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九回 念切蒸嘗 還鄉求嗣子 舌如簧鼓 匿怨蓄陰謀
關燈
小
中
大
元夫妻充任,力說二人至誠忠勇,般般可靠,比誰同去都強。
蕭逸也覺蕭元剛從家鄉到來,是個輕車熟路,更難得他夫妻二人俱精武藝,人也幹練,果然可以去得。
暗笑自己湖塗,眼前有人,竟沒想到,立即應諾。
歐陽霜孝思純切,惟恐此行作罷,但求成行,誰去都可。
當下整饬行裝,第二日一早,帶了金沙和蕭元、魏氏一同起程。
一路無話。
行約月餘,回到家鄉一看,蕭家祖墳經那留守的一房族人經營,整理得甚好。
十數年的工夫,單墓田就添置了一二十頃。
惟獨所見族人,隻要一提起蕭元,多半切齒痛罵,竟無一人說他夫妻好的。
歐陽霜未到以前,蕭元、魏氏曾幾番勸說:"衆族狡詐勢利,不認骨肉。
弟妹如和他們相見,必疑我們是想回來分奪他們的田業,免不得要生許多閑氣,弄巧還吃他暗算。
我們又是避地隐居的人,何苦自找麻煩?好在松揪無恙,宗嗣修整,用不着再有補益。
你母家人頗寒苦,莫如背着他們,往各茔地悄悄查看祭掃一回。
事完之後,将所帶金沙換成銀子,一半接濟母家,一半多買些應用東西,免生是非,豈不一舉三得?"歐陽霜因蕭元夫妻臨來時,向蕭逸和村衆們說得天花亂墜,宗嗣應該如何修理,祭奠先茔應該如何整理添置;到了地頭,忽又如此說法,再三勸止,不令與留守宗族相見。
十分可疑,料定其中有弊。
況且來時丈夫對于故鄉之事,曾經召集村衆,會商如何辦理,開有清單,照此行事,還命帶來多金周濟親族。
事由全村協議,豈是自己所得私下作主更改?便用婉言謝絕,沒有聽他。
蕭元無顔再見故鄉父老,勸阻不聽,隻得任之。
歐陽霜見過族人過後,得知蕭元許多劣迹,暗自好笑,也沒形于詞色。
以是蕭元知事敗露,又見歐陽霜到處受人逢迎敬仰,自己僅能住在外面,家都難回,也無人理,益發懷恨。
又恐歐陽霜回村傳揚,不能立足,暗使乃妻魏氏再三緻意,說他因貧受謗,人情太薄,難免中傷,請歐陽霜不要輕信他人之言。
歐陽霜本沒畹秋來得深沉,當時答道:"人誰無過?貴在能改。
大哥如不受擠,也不緻甘心遁世。
丈夫不矜細行,原是平常。
既然入山,已是更始,對外人尚須隐惡揚善,何況家人。
此行多承相助,隻應感謝,哪有以怨報德之理?務請轉告放心。
"話雖答得好,心中終看不起他夫婦。
加以行期甚迫,來蹤去迹又要隐秘,公事辦完,便忙着尋訪母家的人,起柩移葬,哪有心情敷衍。
因此蕭元更疑她語不由衷,早晚終由她口中敗露,又急又氣,日思先發制人之策。
歐陽母家單寒,親丁無多;離家時年紀太幼,記憶不真。
所以尋訪了幾天,才在一個荒僻山村裡面,尋到一個姓吳的姑母家中。
姑母已經身故,隻有兩個表兄弟,一名吳燕,一名吳鴻。
問起母家人丁,才知母家人已死絕。
叔叔在世之日,有乃父入山前所遺數十畝祭田,連同主人所給安家之費,日子尚還過得舒服。
因愛外甥吳鴻聰明品優,曾有過繼之議,事未舉行,忽無疾而終。
彼時姑母尚在,便接了母家田産,令次子承襲,改姓歐陽,以延母族香煙。
吳燕、歐陽鴻本對舅父孝順,春秋祭掃,無時或缺。
歐陽霜先還不甚信,又同他弟兄二人去往墳地一看,雖是小家茔墳,居然也是佳城郁郁,墓木成林,心已嘉慰。
再一細查看歐陽鴻的人品,竟生得溫文儒雅,骨秀神清,年才一十六歲,讀了不少經書,志向尤其清高。
聞得表姊家居世外樂土,紅塵不到,此番還鄉,又是來搬取靈柩,再三求說,攜帶同行。
歐陽霜雖知村規素嚴,不納外人,一則見他天資穎異,長在鄉農人家,未免可惜,意欲加以深造;二則世正大亂,流寇四起,居民往往一夕數驚,恐有不測,絕了兩家宗嗣。
仗着夫妻恩愛,丈夫又是村主,好在蕭元前例可援,拼擔不是,把他帶回村去,既承續父母的香煙,又造就出一個佳子弟,一舉兩得。
來時與衆親族本是悄然而行,不辭而别。
那地方又極荒僻,隻請蕭元夫妻相助,連同吳燕兄弟,将母柩從茔地中起出,用藤皮麻包紮好。
留下些金銀,即命吳燕代掌墓田,春秋祭掃。
帶了歐陽鴻,雇了挑擔夫,水陸兼程,扶柩回去。
路上蕭元夫妻見歐陽鴻生得美如處女,想下一條毒計:逢到坐船的時候,故意裝着和魏氏恩愛,打情罵俏,全不避諱,使歐陽霜看不下眼去,又不便深說,隻好躲他遠些。
同舟四人,一方是孑遺至親,無殊手足,又有許多家鄉的事要作詳談。
與蕭元夫妻一遠,姊弟二人自然顯得更近。
蕭元夫妻見狀,益發遠避。
歐陽霜心懷磊落,全不知奸人設有圈套,依舊行所無事。
臨快到哀牢山江邊人村路上,蕭元夫妻又裝着讨好殷勤,幫歐陽鴻收拾行李,教魏氏把歐陽霜一隻準備棄入江心的舊鞋偷放在他的小書箱以内。
歐陽鴻因是寄人籬下,也想得表姊的歡心,又是初出遠門,聞見一寬,隻顧陪同說話,指點煙岚,通沒在意。
蕭逸因愛妻此行搬運一口靈柩,還帶有不少物事,帶人太少,恐上下不便,早派人遠出山中相候。
來接的人,恰有畹秋在内。
一旦相逢,各自會心,極力表示代歐陽霜姊弟說話,即時一同入村,無須事前請問。
歐陽霜本欲把歐陽鴻先安置在外,等向村人言明,再行入内。
經畹秋等一慫恿,也就罷了。
蕭逸見有生人,犯了村規。
因愛妻新回,長途勞頓;村人又俱都破例相諒,毫無閑話,反多慰解,認為理所當然。
雖是心中覺着身為村主,不應如此,有些愧對,但木已成舟,何苦又使愛妻不快?也就放過不提,仍舊快快活活,同過那優逸歲月。
并推屋烏之愛,給内弟撥了田産牲畜,學習耕牧,随同習武。
事前歐陽霜誤信奸人之言,恐帶的是個表親,說不出去,一時疏虞,竟道是叔伯兄弟。
又見丈夫面有難色,于是連對蕭逸也未說真話。
并還囑咐乃弟,不可對人說出自身過繼根底。
日子久了,方覺着不該隐瞞丈夫;又因平時從未說謊,不便改口。
好在事隻蕭元夫妻知道,别無人知,以為他有許多劣迹在自己手内,看回村以後小心翼翼情景,決不敢說閑話,來惹嫌怨,終沒和丈夫說起。
實則畹秋早聞魏氏洩了機密,欲擒先縱,成心裝糊塗,不聞不問。
魏氏更壞,一到家先将那小書箱藏過一旁。
歐陽鴻年輕面嫩,不關緊要的一些舊書,哪好意思詢問。
加以自小就愛讀書練武,母兄因他資質聰敏,不類農家之子,盼他改換門庭,反正襲有舅氏産業,衣食不愁,便沒去管他。
雖然來自田間,耕牧之事,并非所習。
初學不易,又從姊夫習武,哪有工夫再去清理筆硯。
這口小書箱就此擱起,成了他日歐陽霜的起禍根苗。
歐陽霜母族,隻此親丁;他又溫文儒雅,事事得人,全村除了畹秋、蕭元夫妻三奸别有用心外,誰都愛重着他,自然心裡歡喜,格外待得厚些。
畹秋見她姊弟親熱,益發心喜,暗中把奸謀指示了魏氏,命蕭元如言準備,靜待時機成熟,即行發難。
歐陽霜哪知禍在肘腋,依然夢中。
最大錯是不特未将蕭元夫妻在故鄉的種種惡迹,以及路上許多不堪情景,告知丈夫;反因到家前魏氏再三位求,說乃夫蕭元為窮受謗,事非得已,現在除了本村,更無立足投奔之所,務望念在先人一脈,并長途服役微勞,在村主前多加美言,切莫輕信浮言,提說前事,以免村人輕視,又難存身等語,言詞哀切,起了憐心,竟在丈夫前略微稱贊了他夫妻幾句。
本心原知這一對夫妻全是小人,隻不過受了甘言求告,情不可卻,不得不當丈夫的面敷衍幾句。
誰知蕭逸本就覺得他夫妻能幹,此番長途千裡護柩歸來,所命之事,無不辦理完善,再經愛妻一稱許,越發證實了前言不虛,深慶得人,甚是禮重。
歐陽霜見丈夫把自己幾句虛贊信以為實,對蕭元漸加重用,好生後悔。
但話從口出,不好意思更改,隻得暗告魏氏說:"你托的話,我已向村主說過,行即重用。
這裡章規嚴明,不比外間。
請轉告大哥,遇事謹慎一些,隻要日久,信譽一立,休說人言是虛,就是真的有人跑來告發,也無用了。
" 魏氏當面自然千恩萬謝,定感盛情。
人走以後,卻立時尋來蕭元,夫婦二人都往壞處設想,實定歐陽霜并非為好。
必是在行船途中夫婦閑談,說自己尚是中年,就此歸隐,未免可惜,且到村中積弄些錢,再打主意,看事行事,被她聽去。
又信了族人之讒,見乃夫甚為看重,便不放心,特來警告。
若非這婆娘告枕頭狀
蕭逸也覺蕭元剛從家鄉到來,是個輕車熟路,更難得他夫妻二人俱精武藝,人也幹練,果然可以去得。
暗笑自己湖塗,眼前有人,竟沒想到,立即應諾。
歐陽霜孝思純切,惟恐此行作罷,但求成行,誰去都可。
當下整饬行裝,第二日一早,帶了金沙和蕭元、魏氏一同起程。
一路無話。
行約月餘,回到家鄉一看,蕭家祖墳經那留守的一房族人經營,整理得甚好。
十數年的工夫,單墓田就添置了一二十頃。
惟獨所見族人,隻要一提起蕭元,多半切齒痛罵,竟無一人說他夫妻好的。
歐陽霜未到以前,蕭元、魏氏曾幾番勸說:"衆族狡詐勢利,不認骨肉。
弟妹如和他們相見,必疑我們是想回來分奪他們的田業,免不得要生許多閑氣,弄巧還吃他暗算。
我們又是避地隐居的人,何苦自找麻煩?好在松揪無恙,宗嗣修整,用不着再有補益。
你母家人頗寒苦,莫如背着他們,往各茔地悄悄查看祭掃一回。
事完之後,将所帶金沙換成銀子,一半接濟母家,一半多買些應用東西,免生是非,豈不一舉三得?"歐陽霜因蕭元夫妻臨來時,向蕭逸和村衆們說得天花亂墜,宗嗣應該如何修理,祭奠先茔應該如何整理添置;到了地頭,忽又如此說法,再三勸止,不令與留守宗族相見。
十分可疑,料定其中有弊。
況且來時丈夫對于故鄉之事,曾經召集村衆,會商如何辦理,開有清單,照此行事,還命帶來多金周濟親族。
事由全村協議,豈是自己所得私下作主更改?便用婉言謝絕,沒有聽他。
蕭元無顔再見故鄉父老,勸阻不聽,隻得任之。
歐陽霜見過族人過後,得知蕭元許多劣迹,暗自好笑,也沒形于詞色。
以是蕭元知事敗露,又見歐陽霜到處受人逢迎敬仰,自己僅能住在外面,家都難回,也無人理,益發懷恨。
又恐歐陽霜回村傳揚,不能立足,暗使乃妻魏氏再三緻意,說他因貧受謗,人情太薄,難免中傷,請歐陽霜不要輕信他人之言。
歐陽霜本沒畹秋來得深沉,當時答道:"人誰無過?貴在能改。
大哥如不受擠,也不緻甘心遁世。
丈夫不矜細行,原是平常。
既然入山,已是更始,對外人尚須隐惡揚善,何況家人。
此行多承相助,隻應感謝,哪有以怨報德之理?務請轉告放心。
"話雖答得好,心中終看不起他夫婦。
加以行期甚迫,來蹤去迹又要隐秘,公事辦完,便忙着尋訪母家的人,起柩移葬,哪有心情敷衍。
因此蕭元更疑她語不由衷,早晚終由她口中敗露,又急又氣,日思先發制人之策。
歐陽母家單寒,親丁無多;離家時年紀太幼,記憶不真。
所以尋訪了幾天,才在一個荒僻山村裡面,尋到一個姓吳的姑母家中。
姑母已經身故,隻有兩個表兄弟,一名吳燕,一名吳鴻。
問起母家人丁,才知母家人已死絕。
叔叔在世之日,有乃父入山前所遺數十畝祭田,連同主人所給安家之費,日子尚還過得舒服。
因愛外甥吳鴻聰明品優,曾有過繼之議,事未舉行,忽無疾而終。
彼時姑母尚在,便接了母家田産,令次子承襲,改姓歐陽,以延母族香煙。
吳燕、歐陽鴻本對舅父孝順,春秋祭掃,無時或缺。
歐陽霜先還不甚信,又同他弟兄二人去往墳地一看,雖是小家茔墳,居然也是佳城郁郁,墓木成林,心已嘉慰。
再一細查看歐陽鴻的人品,竟生得溫文儒雅,骨秀神清,年才一十六歲,讀了不少經書,志向尤其清高。
聞得表姊家居世外樂土,紅塵不到,此番還鄉,又是來搬取靈柩,再三求說,攜帶同行。
歐陽霜雖知村規素嚴,不納外人,一則見他天資穎異,長在鄉農人家,未免可惜,意欲加以深造;二則世正大亂,流寇四起,居民往往一夕數驚,恐有不測,絕了兩家宗嗣。
仗着夫妻恩愛,丈夫又是村主,好在蕭元前例可援,拼擔不是,把他帶回村去,既承續父母的香煙,又造就出一個佳子弟,一舉兩得。
來時與衆親族本是悄然而行,不辭而别。
那地方又極荒僻,隻請蕭元夫妻相助,連同吳燕兄弟,将母柩從茔地中起出,用藤皮麻包紮好。
留下些金銀,即命吳燕代掌墓田,春秋祭掃。
帶了歐陽鴻,雇了挑擔夫,水陸兼程,扶柩回去。
路上蕭元夫妻見歐陽鴻生得美如處女,想下一條毒計:逢到坐船的時候,故意裝着和魏氏恩愛,打情罵俏,全不避諱,使歐陽霜看不下眼去,又不便深說,隻好躲他遠些。
同舟四人,一方是孑遺至親,無殊手足,又有許多家鄉的事要作詳談。
與蕭元夫妻一遠,姊弟二人自然顯得更近。
蕭元夫妻見狀,益發遠避。
歐陽霜心懷磊落,全不知奸人設有圈套,依舊行所無事。
臨快到哀牢山江邊人村路上,蕭元夫妻又裝着讨好殷勤,幫歐陽鴻收拾行李,教魏氏把歐陽霜一隻準備棄入江心的舊鞋偷放在他的小書箱以内。
歐陽鴻因是寄人籬下,也想得表姊的歡心,又是初出遠門,聞見一寬,隻顧陪同說話,指點煙岚,通沒在意。
蕭逸因愛妻此行搬運一口靈柩,還帶有不少物事,帶人太少,恐上下不便,早派人遠出山中相候。
來接的人,恰有畹秋在内。
一旦相逢,各自會心,極力表示代歐陽霜姊弟說話,即時一同入村,無須事前請問。
歐陽霜本欲把歐陽鴻先安置在外,等向村人言明,再行入内。
經畹秋等一慫恿,也就罷了。
蕭逸見有生人,犯了村規。
因愛妻新回,長途勞頓;村人又俱都破例相諒,毫無閑話,反多慰解,認為理所當然。
雖是心中覺着身為村主,不應如此,有些愧對,但木已成舟,何苦又使愛妻不快?也就放過不提,仍舊快快活活,同過那優逸歲月。
并推屋烏之愛,給内弟撥了田産牲畜,學習耕牧,随同習武。
事前歐陽霜誤信奸人之言,恐帶的是個表親,說不出去,一時疏虞,竟道是叔伯兄弟。
又見丈夫面有難色,于是連對蕭逸也未說真話。
并還囑咐乃弟,不可對人說出自身過繼根底。
日子久了,方覺着不該隐瞞丈夫;又因平時從未說謊,不便改口。
好在事隻蕭元夫妻知道,别無人知,以為他有許多劣迹在自己手内,看回村以後小心翼翼情景,決不敢說閑話,來惹嫌怨,終沒和丈夫說起。
實則畹秋早聞魏氏洩了機密,欲擒先縱,成心裝糊塗,不聞不問。
魏氏更壞,一到家先将那小書箱藏過一旁。
歐陽鴻年輕面嫩,不關緊要的一些舊書,哪好意思詢問。
加以自小就愛讀書練武,母兄因他資質聰敏,不類農家之子,盼他改換門庭,反正襲有舅氏産業,衣食不愁,便沒去管他。
雖然來自田間,耕牧之事,并非所習。
初學不易,又從姊夫習武,哪有工夫再去清理筆硯。
這口小書箱就此擱起,成了他日歐陽霜的起禍根苗。
歐陽霜母族,隻此親丁;他又溫文儒雅,事事得人,全村除了畹秋、蕭元夫妻三奸别有用心外,誰都愛重着他,自然心裡歡喜,格外待得厚些。
畹秋見她姊弟親熱,益發心喜,暗中把奸謀指示了魏氏,命蕭元如言準備,靜待時機成熟,即行發難。
歐陽霜哪知禍在肘腋,依然夢中。
最大錯是不特未将蕭元夫妻在故鄉的種種惡迹,以及路上許多不堪情景,告知丈夫;反因到家前魏氏再三位求,說乃夫蕭元為窮受謗,事非得已,現在除了本村,更無立足投奔之所,務望念在先人一脈,并長途服役微勞,在村主前多加美言,切莫輕信浮言,提說前事,以免村人輕視,又難存身等語,言詞哀切,起了憐心,竟在丈夫前略微稱贊了他夫妻幾句。
本心原知這一對夫妻全是小人,隻不過受了甘言求告,情不可卻,不得不當丈夫的面敷衍幾句。
誰知蕭逸本就覺得他夫妻能幹,此番長途千裡護柩歸來,所命之事,無不辦理完善,再經愛妻一稱許,越發證實了前言不虛,深慶得人,甚是禮重。
歐陽霜見丈夫把自己幾句虛贊信以為實,對蕭元漸加重用,好生後悔。
但話從口出,不好意思更改,隻得暗告魏氏說:"你托的話,我已向村主說過,行即重用。
這裡章規嚴明,不比外間。
請轉告大哥,遇事謹慎一些,隻要日久,信譽一立,休說人言是虛,就是真的有人跑來告發,也無用了。
" 魏氏當面自然千恩萬謝,定感盛情。
人走以後,卻立時尋來蕭元,夫婦二人都往壞處設想,實定歐陽霜并非為好。
必是在行船途中夫婦閑談,說自己尚是中年,就此歸隐,未免可惜,且到村中積弄些錢,再打主意,看事行事,被她聽去。
又信了族人之讒,見乃夫甚為看重,便不放心,特來警告。
若非這婆娘告枕頭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