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一回 雪虐風饕 凄絕思母淚 人亡物在 愁煞斷腸人
關燈
小
中
大
狀,好好一個人家,害得這般光景。
再想起主母臨去托孤,握手悲酸,視同骨肉,以及平日相待甚厚,益發悔恨交集。
後來主婦屍首遍尋無迹,蕭珍說是仙人救去,已疑未死。
當日又聽蕭珍說起仙人到來,許多奇迹,以及未了一番話,又是傷心,又是害怕。
有心等蕭逸照着蕭珍所說一查問,豁出擔些不是,愧悔伏地,自承罪狀,幾番隐忍欲發。
偏生蕭逸顧憐愛兒愛女過甚,創巨痛深,恐怕病倒,無人照管,抱定火燒眉毛,隻顧眼前的主見,不敢再耗神思。
既擔心愛子闖禍,又在專心勸他吃點東西,明是破綻,竟沒查問。
一兩日過去,雷二娘受畹秋蠱惑,偶然雖也良心發現,已沒有這般勇氣再吐真情。
如此一念之差,以緻日後無顔再見舊主,終于身敗名裂。
這且不提。
蕭珍經乃父勸勉,又知乃母仙去,悲思大減,父子二人各進了些吃的。
歐陽霜屍首終成懸案。
第三日,蕭逸仍是病倒,醫治半月方愈。
對人隻推說内弟随己習武,無心誤傷,一怒之下,不辭而别。
妻室護短責問,吵了一架,當晚歸來,已尋自盡。
隻是屍體不在,存亡莫蔔。
兩小兄妹自免不了每日悲啼索母。
好在蕭逸經此巨變,每日家居不出,和雷二娘兩人盡心照料,晚來父子四人同睡。
鬧過些日,成了習慣。
可是一提起,仍要哭鬧一場。
蕭逸室在人亡,睹物傷情,在自悲痛悔恨,有何用處?中間想起愛妻去前,對愛子所說之言,連搜過好幾次遺書,終無隻字尋到。
光陰易逝,不覺過了好幾年。
兩小兄妹已不須人,起卧随着父兄,讀書習武,頗有悟性。
蕭珍更日夜文武功兼習,仗着天分聰明,家學淵源,進境甚是神速。
蕭逸也漸漸疑心畹秋鬧鬼,隻是不敢斷定,又無法出口。
每日無聊,仍以教武消遣。
三奸夫婦也帶了各自子女前來學習。
人數一多,年時一久,内中頗有幾個傑出的人才。
尤其蕭逸的表侄大弟子吳誠和畹秋的女兒崔瑤仙,蕭元之子蕭玉,三人最是天資穎異,一點就透。
未一年上,蕭逸不知怎的,看出崔瑤仙為人刁鑽,蕭玉天性涼薄,不甚喜愛。
再加上三個小兄妹自從失母之後,始終厭惡三奸。
對于崔瑤仙、蕭玉更是感情不投,背地磨着蕭逸,不要教這兩人。
蕭逸憐他們是無母之人,先是曲從,後來漸漸成了習慣,對于二人不覺就要淡些。
蕭玉、瑤仙從小一處長大,兩家大人同惡相濟,來往親密,雖都是小小年紀,耳鬓厮磨,早已種下情根。
兩家父母也認為是一對佳偶,心中有了默許,任其同出同入,兩俱無猜。
初習武時,二人年輕好勝,常得師父誇獎,以為必能高出人上。
過了幾年,快要傳授蕭氏本門心法,連畹秋都未學過的幾手絕招了,忽然仍無音信。
隻見師父不時命吳誠、郝潛夫等數人分别單人晚間入谒聽訓,益發起了疑心。
歐陽霜被仙人救去,蕭逸不許提說,畹秋尚未知聞。
起初勾結雷二娘時,本許她向村主進言以子女乏人照料為名,娶她為室,至不濟也納為側室。
誰知蕭逸曾經滄海,伉俪情深,雖然三奸羅網周密,疑念未盡悉除,但對此事,傷心已極。
不但沒有納妾之意,反因自己是個鳏夫,小孩又磨着自己,病愈以後,差不多以父作母,兒女都随父卧起。
雷二娘雖仍信任,除有時令其相助照料子女衣着而外,隻命襄同料理家務,處處都避着瓜李之嫌,談笑不苟。
畹秋見狀,明知無濟,哪肯随便妄談。
雷二娘人頗端莊,自審非分,本無邪念,一時糊塗,為畹秋甘言利誘,一心靜俟撮合。
一則羞于自薦,二則主母去時種種奇迹,時常惴湍不安。
見主人這樣,哪裡還敢示意勾引。
想起虧心背德,認為受了畹秋所害,相對落淚,怨望之情,未免現于神色。
畹秋卻當作所求不遂,心中懷恨,知她是個禍根。
無奈對方防閑甚密,事後日在蕭家操作,永不與自己交往,再說私語,急切間無法料理。
聽了女兒瑤仙之言,益發疑心二娘氣憤時露了機秘,因而蕭逸遷怒愛女,不肯傳授。
知蕭逸夫妻情重,已疑乃妻有私,尚且如此,如知真相,必不甘休,頗着了好些日子急。
嗣後暗中留意考查,看出蕭逸仍是夢夢,否則決無如此相安,對自己夫妻也是好好的,隻想不出他憎嫌愛女,是何原故。
為免後患,謀害二娘,以圖滅口之念愈急,連用了好些心機,俱未生效。
轉眼又是寒冬臘月。
也是雷二娘命數該終。
蕭逸見愛妻鴻飛冥冥,久不歸來,愛兒愛女逐漸長大,不時牽衣索母,絮問歸期,本來創巨痛深,與日俱積。
山中地暖,自出事那一年起,再沒降過雪。
這年偏在歐陽霜出事的頭三天,降下空前未有的大雪,接連三日,雪花如掌,連下不息。
第四日早起,蕭逸因雪大停課,獨坐房中,睹景傷心,觸動悲懷,背人痛哭了一陣。
想起祖父在日,最好交結方外,遍遊名山大川,訪求異士,暮年舉族歸隐。
曾說生平甚麼能人都遇見過,惟獨心目中終生向往的神仙中人,以及道述之士,卻是空發許多癡想,白受許多跋涉,不特毫無所遇,連一個真能請召仙佛、用符咒驅遣神鬼的術士,都未遇過。
就有幾個,也是處士虛聲,耳聞神奇,眼見全非。
甚至神仙的對象,如山精夜叉鬼怪之流,也曾為了好奇心勝,不畏險阻,常在幽壑栖身,深山夜行,不下數十百次,除了人力能敵的毒蟲蛇蟒、奇禽異獸之類,也是一樣不遇。
可見神仙鬼怪,終屬渺茫。
自隐此村,到此已經三世,從無異事發生。
怎麼單單愛妻自盡那一天,會有神仙降臨,既救其母,複救其子,說得那般活靈活現?仿佛神仙專為斯人而來。
假如是真,珍兒曾聽仙語,不應醒來還那麼哀痛索母,直到自己暈厥醒轉,方改了語氣。
此子雖幼,聰明異常,哪知不是乃母先教好這一套言語,故布疑陣出走,托名仙去,借以洗刷清白?當時聞言,本未深信,偏生三個子女同時病重,都好得那麼快法,不由人不相信。
記得第三日,自己便即病倒,神志昏迷,頭兩天事,回憶似不甚真。
仙迹多由二娘、珍兒事後重述,甚是神奇。
隻恐并無其事,乍遭巨變,神志全昏,誤信小兒之言,以僞作真。
照那晚風雪嚴寒情景,愛妻翻山逃出,既有成謀,自然無顔回轉,勢非葬身荒山雪窟之中不可。
否則仙人不打诳語,既說過兩年來看望,平日她又那般鐘愛兒女,哪有說了不算,一去不歸之理? 事不關心,關心者亂。
蕭逸先對乃妻那樣忿極相煎,實由于愛之太深,故爾恨之愈切。
年時一久,一天到晚隻要回想到她那許多好處,已不再計及奸情真僞,苦思不已,越想念頭越左,直料到十有八九,決無生路。
正在心傷腸斷,恰值雷二娘從家塾中陪着三個愛兒愛女回轉,淚汪汪齊聲哭進門來,吞聲哭訴道:"爹爹,今天是媽媽被神仙救去的日子,好多年了,怎麼還沒回來呀?"雷二娘也紅着一張苦臉說道:"他三個在塾裡,書也不念,話也不說。
老師知道那年是今天出的事,怕急壞了他們,見雪勢漸止,不等放學,就叫回來。
想起來也真叫人傷心呢!"蕭逸聞言,悲痛已極,猛然心中一動。
暗忖:"多年過信小兒之言,以為愛妻未死,不特衣冢未設,連靈位都沒有。
如真仙去,可見仙人常由此經過,又久未歸來,當可誠求。
就說她恨着自己,女子如此至性孝思,必可感其降臨。
如已死去,多年未營祭奠,今值忌辰,更應哭祭一番,略盡點心,不枉夫妻一場。
"想到這裡,忙命二娘去廚房趕備愛妻平日喜吃的酒菜和一份香燭。
日裡先虔敬通誠,乞仙憐佑,賜歸一見,或是到時略示存亡靈迹。
晚來率了子女,去至竹園當年自盡之處,先照日裡乞求默禱,靜俟仙人降靈。
如無迹兆,事便子虛,那時再行遙祭。
再等三日,設位立主,改葬衣冠,重營祭奠。
二娘心虛内疚,日懷隐憂,巴不得能判出仙迹真僞,好安點心;或是設法吐實認罪,挽蓋前愆。
聞言大為贊同,忙即如言辦理去訖。
這日門徒恰已先期因雪遣散,衆人也知是他傷心之日,不便相擾,無一外人在房。
蕭逸便把前一段意思告知子女,勸道:"你們母親已成仙人,雖說遲早回家看望你們,但不知還要多久。
今天是她仙去的日子,那位老神仙說不定要由此經過,恰好雪也止了。
今晚人靜後,我父子四人同了雷二娘,備下香燭,給神仙和她上供,一同虔誠禱告。
她心一軟,不該回來的,也回來了。
你們單哭有甚用處?"蕭珍等三個小孩聞言,立時止了悲哭,恨不得當時就要前往。
蕭逸說:"日裡有人過往,神仙必不肯降。
隻可先随我往佛堂燒香叩頭,通白一陣,不要張皇,鬧得外人知道,反而不好。
"三小孩連聲應了。
蕭逸見三個子女個個熱誠外露,孺慕情深。
大的低頭沉思,一言不發;兩個小的,不住問長問短,到底今晚媽媽能回不,俱都滿臉切盼之容。
好生傷感,随口安慰了幾句。
雷二娘回報,香燭備好,上供的菜肴酒果,已命廚房預備,俱是主母愛吃之物。
等自己随着主人進香通白之後,立即親往庖制。
蕭逸聞言,便命子女洗漱,重整衣冠。
大家同往佛堂,在觀音座前進完了香,父子四人先後跪祝了一番。
雷二娘神明内疚,本已悔恨交加;再見三小兄妹祝時聲淚俱下,哭喊媽媽,甚是凄楚動人,益發觸動酸腸。
想起那年主母才走,不多一會,主人便回,自己如非誤受奸人誘迫,隻要稍一抗拒,三奸陰謀立即敗露,主母還可挽救回來。
即或不然,她一生清白,總算洗刷幹淨。
何緻把一個賢德恩厚的主母,害得夫離子散,生死不明?如真仙去,自己縱然負她,尚幸年來未有逾分之求,對她子女尤極用心照料。
畹秋厲害,自己懦弱,均所深知。
異日歸來,诿諸被迫無奈,也還有個解說,她為人厚道,必允将功折罪。
最怕葬身雪窟,因為蕭珍一言,連神主都未給她立,三奸又複散布謠言,村人背後頗多妄測,似這屍骨無
再想起主母臨去托孤,握手悲酸,視同骨肉,以及平日相待甚厚,益發悔恨交集。
後來主婦屍首遍尋無迹,蕭珍說是仙人救去,已疑未死。
當日又聽蕭珍說起仙人到來,許多奇迹,以及未了一番話,又是傷心,又是害怕。
有心等蕭逸照着蕭珍所說一查問,豁出擔些不是,愧悔伏地,自承罪狀,幾番隐忍欲發。
偏生蕭逸顧憐愛兒愛女過甚,創巨痛深,恐怕病倒,無人照管,抱定火燒眉毛,隻顧眼前的主見,不敢再耗神思。
既擔心愛子闖禍,又在專心勸他吃點東西,明是破綻,竟沒查問。
一兩日過去,雷二娘受畹秋蠱惑,偶然雖也良心發現,已沒有這般勇氣再吐真情。
如此一念之差,以緻日後無顔再見舊主,終于身敗名裂。
這且不提。
蕭珍經乃父勸勉,又知乃母仙去,悲思大減,父子二人各進了些吃的。
歐陽霜屍首終成懸案。
第三日,蕭逸仍是病倒,醫治半月方愈。
對人隻推說内弟随己習武,無心誤傷,一怒之下,不辭而别。
妻室護短責問,吵了一架,當晚歸來,已尋自盡。
隻是屍體不在,存亡莫蔔。
兩小兄妹自免不了每日悲啼索母。
好在蕭逸經此巨變,每日家居不出,和雷二娘兩人盡心照料,晚來父子四人同睡。
鬧過些日,成了習慣。
可是一提起,仍要哭鬧一場。
蕭逸室在人亡,睹物傷情,在自悲痛悔恨,有何用處?中間想起愛妻去前,對愛子所說之言,連搜過好幾次遺書,終無隻字尋到。
光陰易逝,不覺過了好幾年。
兩小兄妹已不須人,起卧随着父兄,讀書習武,頗有悟性。
蕭珍更日夜文武功兼習,仗着天分聰明,家學淵源,進境甚是神速。
蕭逸也漸漸疑心畹秋鬧鬼,隻是不敢斷定,又無法出口。
每日無聊,仍以教武消遣。
三奸夫婦也帶了各自子女前來學習。
人數一多,年時一久,内中頗有幾個傑出的人才。
尤其蕭逸的表侄大弟子吳誠和畹秋的女兒崔瑤仙,蕭元之子蕭玉,三人最是天資穎異,一點就透。
未一年上,蕭逸不知怎的,看出崔瑤仙為人刁鑽,蕭玉天性涼薄,不甚喜愛。
再加上三個小兄妹自從失母之後,始終厭惡三奸。
對于崔瑤仙、蕭玉更是感情不投,背地磨着蕭逸,不要教這兩人。
蕭逸憐他們是無母之人,先是曲從,後來漸漸成了習慣,對于二人不覺就要淡些。
蕭玉、瑤仙從小一處長大,兩家大人同惡相濟,來往親密,雖都是小小年紀,耳鬓厮磨,早已種下情根。
兩家父母也認為是一對佳偶,心中有了默許,任其同出同入,兩俱無猜。
初習武時,二人年輕好勝,常得師父誇獎,以為必能高出人上。
過了幾年,快要傳授蕭氏本門心法,連畹秋都未學過的幾手絕招了,忽然仍無音信。
隻見師父不時命吳誠、郝潛夫等數人分别單人晚間入谒聽訓,益發起了疑心。
歐陽霜被仙人救去,蕭逸不許提說,畹秋尚未知聞。
起初勾結雷二娘時,本許她向村主進言以子女乏人照料為名,娶她為室,至不濟也納為側室。
誰知蕭逸曾經滄海,伉俪情深,雖然三奸羅網周密,疑念未盡悉除,但對此事,傷心已極。
不但沒有納妾之意,反因自己是個鳏夫,小孩又磨着自己,病愈以後,差不多以父作母,兒女都随父卧起。
雷二娘雖仍信任,除有時令其相助照料子女衣着而外,隻命襄同料理家務,處處都避着瓜李之嫌,談笑不苟。
畹秋見狀,明知無濟,哪肯随便妄談。
雷二娘人頗端莊,自審非分,本無邪念,一時糊塗,為畹秋甘言利誘,一心靜俟撮合。
一則羞于自薦,二則主母去時種種奇迹,時常惴湍不安。
見主人這樣,哪裡還敢示意勾引。
想起虧心背德,認為受了畹秋所害,相對落淚,怨望之情,未免現于神色。
畹秋卻當作所求不遂,心中懷恨,知她是個禍根。
無奈對方防閑甚密,事後日在蕭家操作,永不與自己交往,再說私語,急切間無法料理。
聽了女兒瑤仙之言,益發疑心二娘氣憤時露了機秘,因而蕭逸遷怒愛女,不肯傳授。
知蕭逸夫妻情重,已疑乃妻有私,尚且如此,如知真相,必不甘休,頗着了好些日子急。
嗣後暗中留意考查,看出蕭逸仍是夢夢,否則決無如此相安,對自己夫妻也是好好的,隻想不出他憎嫌愛女,是何原故。
為免後患,謀害二娘,以圖滅口之念愈急,連用了好些心機,俱未生效。
轉眼又是寒冬臘月。
也是雷二娘命數該終。
蕭逸見愛妻鴻飛冥冥,久不歸來,愛兒愛女逐漸長大,不時牽衣索母,絮問歸期,本來創巨痛深,與日俱積。
山中地暖,自出事那一年起,再沒降過雪。
這年偏在歐陽霜出事的頭三天,降下空前未有的大雪,接連三日,雪花如掌,連下不息。
第四日早起,蕭逸因雪大停課,獨坐房中,睹景傷心,觸動悲懷,背人痛哭了一陣。
想起祖父在日,最好交結方外,遍遊名山大川,訪求異士,暮年舉族歸隐。
曾說生平甚麼能人都遇見過,惟獨心目中終生向往的神仙中人,以及道述之士,卻是空發許多癡想,白受許多跋涉,不特毫無所遇,連一個真能請召仙佛、用符咒驅遣神鬼的術士,都未遇過。
就有幾個,也是處士虛聲,耳聞神奇,眼見全非。
甚至神仙的對象,如山精夜叉鬼怪之流,也曾為了好奇心勝,不畏險阻,常在幽壑栖身,深山夜行,不下數十百次,除了人力能敵的毒蟲蛇蟒、奇禽異獸之類,也是一樣不遇。
可見神仙鬼怪,終屬渺茫。
自隐此村,到此已經三世,從無異事發生。
怎麼單單愛妻自盡那一天,會有神仙降臨,既救其母,複救其子,說得那般活靈活現?仿佛神仙專為斯人而來。
假如是真,珍兒曾聽仙語,不應醒來還那麼哀痛索母,直到自己暈厥醒轉,方改了語氣。
此子雖幼,聰明異常,哪知不是乃母先教好這一套言語,故布疑陣出走,托名仙去,借以洗刷清白?當時聞言,本未深信,偏生三個子女同時病重,都好得那麼快法,不由人不相信。
記得第三日,自己便即病倒,神志昏迷,頭兩天事,回憶似不甚真。
仙迹多由二娘、珍兒事後重述,甚是神奇。
隻恐并無其事,乍遭巨變,神志全昏,誤信小兒之言,以僞作真。
照那晚風雪嚴寒情景,愛妻翻山逃出,既有成謀,自然無顔回轉,勢非葬身荒山雪窟之中不可。
否則仙人不打诳語,既說過兩年來看望,平日她又那般鐘愛兒女,哪有說了不算,一去不歸之理? 事不關心,關心者亂。
蕭逸先對乃妻那樣忿極相煎,實由于愛之太深,故爾恨之愈切。
年時一久,一天到晚隻要回想到她那許多好處,已不再計及奸情真僞,苦思不已,越想念頭越左,直料到十有八九,決無生路。
正在心傷腸斷,恰值雷二娘從家塾中陪着三個愛兒愛女回轉,淚汪汪齊聲哭進門來,吞聲哭訴道:"爹爹,今天是媽媽被神仙救去的日子,好多年了,怎麼還沒回來呀?"雷二娘也紅着一張苦臉說道:"他三個在塾裡,書也不念,話也不說。
老師知道那年是今天出的事,怕急壞了他們,見雪勢漸止,不等放學,就叫回來。
想起來也真叫人傷心呢!"蕭逸聞言,悲痛已極,猛然心中一動。
暗忖:"多年過信小兒之言,以為愛妻未死,不特衣冢未設,連靈位都沒有。
如真仙去,可見仙人常由此經過,又久未歸來,當可誠求。
就說她恨着自己,女子如此至性孝思,必可感其降臨。
如已死去,多年未營祭奠,今值忌辰,更應哭祭一番,略盡點心,不枉夫妻一場。
"想到這裡,忙命二娘去廚房趕備愛妻平日喜吃的酒菜和一份香燭。
日裡先虔敬通誠,乞仙憐佑,賜歸一見,或是到時略示存亡靈迹。
晚來率了子女,去至竹園當年自盡之處,先照日裡乞求默禱,靜俟仙人降靈。
如無迹兆,事便子虛,那時再行遙祭。
再等三日,設位立主,改葬衣冠,重營祭奠。
二娘心虛内疚,日懷隐憂,巴不得能判出仙迹真僞,好安點心;或是設法吐實認罪,挽蓋前愆。
聞言大為贊同,忙即如言辦理去訖。
這日門徒恰已先期因雪遣散,衆人也知是他傷心之日,不便相擾,無一外人在房。
蕭逸便把前一段意思告知子女,勸道:"你們母親已成仙人,雖說遲早回家看望你們,但不知還要多久。
今天是她仙去的日子,那位老神仙說不定要由此經過,恰好雪也止了。
今晚人靜後,我父子四人同了雷二娘,備下香燭,給神仙和她上供,一同虔誠禱告。
她心一軟,不該回來的,也回來了。
你們單哭有甚用處?"蕭珍等三個小孩聞言,立時止了悲哭,恨不得當時就要前往。
蕭逸說:"日裡有人過往,神仙必不肯降。
隻可先随我往佛堂燒香叩頭,通白一陣,不要張皇,鬧得外人知道,反而不好。
"三小孩連聲應了。
蕭逸見三個子女個個熱誠外露,孺慕情深。
大的低頭沉思,一言不發;兩個小的,不住問長問短,到底今晚媽媽能回不,俱都滿臉切盼之容。
好生傷感,随口安慰了幾句。
雷二娘回報,香燭備好,上供的菜肴酒果,已命廚房預備,俱是主母愛吃之物。
等自己随着主人進香通白之後,立即親往庖制。
蕭逸聞言,便命子女洗漱,重整衣冠。
大家同往佛堂,在觀音座前進完了香,父子四人先後跪祝了一番。
雷二娘神明内疚,本已悔恨交加;再見三小兄妹祝時聲淚俱下,哭喊媽媽,甚是凄楚動人,益發觸動酸腸。
想起那年主母才走,不多一會,主人便回,自己如非誤受奸人誘迫,隻要稍一抗拒,三奸陰謀立即敗露,主母還可挽救回來。
即或不然,她一生清白,總算洗刷幹淨。
何緻把一個賢德恩厚的主母,害得夫離子散,生死不明?如真仙去,自己縱然負她,尚幸年來未有逾分之求,對她子女尤極用心照料。
畹秋厲害,自己懦弱,均所深知。
異日歸來,诿諸被迫無奈,也還有個解說,她為人厚道,必允将功折罪。
最怕葬身雪窟,因為蕭珍一言,連神主都未給她立,三奸又複散布謠言,村人背後頗多妄測,似這屍骨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