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一回 雪虐風饕 凄絕思母淚 人亡物在 愁煞斷腸人
關燈
小
中
大
,否則不是孝順兒子。
這幾句話,本就牢牢記在心裡。
及見乃母一失蹤,尋思前言,頗疑受了三奸之害,已是疑恨交加,不過心深,沒有發作罷了。
三奸當他小孩,不曾在意,終于吃了大虧。
這且不言。
畹秋一見面,故意用隐語暗點蕭逸:"怎麼不好,也該看在多年恩愛與所生子女分上,萬萬不該操之過急,鬧出事來。
我以前早就看破,想餌患于無形,所以屢勸早為乃弟完姻,不肯明言,便由于此。
不知怎的,竟會被你看破,也不和人商量。
就說村人平日重她為人,不疑有他,不緻出醜,丢下這些小兒小女,看你怎了?"把蕭逸大大埋怨了一番。
蕭逸也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誤中奸人陰謀詭計,把全村無人肯信的醜事,會認假為真,把一個賢惠恩愛的結發妻,幾乎葬送。
仇人明明在那裡幸災樂禍,竟會聽不出來,聞言隻是搖頭,一言不發。
過午以後,出尋村人相次回轉。
先去的十數人,内中頗有兩個能手,力說師娘定未翻山外出。
想起愛子之言,難道愛妻真個冤枉,仙人見憐,将她救走不成?但看她事發時情景,又那般逼真,處處顯得心虛,是何緣故?痛定思痛,把頭腦都想成了麻木,終是疑多信少。
這一天工夫,三個小孩子也不哭,也不吃,眼含痛淚,呆呆竟日,全都病倒床上,蕭珍更連眼都不閉。
蕭逸恐自己再一病倒,事情更糟,勉強又勉強地撇下愁腸,極力自己寬解,略進了點飲食。
無奈創矩痛深,越這樣,愁悔痛恨越發交集。
似這樣過了三天極悲苦的日子,眼看小孩俱都失魂落魄,似有病狀,連請高手用藥,入喉即吐,全不見效。
蕭珍已是三夜失眠。
小的兩個,更是淚眼已枯,時而見血,小口微微張動,聲音全無,周身火一般熱。
眼看三條小命,難保一條。
蕭逸見狀,似油煎刀絞一般。
暗忖:"好好一個家庭,變得這樣愁慘之狀。
倘子女再斷送,有何生趣?"一着急,不由長歎一聲,昏暈過去。
這時恰值雷二娘剛剛走出。
一些來慰問的村衆見他父子如此,自知無法解勸,俱都别去。
誰也不知道蕭逸暈死床上。
等過一會回醒,眼還未睜,耳聽蕭珍和兩小子女急喊爹爹,雖是哭音,卻甚清脆。
兩個小的失音已久,便是蕭珍也數日不眠不食,喉音早啞,有氣無力,與兩小兄妹病卧榻上,起坐皆難,口音怎會這等清亮?方疑是夢,耳聽哭喊之聲越急。
雷二娘正由外面聞聲奔來,同時覺着小孩俱在身上爬着。
試睜眼一看,果然三個小孩俱都爬起,伏在自己身上,連哭帶喊。
二娘喜得直喊:"神仙菩薩保佑,一會工夫,他三個小娃兒病都好了,真是怪事。
"蕭逸喜出望外。
自己深明醫理,知三小孩思母成疾,心身交敝,分明心病,無藥可醫,再有三日,即成絕症。
就算乃母歸來,了卻心願,這等内外兩傷,精血全虧,也須調治多日,方能告痊。
怎好得這般快法?尤其是自己一醒轉,三小全都破啼為笑,現出數日未見的笑容,仿佛愁雲盡掃。
平日家庭快樂已慣,還不覺得,人在絕望之餘,忽然遇此夢想不到的幸事,立覺天趣盎然,滿室生春,不由愁腸大解,心神為之一快。
隻是事太奇怪,方欲問訊,小的兩個已拉着蕭逸的手,争搶說道:"媽媽好了,過年就來帶我們呢。
我肚子餓,要吃稀飯。
仙人還許我吃奶呢。
" 蕭逸聞言,心中一動,忙問蕭珍:"你三個是怎麼好得病?"言還未了,蕭珍已接着答道:"剛才爹爹一聲歎氣,暈倒床上,我着急想起,沒有力氣,隻喊了兩聲。
忽然一道電光,從窗外飛進來,屋裡就現出一個穿得極破,從未見過的婆婆。
我一害怕,想喊二娘來催她出去,她就說了話。
一聽,就是前黑夜我跌在雪裡,說将媽救走的那女人的口音。
我忙問她:'你是救我媽的仙人麼?'她說:'是的,你這娃兒真聰明,真有孝心。
你媽現在我庵中學道,要過些年才回來。
我來是為救你們三個乖娃兒。
你們病得快死了,吃了我的藥,立時就好。
你媽現在好着呢。
到時自來看望你們。
不許亂想,想出病來,她一知道,就不愛你們了。
'随說,随嘴對嘴,朝我們每人嘴裡吐了兩口香氣。
我覺得有一股熱氣,從喉嚨裡直燙到小肚子底下,立時身上就輕了,頭也不暈了。
弟弟妹妹也不啞了。
我見爹爹還沒醒轉,剛跳起拉她,那婆婆說:'你爹爹太沒情義,本來不想管他,看你三個分上吧。
'說完,在爹爹頭上打了一下。
又是亮光一閃,無影無蹤。
我們才喊了兩聲,爹爹就醒了。
" 蕭逸早摸了子女脈象,果然複原,好生驚訝。
小孩不會說謊,而且三個小孩病象本危,如非仙人憐救,怎會好得這麼快?照此一看,愛妻外遇一節,頗似出于誤會。
心裡悔恨,一着急,頓覺頭腦沉沉,神昏心顫。
知道自己勞傷太甚,再要過于悲苦,決不能支。
如真事屬子虛,鴻飛冥冥,斯人已遠,仙人雖有他年來探子女一言,究屬難定。
子女方得轉危為安,自身莫再病倒,先顧眼前為是。
隻得勉抑悲懷,暫撇愁腸,不再思慮難受的事。
見蕭珍說完了話,仍然出神發怔,在想心事。
兩個小的,已一疊連聲說肚子餓,要吃好東西。
雷二娘早備好粥菜在外間小風爐上,聞言便跑出去取來。
便勸蕭珍道:"你媽被仙人救去,乖乖自己聽見看見的,雖說暫時不能見面,将來你媽成了仙,便會騰雲駕霧。
那時回來,還教你們也會駕起雲,在天上走,那有多好!我兒還急甚麼?你看弟弟妹妹多乖,都肯吃東西了。
你也乖些,吃一點,好教爹爹放心。
再不聽話,你媽沒死,成了仙,卻把爹爹活活急死,你不是不孝嗎?" 蕭珍忿然作色道:"媽媽既做仙人徒弟,早晚也學成一個仙人,這比在家還好得多。
現在隻有替媽媽歡喜,并不想她沒學成仙就回來。
我是在想爹同媽素來好的,從未吵過嘴,為何昨天晌午,爹爹卻打她罵她,逼得媽媽往竹園去上吊?我想這裡頭,一定有一個像媽媽說的惡人,向爹爹搬嘴,要不舅舅怎會好好地忽然不回家?請爹爹快說出這個惡人,我也要他的命!"蕭逸聞言,心中一動,暗忖:"仙人之言,妻子并未與人苟且。
但他姊弟并非同胞,既已自認,箱中繡鞋和歐陽鴻臨去之狀,情弊顯然,在在使人不能無疑。
畹秋與她雖有前隙,但她嫁後,夫妻情感極厚,又事隔多年,平日和愛妻更是莫逆。
聽她事前不肯明說,分明志意保全。
就算自己疑心,因她勸與歐陽鴻完婚而起,也是愛妻和歐陽鴻平日形迹過于親密,毫不避嫌,引人生疑而緻。
況且畹秋并未公開舉發,怎能說她陷害?倘真負此奇冤,既肯以死自明,豈有身後不遺書遺言之理?雷二娘是她親近,隻因攔阻,被她點倒,并未留話;昨晚遍搜室内,也無片紙遺留。
好生令人不解。
" 越想心思越亂,又覺頭暈起來,不敢多想,隻得又自丢開。
平日那等聰明,當時竟未想到三奸陰謀。
惟恐小孩無知,胡猜仇人闖禍,更無法和他明言,隻得佯作愠色,低喝道:"你媽亂說。
是我不好,你媽為了袒護你舅舅,我和她言語失和吵嘴。
她覺得掃了面子,自家心窄尋死,哪有甚惡人害她?如不因此一來,你媽也不會被仙人救去學仙,要你報仇則甚? 這裡都是你的尊親長輩,弟兄姊妹,無一外人,外人也進不來,小孩子家少胡說些。
"蕭珍遲疑了一會,答道:"我也知道爹爹不會說出,這惡人一定有。
媽在白天還和我說,明早爹爹就知道害她的人是哪一個。
我不在旁便罷,如若得知那惡人,教我不但武功沒學成時莫去尋他,省得我也被他害死;即使學成,也須等到人來,問明爹爹,暗中出山,尋來舅舅,一同要他狗命,替媽報仇。
又說那惡人現在村内,和我們時常見面。
教我從明日起,不要一人出門;上學時,要結伴,還要雷二娘抱了弟弟妹妹接送,同往同來。
到家不許離開爹爹,爹如有事出門,最好跟去,寸步不離。
要不就不許離開雷二娘。
我那時還問,媽媽難道不在家麼?她說,她恨爹爹糊塗沒天良,明日起,要搬到樓上去念經,永不下樓見爹爹了。
教我除了爹爹,隻聽雷二娘的話,隻有二娘是個好人。
誰想到她說這些話,是要尋死呢!這些話,對别人我都不說一句。
不過我想媽媽一定留得有字給爹爹,我隻因恨極惡人,想先知道是哪一個罷了。
爹莫生氣,不說就是。
好在我學成武功長大,媽早成仙回來,終會對我說的。
" 歐陽霜尋短見時,胸有成竹,原極從容。
曾把三個心愛子女哄睡,将二娘喚至面前托孤,執手叮囑,告以冤苦。
并給丈夫留下一封長函,明述經過,斷定一切均出三奸陰謀暗算。
知丈夫聰明,受騙隻是一時,事後自能詳察隐微,為之洗冤報仇。
不料所托非人。
雷二娘始而苦勸,因歐陽霜曾說心灰腸斷,死志已決,你是我惟一親人,故以心事相托,如若作梗,我必将你綁起,再行就死之言,雖知明攔無效,還想等歐陽霜一到竹園,即行喊人奔救,再把遺書獻出,這一來,主婦心迹已明,一樣可以不死。
初念原好,誰知奸人窺伺,畹秋料知事發,又聽說蕭逸外出,早已冒着風雪,潛伏窗外。
見歐陽霜去往竹園,二娘逡巡欲出,知必往救,忙從窗外繞到面前,攔着屋門一堵,先以威吓,繼以利誘。
二娘一時失了天良,竟為甘言所誘,終于獻出遺書,照她奸謀行事。
用苦肉計,由畹秋将她點倒在内室門口,又教了一套話。
蕭逸初回所見階沿上的雪中腳印,便是畹秋忙中所遺。
當時人尚伏身門外,偷聽動靜,直聽雷二娘把話說完,雖未全照自己所說,尚無破綻,覺着大功告成,方始回去。
就這樣,當夜天明前,借着慰問前來,仍把雷二娘調到無人之處,着實埋怨恫吓了一陣。
雷二娘受奸人誘迫為惡,天良原未喪盡。
這一來,覺出畹秋厲害,陰毒非常,深悔昨日不該落她圈套。
又見蕭氏父子悲苦之
這幾句話,本就牢牢記在心裡。
及見乃母一失蹤,尋思前言,頗疑受了三奸之害,已是疑恨交加,不過心深,沒有發作罷了。
三奸當他小孩,不曾在意,終于吃了大虧。
這且不言。
畹秋一見面,故意用隐語暗點蕭逸:"怎麼不好,也該看在多年恩愛與所生子女分上,萬萬不該操之過急,鬧出事來。
我以前早就看破,想餌患于無形,所以屢勸早為乃弟完姻,不肯明言,便由于此。
不知怎的,竟會被你看破,也不和人商量。
就說村人平日重她為人,不疑有他,不緻出醜,丢下這些小兒小女,看你怎了?"把蕭逸大大埋怨了一番。
蕭逸也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誤中奸人陰謀詭計,把全村無人肯信的醜事,會認假為真,把一個賢惠恩愛的結發妻,幾乎葬送。
仇人明明在那裡幸災樂禍,竟會聽不出來,聞言隻是搖頭,一言不發。
過午以後,出尋村人相次回轉。
先去的十數人,内中頗有兩個能手,力說師娘定未翻山外出。
想起愛子之言,難道愛妻真個冤枉,仙人見憐,将她救走不成?但看她事發時情景,又那般逼真,處處顯得心虛,是何緣故?痛定思痛,把頭腦都想成了麻木,終是疑多信少。
這一天工夫,三個小孩子也不哭,也不吃,眼含痛淚,呆呆竟日,全都病倒床上,蕭珍更連眼都不閉。
蕭逸恐自己再一病倒,事情更糟,勉強又勉強地撇下愁腸,極力自己寬解,略進了點飲食。
無奈創矩痛深,越這樣,愁悔痛恨越發交集。
似這樣過了三天極悲苦的日子,眼看小孩俱都失魂落魄,似有病狀,連請高手用藥,入喉即吐,全不見效。
蕭珍已是三夜失眠。
小的兩個,更是淚眼已枯,時而見血,小口微微張動,聲音全無,周身火一般熱。
眼看三條小命,難保一條。
蕭逸見狀,似油煎刀絞一般。
暗忖:"好好一個家庭,變得這樣愁慘之狀。
倘子女再斷送,有何生趣?"一着急,不由長歎一聲,昏暈過去。
這時恰值雷二娘剛剛走出。
一些來慰問的村衆見他父子如此,自知無法解勸,俱都别去。
誰也不知道蕭逸暈死床上。
等過一會回醒,眼還未睜,耳聽蕭珍和兩小子女急喊爹爹,雖是哭音,卻甚清脆。
兩個小的失音已久,便是蕭珍也數日不眠不食,喉音早啞,有氣無力,與兩小兄妹病卧榻上,起坐皆難,口音怎會這等清亮?方疑是夢,耳聽哭喊之聲越急。
雷二娘正由外面聞聲奔來,同時覺着小孩俱在身上爬着。
試睜眼一看,果然三個小孩俱都爬起,伏在自己身上,連哭帶喊。
二娘喜得直喊:"神仙菩薩保佑,一會工夫,他三個小娃兒病都好了,真是怪事。
"蕭逸喜出望外。
自己深明醫理,知三小孩思母成疾,心身交敝,分明心病,無藥可醫,再有三日,即成絕症。
就算乃母歸來,了卻心願,這等内外兩傷,精血全虧,也須調治多日,方能告痊。
怎好得這般快法?尤其是自己一醒轉,三小全都破啼為笑,現出數日未見的笑容,仿佛愁雲盡掃。
平日家庭快樂已慣,還不覺得,人在絕望之餘,忽然遇此夢想不到的幸事,立覺天趣盎然,滿室生春,不由愁腸大解,心神為之一快。
隻是事太奇怪,方欲問訊,小的兩個已拉着蕭逸的手,争搶說道:"媽媽好了,過年就來帶我們呢。
我肚子餓,要吃稀飯。
仙人還許我吃奶呢。
" 蕭逸聞言,心中一動,忙問蕭珍:"你三個是怎麼好得病?"言還未了,蕭珍已接着答道:"剛才爹爹一聲歎氣,暈倒床上,我着急想起,沒有力氣,隻喊了兩聲。
忽然一道電光,從窗外飛進來,屋裡就現出一個穿得極破,從未見過的婆婆。
我一害怕,想喊二娘來催她出去,她就說了話。
一聽,就是前黑夜我跌在雪裡,說将媽救走的那女人的口音。
我忙問她:'你是救我媽的仙人麼?'她說:'是的,你這娃兒真聰明,真有孝心。
你媽現在我庵中學道,要過些年才回來。
我來是為救你們三個乖娃兒。
你們病得快死了,吃了我的藥,立時就好。
你媽現在好着呢。
到時自來看望你們。
不許亂想,想出病來,她一知道,就不愛你們了。
'随說,随嘴對嘴,朝我們每人嘴裡吐了兩口香氣。
我覺得有一股熱氣,從喉嚨裡直燙到小肚子底下,立時身上就輕了,頭也不暈了。
弟弟妹妹也不啞了。
我見爹爹還沒醒轉,剛跳起拉她,那婆婆說:'你爹爹太沒情義,本來不想管他,看你三個分上吧。
'說完,在爹爹頭上打了一下。
又是亮光一閃,無影無蹤。
我們才喊了兩聲,爹爹就醒了。
" 蕭逸早摸了子女脈象,果然複原,好生驚訝。
小孩不會說謊,而且三個小孩病象本危,如非仙人憐救,怎會好得這麼快?照此一看,愛妻外遇一節,頗似出于誤會。
心裡悔恨,一着急,頓覺頭腦沉沉,神昏心顫。
知道自己勞傷太甚,再要過于悲苦,決不能支。
如真事屬子虛,鴻飛冥冥,斯人已遠,仙人雖有他年來探子女一言,究屬難定。
子女方得轉危為安,自身莫再病倒,先顧眼前為是。
隻得勉抑悲懷,暫撇愁腸,不再思慮難受的事。
見蕭珍說完了話,仍然出神發怔,在想心事。
兩個小的,已一疊連聲說肚子餓,要吃好東西。
雷二娘早備好粥菜在外間小風爐上,聞言便跑出去取來。
便勸蕭珍道:"你媽被仙人救去,乖乖自己聽見看見的,雖說暫時不能見面,将來你媽成了仙,便會騰雲駕霧。
那時回來,還教你們也會駕起雲,在天上走,那有多好!我兒還急甚麼?你看弟弟妹妹多乖,都肯吃東西了。
你也乖些,吃一點,好教爹爹放心。
再不聽話,你媽沒死,成了仙,卻把爹爹活活急死,你不是不孝嗎?" 蕭珍忿然作色道:"媽媽既做仙人徒弟,早晚也學成一個仙人,這比在家還好得多。
現在隻有替媽媽歡喜,并不想她沒學成仙就回來。
我是在想爹同媽素來好的,從未吵過嘴,為何昨天晌午,爹爹卻打她罵她,逼得媽媽往竹園去上吊?我想這裡頭,一定有一個像媽媽說的惡人,向爹爹搬嘴,要不舅舅怎會好好地忽然不回家?請爹爹快說出這個惡人,我也要他的命!"蕭逸聞言,心中一動,暗忖:"仙人之言,妻子并未與人苟且。
但他姊弟并非同胞,既已自認,箱中繡鞋和歐陽鴻臨去之狀,情弊顯然,在在使人不能無疑。
畹秋與她雖有前隙,但她嫁後,夫妻情感極厚,又事隔多年,平日和愛妻更是莫逆。
聽她事前不肯明說,分明志意保全。
就算自己疑心,因她勸與歐陽鴻完婚而起,也是愛妻和歐陽鴻平日形迹過于親密,毫不避嫌,引人生疑而緻。
況且畹秋并未公開舉發,怎能說她陷害?倘真負此奇冤,既肯以死自明,豈有身後不遺書遺言之理?雷二娘是她親近,隻因攔阻,被她點倒,并未留話;昨晚遍搜室内,也無片紙遺留。
好生令人不解。
" 越想心思越亂,又覺頭暈起來,不敢多想,隻得又自丢開。
平日那等聰明,當時竟未想到三奸陰謀。
惟恐小孩無知,胡猜仇人闖禍,更無法和他明言,隻得佯作愠色,低喝道:"你媽亂說。
是我不好,你媽為了袒護你舅舅,我和她言語失和吵嘴。
她覺得掃了面子,自家心窄尋死,哪有甚惡人害她?如不因此一來,你媽也不會被仙人救去學仙,要你報仇則甚? 這裡都是你的尊親長輩,弟兄姊妹,無一外人,外人也進不來,小孩子家少胡說些。
"蕭珍遲疑了一會,答道:"我也知道爹爹不會說出,這惡人一定有。
媽在白天還和我說,明早爹爹就知道害她的人是哪一個。
我不在旁便罷,如若得知那惡人,教我不但武功沒學成時莫去尋他,省得我也被他害死;即使學成,也須等到人來,問明爹爹,暗中出山,尋來舅舅,一同要他狗命,替媽報仇。
又說那惡人現在村内,和我們時常見面。
教我從明日起,不要一人出門;上學時,要結伴,還要雷二娘抱了弟弟妹妹接送,同往同來。
到家不許離開爹爹,爹如有事出門,最好跟去,寸步不離。
要不就不許離開雷二娘。
我那時還問,媽媽難道不在家麼?她說,她恨爹爹糊塗沒天良,明日起,要搬到樓上去念經,永不下樓見爹爹了。
教我除了爹爹,隻聽雷二娘的話,隻有二娘是個好人。
誰想到她說這些話,是要尋死呢!這些話,對别人我都不說一句。
不過我想媽媽一定留得有字給爹爹,我隻因恨極惡人,想先知道是哪一個罷了。
爹莫生氣,不說就是。
好在我學成武功長大,媽早成仙回來,終會對我說的。
" 歐陽霜尋短見時,胸有成竹,原極從容。
曾把三個心愛子女哄睡,将二娘喚至面前托孤,執手叮囑,告以冤苦。
并給丈夫留下一封長函,明述經過,斷定一切均出三奸陰謀暗算。
知丈夫聰明,受騙隻是一時,事後自能詳察隐微,為之洗冤報仇。
不料所托非人。
雷二娘始而苦勸,因歐陽霜曾說心灰腸斷,死志已決,你是我惟一親人,故以心事相托,如若作梗,我必将你綁起,再行就死之言,雖知明攔無效,還想等歐陽霜一到竹園,即行喊人奔救,再把遺書獻出,這一來,主婦心迹已明,一樣可以不死。
初念原好,誰知奸人窺伺,畹秋料知事發,又聽說蕭逸外出,早已冒着風雪,潛伏窗外。
見歐陽霜去往竹園,二娘逡巡欲出,知必往救,忙從窗外繞到面前,攔着屋門一堵,先以威吓,繼以利誘。
二娘一時失了天良,竟為甘言所誘,終于獻出遺書,照她奸謀行事。
用苦肉計,由畹秋将她點倒在内室門口,又教了一套話。
蕭逸初回所見階沿上的雪中腳印,便是畹秋忙中所遺。
當時人尚伏身門外,偷聽動靜,直聽雷二娘把話說完,雖未全照自己所說,尚無破綻,覺着大功告成,方始回去。
就這樣,當夜天明前,借着慰問前來,仍把雷二娘調到無人之處,着實埋怨恫吓了一陣。
雷二娘受奸人誘迫為惡,天良原未喪盡。
這一來,覺出畹秋厲害,陰毒非常,深悔昨日不該落她圈套。
又見蕭氏父子悲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