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七回 巨掌雀環 神光寒敵膽 皓戈禹令 慧眼識仙藏

關燈
而來。

     初進時路寬約有兩丈,還不甚覺得太險。

    走了一陣,再看前路,隻是一條寬不過尺的天然石棧,歪歪斜斜,纏附在離地數百丈的崖腰之上。

    下面是一條無底深澗,水勢絕洪,澗中複多怪石,奔泉激撞,濺起來的浪花水氣,化為一片白茫茫的煙霧籠罩澗面,似擁絮蒸雲一般,往峽口外卷起。

    但聞洪波浩浩,濤鳴浪吼,密如急雨打窗,萬珠擊玉,潺潺嘩嘩,聲低而繁,卻看不到水的真形。

    這麼僻險詭異的山峽,前望是暗沉沉的,仿佛有一團愁雲慘霧隔住,看不到底。

    再加上驚湍怒嘯,泉聲嗚咽,空谷回音,似聞鬼語,越顯得景物幽秘,陰森怖人。

    雲鳳暗忖:"韓仙子得道多年,天下名山勝域盡多,怎麼隐居在這種幽郁詭秘,使人無歡的所在呢?幸虧我現在學會劍術,又系奉命而來,否則真不敢深入呢。

    "正行之間,那石峰忽然斜溜向外,窄的地方不容并足,須要提氣運力而行,力量稍不平勻,便要滑墜澗底;又帶着一個玄兒,走得甚是費力。

    天光卻黑了下來,恐當晚難以趕到,又不敢徑駕劍光。

     隻得通白了幾句,手夾玄兒,運用玄功,施展初學劍時陸地飛行之法,加速前進。

     行約個把時辰,前面濃霧消處,忽有月光斜照,藤蔭匝地,枝葉縱橫,碧空雲淨,夜色幽絕。

    雲鳳知一轉崖角,穿洞而出,便達潭邊。

    仙宅密迩,沿途毫無阻難,心中甚喜。

    忙囑玄兒小心謹慎,不可妄言妄動。

    整了整衣服,恭恭敬敬方欲前行,忽聽遠處一陣鸾鳳和鳴的異聲,接着便是一片輕雲當頭飛過,立時雲霧大作,腥風四起。

    雲鳳那樣目力,竟伸手不辨五指。

    玄兒剛喊了一聲:"好腥臭!"便見遠遠雲氣回旋中,現出一對海碗大的金光,中間各含着一粒酒杯大小,比火還亮的紅心,赤芒遠射,一閃一閃,正從對面緩緩移來。

    玄兒當是來了怪物,一伸手取出歸元箭,便要發出。

    幸虧雲鳳持重,記準來時芬陀大師所說見怪無傷之言,忙喝:"玄兒不許妄動!"躬身向前說道:"小女子淩雲鳳,奉芬陀大師與家師崔五姑之命,來白犀潭拜谒韓仙子,以踐昔日之約,望乞仙靈假道為幸。

    "一言甫畢,前面金紅光華倏地隐去,腥風頓息。

    陰雲濃霧,由密而稀,跟着消逝,月光重又透射下來。

    但始終也沒看見那怪物的形象。

    再往前走,便踏上一條丈許寬的岡脊,石地已與石崖相脫,兩邊都是深壑,泉瀑之聲益發奔騰洶湧,宛如雷喧。

     那怪物現處,有一條極寬的濕痕,婉蜒岡脊之上,料是龍蛇一類。

    雲鳳近來屢經大敵,連遭幾次奇險,并沒放在心上。

    又行約刻許,由崖左轉,地勢漸低。

    兩面危崖的頂,忽然越過兩旁澗壑,往中央湊合攏來,天光全被遮住,依稀略辨路徑,暗影中似見壁上洞穴甚多,也未在意。

    行約半裡,才覺出身已入洞。

    再走裡許,便到盡頭,危石如林,渾疑無路。

    又從石筍林中轉折了幾處,才尋到那出口的洞穴,磊砢凹凸,石形絕醜,其大僅可通人。

    雲鳳快要穿入,才想起洞外怪物作梗,略微通誠,便無異狀,一心覓路,竟忘了高呼韓仙子。

    玄兒淘氣,非但沒有害怕,反倒偷觑雲鳳不注意,朝着鬼怪去扮鬼臉。

    那些鬼怪想是被他逗急了,愈加搖頭吐舌,伸爪跳足,作勢欲撲。

    一會工夫,全壁間大大小小的奇禽怪獸、鬼物夜叉、龍蛇獅象之屬,全都飛動,一齊暴怒,作勢向穴口撲來。

    立時異聲大作,陰風四起,危壑搖搖,四壁似要坍塌之狀,端的聲勢驚人。

    玄兒先也疑心闖禍,有些膽寒。

    再一定睛注視,鬼怪騰躍雖烈,仍是不能離壁飛來,又複寬心大放,還想再逗下去。

    雲鳳本在伏地默祝,靜候潭開,進谒仙人,聞聲有異,已經覺察。

    擡頭一看四壁鬼怪,一齊都活,不禁大吃一驚,隻得加意留神戒備,以防不測。

    暗想:"自己一心虔敬,并無開罪之處,又是奉命應約而來,何以仙人閉關不納,反使鬼怪現形,大有驅逐之勢?"越想越不甘服,正要借着請罪,質問仙人。

    忽聽萬嘯同喧中,潭底悠然一聲清磐,立時群嚣頓息,壁間一切鬼物也都恢複原狀。

    隻剩那清磐一擊,空壑留聲,餘音泠泠,半晌不歇;危岩四處,地絕人境,澄泓不波,圓影沉壁,真個幽靜已極。

     雲鳳還不知玄兒惹事,料知仙人召見在即,忙回顧玄兒,以目示意,囑令謹慎相俟。

    玄兒聞得磬聲,見狀知旨,也不敢再淘氣了。

    果然磬聲響罷,沒有半盞茶時,先是潭底澄波,無風生浪,似開鍋的水一般,滾滾翻花,由中心湧起,分向外圈卷去。

    中間的水卻成了一個漩渦,急轉了百十轉,突然由小而大,一個畝許方圓的大水泡冒過,倏地一落百丈,現出一個同樣大小的水洞。

    四外的水,也都靜止如初。

    當中晶壁井立,直達潭底,光華隐隐。

    雲鳳料知仙潭已開,連忙夾了玄兒,朝晶井中飛落。

    由上到下,約有三百多丈深,四壁的水,全被禁住,分而不合,流光晶瑩,如入琉璃世界。

    快要到底,晶井忽然轉折,又是一條高大的水衖現出。

    用腳一試,竟如踏在玻璃水晶上面,平滑異常。

    當即停了飛行,放下玄兒,一同往衖中走進。

    前行不幾步,适見光華越顯強盛,流輝幻彩,映水如虹,射眼生缬,奇麗無俦。

    朝那發光之處一看,乃是一根大約數抱的水晶柱子,上面有"地仙宮阙"四個古篆,高可九丈,下半滿是朱文符篆,彩光四射,便自此出。

    往後方是石壁,壁上有一高大洞門,相隔那柱約有三十多丈。

    這條水衖約有三四丈方圓,由柱前十來丈遠處直達洞壁。

    這一大片的水壁,卻加高加寬了好幾倍,腳也踏到了真的石地。

    看那情勢,那根晶柱乃是辟水之寶,便無人來,柱前後這一片也是常年無水。

     師徒二人且行且看,不覺到了洞門之外。

    見無人出來,不敢貿然深入,隻得朝着洞門跪下。

    方要通語祝告,忽聽洞内有人喚道:"雲鳳遠來不易,無須多禮。

    适你來時,我正入定未完,如非小兒淘氣,還須累你久候。

    徒兒們俱都滴遣在外。

    我現在第三層内洞中參修打坐,你二人可至二層洞中,再候兩三個時辰。

    内中有我當年不少物事,你如心愛,不妨挑兩件帶回去。

    還有好些忘形之交送來不少果子,也可盡量随意吃些。

    等我事完,即出相見。

    "說完無聲。

    雲鳳聞言大喜,當下叩謝起立,率了玄兒但然走進。

    先到前洞,見洞甚高大,壁如晶玉,到處光明如晝。

    陳設卻少,隻當中有一座大鐵鼎,旁設丹爐杵臼之類。

    鼎後有一玉墩,一石榻,還有幾個就原生珊瑚制成的椅子。

    此外更無别物。

    行進數十丈,便到前洞盡頭。

     一片大鐘乳似玉絡珠纓,水晶簾帳一般,由洞頂直垂到地,将洞隔斷,更無空隙。

    兩旁卻各開一個門戶。

    由左門入内一看,乃是一個鐘乳結成的甬通,彎彎曲曲,長約裡許。

    當頂滿是冰淩晶柱,筆直下垂,離地約三丈。

    兩壁寬僅兩丈。

    仿佛成千成萬的寶玉明晶砌成一般,看去光滑溫潤,個個透明,千光萬色,形成一圈圈不同的彩虹,看不到底。

    人行其内,如入珠宮貝阙,瑰麗無濤。

    出口處是一半月形的穹門,過去便是第二層洞室,奇輝閃耀,越發光明。

    回顧來路右壁,也有一同樣的穹門,與外相通。

    細查形勢,這座地仙宮閉,當初未開辟以前,隻到前洞盡頭處晶壁為止。

    中間裡許,盡是石鐘乳将前後洞隔斷,不能再進。

    嗣經洞中仙人用法力在鐘乳林中開出兩條甬道,才得裡外通連。

     再看二洞情景,比起外洞,又不相同。

    中間洞作圓形,廣約五畝,沒有外洞高大,可是洞壁上共有七個門戶,内望有深有淺,洞室必不在少。

    除來路二門外,全是石質,再見不到一根石鐘乳。

    全洞形如覆碗,洞頂也是圓的。

    通體石壁石地作灰白色,光潔瑩澤,全沒一絲斑痕,直和美玉相似,生平從未見過這種好的石間。

    内中陳設也多。

    正對着當中洞門,放着一個石榻。

    榻前散列着許多石幾、石凳、石屏、石案,丹竈、藥爐、琴、書、劍器,陳設繁多。

    榻後有一丈許高的石台,台上也有一個小石榻。

    環洞壁石地上,種着許多奇花異卉。

    有的形如海藻,朱實累累;有的葉如大扇,上綴細花;有的碧莖朱幹,花開如鬥;有的無花無葉,隻有虬幹屈伸,盤出地面;有的形似珊瑚,明豔晶瑩,繁絲如發,無風自拂。

    俱是千奇百怪,目所未睹。

    洞居地底,本不透光,可是一路行來,無一處不是明如白晝。

    這二洞以内尤其寶光四射,耀眼欲花。

     雲鳳師徒初入寶山,目迷五色,驚喜交集,出乎意想。

    先匆匆看了個大概,然後同往右壁丹爐側面寶物放光之處跑去。

    到了一看,一個三丈多長的大石案上,放着幾堆道書和不少物事,自道家應備之物,以及尋常使用之物,如金針、剪刀、尺子等都有,共有數十件之多,俱都位列井然,整整齊齊放在那裡,十有九映射出珠光寶氣。

    雲鳳因韓仙子命她挑兩件,沒提到書,不敢妄動。

    明知都是寶物,無奈不知用法深淺,想不出挑哪件好。

    先想揀那光華較盛的挑,一查看那些東西,又都尋常,看不出有何大用,又不敢貪心多取。

    躊躇了一會,忽然福至心靈,暗忖:"恩師當初曾說此行得益甚多,不比尋常。

    這石案上的東西,凡有光華的都放在下首。

    那些暗無光澤的,反和這道書一起陳列,而且件數不多,形式又複奇古,若無大用,何須如此重視?至于用法,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