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四回 巧語釋微嫌 寂寂荒山求異寶 玄功消浩劫 茫茫孽海靜沉沙
關燈
小
中
大
,又有禹鼎至寶,尋常妖邪多非汝敵。
此後修積功行,自會見景生情,随緣行事,無須再為叮囑。
汝弟子米明娘雖出旁門,性情根骨俱是上乘。
她和盧妪還有一段因果,此次所得靈丹大是重要,适才還剩六粒在此,不久便有大用。
我和汝母及各位伯叔尊長回山,便須遵照先師仙谕,同修大法,以完未來仙業,不到三次峨眉鬥劍以前,極少出山。
現時群邪披猖,不特原有一些妖邪,如妖鬼、屍魔,以及華山、五台等遺孽,尚在橫行。
開府前後,又樹下不少強敵,多半極惡窮兇,邪法神妙。
軒轅老怪、司空妖道尤為此中巨擘。
危機隐伏,尚未發現的尚不在内。
而邊山紅發老祖、天殘和地缺門下孽徒,以及幻波池豔屍崔盈、小南極群兇、四十六島妖人,也均要相繼與之惡鬥。
衆弟子等雖然受命自天,終屬末學新進,法力不濟。
隻因緣福深厚,多有奇遇,所用法寶、飛劍,不是前古奇珍,便是仙傳至寶,又得各位前輩仙人嘉許期愛,百計維護,本人也各能知自愛,修為勤奮,始能勉力應付。
以我靜中推算,除卻三五人屢世修積,天生福厚者外,未來險難尚多。
運數所限,隻有幾人能以己力人定勝天,其餘終須應劫。
師長同門隻能事後補救,難以先為解免。
此丹乃盧妪以數百年苦功,共用七百餘種靈藥百煉而成。
所煉無多,專為她本人應付末劫之用。
煉成之後,萬分寶貴,這多年來,隻贈了一粒與一同道,一半還是借以試驗此丹靈效如何,否則也還未必。
此回竟以十五粒相贈,固然是想結交我與天癡道友師徒,别有深心;但她竟不惜耗神,默參未來,為我師徒預防,盛意也極可感。
異日如須明娘往助,務要立刻起身,并将你那禹鼎帶去,不可贻誤。
此丹靈效無比,不特起死回生,無論為多厲害的邪法、飛刀、飛劍所傷,隻要肢體尚在,有此一粒,便可接續還原,與陷空島萬年續斷、靈玉膏各有勝場,非同小可。
你等衆弟子有難時,前往救治之後,便追随乙、淩、白、朱等各位尊長,随時為衆弟子策應好了。
" 霞兒此次回山,一半幫助本門修積,完父母當年對師祖所發宏願;一半仍是因為孺慕殷切,意欲借此多承色笑。
聞言便說:"女兒既無專任,何妨仍許女兒居住仙府,俾遂女兒孺慕之私?遇到各位世兄弟妹有事,再行出去,不是一樣嗎?"妙一真人笑道: "女兒已将成道,如何還是這等癡法?我和汝母回山以後,便須虔修大道,輕易不能相見,你便居仙府,也見不着。
而衆弟子因是修為日淺,成就太易,注定該有磨折,吉兇全由自招,承受消弭,各憑緣福,事情仍須經曆。
他們又均奉命各有去處,往往同時遇險,休說你一人,便諸位前輩仙人,也未必全能為之解免。
适才命你接應,不過姑盡人事,聊作後援而已。
如在仙府居住,以我兒的法力和仙府新得異寶,衆弟子有難,極易查知,先為防範,豈非仍是逆數而行嗎?這等行徑,于衆弟子隻暫免目前,得于此者,必失于彼,反而加重。
隻可随機補救,若先為解免,大非所宜。
至于你雖無有專司,反倒成了多多益善。
你此次回山,所為何來?當時均應在外修積,始能符你初願,如何可以随侍不出呢?"又命善遇明娘,不妨多加傳授。
霞兒一一敬諾。
妙一真人知道妖屍敗逃,更無妖邪敢再犯險。
毒火噴完,劫灰便須下降,海中數千裡方圓地域,尚有無量生物,欲早日行法,移向遠海,免緻臨時遷移,不免小有傷害。
便請乙、朱、天癡三人相助,以銅椰島為中心,各向一方,分四面行法移運。
天癡上人歎道:"道兄端的顧慮周詳,此舉真乃亘古以來未有的大功德,即此已完昔年宏願而有餘了。
"妙一真人道:"此乃衆志成城,上格天心,方得消弭巨災浩劫,感召祥和。
功德固是不小,全仗天心仁愛及衆位道友鼎力相助,小弟因人成事,如何敢貪天功,以為己有?"朱由穆笑道:"齊道友也不必太謙,固然衆人出力,連我也不無微勞,決不妄自菲薄。
但是天機微妙,何人得知?就算長眉師伯預示先機,試問此時同門諸位道友,何人有此毅力膽識,敢以已成仙業,甘冒古今未有奇險,稍一應付失宜,便堕泥犁,與萬劫不複之害相拼?道友這多年來,如履如臨,日常籌計,百甚種因,預為布置,還在其次。
我等出力雖多,首倡者誰?長眉師祖仙示,也隻指明時地,略示機宜,一切仍由道兄主持全局,相機應付,我等不過依令奉行。
道兄功勞最大,何必謙虛乃爾?"妙一真人還未答言,乙休已接口笑道:"小和尚,你忒認真。
雖然出家人不講世故,到底神仙也應謙和有禮,才好相與。
他是主體,邀了你們同來成此盛業,難道請人相助,事成之後,卻把别人一概抹煞,連句客氣話都沒有,隻說是他一人之功不成?事實俱在,功之大小,早眷天心,何庸多說?根本癡老兒就不該那麼說,你一恭維,他當然不能實受,總須謙讓兩句,才合情理不是,他如答說:'不錯,此事隻我一人之功,非我不可。
連你們來都是多餘,不過湊湊熱鬧,搖旗呐喊,壯點聲威。
'你就是沒有火性的佛門弟子,聽了這些話,不動嗔惡二念才怪。
自己欠通,還說人家不應謙虛。
他不這麼說,又怎說呢?"朱由穆道:"駝子這張利口貧舌,實實惹厭,我豈是這種心意嗎?"乙休笑道: "你們這些假道學,我最不信服。
你語氣明說他不應謙虛,卻說心意不是。
佛家戒打诳語,口是心非,犯戒一也;聽我一說,你便紅臉,已動嗔惡之念,犯戒二也;佛法禁毀謗人,你卻罵我貧舌利口,犯戒三也。
霎時之間,連犯三戒,還說甚麼四大皆空,一塵不染呢。
"朱由穆笑道:"駝子專喜颠倒是非,捏造黑白,并還恩将仇報。
看你下次遭劫,誰再相援?我自落言诠,已居下乘,似你這等妄人,何值一辯?我不理你了。
"乙休笑道:"小和尚,多年不見,仍然一逗便急。
我駝子向不說裝門面的話,銅椰島是我生平第二次丢人的事。
我大約還有一次劫難,我已早想好幫忙的人,不勞費心了。
"乙、朱二人本是兩世患難良友,說笑已慣,妙一真人、天癡也都知道,俱被引得笑了起來。
朱由穆轉向妙一真人道:"莫為駝子打岔,誤了海底生靈,我們一同動手吧。
" 四仙随議定方略,各擇一面,開始運用仙、釋兩家道法,由本島起始,将方圓四五千裡以内大小生物,一齊移向遠海中去。
天癡上人本來好勝自負,又以素擅五行禁制,以為此舉擅場,必比三人先完,哪知大謬不然。
四人各向一方,同時動手,仍是妙一真人與朱由穆二人最早畢事,也最完善無遺。
天癡上人空自大顯神通,運用五行挪移大搬運法,費了許多精神,結果勉強步武神駝乙休。
但是禁法稍猛,不能皆順物之性,一半行法,一半誘引,竟有好些年久通靈的水族受了傷害。
經此一來,才知功力仍是不濟,棋輸一着,處處相形見绌,不是可以勉強。
心中好生愧服,把平日驕矜之念,為之一祛。
這次行法,因是量多物雜,一意保全,也費了一日夜工夫。
一晃三天,火穴中煙勢日衰,已成強弩之末。
妙一真人見大功即将告成,到了明早日出以前,劫灰便須下降。
笑對天癡上人道: "前次小徒易鼎、易震無知冒犯,尚有法寶遺留磁峰之上,不知可能推情擲還嗎?"天癡上人忙道:"前日相見,便欲奉還,隻為連日追随諸道友行法,移散生靈,未暇及此。
适才已命小徒樓滄洲去取了。
"妙一真人又道:"此役本系天劫所使,遂緻諸位道友各有誤會。
鼎、震二小徒因随衆弟子奉有職司,緻遲請罪。
乃祖易周先生與道友本系知交,事已過去,貧道已與通函,說明此劫經過。
所望看在薄面,互釋前嫌,勿再介意,如何?"天癡上人已知自己無力與這些仙人為敵,加以劫後之身,心存謹慎,巴不得有人出頭言和;何況妙一真人處處公直,毫無軒轾,所施于己甚厚。
日前已然說過,今又重提,焉能不允。
接口答道:"前本無知,事由誤會,道兄一言,無不應命。
"妙一真人随喚易靜和鼎、震兄弟一同降落,向主人請罪賠禮。
天癡上人連忙喚起,極口慰勉,說: "易氏兄弟雖是疏忽,因有妖黨中人追來,情有可原,當時已然處罰。
現在雙方親如一家,以後同輩相遇,互相扶助。
舊事過去,無須再提。
齊道兄太甚謙虛。
"樓滄洲恰自寶藏中将易氏弟兄所失之寶取來,随即交還。
易氏弟兄正為和金、石、二甄六人約定一同行道,這幾位師兄弟各有至寶随身,自己法寶多在銅椰島失去,相形見绌,好生愁悶,最可惜的是那九天十地辟魔神梭,一見發還無損,好不歡喜,忙各拜謝領去不提。
時已深夜,天到子正,穴中毒火便已噴完,隻剩絲絲殘
此後修積功行,自會見景生情,随緣行事,無須再為叮囑。
汝弟子米明娘雖出旁門,性情根骨俱是上乘。
她和盧妪還有一段因果,此次所得靈丹大是重要,适才還剩六粒在此,不久便有大用。
我和汝母及各位伯叔尊長回山,便須遵照先師仙谕,同修大法,以完未來仙業,不到三次峨眉鬥劍以前,極少出山。
現時群邪披猖,不特原有一些妖邪,如妖鬼、屍魔,以及華山、五台等遺孽,尚在橫行。
開府前後,又樹下不少強敵,多半極惡窮兇,邪法神妙。
軒轅老怪、司空妖道尤為此中巨擘。
危機隐伏,尚未發現的尚不在内。
而邊山紅發老祖、天殘和地缺門下孽徒,以及幻波池豔屍崔盈、小南極群兇、四十六島妖人,也均要相繼與之惡鬥。
衆弟子等雖然受命自天,終屬末學新進,法力不濟。
隻因緣福深厚,多有奇遇,所用法寶、飛劍,不是前古奇珍,便是仙傳至寶,又得各位前輩仙人嘉許期愛,百計維護,本人也各能知自愛,修為勤奮,始能勉力應付。
以我靜中推算,除卻三五人屢世修積,天生福厚者外,未來險難尚多。
運數所限,隻有幾人能以己力人定勝天,其餘終須應劫。
師長同門隻能事後補救,難以先為解免。
此丹乃盧妪以數百年苦功,共用七百餘種靈藥百煉而成。
所煉無多,專為她本人應付末劫之用。
煉成之後,萬分寶貴,這多年來,隻贈了一粒與一同道,一半還是借以試驗此丹靈效如何,否則也還未必。
此回竟以十五粒相贈,固然是想結交我與天癡道友師徒,别有深心;但她竟不惜耗神,默參未來,為我師徒預防,盛意也極可感。
異日如須明娘往助,務要立刻起身,并将你那禹鼎帶去,不可贻誤。
此丹靈效無比,不特起死回生,無論為多厲害的邪法、飛刀、飛劍所傷,隻要肢體尚在,有此一粒,便可接續還原,與陷空島萬年續斷、靈玉膏各有勝場,非同小可。
你等衆弟子有難時,前往救治之後,便追随乙、淩、白、朱等各位尊長,随時為衆弟子策應好了。
" 霞兒此次回山,一半幫助本門修積,完父母當年對師祖所發宏願;一半仍是因為孺慕殷切,意欲借此多承色笑。
聞言便說:"女兒既無專任,何妨仍許女兒居住仙府,俾遂女兒孺慕之私?遇到各位世兄弟妹有事,再行出去,不是一樣嗎?"妙一真人笑道: "女兒已将成道,如何還是這等癡法?我和汝母回山以後,便須虔修大道,輕易不能相見,你便居仙府,也見不着。
而衆弟子因是修為日淺,成就太易,注定該有磨折,吉兇全由自招,承受消弭,各憑緣福,事情仍須經曆。
他們又均奉命各有去處,往往同時遇險,休說你一人,便諸位前輩仙人,也未必全能為之解免。
适才命你接應,不過姑盡人事,聊作後援而已。
如在仙府居住,以我兒的法力和仙府新得異寶,衆弟子有難,極易查知,先為防範,豈非仍是逆數而行嗎?這等行徑,于衆弟子隻暫免目前,得于此者,必失于彼,反而加重。
隻可随機補救,若先為解免,大非所宜。
至于你雖無有專司,反倒成了多多益善。
你此次回山,所為何來?當時均應在外修積,始能符你初願,如何可以随侍不出呢?"又命善遇明娘,不妨多加傳授。
霞兒一一敬諾。
妙一真人知道妖屍敗逃,更無妖邪敢再犯險。
毒火噴完,劫灰便須下降,海中數千裡方圓地域,尚有無量生物,欲早日行法,移向遠海,免緻臨時遷移,不免小有傷害。
便請乙、朱、天癡三人相助,以銅椰島為中心,各向一方,分四面行法移運。
天癡上人歎道:"道兄端的顧慮周詳,此舉真乃亘古以來未有的大功德,即此已完昔年宏願而有餘了。
"妙一真人道:"此乃衆志成城,上格天心,方得消弭巨災浩劫,感召祥和。
功德固是不小,全仗天心仁愛及衆位道友鼎力相助,小弟因人成事,如何敢貪天功,以為己有?"朱由穆笑道:"齊道友也不必太謙,固然衆人出力,連我也不無微勞,決不妄自菲薄。
但是天機微妙,何人得知?就算長眉師伯預示先機,試問此時同門諸位道友,何人有此毅力膽識,敢以已成仙業,甘冒古今未有奇險,稍一應付失宜,便堕泥犁,與萬劫不複之害相拼?道友這多年來,如履如臨,日常籌計,百甚種因,預為布置,還在其次。
我等出力雖多,首倡者誰?長眉師祖仙示,也隻指明時地,略示機宜,一切仍由道兄主持全局,相機應付,我等不過依令奉行。
道兄功勞最大,何必謙虛乃爾?"妙一真人還未答言,乙休已接口笑道:"小和尚,你忒認真。
雖然出家人不講世故,到底神仙也應謙和有禮,才好相與。
他是主體,邀了你們同來成此盛業,難道請人相助,事成之後,卻把别人一概抹煞,連句客氣話都沒有,隻說是他一人之功不成?事實俱在,功之大小,早眷天心,何庸多說?根本癡老兒就不該那麼說,你一恭維,他當然不能實受,總須謙讓兩句,才合情理不是,他如答說:'不錯,此事隻我一人之功,非我不可。
連你們來都是多餘,不過湊湊熱鬧,搖旗呐喊,壯點聲威。
'你就是沒有火性的佛門弟子,聽了這些話,不動嗔惡二念才怪。
自己欠通,還說人家不應謙虛。
他不這麼說,又怎說呢?"朱由穆道:"駝子這張利口貧舌,實實惹厭,我豈是這種心意嗎?"乙休笑道: "你們這些假道學,我最不信服。
你語氣明說他不應謙虛,卻說心意不是。
佛家戒打诳語,口是心非,犯戒一也;聽我一說,你便紅臉,已動嗔惡之念,犯戒二也;佛法禁毀謗人,你卻罵我貧舌利口,犯戒三也。
霎時之間,連犯三戒,還說甚麼四大皆空,一塵不染呢。
"朱由穆笑道:"駝子專喜颠倒是非,捏造黑白,并還恩将仇報。
看你下次遭劫,誰再相援?我自落言诠,已居下乘,似你這等妄人,何值一辯?我不理你了。
"乙休笑道:"小和尚,多年不見,仍然一逗便急。
我駝子向不說裝門面的話,銅椰島是我生平第二次丢人的事。
我大約還有一次劫難,我已早想好幫忙的人,不勞費心了。
"乙、朱二人本是兩世患難良友,說笑已慣,妙一真人、天癡也都知道,俱被引得笑了起來。
朱由穆轉向妙一真人道:"莫為駝子打岔,誤了海底生靈,我們一同動手吧。
" 四仙随議定方略,各擇一面,開始運用仙、釋兩家道法,由本島起始,将方圓四五千裡以内大小生物,一齊移向遠海中去。
天癡上人本來好勝自負,又以素擅五行禁制,以為此舉擅場,必比三人先完,哪知大謬不然。
四人各向一方,同時動手,仍是妙一真人與朱由穆二人最早畢事,也最完善無遺。
天癡上人空自大顯神通,運用五行挪移大搬運法,費了許多精神,結果勉強步武神駝乙休。
但是禁法稍猛,不能皆順物之性,一半行法,一半誘引,竟有好些年久通靈的水族受了傷害。
經此一來,才知功力仍是不濟,棋輸一着,處處相形見绌,不是可以勉強。
心中好生愧服,把平日驕矜之念,為之一祛。
這次行法,因是量多物雜,一意保全,也費了一日夜工夫。
一晃三天,火穴中煙勢日衰,已成強弩之末。
妙一真人見大功即将告成,到了明早日出以前,劫灰便須下降。
笑對天癡上人道: "前次小徒易鼎、易震無知冒犯,尚有法寶遺留磁峰之上,不知可能推情擲還嗎?"天癡上人忙道:"前日相見,便欲奉還,隻為連日追随諸道友行法,移散生靈,未暇及此。
适才已命小徒樓滄洲去取了。
"妙一真人又道:"此役本系天劫所使,遂緻諸位道友各有誤會。
鼎、震二小徒因随衆弟子奉有職司,緻遲請罪。
乃祖易周先生與道友本系知交,事已過去,貧道已與通函,說明此劫經過。
所望看在薄面,互釋前嫌,勿再介意,如何?"天癡上人已知自己無力與這些仙人為敵,加以劫後之身,心存謹慎,巴不得有人出頭言和;何況妙一真人處處公直,毫無軒轾,所施于己甚厚。
日前已然說過,今又重提,焉能不允。
接口答道:"前本無知,事由誤會,道兄一言,無不應命。
"妙一真人随喚易靜和鼎、震兄弟一同降落,向主人請罪賠禮。
天癡上人連忙喚起,極口慰勉,說: "易氏兄弟雖是疏忽,因有妖黨中人追來,情有可原,當時已然處罰。
現在雙方親如一家,以後同輩相遇,互相扶助。
舊事過去,無須再提。
齊道兄太甚謙虛。
"樓滄洲恰自寶藏中将易氏弟兄所失之寶取來,随即交還。
易氏弟兄正為和金、石、二甄六人約定一同行道,這幾位師兄弟各有至寶随身,自己法寶多在銅椰島失去,相形見绌,好生愁悶,最可惜的是那九天十地辟魔神梭,一見發還無損,好不歡喜,忙各拜謝領去不提。
時已深夜,天到子正,穴中毒火便已噴完,隻剩絲絲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