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七回 彈指悟夙因 普渡金輪輝寶相 聞鐘參妙谛 一泓寒月證禅心
關燈
小
中
大
心,方得功行圓滿,飛升極樂。
中間隻管千方百計,費盡心力,仍須對方自己回頭,不特依舊不能勉強,連當面明言以告前因後果,剖陳得失利害,使早省悟,均所不能。
所以如非交厚緣深,誓願在先,便是佛門廣大,佛法慈悲,也無人敢輕于嘗試。
主人既出接三位神僧神尼,行法人當然是其中之一。
雖斷定衆中必有有緣人,在等接引度化,看佛光隐得這等快法,被引度人十九皈依,暫時卻看不出來是誰。
這些人方在相互懸揣,謝、葉二人經此佛光一照,已是心神瑩澈,一粒智珠活潑潑的,安然閑立,一念不生。
佛光隐後,随聽遙遠空中,隐隐幾聲佛号,聲到人到,緊接着一陣旃檀異香自空吹堕。
衆仙知道神僧将降,妙一真人方令奏樂禮拜。
面前人影一閃,一個龐眉皓首、懷抱嬰兒的枯瘦長身瞿昙,一個白眉白須、身材高大的和尚,一個相貌清奇的中年比丘,身後還随定一個相貌古拙、面帶忿怒之色的老和尚,已在當前出現。
四位僧、尼到來,也未見有遁光雲氣,隻是淩虛而立。
衆仙十九認得,第二人起是白眉和尚、芬陀神尼和曉月禅師。
那領頭一個,自是久已聞名的千歲神僧天蒙禅師無疑。
忙即一同頂禮下拜不疊。
三位神僧、神尼也各合掌答謝道:"貧僧、貧尼等,有勞諸位道友遠迎,罪過,罪過!"妙一真人道:"弟子等恭奉師命,開辟洞府,發揚正教。
弟子德薄才鮮,道淺魔高,群邪見嫉,欲以毒計颠覆全山。
如彼兇謀得逞,不特弟子等有負恩師天命,罪不可道,便這千百裡内生靈,也同膺浩劫,齊化劫灰。
多蒙二位老禅師與芬陀大師大發慈悲,以無邊法力暗中相助,遍戮邪魔,盡掃妖氛,轉危為安,使滔天禍劫消弭無形,功德無量。
而弟子等實身受之,感德未已。
複荷蓮座飛降,彌增光寵。
大德何敢言報!敬随玄真子大師兄,率領同門師兄弟以及門下衆弟子,謹以香花禮樂,恭迎臨贶。
伏乞指示迷津,加以教誨,俾克無負師命,免于隕越,不勝幸甚!"天蒙禅師微笑答道:"真人太謙。
今日之來,原是貧僧自了心願。
你我所為,同是分内之事,說它則甚?且去仙府說話。
"妙一真人等躬身應諾,随向側立,恭讓先行。
三位僧、尼道聲有潛,便自前行,淩虛徐降,往下面凝碧崖前雲層中落去,衆仙和衆仙賓各駕遁光緊随在後。
一時鐘聲悠揚,仙韻齊奏,祥氛散漫,香煙缭繞,甚是莊嚴。
衆仙飛降極速,依然三僧、尼先到一步。
平台上早有多人仰候,見了三位僧、尼,也都紛紛禮拜。
媖姆和極樂真人李靜虛及靈峤諸仙,也相繼出見。
妙一真人随請殿中落座。
衆仙因這三位僧、尼行輩甚尊,道行法力之高不可思議;尤以天蒙禅師為最,此次先在雪山頂上為開府護法,掃蕩邪魔,事後又生擒曉月禅師,一同降臨,還有機密話說,得見一面已是緣法,不便冒昧忝列。
外客除卻靈峤男女四仙、屠龍師太、李甯、楊瑾、神尼優昙、半邊老尼、媖姆師徒、采薇僧朱由穆、極樂真人李靜虛、百禽道人公冶黃、謝山、半邊大師、鄭颠仙、知非禅師、易周、俠僧轶凡、無名師徒和乙休、淩渾、嵩山二老等二十餘位,餘者多自知分際,見兩為首主人不曾指名相讓,反倒分出人來陪客,料知有事,俱都不曾随入。
便是主人這邊,也隻玄真子、妙一真人夫婦、白雲大師、元元大師和四個随侍輪值的弟子在内,餘人俱在殿外陪客,不曾同進。
那曉月禅師卻始終垂頭喪氣,如醉如癡,随在芬陀大師身側,行止坐立,無不由人指點,直似元神已喪,心靈已失主馭之狀。
休說知非禅師見了慨歎,便是玄真子、妙一真人等一幹舊日同門,也都代他惋惜不置。
賓主就座,随侍四弟子獻上玉乳瓊漿,天蒙禅師等合掌謝領。
玄真子因妙一真人适迎神僧時,曾向曉月禅師行禮,不曾理睬,看出他屢遭挫敗,不特怙過不悛,故态依然,反倒因此羞惱成怒,益發變本加厲,心蘊怨毒,誓不兩立,故意借受佛法禁制,假裝癡呆。
似此叛道忘本,執迷不悟的敗類,師命尊嚴,即念同門之情,也是愛莫能救,不便再與多言。
見天蒙、白眉就座,略微接談,各自低眉端坐,寶相莊嚴,意若有事,便向芬陀大師請問經過。
大師答道:"此人真不可救藥。
叛師背道,罪已難逭。
近去南疆,為報前仇,竟煉了極惡毒的邪法,并勾結蠻僧哈哈和一些邪魔妖道,來與諸位道友為仇,被白眉師兄佛法所制。
我因念在以前曾有數面之緣,念他到令師門下苦心修為,能有今日也非容易,以為他也是有道之士,怎便為了一念貪嗔,甘趨下流,不知順逆利害,到了力竭勢窮,行遭慘劫之際,還不回頭覺醒?于是力向白眉師兄緩頰,略加勸誡,便即放走。
他剛一走,天蒙師兄便用佛法隐晦神光,移形幻相。
我問何故,二位師兄齊說,此人近來入邪日深,為魔所制,為逞一己之私,多行不義,已是喪心病狂,無法挽救,行即反恩為仇,不久仍要約請厲害妖邪,前來報複為祟。
依他本意,颠覆峨眉以後,我們三人中,隻我似乎好欺。
适我放他,為的是免被白眉師兄押送此間,多受一場屈辱,并還免受那玉匣飛刀斬首之劫。
他不但不知感恩,反想仗着邪魔之力,乘我門人不在,孤身入定之時,突然發難,前往暗算。
事成固是稱心,如若被我發覺,來的妖徒自難免于誅戮,正好就此激引軒轅老怪等為首邪魔,全力尋我三人作對。
我聽二位師兄之言,還以為他縱然悖謬,還不緻如此膽大昏愚。
及至默運玄機,細一參詳,居然半點不差。
到了今日傍午,他果約了幾個比較伎倆多一點的妖邪回來,因為佛法所迷,虛實兩皆誤認,自投羅網。
同來妖黨,隻兩個數限未到的見機遁走,餘者均被我除去。
他也受了佛法禁制,被我擒來。
此乃是白眉師兄為踐昔年對令師的前約,有意假手于我。
至于如何處治,乃是貴派家法與令師遺命,悉聽尊便,不與我三人相幹了。
" 話剛說完,忽聽玱然鳴玉之聲。
那藏飛刀的玉匣,本奉長眉真人遺命,在開府以後,藏在中元殿頂一個壁凹以内,這時突自開裂,飛出一柄飛刀。
那刀隻有尺許長,一道光華,寒光閃閃,冷氣森森,耀眼侵肌。
先由殿頂飛出,疾逾電掣,繞殿一周之後,略停了停,然後忽沉忽浮,緩緩往曉月禅師立處飛去。
曉月禅師本是面帶愧忿,垂首低眉,經妙一真人揖讓,坐在三位僧尼左側,雖為佛法所禁,不能自脫,到底在正邪兩派俱都修煉多年,有了極深造詣,法力高強。
本派中人,苦行頭陀已經成道,深知天蒙、白眉二位神僧,決不會親手殺他;芬陀大師也隻将人交到為止,諒必不肯加害。
此外能制自己死命的,隻有玄真子和妙一真人二人。
餘者連白、朱、乙、淩諸仙賓都算上,不是勢均力敵,難分高下;便是至多法力較高,要想傷害自己元神,仍是極難。
這些仇敵都有聲望,自視甚高,不肯衆人合力對付一人。
這個僭當教主的仇人,即便不念以前同門之誼,當着開府盛典,各方仙賓雲集之際,也必要假仁假義,決不肯于當衆加害。
隻有偏心薄情的前師所留玉匣飛刀,厲害無比。
能抵擋此寶的,隻有前古共工氏用太乙元精和萬年寒晶融和淬煉的斷玉鈎。
此鈎現在身上,随心動念,便可飛出迎禦。
仇人既不肯當衆下手,芬陀又隻将己禁住,不令逃遁,法力仍在。
來時,聽白眉口氣,好似自己還有後文,不緻便遭劫數。
便照形勢情理來斷,這些新舊仇敵,萬不至于因見飛刀無效,重又合力下手,置己于死地。
斷定此來不過受些屈辱,并無兇險。
本來早遭劫兵解,憑自己道行法力,轉世修為,一樣速成。
并還可以不必再轉人生,當時尋一好廬舍,立可重生修煉。
不過仇敵法力功候太高,再行轉劫,功力相差,更難追步,此仇越發難報。
再者本身修為,煞非容易,現己脫胎換骨,煉就元嬰,隻為一朝之忿,誤入歧途。
因前在南疆,與哈哈老祖鬥法不勝,拜在他的門下,妄以為可以成仙,報仇雪恨,自為教祖,償那平日心願。
一步走錯,便以錯就錯到底,漸緻仇怨日深,江河日下,無法再反本來。
如若當年不動貪嗔,獨自虔修,本可煉到天仙地位。
就是現在忘本趨邪,隻不過不能飛升靈空仙界,又多了道家一次四九重劫,仙業仍然有望。
這原來肉體怎舍棄去,為此隻有忍辱含垢,等自己脫身以後,準備再用多年薪膽之功,一拼死活。
曉月心雖如此想法,而對前師法力素所深知,自己的悖逆颠倒,多行不義,也不是不知其非。
盡管受了哈哈妖師魔法暗制,當緊要關頭,知道本門法規尊嚴,言必應驗,因而也是有點心驚膽怯,不敢十分自信。
昔年長眉真人所留玉匣飛刀家法,以及另外一些簡箧遺示,多半俱當衆弟子的面,封存收藏,盡管到時始得出現拜觀,不知内容,形式全都見過。
入殿落座,暗中留神觀察,俱無影迹。
玄真子隻向芬陀大師問詢前情,好似事前尚不知悉,否則玉匣早已請出,陳列殿中相待,哪有如此從容暇逸?照此情形,分明因為吉日靈辰,盛會當前,不願以舊日同門來開殺戒,樂得假充好人。
并還想到,叛教的人被外人擒送到此,如不經過處治,任其從容而去,決無此理,至少也要經過一番做作才是。
也許仇敵心狠狡詐,既不便當衆下手,為盛會殺風景;又好不容易擒到,不舍放脫為以後大患。
表面假仁假義,已将玉匣取出,假作顧念前情,仗着外人法力禁制,不能脫身,留此解勸,或是稍微拘禁,便自悔悟。
等到會後人去,再将玉匣飛刀請出,能殺便推在師父遺留的家法威力;不能,再行合力加害,必欲殺己為快,以免飛刀為斷玉鈎所破,有損長眉威嚴,并還放走仇敵,留下未來心腹之患。
主意真個再毒沒有。
轉不如拿話給他叫破,免中暗算。
曉月正在胡思亂想,忽見飛刀突在殿頂出現,他自是識貨,覺出以前親見封刀入匣時,雖覺神物靈異,并無如此威力。
枉自費盡心力,煉成一柄斷玉鈎,自信十分能敵。
這時兩兩相較,分明僅能勉強阻擋,不特結局隻能緩死須臾,并非敵手,甚至連元神嬰兒也為所斬,無能幸免。
心膽立寒,不禁悔恨交集。
見飛刀電掣,轉了一圈,朝己飛來。
尺許長一道銀光,精芒四射,直似一泓秋水,懸在空中。
前面若有極大阻力,其行絕緩。
憂懼危疑中,一眼瞥見妙一真人夫婦目注飛刀,面有笑容,大有得意快心之狀。
中座天蒙禅師,正在低眉入定。
連他所抱三歲童嬰,也在他懷中閉目合晴,端容危坐,相随入定,迥不似初入仙府,青瞳灼灼,東張西望,活潑天真之狀。
曉月心中惡毒之極,無從發洩。
在座諸人法力高強,一擊不中,徒自取辱。
因來時天蒙、白眉中途忽離去了好一會,回來便抱個嬰兒。
聽他三人對談,此子竟是仇人前九世的親生之子,與天蒙極深淵源。
初世便在佛門,因受父母三十九年鐘愛,父母年已八十,忽遇天蒙禅師度化出家。
後來功行精進,萬緣皆空,隻有親恩難報,不能斷念,為此誓發宏願,欲憑自己多生修積,助父母修成仙佛,方成佛門正果。
由此苦行八世,俱是從小出家。
那前生父母,便是仇人夫婦。
因是本身好善,積德累功,終于歸入玄門,成就今日仙業。
此子雖算完了心願,但是過去諸生,除頭一世在天蒙禅師門下外,餘均苦行修持,壽終圓寂,并無多高法力。
又以時緣未至,終未見到父母一面。
直到現今九世,投生在一個多子的善人家中,名叫李洪。
天蒙禅師才去那家,暗地度化而來,一為使他父子重逢,二為自己功行圓滿,幾樁心願已了,不日飛升。
而此子此生,須将以前諸生所發宏願一齊修積完滿,并還随時助他父母光大門戶,直到飛升靈空仙界,始能證果。
當此異派雲起之際,非有一位法力高強的佛家師父不可,故此帶了回來。
看他這時入定神氣,曉月誤以為天蒙禅師正用佛法度此嬰兒,使他元神堅凝,日後易于成道。
暗忖:"仇人真個陰毒可惡。
本是同門至交,因奪了我教主之位,才緻今日慘狀。
現我狼狽至此,毫無動念,反以速死為快。
聽老秃驢說,此子日後于他發揚光大,大有助益。
反正難免兵解,倒不如趁此時機,将此子殺死,就勢拼着原法身不要,再去投生轉世。
一面用斷玉鈎敵住飛刀,不使刀光照頂,先用飛劍自行兵解,好歹出一點怨氣。
仇敵雖多高明,此舉突然發動,又當自己勢迫危臨之際,人所不防,隻要下手神速,未必便達不到;即或無成,仍是兵解,也無别的害處。
中間隻管千方百計,費盡心力,仍須對方自己回頭,不特依舊不能勉強,連當面明言以告前因後果,剖陳得失利害,使早省悟,均所不能。
所以如非交厚緣深,誓願在先,便是佛門廣大,佛法慈悲,也無人敢輕于嘗試。
主人既出接三位神僧神尼,行法人當然是其中之一。
雖斷定衆中必有有緣人,在等接引度化,看佛光隐得這等快法,被引度人十九皈依,暫時卻看不出來是誰。
這些人方在相互懸揣,謝、葉二人經此佛光一照,已是心神瑩澈,一粒智珠活潑潑的,安然閑立,一念不生。
佛光隐後,随聽遙遠空中,隐隐幾聲佛号,聲到人到,緊接着一陣旃檀異香自空吹堕。
衆仙知道神僧将降,妙一真人方令奏樂禮拜。
面前人影一閃,一個龐眉皓首、懷抱嬰兒的枯瘦長身瞿昙,一個白眉白須、身材高大的和尚,一個相貌清奇的中年比丘,身後還随定一個相貌古拙、面帶忿怒之色的老和尚,已在當前出現。
四位僧、尼到來,也未見有遁光雲氣,隻是淩虛而立。
衆仙十九認得,第二人起是白眉和尚、芬陀神尼和曉月禅師。
那領頭一個,自是久已聞名的千歲神僧天蒙禅師無疑。
忙即一同頂禮下拜不疊。
三位神僧、神尼也各合掌答謝道:"貧僧、貧尼等,有勞諸位道友遠迎,罪過,罪過!"妙一真人道:"弟子等恭奉師命,開辟洞府,發揚正教。
弟子德薄才鮮,道淺魔高,群邪見嫉,欲以毒計颠覆全山。
如彼兇謀得逞,不特弟子等有負恩師天命,罪不可道,便這千百裡内生靈,也同膺浩劫,齊化劫灰。
多蒙二位老禅師與芬陀大師大發慈悲,以無邊法力暗中相助,遍戮邪魔,盡掃妖氛,轉危為安,使滔天禍劫消弭無形,功德無量。
而弟子等實身受之,感德未已。
複荷蓮座飛降,彌增光寵。
大德何敢言報!敬随玄真子大師兄,率領同門師兄弟以及門下衆弟子,謹以香花禮樂,恭迎臨贶。
伏乞指示迷津,加以教誨,俾克無負師命,免于隕越,不勝幸甚!"天蒙禅師微笑答道:"真人太謙。
今日之來,原是貧僧自了心願。
你我所為,同是分内之事,說它則甚?且去仙府說話。
"妙一真人等躬身應諾,随向側立,恭讓先行。
三位僧、尼道聲有潛,便自前行,淩虛徐降,往下面凝碧崖前雲層中落去,衆仙和衆仙賓各駕遁光緊随在後。
一時鐘聲悠揚,仙韻齊奏,祥氛散漫,香煙缭繞,甚是莊嚴。
衆仙飛降極速,依然三僧、尼先到一步。
平台上早有多人仰候,見了三位僧、尼,也都紛紛禮拜。
媖姆和極樂真人李靜虛及靈峤諸仙,也相繼出見。
妙一真人随請殿中落座。
衆仙因這三位僧、尼行輩甚尊,道行法力之高不可思議;尤以天蒙禅師為最,此次先在雪山頂上為開府護法,掃蕩邪魔,事後又生擒曉月禅師,一同降臨,還有機密話說,得見一面已是緣法,不便冒昧忝列。
外客除卻靈峤男女四仙、屠龍師太、李甯、楊瑾、神尼優昙、半邊老尼、媖姆師徒、采薇僧朱由穆、極樂真人李靜虛、百禽道人公冶黃、謝山、半邊大師、鄭颠仙、知非禅師、易周、俠僧轶凡、無名師徒和乙休、淩渾、嵩山二老等二十餘位,餘者多自知分際,見兩為首主人不曾指名相讓,反倒分出人來陪客,料知有事,俱都不曾随入。
便是主人這邊,也隻玄真子、妙一真人夫婦、白雲大師、元元大師和四個随侍輪值的弟子在内,餘人俱在殿外陪客,不曾同進。
那曉月禅師卻始終垂頭喪氣,如醉如癡,随在芬陀大師身側,行止坐立,無不由人指點,直似元神已喪,心靈已失主馭之狀。
休說知非禅師見了慨歎,便是玄真子、妙一真人等一幹舊日同門,也都代他惋惜不置。
賓主就座,随侍四弟子獻上玉乳瓊漿,天蒙禅師等合掌謝領。
玄真子因妙一真人适迎神僧時,曾向曉月禅師行禮,不曾理睬,看出他屢遭挫敗,不特怙過不悛,故态依然,反倒因此羞惱成怒,益發變本加厲,心蘊怨毒,誓不兩立,故意借受佛法禁制,假裝癡呆。
似此叛道忘本,執迷不悟的敗類,師命尊嚴,即念同門之情,也是愛莫能救,不便再與多言。
見天蒙、白眉就座,略微接談,各自低眉端坐,寶相莊嚴,意若有事,便向芬陀大師請問經過。
大師答道:"此人真不可救藥。
叛師背道,罪已難逭。
近去南疆,為報前仇,竟煉了極惡毒的邪法,并勾結蠻僧哈哈和一些邪魔妖道,來與諸位道友為仇,被白眉師兄佛法所制。
我因念在以前曾有數面之緣,念他到令師門下苦心修為,能有今日也非容易,以為他也是有道之士,怎便為了一念貪嗔,甘趨下流,不知順逆利害,到了力竭勢窮,行遭慘劫之際,還不回頭覺醒?于是力向白眉師兄緩頰,略加勸誡,便即放走。
他剛一走,天蒙師兄便用佛法隐晦神光,移形幻相。
我問何故,二位師兄齊說,此人近來入邪日深,為魔所制,為逞一己之私,多行不義,已是喪心病狂,無法挽救,行即反恩為仇,不久仍要約請厲害妖邪,前來報複為祟。
依他本意,颠覆峨眉以後,我們三人中,隻我似乎好欺。
适我放他,為的是免被白眉師兄押送此間,多受一場屈辱,并還免受那玉匣飛刀斬首之劫。
他不但不知感恩,反想仗着邪魔之力,乘我門人不在,孤身入定之時,突然發難,前往暗算。
事成固是稱心,如若被我發覺,來的妖徒自難免于誅戮,正好就此激引軒轅老怪等為首邪魔,全力尋我三人作對。
我聽二位師兄之言,還以為他縱然悖謬,還不緻如此膽大昏愚。
及至默運玄機,細一參詳,居然半點不差。
到了今日傍午,他果約了幾個比較伎倆多一點的妖邪回來,因為佛法所迷,虛實兩皆誤認,自投羅網。
同來妖黨,隻兩個數限未到的見機遁走,餘者均被我除去。
他也受了佛法禁制,被我擒來。
此乃是白眉師兄為踐昔年對令師的前約,有意假手于我。
至于如何處治,乃是貴派家法與令師遺命,悉聽尊便,不與我三人相幹了。
" 話剛說完,忽聽玱然鳴玉之聲。
那藏飛刀的玉匣,本奉長眉真人遺命,在開府以後,藏在中元殿頂一個壁凹以内,這時突自開裂,飛出一柄飛刀。
那刀隻有尺許長,一道光華,寒光閃閃,冷氣森森,耀眼侵肌。
先由殿頂飛出,疾逾電掣,繞殿一周之後,略停了停,然後忽沉忽浮,緩緩往曉月禅師立處飛去。
曉月禅師本是面帶愧忿,垂首低眉,經妙一真人揖讓,坐在三位僧尼左側,雖為佛法所禁,不能自脫,到底在正邪兩派俱都修煉多年,有了極深造詣,法力高強。
本派中人,苦行頭陀已經成道,深知天蒙、白眉二位神僧,決不會親手殺他;芬陀大師也隻将人交到為止,諒必不肯加害。
此外能制自己死命的,隻有玄真子和妙一真人二人。
餘者連白、朱、乙、淩諸仙賓都算上,不是勢均力敵,難分高下;便是至多法力較高,要想傷害自己元神,仍是極難。
這些仇敵都有聲望,自視甚高,不肯衆人合力對付一人。
這個僭當教主的仇人,即便不念以前同門之誼,當着開府盛典,各方仙賓雲集之際,也必要假仁假義,決不肯于當衆加害。
隻有偏心薄情的前師所留玉匣飛刀,厲害無比。
能抵擋此寶的,隻有前古共工氏用太乙元精和萬年寒晶融和淬煉的斷玉鈎。
此鈎現在身上,随心動念,便可飛出迎禦。
仇人既不肯當衆下手,芬陀又隻将己禁住,不令逃遁,法力仍在。
來時,聽白眉口氣,好似自己還有後文,不緻便遭劫數。
便照形勢情理來斷,這些新舊仇敵,萬不至于因見飛刀無效,重又合力下手,置己于死地。
斷定此來不過受些屈辱,并無兇險。
本來早遭劫兵解,憑自己道行法力,轉世修為,一樣速成。
并還可以不必再轉人生,當時尋一好廬舍,立可重生修煉。
不過仇敵法力功候太高,再行轉劫,功力相差,更難追步,此仇越發難報。
再者本身修為,煞非容易,現己脫胎換骨,煉就元嬰,隻為一朝之忿,誤入歧途。
因前在南疆,與哈哈老祖鬥法不勝,拜在他的門下,妄以為可以成仙,報仇雪恨,自為教祖,償那平日心願。
一步走錯,便以錯就錯到底,漸緻仇怨日深,江河日下,無法再反本來。
如若當年不動貪嗔,獨自虔修,本可煉到天仙地位。
就是現在忘本趨邪,隻不過不能飛升靈空仙界,又多了道家一次四九重劫,仙業仍然有望。
這原來肉體怎舍棄去,為此隻有忍辱含垢,等自己脫身以後,準備再用多年薪膽之功,一拼死活。
曉月心雖如此想法,而對前師法力素所深知,自己的悖逆颠倒,多行不義,也不是不知其非。
盡管受了哈哈妖師魔法暗制,當緊要關頭,知道本門法規尊嚴,言必應驗,因而也是有點心驚膽怯,不敢十分自信。
昔年長眉真人所留玉匣飛刀家法,以及另外一些簡箧遺示,多半俱當衆弟子的面,封存收藏,盡管到時始得出現拜觀,不知内容,形式全都見過。
入殿落座,暗中留神觀察,俱無影迹。
玄真子隻向芬陀大師問詢前情,好似事前尚不知悉,否則玉匣早已請出,陳列殿中相待,哪有如此從容暇逸?照此情形,分明因為吉日靈辰,盛會當前,不願以舊日同門來開殺戒,樂得假充好人。
并還想到,叛教的人被外人擒送到此,如不經過處治,任其從容而去,決無此理,至少也要經過一番做作才是。
也許仇敵心狠狡詐,既不便當衆下手,為盛會殺風景;又好不容易擒到,不舍放脫為以後大患。
表面假仁假義,已将玉匣取出,假作顧念前情,仗着外人法力禁制,不能脫身,留此解勸,或是稍微拘禁,便自悔悟。
等到會後人去,再将玉匣飛刀請出,能殺便推在師父遺留的家法威力;不能,再行合力加害,必欲殺己為快,以免飛刀為斷玉鈎所破,有損長眉威嚴,并還放走仇敵,留下未來心腹之患。
主意真個再毒沒有。
轉不如拿話給他叫破,免中暗算。
曉月正在胡思亂想,忽見飛刀突在殿頂出現,他自是識貨,覺出以前親見封刀入匣時,雖覺神物靈異,并無如此威力。
枉自費盡心力,煉成一柄斷玉鈎,自信十分能敵。
這時兩兩相較,分明僅能勉強阻擋,不特結局隻能緩死須臾,并非敵手,甚至連元神嬰兒也為所斬,無能幸免。
心膽立寒,不禁悔恨交集。
見飛刀電掣,轉了一圈,朝己飛來。
尺許長一道銀光,精芒四射,直似一泓秋水,懸在空中。
前面若有極大阻力,其行絕緩。
憂懼危疑中,一眼瞥見妙一真人夫婦目注飛刀,面有笑容,大有得意快心之狀。
中座天蒙禅師,正在低眉入定。
連他所抱三歲童嬰,也在他懷中閉目合晴,端容危坐,相随入定,迥不似初入仙府,青瞳灼灼,東張西望,活潑天真之狀。
曉月心中惡毒之極,無從發洩。
在座諸人法力高強,一擊不中,徒自取辱。
因來時天蒙、白眉中途忽離去了好一會,回來便抱個嬰兒。
聽他三人對談,此子竟是仇人前九世的親生之子,與天蒙極深淵源。
初世便在佛門,因受父母三十九年鐘愛,父母年已八十,忽遇天蒙禅師度化出家。
後來功行精進,萬緣皆空,隻有親恩難報,不能斷念,為此誓發宏願,欲憑自己多生修積,助父母修成仙佛,方成佛門正果。
由此苦行八世,俱是從小出家。
那前生父母,便是仇人夫婦。
因是本身好善,積德累功,終于歸入玄門,成就今日仙業。
此子雖算完了心願,但是過去諸生,除頭一世在天蒙禅師門下外,餘均苦行修持,壽終圓寂,并無多高法力。
又以時緣未至,終未見到父母一面。
直到現今九世,投生在一個多子的善人家中,名叫李洪。
天蒙禅師才去那家,暗地度化而來,一為使他父子重逢,二為自己功行圓滿,幾樁心願已了,不日飛升。
而此子此生,須将以前諸生所發宏願一齊修積完滿,并還随時助他父母光大門戶,直到飛升靈空仙界,始能證果。
當此異派雲起之際,非有一位法力高強的佛家師父不可,故此帶了回來。
看他這時入定神氣,曉月誤以為天蒙禅師正用佛法度此嬰兒,使他元神堅凝,日後易于成道。
暗忖:"仇人真個陰毒可惡。
本是同門至交,因奪了我教主之位,才緻今日慘狀。
現我狼狽至此,毫無動念,反以速死為快。
聽老秃驢說,此子日後于他發揚光大,大有助益。
反正難免兵解,倒不如趁此時機,将此子殺死,就勢拼着原法身不要,再去投生轉世。
一面用斷玉鈎敵住飛刀,不使刀光照頂,先用飛劍自行兵解,好歹出一點怨氣。
仇敵雖多高明,此舉突然發動,又當自己勢迫危臨之際,人所不防,隻要下手神速,未必便達不到;即或無成,仍是兵解,也無别的害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