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八回 小住碧雲塘 曆劫丹砂談霞舉 獨探紅木嶺 沖霄劍氣化龍飛
關燈
小
中
大
二人怎樣,不住環跪哭求,堅不放行。
方、元二人知道妖人必已逃遠,不會再來。
無如山人心實,不聽勸說。
方、元二人見他們哭訴可憐,又不知對頭厲害,以為妖人既是背師為惡,可見乃師人尚不惡,何不尋上門去,責以正義,令其約束徒衆,不許再犯。
聽勸便罷,不然便連他師徒一齊除去,免留害人。
二人主意想定,假說自己便是紅發老祖好友,受他之托,來此懲治惡徒,妖人已然膽寒,不會再來。
山人仍是半信半疑,但又不敢攔阻他們,隻是一味哀求。
周老父女也相随跪求。
二人也恐就在走後這一二日中,妖人來尋周老和山人晦氣,勉強留住了兩日,妖人未來。
當地寨主又令兩個膽大一點的山人,去往所踞洞穴窺探,除發現幾具漢裝女屍和一些強索去的酒食财貨外,并無一人。
方始相信放心,對二人愈發感激,又以好意留住,二人自是不允。
情知妖蠻兇橫,複仇心重,決無善罷,行時又教給衆人和周老一套話,并将周女藏起半年,傳言作為二人也是見色生心,由妖人手裡将人劫走,到手以後并未送回,衆人隻知二人路過撞見,忽然飛空追趕,下文一概不知,以防萬一。
随即起身,往邊山趕去。
紅發老祖在滇邊一帶威望極高,所居之地極易打聽。
二人初生之犢不怕虎,竟到爛桃山登門求見。
這時紅發老祖雖信白、朱二老之言,不許門下為惡,但是護短好勝,根于天性,終改不掉。
二人因見前傷妖人無甚法力,因而看輕乃師,以為區區山蠻邪教,哪在心上。
自己還以為是不願結仇多殺,善意相勸,滿心自恃。
初到時,看見對方許多勢派,門人侍衛其勢洶洶,認定對方好作威福,決非善良,詞色大是不善。
紅發老祖聽門人報知,心已不快,因來人姓名從未聞知,無故來訪,詞色又如此倨傲,不知是甚來曆,為了何事,想了想,姑命入見。
二人見紅發老祖居中正坐,門下好幾輩弟子侍立于側,更有八名侍衛,手持戈矛環立座後。
自己以禮人見,也不起身迎接,隻把手微擺,令就旁坐。
其實對方一見面便把二人功力看透,知是末學新進。
這還是因為常和正教中人來往,恐有要事,奉命而來,才有這點禮貌,否則相待更惡。
二人以為對方過于倨傲,強忍氣忿,冷笑就座。
沒等詢問來意,便把門下妖徒淫惡行徑說出。
正在昌言無忌,詳陳邪正利害之分,忽見衆妖徒面容驟變,好似動了公憤。
上首一個身材高大,貌最兇惡的妖徒,立用土語向乃師說了幾句。
紅發老祖忽把怪眼一翻,立命拿下。
上首二妖徒應聲而出,各放出一股黑煙飛來。
二人深入虎穴,原有準備,也就施為迎敵。
衆妖徒見妖法擒不到來人,紛将法寶飛刀放出。
二人見對方主腦還未動手,單是門下妖徒,便大有能者,與日前所遇大不相同,才着了慌。
原來紅發老祖聽二人當面指摘他師徒罪惡,詞色又極不遜,已是加了忿怒。
事有湊巧,前傷妖人共是五人,乃紅發老祖的第二代徒孫,自告奮勇,去往貴州邊山中創教收徒。
下山才隻兩年,卻在外面為惡。
一般同門妖徒也常借他那裡作樂,一同隐蔽,頗得教祖寵信。
自劫周女被方、元二人所傷,本拟敗逃回山,告知師長、同門,請了能手前往複仇。
因在中途降落,行法醫傷,遇見兩位漢裝少女,又動色心,意欲攝去。
誰知遇見殺星,二女俱精劍術,本就不是對手,心還不舍。
正相持間,又飛來一眇一癞,兩個奇醜的少年女尼,竟與二女相識,一照面,便把五妖人一齊了帳。
為首一個妖人新近煉有元神化身,因是後死,對方把妖人看得太輕,沒有留意,僥幸保住生魂,遁回山去。
妖人本身師父乃紅發者祖愛徒姚開江,這次門人出外傳道,由己力請,事由犯規為惡而起,應敵匆促,仇人姓名來曆全都未問。
正想一面行法,祭煉妖徒生魂,暫時隐瞞,等日後探查出先後仇人是甚來曆,再行設法報複,不料方、元二人忽然尋上門來。
知道師父脾氣,處罰由己,隻要外人一說,立即惱羞成怒,何況對方又如此狂謬無理。
事已敗露,索性把全部怨毒種在來人身上,便用土語告知師父,說五妖人隻不過各尋配偶,教規之所不禁,吃這人聯合同黨一齊殺死。
适才遁回一名生魂,說知此事,正要禀告,仇人已自投到。
這一來,紅發老祖自然怒上加怒,忿火中燒。
因自負法力高強,差一點的人遇上,覺着勝之不武,輕視來人,不屑動手,隻命衆妖徒上前,自然要差得多。
二人去得冒失,臨機卻尚機警,一見形勢不好,大出意料,立打逃走主意。
本身法力雖非紅發老祖之敵,那幾件法寶卻大有威力。
鬥不一會,便将兩件最厲害的法寶取出,一面迎敵,一面防身,冷不防突圍飛去。
等紅發老祖看出那法寶來曆,大吃一驚,知道門人決難取勝。
正待變化元神,下手擒拿,人已遁去,忙率衆追趕出去。
以紅發老祖法力本可趕上,哪知剛追不遠,便由斜刺裡飛來一道青光,長虹也似橫亘天半,将路阻住。
定睛一看,正是那法寶的主人,手指青虹,冷着一張怪臉,停空呆視,也不發話,隻不放過去。
知道此是旁門散仙中惟一人物,脾氣古怪,有通天徹地之能,向不問人間事,不知怎會收此二徒。
如與為敵,立有身敗名裂之憂。
此散仙又向不聽人分說,隻要出頭,便強到底,無可理喻,萬萬招惹不得。
紅發老祖又驚又慌,無可如何,隻得強忍忿怒,垂頭喪氣回去。
青光一瞥即隐。
門下徒黨也随後追到,紅發老祖推說沒有追上,悶悶回山,越想越氣。
先以為此仇萬不可報,又不便對門人說明,空自愧忿了好幾年。
這日出遊,路遇追雲叟白谷逸,無心談起受人欺負。
追雲叟笑答:"這兩個老怪物行迹詭秘,我雖和你一樣算不出他們的動靜,但是他們決不會收這類徒弟。
不能因來人用他法寶,便算拜師,我想其中必有原因。
此人難得出動,上次許是正值出遊,适逢其會;也是你那幾個令高足背師犯規,該有此報。
來人雖是狂妄,此時再去尋他,勝了也是羞辱,越做越無趣,就此拉倒了吧。
"一面又曆舉那散仙的為人和近年行徑心迹。
追雲叟無心之言,意在諷勸。
紅發老祖複仇之心本盛,姚、洪二妖徒恰又随行聽去,回山後師徒計議,再試一回,看那散仙還出面不。
便令二妖徒四出尋訪仇人下落。
本意法寶難敵,尋到仇人歸報,親往報複。
方、元二人逃時,不知有人暗助,始得脫險。
因樹了強敵,不敢再在近處覓地栖身,又往回走,連經過好些山水,不是不合意,便有别的顧慮。
最後在四川大邑縣西八十裡鳳凰山中,找到了一處石洞,地極幽靜,相隔城鎮又不甚遠,便中還可修積善功,便住了下來。
先防仇人追尋,輕易不出,行動極為隐秘。
一晃數年,并無朕兆,漸漸疏懈下來。
因為日久用功,道家元嬰也自煉就。
日常行法閉洞入定,在山中神遊。
先還是一人留守,日久元嬰漸固,時常結伴同出。
又是一年過去。
漸漸煉到嬰兒能攜法寶應用。
眼看再有兩年,便可運用玄功,變化自如,瞬息千裡,無遠弗屆,縱遇有人為難,也無敗理。
哪知仇人忽然尋上門來,二人事前毫無覺察。
因山中有一仙樹場,住有二三十戶人家,年前遭受瘟疫,由二人治愈,救了全村性命。
當地又有一株紫柏,大有十圍,亭亭若蓋,蔭被數畝,相傳乃古仙人遺留。
又有清溪流水,近嶺遙山,岚光樹色,相映成趣,風景佳絕。
場上人家俱都姓衛,世業耕讀,幼童甚多,設有公塾。
每當夕陽在山,明月未上,村童放學,群嬉于樹旁清溪白石之間,别有一種天真之趣。
這些兒童又都家規極好,舉止不俗,山水靈氣所鐘,相貌多半美秀。
内有一雙兄妹,年約十三四,更是聰明靈秀,動人愛憐。
方、元二人閑中無事,每喜引逗群兒為樂,隔些日總去一次,習以為常。
去時,總是先往城市買些果餌,前往分散。
被妖徒發現,也由于此。
二妖徒各帶一二門人,分作兩起尋訪。
這一起共是三人,以姚開江為首,還同有一個最工心計之妖徒秦玠。
因知二人法力高強,惟恐難敵,先不出面,隻在暗中窺伺,終于探出二人所煉元嬰尚未十分凝固,不時出遊。
便設毒計,乘元神他出之際,暗入洞中,把兩具法身毀掉,剩下兩個火候未到的元嬰,豈不手到成功,二人因連日元嬰漸凝,連與群兒嬉遊,均非原身。
好在村人均受過救命之恩,知是神仙中人,見慣不以為奇,又受過囑咐,不為傳揚,相處已久。
這日又是元嬰前往,正趕上最愛的兩小兄妹一時無知,各吃了一枚異果,雙雙死去。
因未見有餘果,隻聽傳說,心愛二童過甚,匆匆不暇查看,也認為誤服蛇銜毒果,放下城裡買來的果子,便即飛回,取藥救治。
路上二人忽然心動,元嬰飛行絕快,相隔又近,眨眼将到。
遙望洞門大開,正有三個着紅半臂的妖人,兩個手挽自己人頭,由内急走出來,重将洞門封閉,隐伏在側。
二人不禁又驚又痛,知道中了仇人的暗算,原身法體已落毒手;并還埋伏洞外,準備等元嬰回洞,驟起殺害。
氣候未成,身邊隻有兩件法寶,用起來功力還差,回去必為所擒。
若不回去,一則元嬰正煉至要緊關頭,不能沒有法身;二則這等大仇,豈可不報? 三則洞中還有法寶,此時倘被敵人得去,還能收回,如被帶回山去,經過妖法祭煉便不能再為己有。
怒火中燒,憂危念切,情急無計之餘,忽然想起新死的那兩個兄妹,均是上等根骨,如能借他們廬舍回生,不特無害,日後還可報仇雪恨。
事急無計,有違救他兄妹初心,也說不得了。
念頭一轉,略微商議,重往場上飛去。
那家父母還當二人定能救他兒子,忽見飛回,心方一喜,二人已往二童的身上合去。
當時回生,告以自身受了妖人暗算,法身已毀,不得不借兩小兄妹軀體一用,事完定有重報,并以法力度他兩個轉世重生。
令勿張揚,以免仇人警覺,難于報仇。
男的想起全村性命,皆二人所救,兩小兄妹又是本已身死,雖然心痛,還能忍住。
女的婦人之見,平日又最鐘愛這一雙兒女,禁不住放聲大哭起來。
方、元二人剛借屍重生,法寶還未收回,見她号哭,恐怕仇敵到來,難于抵敵,正忙勸慰,說:"我暫借你兒子屍體一用,事後必令重生。
"言還未了,倏地眼前人影一晃,現出一個小癞尼姑,心方一驚,耳聽罵道:"不要臉的東西!"二人臉上叭叭兩聲,早各着了一掌。
當時覺着心魂搖搖,似欲飛揚,知道厲害。
又值危疑憂懼之際,對方隻一掌便如此厲害,哪裡還敢冒失,各自收攝心神,連身縱向一旁。
二人正待查明來由,相機進退,忽又怪風大作,一片紅雲疾如奔馬,由所居山洞一面飛來,顯見皆是強敵,益發難于抵禦。
互相使了一個眼色,慌不疊隐了身形,往斜刺裡破空飛去。
飛出裡許,回頭一看,适
方、元二人知道妖人必已逃遠,不會再來。
無如山人心實,不聽勸說。
方、元二人見他們哭訴可憐,又不知對頭厲害,以為妖人既是背師為惡,可見乃師人尚不惡,何不尋上門去,責以正義,令其約束徒衆,不許再犯。
聽勸便罷,不然便連他師徒一齊除去,免留害人。
二人主意想定,假說自己便是紅發老祖好友,受他之托,來此懲治惡徒,妖人已然膽寒,不會再來。
山人仍是半信半疑,但又不敢攔阻他們,隻是一味哀求。
周老父女也相随跪求。
二人也恐就在走後這一二日中,妖人來尋周老和山人晦氣,勉強留住了兩日,妖人未來。
當地寨主又令兩個膽大一點的山人,去往所踞洞穴窺探,除發現幾具漢裝女屍和一些強索去的酒食财貨外,并無一人。
方始相信放心,對二人愈發感激,又以好意留住,二人自是不允。
情知妖蠻兇橫,複仇心重,決無善罷,行時又教給衆人和周老一套話,并将周女藏起半年,傳言作為二人也是見色生心,由妖人手裡将人劫走,到手以後并未送回,衆人隻知二人路過撞見,忽然飛空追趕,下文一概不知,以防萬一。
随即起身,往邊山趕去。
紅發老祖在滇邊一帶威望極高,所居之地極易打聽。
二人初生之犢不怕虎,竟到爛桃山登門求見。
這時紅發老祖雖信白、朱二老之言,不許門下為惡,但是護短好勝,根于天性,終改不掉。
二人因見前傷妖人無甚法力,因而看輕乃師,以為區區山蠻邪教,哪在心上。
自己還以為是不願結仇多殺,善意相勸,滿心自恃。
初到時,看見對方許多勢派,門人侍衛其勢洶洶,認定對方好作威福,決非善良,詞色大是不善。
紅發老祖聽門人報知,心已不快,因來人姓名從未聞知,無故來訪,詞色又如此倨傲,不知是甚來曆,為了何事,想了想,姑命入見。
二人見紅發老祖居中正坐,門下好幾輩弟子侍立于側,更有八名侍衛,手持戈矛環立座後。
自己以禮人見,也不起身迎接,隻把手微擺,令就旁坐。
其實對方一見面便把二人功力看透,知是末學新進。
這還是因為常和正教中人來往,恐有要事,奉命而來,才有這點禮貌,否則相待更惡。
二人以為對方過于倨傲,強忍氣忿,冷笑就座。
沒等詢問來意,便把門下妖徒淫惡行徑說出。
正在昌言無忌,詳陳邪正利害之分,忽見衆妖徒面容驟變,好似動了公憤。
上首一個身材高大,貌最兇惡的妖徒,立用土語向乃師說了幾句。
紅發老祖忽把怪眼一翻,立命拿下。
上首二妖徒應聲而出,各放出一股黑煙飛來。
二人深入虎穴,原有準備,也就施為迎敵。
衆妖徒見妖法擒不到來人,紛将法寶飛刀放出。
二人見對方主腦還未動手,單是門下妖徒,便大有能者,與日前所遇大不相同,才着了慌。
原來紅發老祖聽二人當面指摘他師徒罪惡,詞色又極不遜,已是加了忿怒。
事有湊巧,前傷妖人共是五人,乃紅發老祖的第二代徒孫,自告奮勇,去往貴州邊山中創教收徒。
下山才隻兩年,卻在外面為惡。
一般同門妖徒也常借他那裡作樂,一同隐蔽,頗得教祖寵信。
自劫周女被方、元二人所傷,本拟敗逃回山,告知師長、同門,請了能手前往複仇。
因在中途降落,行法醫傷,遇見兩位漢裝少女,又動色心,意欲攝去。
誰知遇見殺星,二女俱精劍術,本就不是對手,心還不舍。
正相持間,又飛來一眇一癞,兩個奇醜的少年女尼,竟與二女相識,一照面,便把五妖人一齊了帳。
為首一個妖人新近煉有元神化身,因是後死,對方把妖人看得太輕,沒有留意,僥幸保住生魂,遁回山去。
妖人本身師父乃紅發者祖愛徒姚開江,這次門人出外傳道,由己力請,事由犯規為惡而起,應敵匆促,仇人姓名來曆全都未問。
正想一面行法,祭煉妖徒生魂,暫時隐瞞,等日後探查出先後仇人是甚來曆,再行設法報複,不料方、元二人忽然尋上門來。
知道師父脾氣,處罰由己,隻要外人一說,立即惱羞成怒,何況對方又如此狂謬無理。
事已敗露,索性把全部怨毒種在來人身上,便用土語告知師父,說五妖人隻不過各尋配偶,教規之所不禁,吃這人聯合同黨一齊殺死。
适才遁回一名生魂,說知此事,正要禀告,仇人已自投到。
這一來,紅發老祖自然怒上加怒,忿火中燒。
因自負法力高強,差一點的人遇上,覺着勝之不武,輕視來人,不屑動手,隻命衆妖徒上前,自然要差得多。
二人去得冒失,臨機卻尚機警,一見形勢不好,大出意料,立打逃走主意。
本身法力雖非紅發老祖之敵,那幾件法寶卻大有威力。
鬥不一會,便将兩件最厲害的法寶取出,一面迎敵,一面防身,冷不防突圍飛去。
等紅發老祖看出那法寶來曆,大吃一驚,知道門人決難取勝。
正待變化元神,下手擒拿,人已遁去,忙率衆追趕出去。
以紅發老祖法力本可趕上,哪知剛追不遠,便由斜刺裡飛來一道青光,長虹也似橫亘天半,将路阻住。
定睛一看,正是那法寶的主人,手指青虹,冷着一張怪臉,停空呆視,也不發話,隻不放過去。
知道此是旁門散仙中惟一人物,脾氣古怪,有通天徹地之能,向不問人間事,不知怎會收此二徒。
如與為敵,立有身敗名裂之憂。
此散仙又向不聽人分說,隻要出頭,便強到底,無可理喻,萬萬招惹不得。
紅發老祖又驚又慌,無可如何,隻得強忍忿怒,垂頭喪氣回去。
青光一瞥即隐。
門下徒黨也随後追到,紅發老祖推說沒有追上,悶悶回山,越想越氣。
先以為此仇萬不可報,又不便對門人說明,空自愧忿了好幾年。
這日出遊,路遇追雲叟白谷逸,無心談起受人欺負。
追雲叟笑答:"這兩個老怪物行迹詭秘,我雖和你一樣算不出他們的動靜,但是他們決不會收這類徒弟。
不能因來人用他法寶,便算拜師,我想其中必有原因。
此人難得出動,上次許是正值出遊,适逢其會;也是你那幾個令高足背師犯規,該有此報。
來人雖是狂妄,此時再去尋他,勝了也是羞辱,越做越無趣,就此拉倒了吧。
"一面又曆舉那散仙的為人和近年行徑心迹。
追雲叟無心之言,意在諷勸。
紅發老祖複仇之心本盛,姚、洪二妖徒恰又随行聽去,回山後師徒計議,再試一回,看那散仙還出面不。
便令二妖徒四出尋訪仇人下落。
本意法寶難敵,尋到仇人歸報,親往報複。
方、元二人逃時,不知有人暗助,始得脫險。
因樹了強敵,不敢再在近處覓地栖身,又往回走,連經過好些山水,不是不合意,便有别的顧慮。
最後在四川大邑縣西八十裡鳳凰山中,找到了一處石洞,地極幽靜,相隔城鎮又不甚遠,便中還可修積善功,便住了下來。
先防仇人追尋,輕易不出,行動極為隐秘。
一晃數年,并無朕兆,漸漸疏懈下來。
因為日久用功,道家元嬰也自煉就。
日常行法閉洞入定,在山中神遊。
先還是一人留守,日久元嬰漸固,時常結伴同出。
又是一年過去。
漸漸煉到嬰兒能攜法寶應用。
眼看再有兩年,便可運用玄功,變化自如,瞬息千裡,無遠弗屆,縱遇有人為難,也無敗理。
哪知仇人忽然尋上門來,二人事前毫無覺察。
因山中有一仙樹場,住有二三十戶人家,年前遭受瘟疫,由二人治愈,救了全村性命。
當地又有一株紫柏,大有十圍,亭亭若蓋,蔭被數畝,相傳乃古仙人遺留。
又有清溪流水,近嶺遙山,岚光樹色,相映成趣,風景佳絕。
場上人家俱都姓衛,世業耕讀,幼童甚多,設有公塾。
每當夕陽在山,明月未上,村童放學,群嬉于樹旁清溪白石之間,别有一種天真之趣。
這些兒童又都家規極好,舉止不俗,山水靈氣所鐘,相貌多半美秀。
内有一雙兄妹,年約十三四,更是聰明靈秀,動人愛憐。
方、元二人閑中無事,每喜引逗群兒為樂,隔些日總去一次,習以為常。
去時,總是先往城市買些果餌,前往分散。
被妖徒發現,也由于此。
二妖徒各帶一二門人,分作兩起尋訪。
這一起共是三人,以姚開江為首,還同有一個最工心計之妖徒秦玠。
因知二人法力高強,惟恐難敵,先不出面,隻在暗中窺伺,終于探出二人所煉元嬰尚未十分凝固,不時出遊。
便設毒計,乘元神他出之際,暗入洞中,把兩具法身毀掉,剩下兩個火候未到的元嬰,豈不手到成功,二人因連日元嬰漸凝,連與群兒嬉遊,均非原身。
好在村人均受過救命之恩,知是神仙中人,見慣不以為奇,又受過囑咐,不為傳揚,相處已久。
這日又是元嬰前往,正趕上最愛的兩小兄妹一時無知,各吃了一枚異果,雙雙死去。
因未見有餘果,隻聽傳說,心愛二童過甚,匆匆不暇查看,也認為誤服蛇銜毒果,放下城裡買來的果子,便即飛回,取藥救治。
路上二人忽然心動,元嬰飛行絕快,相隔又近,眨眼将到。
遙望洞門大開,正有三個着紅半臂的妖人,兩個手挽自己人頭,由内急走出來,重将洞門封閉,隐伏在側。
二人不禁又驚又痛,知道中了仇人的暗算,原身法體已落毒手;并還埋伏洞外,準備等元嬰回洞,驟起殺害。
氣候未成,身邊隻有兩件法寶,用起來功力還差,回去必為所擒。
若不回去,一則元嬰正煉至要緊關頭,不能沒有法身;二則這等大仇,豈可不報? 三則洞中還有法寶,此時倘被敵人得去,還能收回,如被帶回山去,經過妖法祭煉便不能再為己有。
怒火中燒,憂危念切,情急無計之餘,忽然想起新死的那兩個兄妹,均是上等根骨,如能借他們廬舍回生,不特無害,日後還可報仇雪恨。
事急無計,有違救他兄妹初心,也說不得了。
念頭一轉,略微商議,重往場上飛去。
那家父母還當二人定能救他兒子,忽見飛回,心方一喜,二人已往二童的身上合去。
當時回生,告以自身受了妖人暗算,法身已毀,不得不借兩小兄妹軀體一用,事完定有重報,并以法力度他兩個轉世重生。
令勿張揚,以免仇人警覺,難于報仇。
男的想起全村性命,皆二人所救,兩小兄妹又是本已身死,雖然心痛,還能忍住。
女的婦人之見,平日又最鐘愛這一雙兒女,禁不住放聲大哭起來。
方、元二人剛借屍重生,法寶還未收回,見她号哭,恐怕仇敵到來,難于抵敵,正忙勸慰,說:"我暫借你兒子屍體一用,事後必令重生。
"言還未了,倏地眼前人影一晃,現出一個小癞尼姑,心方一驚,耳聽罵道:"不要臉的東西!"二人臉上叭叭兩聲,早各着了一掌。
當時覺着心魂搖搖,似欲飛揚,知道厲害。
又值危疑憂懼之際,對方隻一掌便如此厲害,哪裡還敢冒失,各自收攝心神,連身縱向一旁。
二人正待查明來由,相機進退,忽又怪風大作,一片紅雲疾如奔馬,由所居山洞一面飛來,顯見皆是強敵,益發難于抵禦。
互相使了一個眼色,慌不疊隐了身形,往斜刺裡破空飛去。
飛出裡許,回頭一看,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