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七回 疾老成 僬人初竊位 拯生靈 俠女再除妖

關燈
二人,命一個以前去過的小人領路,前往雪山之上尋找。

    找到時,當代小王斬草除根;否則妖人必然負傷身死。

    自己也就此尋路上山,回轉仙府,不再回來。

    小王、駝女知難堅留,隻得允了。

     當下又轉回小王洞内,歡聚了一日。

    半夜,又照前去往崖側潛伏,候至日中,沒有動靜。

    雲鳳二次告别。

    小王知雲鳳愛吃金果,早命人采了十枚。

    又由駝女指點,代雲鳳備好幹糧果品,外有四粒夜明珠,一齊獻上。

    雲鳳早就推辭過,不收謝禮。

    見是一些吃食及合用的東西,略微謙謝,也就收了。

    沙、咪二人,小王論功酬勞,也各賜了一些國寶,以代封賞。

    當下雲鳳便帶了沙、咪二人和一名小向導叫做尼尼的,一同别了小王、駝女等人,乘白天往雪山進發。

    仗着三小人都是久慣出行,身輕體健,捷逾猿猱,一路奔馳,走到未申之交,便到了雪山腳底。

    這一路的地形,是越往前越高。

    雲鳳見高山前橫,先以為便到了雪山腳下。

    及至身臨切近,擡頭一看,雲霧彌漫中,僅依稀看得見山頂。

    不禁大為失望,停了步坐在山下,呆呆地望着天空,半晌做聲不得。

    咪咪見雲鳳面有憂色,當是行路饑疲,便和沙沙将帶的幹糧果品取出獻上,雲鳳無心食用,随便分了一些與三個小人。

    想起那日一朝失足,便隔仙凡,好容易盼着一點途徑,誰知走到近前,依然和别的山頭一般。

    仰望蒼穹萬丈,無可跻攀,越想越難受,一陣傷心,幾乎落下淚來,感傷了一陣。

    沙、咪等三小已将分給的糧果吃完,來請上路。

    雲鳳暗忖:"自己平時目力頗能及遠,墜落時雖在風雨之際,因恐受傷,曾提起真氣,穩住身子下落,并非随風飄蕩,決不緻被風吹刮出老遠去。

    事後細細查看四外山形,隻雪山這一面,不特方向風頭都對,而且雪封霧鎖,高矗雲際,定是仙山根腳無疑。

    如今變成幻想,目力所及,已無再高之山可以指望。

    如非福薄命淺,以緻曠世仙緣得而複失;便是叔曾祖母賜了仙劍、飛針,知道自己把白陽真人洞壁遺圖練得有些門徑,特意故弄玄虛,使自己下山積修外功,磨煉一番,等日後機緣到時,二次再來渡化也說不定。

    昨早妖人逃去,尚未伏誅,何不趁此時機,尋上門去,為上萬生靈除害,豈不也是一件功德?"想到這裡,把先前許多愁煩,減去了好些,立時喊住三小,問妖人怎生起源,巢穴何在。

     小人本來心靈,沙、咪二人自經駝女把歧舌剪圓,敷了洞中靈藥之後,連日夜地相從勤學,已能通詞學語。

    聞聲略詢尼尼幾句,便朝雲鳳連比帶說道:"尼尼說妖人實在巢穴,無人知曉。

    不過群小未受他害時,曾有數十小人奉了王命,前往雪山高處采雪蓮冰菊,來給全洞的人配那解毒聖藥,歸途在一處冰崖下面,看見他在一個凍冰築成,裡外透明的大茅篷裡面,閉目打坐。

    面前有好幾灘鮮血,大小參差,插着許多旗幡,均有五色煙霧圍繞。

    彼時衆小人除駝女外,尚是第一次看到這般大人,見他生相醜惡,周身常有電光閃動,疑是山神,沒敢驚動,隻悄悄朝他叩拜,徑自跑回。

    跟小王和駝女一說,駝女說那大人定非善類,就是神,也是兇神惡煞。

    好在雪蓮冰菊,業已采回不少,足敷數年之用。

    再三告誡大家,不要前去招惹。

    萬一無心相遇,急速覓地藏起,休要被他看見,鬧出大禍。

    過沒一個月,也是該萬死的鴉利,因聽去的人說那大人身旁異寶甚多,又問出大人坐在那裡如死去一般,冰房當門一面全沒遮攔,一時動了貪心。

    借着采糧行獵為名,帶了百十人出洞,行離雪山還有一多半路,假說恐驚大人,不能再進,把随去的人支開埋伏。

    他裝作去引那山羊野兔出來,以便合圍,暗中卻帶了四名心腹,前往雪山盜寶。

    他為人雖是兇暴,心卻奸狡已極,尋到那裡,并不敢以身試險。

    隻教兩名心腹先進去;餘下兩名伏在後面,準備放那毒箭,帶接東西;自己藏在一個極隐秘的雪窟窿裡,觀看動靜。

    遙望兩名心腹走到冰房前面,大人毫未覺察,寶物近在咫尺,還不手到拿來。

    誰知那兩名心腹才一踏進冰房門口,那大人倏地兩隻三角眼和電光一樣,放出綠森森的亮光,睜開來閃了兩閃,也沒見他起身來捉,隻把大手一指,幡上一溜黃煙放起,兩名心腹便已跌倒。

    後面兩名心腹,一個便是沙沙的兄長利利,比較狡猾,見勢不佳,首先撥轉頭,不顧命地連滾帶爬,往回路逃走;另一個還不知死活,跑上前對準大人,張弓便射,一氣放了好幾箭,眼看射到大人身上,都化成灰煙而散。

    這才覺出不妙,再想逃躲,哪得能夠。

    跑還沒到崖口,被那大人站起身來,慢騰騰走出冰房,隻把手一招,便已飛了回去。

    抓在他手上,細看了看,怪笑了幾聲,一口咬向那心腹的頸上,把血吸盡,一陣聲哭喊,不能走動。

    那大人又閉目打坐,鴉利才偷偷逃了回來。

    這事除鴉利外,前幾年并無人知。

    雖死了三個,好在小人走單時,常有為鳥獸傷害的事,鴉利推說路上為大鳥抓去,利利又是他的死黨,更不會人前提起。

    誰知這一來,闖了大禍,不久妖人便尋上門來。

    還算好,他并不以人為食。

    又因有幾樣貢品是藥草,他不易尋覓。

    來的那日,恰好小王正率臣民在崖頂空地上煮藥,被他看見。

    經駝女再三傳話苦求,才答應每年隻來兩次,一次人多,一次人少,共獻他精壯年輕的小人二十一名,再加各種應時山果,和那深藏山腹之中的惜惜草等靈藥,才保得一年平安,不來随便傷害。

    後來王弟鴉利被放山陰,利利故犯法條,随後跟去,行時對沙沙說出實話,才知這禍是他們闖的。

    計算起來,人已死得多了。

    末一次采雪蓮冰菊時,尼尼曾經在場,親眼見過妖人,雖然事隔多年,那所冰屋還能記得。

    不過這座雪山,大人叫它着茫山,異常廣大高深。

    現時已到山腳,莫說上到高處,便是離那妖人住的冰屋,還有二百多裡的上下山路呢。

    鴉利腿快力大,那年從冰屋逃回,一口氣走了一日夜,才到原打獵的所在。

    因為吃了這場虧,所以他造反時,明明見大仙閉着眼睛坐在殿裡,卻不敢亂動。

    我們此時要去,還得翻山過去,才能望到冰屋的峰上。

    就照這般走法,至快也要跑三個時辰,到了那裡,已是半夜了。

    " 雲鳳聽出言中大意,自己僅仗一劍一針,妖人必會邪法。

    昨日得勝,乃是出其不意,事有僥幸。

    深夜趕到,正可乘其入睡時,暗中下手,豈不比白日對敵還要強些?想到這裡,便催三小起身,先行往山上走去。

    半山以上,便有積雪,越往高,雪益厚。

    快到山頂的十來裡路,冰雪受了白天陽光融化,入晚凍結,冰雪融成一片,冰壁參天,雲凍風寒。

    加上道路崎岖轉折,甚是曲回,剛剛猱升百丈,倏又一落平川,真個難走已極。

    山高隻三十多裡,竟走出兩三倍的途程,才行到頂。

    雲鳳見上面很為平廣。

    時間業已子夜,三小雖然歡呼,俱都顯出疲乏之狀。

    離妖人所住的冰屋,還有一多半的路,不得不歇息一下。

    便命咪咪和尼尼說,擇一避風所在,吃點幹糧果子,歇一歇腳後再走。

    咪咪欣然禀道:"今日因有大仙一路,膽壯高興,要快得多,這就快到了,大仙如是不用飲食,我們到了再吃吧。

    "雲鳳驚問:"路才半途,怎說快到?"沙沙接口答道:"路雖隻走了一半,因是上山艱難,下山容易。

    尼尼記得地頭,不消多時,便可到達了。

    "雲鳳不便再問,便随三小,迎着寒風,順山頂往側走去。

     三小本來矯捷,這一上到山頂堅冰之上,走起路來,更是迅速非常。

    他們并不在冰上跑,各從所背行囊内取出一副形如半船,長約尺許,精鐵制成的套子,将雙足踏在裡面,兩足往冰上用力一蹬,便飛也似往前滑去,迅疾如箭駛,拿雲鳳的腳力,也不過剛剛跟上。

    一會到了一個所在,雪光中望去,别處山徑都是冰壁雪嶺,巉崖峭壁,獨這一面是個斜坡。

    雖然相隔地面太深,半山以下沒有冰雪映照,又有暗雲低浮,望不到底,看那形勢,卻是一溜坡下去的。

    沙沙說他三人準備踏着那套子,往山下溜去,頃刻便到。

    雲鳳說是太險,萬一近底處遇有危石阻攔,定然沒命。

    三小以為雲鳳因了他們,不肯騰雲。

    力說平日均已熟練,在亡國以前便學會這等下山之法,不過前人用來荒嬉,如今卻濟了實用等語。

     雲鳳見三小甚是自負,隻得罷了。

    暗忖:"自己在被稱為神仙,如若落在三小後面,豈非笑話?"這等下山之法,又未習過,不敢輕易嘗試;加了愛憐三小,更恐他們先到,遭了妖人毒手。

    方在為難,猛想起自己從雲空墜落,尚還無害,适才見有一面是個垂直往下的峭壁,何不由此提着真氣,縱了下去?于是說:"你們既堅持要下,可放小心些。

    我自由上面緩落吧。

    "三小領命,各自覓路,先行滑下,咝咝兩三聲響過,每個小影子真如彈丸走坂,流星飛渡,晃眼工夫,沒入薄霧之中。

    雲鳳也跟着跑向來路,尋到那一處峭壁,料可直下無阻。

    施展白陽洞壁上悟出的内家真功,站在崖口,雙足先用力一蹬,平飛縱出去二十多丈遠近。

    然後将氣平勻,兩手平分,往下飛落。

    這次不比上次雲中失足,先就有了準備,絲毫也不驚慌,預計從空下落,也須片刻工夫,便在空中縱目浏覽。

    才一起步,便見側面有一座山,比這一面要大得多。

    當時也未想到别的,隻聽耳旁寒風呼呼,冷氣侵人。

    下到一半,冰雪已稀,眼前眼側的林木花草,奇峰怪石,似卷軸一般,電轉雲生,往上飛去。

    知道離地不遠,忙把真氣一提。

    低頭看那落腳之處,乃是一條谷徑。

    崖上這一縱,恰好不遠不近,正落在谷徑當中。

    兩崖路旁,合抱參天的古樹,和那徑尺粗細的老藤,不知多少。

    有了上次遇見怪蛇的前車之鑒,自知無妨,便不打算再三攀附。

    眼看離地隻有七八尺,一口真氣一緩下墜之勢,倏地在空中一個大翻轉過去,化成一個風卷落花之勢,徑朝平地上側面而下。

    等到足尖着地,身子站穩,竟和低處縱落一樣,連頭眼都不覺昏暈,不禁大喜。

    心想:"這仙家内功,怎這般玄妙?要是上升也如此容易,豈不是好?"細一端詳上下方向,小人滑落之處還在前側面。

    聽沙沙說,他們滑落到了無雪之處,還得另換方法,尚有一些耽擱。

    雖然決無她下縱得快,到底他們人小力微,不甚放心,無暇浏覽谷中景緻,徑自出谷,順右側山麓,往三小滑落的一面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