着無數雷火,自天直下,比先前聲勢還要猛烈得多,下面妖雲邪霧,立被沖散。
妖人似已受傷,兩三聲怪嘯過去,那三道紅光已由雷火中飛走,往西南方遙空射去,其疾如電,瞬息已杏。
同時來人化一為二,内中又多了一個小尼姑,也未追趕,就在空中對面交談了幾句,後來小尼姑便自飛去。
小癞尼卻似停空相待,并未飛去。
二人見對方法力這麼高,既感相救之德,又想問明來曆,結一方外之友,仍朝前飛去。
心還覺她不比自己離得遠,這類妖人理應誅戮,為何聽憑逃遁,不去追趕?哪知自己也不是好相與,剛一飛近,未及舉手為禮,便聽對方喝罵道:"不要臉的狗道!自己不能保身,卻強占好人家子女。
快将兩個軀殼留下,自去投生,饒你們不死!"二人聽口風不好,知道對方法力高強,先把遁光按住。
話一聽完,見癞尼已作勢飛來,情知不是對手,隻得一面縱遁光,一面忙答:"道友休要誤會,容我二人說完,如有不合,再請動手如何?"癞尼竟是不容分說,開口先罵道:"放屁!我親眼得見,誰信你的鬼話?"随說手一指,金光如虹,便已飛來。
二人無奈,隻得合力抵禦,口中仍自分辯不已。
癞尼竟似認定二人強占幼童軀殼,非要還出不可,說甚麼也是不聽。
二人雖然所用法寶出自仙傳,神妙無窮,一則對方有佛光護身,難于侵害;二則知道癞尼必有大來頭,先走那個同伴便非尋常,适才所遭的殺身之禍便是以前粗心抗敵而起,方吃大虧,對方又非那左道妖邪,哪裡還敢再樹強敵。
一味苦口分說,隻圖善求,不肯下那毒手。
無奈對方功力頗高,初借到的軀殼久必難支,先頗憂急。
嗣見對方也未盡量施為,與先前和妖人對敵情景不類,隻是苦纏不舍。
幾次想要遁去,均被阻住,好生不解。
後來越鬥越往下降,已然離地不遠。
那地方本離仙樹場不過二裡,适才惡鬥,村人俱都望見。
先甚害怕,時候一久,看出不會殃及旁人,有那大膽一點的便趕往觀看。
見雙方漸漸降低,因聽二人直向癞尼分辯,想起前恩,也壯着膽子在下面接口,代為證實勸解。
說二童自服毒果身死,二位仙長借的是已死之人。
平日為善,還救過全村性命,癞尼仍是不理,極口挖苦,話更尖刻。
直說二童并不該死,二人不能保身,見死不救,反倒乘人于危,種種無恥,正經修道人哪有這樣?二人吃她挖苦得又愧又急,無言可答,一想對方之言并非無理。
打是打不過,走又走不脫,隻是受欺侮辱罵,實在難堪。
迫于無奈,正打算豁出舍了仙業,或是另轉一劫,或就嬰兒煉成鬼仙,将所借軀殼退讓還原,方問有甚麼法力使二童複生,開口說不兩句,癞尼哈哈笑道:"想不到你兩個竟有天良發現之時,如等你們此時讓還軀殼,已是遲了,這一對好兒子的生魂,已被我師兄帶回山去,另想别法重生了。
我和你們打,便為你這兩句人話,既知無理,能夠悔過,便宜你二人吧,我去了。
"說罷,大頭一晃,連人帶金光全都隐去。
二人急喊:"道友慢走!"已無應聲,隻得帶愧降落。
回到村中,見二兒父母已住了悲泣,迎上前來。
見面一談,才知二人初鬥時,二兒父母忽見又有一生相奇醜的小眇尼姑走來,二兒生魂突然現形。
眇尼随請覓一僻處談話,可是在場諸人無一見聞,料是仙佛臨凡。
迎回家中,行禮叩問,才知二尼一名眇姑,一名癞姑,乃神尼屠龍師太的門下。
因奉師命去離此不遠的牛場壩有事,路上遇見方、元二人在鎮上買果子,看出他們是道家嬰兒。
眇姑覺着二人元嬰未固,便出來遊戲人間,實在膽大冒失。
身又不帶邪氣,未成道已喜炫弄,恐其将來狂恣為惡,欲乘其未有惡迹以前,加以誡勉,并查看是甚麼來曆。
眇姑自去辦事,令癞姑潛行跟蹤查看,相機行事。
癞姑尾随到了仙樹場,見二童身死,二人急往取藥。
想聽村人如何說法,沒有随往。
及聽村人對二人甚是感戴,先頗暗贊。
嗣一細查二兒,乃為妖法攝去生魂,因是口角流涎,适有采食野果之事,因而誤會。
暗忖:"此山勝境無多,除師父有一道友在牛場壩茅庵中苦修外,前來數次,均未見有修士寄迹。
村人說前見二人在此隐修,已出意外,怎會還有妖邪在此潛伏?"立即飛起查看,發現二元嬰所去之處,有一洞府,邪氣隐隐。
心想:"莫非二人便是妖邪一黨?"忙即追去。
二人元嬰也正遇警飛回,彼此隐形,來去匆匆,卻未覺察。
癞姑快到洞前,看出妖人隐身洞外,正想掩住窺探。
才一落下,便見離洞不遠,有兩幼童生魂在陰影中掩伏,神情惶遽,并無禁制。
弱小生魂被妖法擒去竟能脫逃,并還能抗風日吹灼,元神如此凝固,必是前生修積,可想而知。
立即行法收入袖内,低聲囑咐,告以勿怕。
妖人中姚開江最是性暴,久候仇人未來,竟忍不住和同伴說起話來。
癞姑側耳一聽,竟是前見元嬰仇人,這才分出邪正。
見二人還未到,恐其誤入羅網,重又飛起,往來路迎回。
遙見場上二人已然現身,趕往一看,二人似已發覺仇敵害了法體,正在借屍還魂。
癞姑心愛二童過甚,老大不以為然。
無如到得稍晚,元嬰已與童屍相合。
一生氣,當時現形。
剛每人打了一個大嘴巴,見二元嬰未震出竅,正想數責追打。
三妖人原是早把二童看中,當日準備攝了生魂再去報仇,以備回山煉法,一舉兩得。
隻因一時疏忽,心想區區幼魂,又在風日之下,決逃不脫,便随意收入身帶法寶囊。
誰知二童根骨特異,生有自來。
先時吃果玩耍,猛覺着命門一冷,身子被甚東西吸住,淩虛而起,哭喊狂呼,無人答應。
剛瞥見下面倒着自己身子,父母村人紛紛哭喊,眼前倏地一暗,便似被人裝入袋内,二童聰明機智,先疑已死。
正在相抱悲泣,忽聽外面妖人說話,湊巧秦玠是漢人,不善土語,各以漢語應答,全被聽去,才知生魂為妖人所攝,正在惶急,欲逃無計,也是五行有救,擒他的一個妖人法力既差,人又粗野,入洞報仇時節,開囊取寶應用,事後不曾封嚴,出時又落在最後。
二童發現頭上天光透人,因聽外面風火及砍殺之聲,不敢就出。
在裡面待了一會,才壯着膽子鑽出,逃得恰是時候,那寶囊又是懸在妖人腰側近股之處,二童容容易易便自脫出。
覺着外面風力猛烈,日光如炙,萬分難禁,迥異尋常。
但知性命關頭,強自忍受,由妖人身後乘其未覺,急匆匆遁入左近密林之中藏起。
此處,日光不到,雖覺好些,風力仍是厲害,隻得沿着樹林緩緩往回路掩逃。
二童先還想着仙人能夠除妖,救他們回生去見爹娘。
嗣又聽出二仙已為妖人暗殺,還要滅他們元嬰生魂,正在驚悸惶急,眼前忽又一暗,便吃癞姑救走。
同時三妖人也談到今日攝此二童回山,便可背師煉法。
内中秦玠最鬼,見同行妖人寶囊露口,怪他大意。
妖人名叫烏隆,本與不合,冷笑回答:"這不比道家元神,日光之下怎會遁走?"秦玠道:"這事難料。
我看二童異常機警,根骨又厚,我們說話必被聽去,豈可大意?"妖人還在争執。
姚開江說:"你不會試看一下?本該謹慎,你隻強争,有甚意思?"姚開江是大師兄,法力最高,性情又暴,妖蠻人人敬畏,不敢違逆。
聞言,正氣忿忿想将生魂抓出,與秦玠查看,再将囊口緊閉。
行法一抓,竟已遁走。
三妖人又用妖法試一收攝,并無回應。
心疑烏隆粗心,初攝到時已被滑脫,心中不快,便令重往攝回。
秦玠道:"仇人道行頗深,我們燒他們原身,嬰兒便有感應,如何經久不來?二童生魂又得而複失。
此事奇怪,莫要被他們鬧鬼?師父所說法寶,一件也未搜到,也許随帶嬰兒身上,俱說不定。
事尚可慮,我料他們必已發現我們,村中現有兩個新死童屍,兩小生魂不能自行歸竅,正好給他們應用。
我們不合自留破綻,烏隆不是他們的對手。
乘着擒回生魂,一同去吧,省得守株待兔,弄巧被他們借了軀殼,或是尋來能手,還吃暗算呢。
"姚開江連聲應是。
三妖人立即飛起,隔老遠便看出二人正往二童屍上合去。
不禁又急又怒,立顯神通,施展邪法,加緊追往。
眼看到達,癞姑發現來了妖人,立舍二人,迎殺上去。
鬥到中間,已占上風,眇姑也已趕到,一照面便将妖人驚走。
癞姑還要追逐,眇姑阻住,說:"适見所訪師執,己由空中查知一切因果。
命将二童生魂帶去,不必追究。
"說罷,要過二童生魂,便去見他們父母,告以二童與方、元二人前世夙孽,應以身償,因果已了,仍轉生你家。
現将生魂帶往别處,等其降生之日,當即送來。
又以法力使二童現身,暫時拜别父母,婉言勸告。
二童父母悲喜交集,知是前生因果,不過再遲十月,便可重生。
又聽生而能言,夙因不昧,将來還有仙緣遇合。
事已至此,隻得拜謝允諾,聽其攜去。
方、元二人聞言,知道癞姑借此儆戒私心自利,并非惡意。
現在形迹太露,當地已不可居,隻得另覓名山居住,日夜勤修,欲報前仇。
哪知妖人也恐他們道成難制,不肯甘休,糾合黨羽,到處搜尋。
又惡鬥了幾次,未見多大勝敗。
最後妖徒未來,卻約了一個極厲害的人尋上門來。
眼看危急,恰值屠龍師太師徒三人路過,癞姑一見是他倆,告知師父,一同相助,将那妖人除去。
二人随往登門叩謝,常共往還,反成了莫逆之友。
中有一别,隔了六年,癞姑路過相訪,人已不見,從此不知下落。
分明是佛門中有道神尼,既與妖人為敵,如何又打自己?二人心疑适才癞尼認錯了人,平白吃這一金剛掌,如非近來功力較深,幾乎被她把元嬰震出了竅。
正在尋思,妖人已晃動妖幡,施展邪法,一時妖雲滾滾,邪霧迷茫,魅影憧憧,鬼聲四起,又有數十百道血也似的光華滿空交織,聲勢甚是兇惡。
癞尼卻似未在心上,随手發出神雷,霹靂連聲,震撼山嶽,金光也強盛了好些。
方、元二人猛想起乘着雙方惡鬥不解,正好收回法寶,前來助戰,以報殺身之仇,在此呆看則甚?心念一動,先疑妖人如此厲害,事前又似早窺自己虛實行徑,洞中法寶雖封藏石壁以内,也許仍被劫去。
及至如法收回,并無動靜,才知藏處禁制多半未被破去。
又以原來法體已毀,借人軀殼,又各自吃了一金剛掌,仍疑法力較差,不禁驚喜交集。
飛回洞内一看,原身已為妖火所化,法寶卻是封禁如故。
雖然洞中頗多發掘殘破之迹,因藏得隐秘,禁制神妙,并未被妖人搜去。
二人心中一喜,忙即撤禁取出,分帶身旁。
殺身之仇,自是恨深切骨。
又料癞尼初見動手,必出誤會,那兩件法寶又專破妖法,立即趕往助戰。
才一飛起,便聽前面震天價一聲大響,一道匹練般的金光夾着無數雷火,自天直下,比先前聲勢還要猛烈得多,下面妖雲邪霧,立被沖散。
妖人似已受傷,兩三聲怪嘯過去,那三道紅光已由雷火中飛走,往西南方遙空射去,其疾如電,瞬息已杏。
同時來人化一為二,内中又多了一個小尼姑,也未追趕,就在空中對面交談了幾句,後來小尼姑便自飛去。
小癞尼卻似停空相待,并未飛去。
二人見對方法力這麼高,既感相救之德,又想問明來曆,結一方外之友,仍朝前飛去。
心還覺她不比自己離得遠,這類妖人理應誅戮,為何聽憑逃遁,不去追趕?哪知自己也不是好相與,剛一飛近,未及舉手為禮,便聽對方喝罵道:"不要臉的狗道!自己不能保身,卻強占好人家子女。
快将兩個軀殼留下,自去投生,饒你們不死!"二人聽口風不好,知道對方法力高強,先把遁光按住。
話一聽完,見癞尼已作勢飛來,情知不是對手,隻得一面縱遁光,一面忙答:"道友休要誤會,容我二人說完,如有不合,再請動手如何?"癞尼竟是不容分說,開口先罵道:"放屁!我親眼得見,誰信你的鬼話?"随說手一指,金光如虹,便已飛來。
二人無奈,隻得合力抵禦,口中仍自分辯不已。
癞尼竟似認定二人強占幼童軀殼,非要還出不可,說甚麼也是不聽。
二人雖然所用法寶出自仙傳,神妙無窮,一則對方有佛光護身,難于侵害;二則知道癞尼必有大來頭,先走那個同伴便非尋常,适才所遭的殺身之禍便是以前粗心抗敵而起,方吃大虧,對方又非那左道妖邪,哪裡還敢再樹強敵。
一味苦口分說,隻圖善求,不肯下那毒手。
無奈對方功力頗高,初借到的軀殼久必難支,先頗憂急。
嗣見對方也未盡量施為,與先前和妖人對敵情景不類,隻是苦纏不舍。
幾次想要遁去,均被阻住,好生不解。
後來越鬥越往下降,已然離地不遠。
那地方本離仙樹場不過二裡,适才惡鬥,村人俱都望見。
先甚害怕,時候一久,看出不會殃及旁人,有那大膽一點的便趕往觀看。
見雙方漸漸降低,因聽二人直向癞尼分辯,想起前恩,也壯着膽子在下面接口,代為證實勸解。
說二童自服毒果身死,二位仙長借的是已死之人。
平日為善,還救過全村性命,癞尼仍是不理,極口挖苦,話更尖刻。
直說二童并不該死,二人不能保身,見死不救,反倒乘人于危,種種無恥,正經修道人哪有這樣?二人吃她挖苦得又愧又急,無言可答,一想對方之言并非無理。
打是打不過,走又走不脫,隻是受欺侮辱罵,實在難堪。
迫于無奈,正打算豁出舍了仙業,或是另轉一劫,或就嬰兒煉成鬼仙,将所借軀殼退讓還原,方問有甚麼法力使二童複生,開口說不兩句,癞尼哈哈笑道:"想不到你兩個竟有天良發現之時,如等你們此時讓還軀殼,已是遲了,這一對好兒子的生魂,已被我師兄帶回山去,另想别法重生了。
我和你們打,便為你這兩句人話,既知無理,能夠悔過,便宜你二人吧,我去了。
"說罷,大頭一晃,連人帶金光全都隐去。
二人急喊:"道友慢走!"已無應聲,隻得帶愧降落。
回到村中,見二兒父母已住了悲泣,迎上前來。
見面一談,才知二人初鬥時,二兒父母忽見又有一生相奇醜的小眇尼姑走來,二兒生魂突然現形。
眇尼随請覓一僻處談話,可是在場諸人無一見聞,料是仙佛臨凡。
迎回家中,行禮叩問,才知二尼一名眇姑,一名癞姑,乃神尼屠龍師太的門下。
因奉師命去離此不遠的牛場壩有事,路上遇見方、元二人在鎮上買果子,看出他們是道家嬰兒。
眇姑覺着二人元嬰未固,便出來遊戲人間,實在膽大冒失。
身又不帶邪氣,未成道已喜炫弄,恐其将來狂恣為惡,欲乘其未有惡迹以前,加以誡勉,并查看是甚麼來曆。
眇姑自去辦事,令癞姑潛行跟蹤查看,相機行事。
癞姑尾随到了仙樹場,見二童身死,二人急往取藥。
想聽村人如何說法,沒有随往。
及聽村人對二人甚是感戴,先頗暗贊。
嗣一細查二兒,乃為妖法攝去生魂,因是口角流涎,适有采食野果之事,因而誤會。
暗忖:"此山勝境無多,除師父有一道友在牛場壩茅庵中苦修外,前來數次,均未見有修士寄迹。
村人說前見二人在此隐修,已出意外,怎會還有妖邪在此潛伏?"立即飛起查看,發現二元嬰所去之處,有一洞府,邪氣隐隐。
心想:"莫非二人便是妖邪一黨?"忙即追去。
二人元嬰也正遇警飛回,彼此隐形,來去匆匆,卻未覺察。
癞姑快到洞前,看出妖人隐身洞外,正想掩住窺探。
才一落下,便見離洞不遠,有兩幼童生魂在陰影中掩伏,神情惶遽,并無禁制。
弱小生魂被妖法擒去竟能脫逃,并還能抗風日吹灼,元神如此凝固,必是前生修積,可想而知。
立即行法收入袖内,低聲囑咐,告以勿怕。
妖人中姚開江最是性暴,久候仇人未來,竟忍不住和同伴說起話來。
癞姑側耳一聽,竟是前見元嬰仇人,這才分出邪正。
見二人還未到,恐其誤入羅網,重又飛起,往來路迎回。
遙見場上二人已然現身,趕往一看,二人似已發覺仇敵害了法體,正在借屍還魂。
癞姑心愛二童過甚,老大不以為然。
無如到得稍晚,元嬰已與童屍相合。
一生氣,當時現形。
剛每人打了一個大嘴巴,見二元嬰未震出竅,正想數責追打。
三妖人原是早把二童看中,當日準備攝了生魂再去報仇,以備回山煉法,一舉兩得。
隻因一時疏忽,心想區區幼魂,又在風日之下,決逃不脫,便随意收入身帶法寶囊。
誰知二童根骨特異,生有自來。
先時吃果玩耍,猛覺着命門一冷,身子被甚東西吸住,淩虛而起,哭喊狂呼,無人答應。
剛瞥見下面倒着自己身子,父母村人紛紛哭喊,眼前倏地一暗,便似被人裝入袋内,二童聰明機智,先疑已死。
正在相抱悲泣,忽聽外面妖人說話,湊巧秦玠是漢人,不善土語,各以漢語應答,全被聽去,才知生魂為妖人所攝,正在惶急,欲逃無計,也是五行有救,擒他的一個妖人法力既差,人又粗野,入洞報仇時節,開囊取寶應用,事後不曾封嚴,出時又落在最後。
二童發現頭上天光透人,因聽外面風火及砍殺之聲,不敢就出。
在裡面待了一會,才壯着膽子鑽出,逃得恰是時候,那寶囊又是懸在妖人腰側近股之處,二童容容易易便自脫出。
覺着外面風力猛烈,日光如炙,萬分難禁,迥異尋常。
但知性命關頭,強自忍受,由妖人身後乘其未覺,急匆匆遁入左近密林之中藏起。
此處,日光不到,雖覺好些,風力仍是厲害,隻得沿着樹林緩緩往回路掩逃。
二童先還想着仙人能夠除妖,救他們回生去見爹娘。
嗣又聽出二仙已為妖人暗殺,還要滅他們元嬰生魂,正在驚悸惶急,眼前忽又一暗,便吃癞姑救走。
同時三妖人也談到今日攝此二童回山,便可背師煉法。
内中秦玠最鬼,見同行妖人寶囊露口,怪他大意。
妖人名叫烏隆,本與不合,冷笑回答:"這不比道家元神,日光之下怎會遁走?"秦玠道:"這事難料。
我看二童異常機警,根骨又厚,我們說話必被聽去,豈可大意?"妖人還在争執。
姚開江說:"你不會試看一下?本該謹慎,你隻強争,有甚意思?"姚開江是大師兄,法力最高,性情又暴,妖蠻人人敬畏,不敢違逆。
聞言,正氣忿忿想将生魂抓出,與秦玠查看,再将囊口緊閉。
行法一抓,竟已遁走。
三妖人又用妖法試一收攝,并無回應。
心疑烏隆粗心,初攝到時已被滑脫,心中不快,便令重往攝回。
秦玠道:"仇人道行頗深,我們燒他們原身,嬰兒便有感應,如何經久不來?二童生魂又得而複失。
此事奇怪,莫要被他們鬧鬼?師父所說法寶,一件也未搜到,也許随帶嬰兒身上,俱說不定。
事尚可慮,我料他們必已發現我們,村中現有兩個新死童屍,兩小生魂不能自行歸竅,正好給他們應用。
我們不合自留破綻,烏隆不是他們的對手。
乘着擒回生魂,一同去吧,省得守株待兔,弄巧被他們借了軀殼,或是尋來能手,還吃暗算呢。
"姚開江連聲應是。
三妖人立即飛起,隔老遠便看出二人正往二童屍上合去。
不禁又急又怒,立顯神通,施展邪法,加緊追往。
眼看到達,癞姑發現來了妖人,立舍二人,迎殺上去。
鬥到中間,已占上風,眇姑也已趕到,一照面便将妖人驚走。
癞姑還要追逐,眇姑阻住,說:"适見所訪師執,己由空中查知一切因果。
命将二童生魂帶去,不必追究。
"說罷,要過二童生魂,便去見他們父母,告以二童與方、元二人前世夙孽,應以身償,因果已了,仍轉生你家。
現将生魂帶往别處,等其降生之日,當即送來。
又以法力使二童現身,暫時拜别父母,婉言勸告。
二童父母悲喜交集,知是前生因果,不過再遲十月,便可重生。
又聽生而能言,夙因不昧,将來還有仙緣遇合。
事已至此,隻得拜謝允諾,聽其攜去。
方、元二人聞言,知道癞姑借此儆戒私心自利,并非惡意。
現在形迹太露,當地已不可居,隻得另覓名山居住,日夜勤修,欲報前仇。
哪知妖人也恐他們道成難制,不肯甘休,糾合黨羽,到處搜尋。
又惡鬥了幾次,未見多大勝敗。
最後妖徒未來,卻約了一個極厲害的人尋上門來。
眼看危急,恰值屠龍師太師徒三人路過,癞姑一見是他倆,告知師父,一同相助,将那妖人除去。
二人随往登門叩謝,常共往還,反成了莫逆之友。
中有一别,隔了六年,癞姑路過相訪,人已不見,從此不知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