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四回 金鏡神光 同心求百寶 蹄涔滄海 無意失雙鹣
關燈
小
中
大
易靜說時,英瓊、輕雲一面留神細看那池中小人,俱已聞得三人問答,醒悟過來,先将身化成兩道白光,打算淩空飛起。
誰知那水竟和膠漆一般,任他們展轉騰挪,隻不能離開水面。
這才惶急起來,互相還了原身,跪在水面上狂呼道:"何方道友至此,相助一臂,異日必有一報。
"小人那兩道光華其細如絲,呼聲更是比蚊子還細,約略可辨,神态悲窘萬分,看去頗為可憐。
英瓊不由動了側隐之心,剛要開口,易靜連忙搖手示意,将英瓊、輕雲拉到一旁,低聲說道:"我看這兩人路數,雖不敢斷定他們便是異派妖邪,也未必是甚麼安分之輩。
我們已得此中奧妙,此時将他們放走,并非難事。
不過藏珍尚未到手,萬一放出之後,他們比我們深知底細,捷足先登,或與異派妖邪有些關聯,我們豈不白用心思,自尋煩惱? 李怕父原說事成之後,再行釋放,何必忙在一時?我們再細看屏風上面前進有無别的阻礙,速急下手吧。
"說罷,又領二人回至屏風前仔細觀察。
英瓊童心未退,因那被困的一雙男女小得好玩,忍不住又近前去觀看。
這水池中男女已知失陷,又身上寸縷全無,各把下半身浸在水裡,彼此隔開,口中仍是呼救不已。
英瓊側耳一聽,隻聽那女子哀聲說道:"聽諸位道友之言,頗多疑慮。
我二人是西昆山散仙,與各派劍仙從無恩怨往來。
因在島宮海國得見一部遺書,知道此間藏寶之所和許多破法,勤習數年,一時自信過甚,又因獨力難支,一同前來,先時倒也順利。
誰知犯了聖母禁忌,一不小心,為水遁所困,再遲些時,便要力竭而死。
如蒙諸位道友相助釋放,我等先來疊嘗艱苦,不無微勞,否則後來的人也無此容易。
寶鼎、寶庫兩處藏寶甚多,我等并無奢望,隻求相候事成之後,略分一二件,不緻空入寶山,于願已足。
恩将仇報,意存攘奪,均無是理。
再者諸位法力雖高,此中機密未必盡知,有我二人向導,不但省力不少,且可席卷藏珍,彼此均有益處,豈不是好?"說到這裡,英瓊聽她說得頗有情理,剛又有些心動,旁邊易靜已經看出屏風後面一些機密,将手一招二人,當先往後便走。
英瓊剛說了句:"那兩人又在說話呢。
"又被易靜以目示意止住,時機緊迫,急等事完,無暇再為深說,隻得相随往屏風後走去。
到了一看,前面一片青玉牆上,果然留有聖姑遺影,雲鬟端正,姿容美秀,略似道姑打扮,形态裝束,均甚飄逸。
像前矗立着一座九尺高的大鼎,非金非玉,色呈翠綠,光可鑒人,上面都是朱文符箓。
三人先照李甯吩咐,朝着遺像跪拜通誠,然後立起,恭恭敬敬地走向鼎前。
易靜抓住鼎蓋,用力往上一揭,竟未将它揭動。
方在詫異,忽聽身後有人微哂,後頸上吹來一口涼氣。
這時英、雲二人俱并肩同立,看那鼎沿符篆,并無外人。
易靜疑是有人暗算,連忙飛身縱開,回頭一看,身後空無一人。
隻有聖姑遺像,玉唇微露,豐神如活,臉上笑容猶未斂去。
當時不知就裡,以為除屏風所示消息之外,别有埋伏,用法術一試,并無朕兆。
因李甯一再囑咐,不可毀壞洞中景物,接連兩次破去屏風上的禁法,已是情出不已,何況鼎中藏有奇珍,更以善取為是。
除非真個智窮力竭,再用法術破它。
主意打好,二次又走向鼎側,暗使大法力一揭。
方一遲疑,耳聽哧的一聲冷笑,接着腦後又是一股冷風吹來。
易靜法力并非尋常,竟被吹中,毛發皆豎,不由大吃一驚。
及至回首注視壁間遺像,笑容依然,空空如故。
愈疑有人先在鼎後潛伏,成心鬧鬼。
便和英、雲二人說了,請輕雲用天遁鏡四外一照,毫無他異。
第三次又走向鼎前,一面留神身後,準備應變。
暗忖:"這次再揭不起,說不得隻好借助法術法寶,将鼎上靈符破去了。
" 輕雲人最精細,先見易靜事事當先,毫不謙讓,心中雖有些嫌她自大,并未形于詞色。
第一次未将鼎蓋揭起,微聞嗤笑之聲,回視并無朕兆,隻是聖姑遺像面上笑容似比初見時顯些,倒疑心到笑聲來源,出自像上。
因易靜道法高深,既未看出,或者所料未中,未肯說出。
及至第二次易靜方在用力揭那鼎蓋,英瓊猛覺一絲冷風掃來。
猛一回顧,見壁上聖姑遺像忽然玉唇開張,匏犀微露,一隻手已舉将起來,接着又放下,神情與活人相似,不禁一拉輕雲。
輕雲連忙回身去看,遺像姿态已複原狀,依稀見着一點笑痕袂影。
英瓊方要張口,輕雲忙以目示意,将她止住。
易靜原早覺出腦後笑聲和冷風,隻因正在用大力法揭鼎之際,又因疑心有人埋伏身後暗算,先飛縱出去,再行回頭,所以獨未看出真相。
輕雲暗忖:"看這神像神情,分明聖姑去時,行法分出本身元神守護此鼎,面帶笑容,也無别的厲害動作,必無惡意。
壁間遺偈既說留待有緣,何以又不令人揭鼎,莫非此鼎不該易靜去揭?自己決非貪得,不過此時說破,未免使她難堪。
自己和英瓊再若揭不開,豈不自讨沒趣?反正藩籬盡撤,出入無阻。
易靜終是初交,事有前定,勿須強求,索性等她一會,再作計較。
" 等到易靜請輕雲用寶鏡四照,見無異狀,三次又去揭那鼎蓋時,英、雲二人料她揭不起來,俱都裝作旁觀,偷觑壁間遺像有何動作。
不料這次易靜飛身起來,手握鼎紐,正用大力神法往上一提,壁間遺像忽然轉笑為怒,将手朝鼎上一指。
輕雲機警,猜是不妙,急作準備,喊了一聲:"易姊姊留神!"易靜因這次身後無人嗤笑,正打算運用玄功試揭一下,忽聞輕雲之言,有了上兩次的警兆,事前早有應變之策,一料有變,連忙松手,一縱遁光,護身升起。
說時遲,那時快,就在她将起未起之際,全鼎頓放碧光,從鼎蓋上原有的千萬小紐珠中猛噴出一束五色光線,萬弩齊發般直朝易靜射去。
總算見機神速,有法護身。
同時輕雲一見鼎放光明,早随手将天遁鏡照将過去,方才将那五色光線消滅。
易靜認得那五色光線,是玄門中最厲害的法術大五行絕滅光針,道行稍差的人,隻一被它射中,射骨骨消,射形形滅。
自己修道多年,内功深厚,如被射中,雖不到那等地步,卻也非受重傷不可。
這一場虛驚,真是非同小可。
算計鼎上還有埋伏,不敢造次,忙下來問輕雲,怎樣預知有變?英瓊接口道:"你看聖姑遺容,可有甚麼異樣麼?"易靜往壁間一看,聖姑遺像已是變了個怒容滿面,心中一驚,這才恍然大悟。
立時把滿懷貪念打消了一大半,想起适才許多自滿之處,甚為内愧。
明看出聖姑不許自己取寶。
就此罷手,不特不是意思,難免使周、李二個疑心自己,把好意誤會成了搶先貪得。
欲待不去睬她,硬憑自己法力法寶,破了鼎上禁法,将寶取出,再行分送周、李二人,顯顯能為,貫徹前言,也好表明心迹,又不知聖姑還藏有甚麼厲害的埋伏,自己能否戰勝得過,實無把握。
正在進退兩難,遲疑不定之際,忽聽鼎内起了一陣怪嘯,聲如牛鳴。
接着又聽細樂風雨之聲。
三人湊近鼎側一聽,樂聲止處,似聞鼎内有一女子口音說道:"開鼎者李,毀鼎者死!瓊宮故物,不得妄取。
"說罷,聲響寂然。
鼎蓋上細孔内,又冒起一股子異香,香煙袅袅,彩氣氤氲,聞了令人心神俱爽。
易靜才知開鼎應在英瓊身上,好生難過。
平日任性好高慣了的,眼前大功告成,無端受此挫折,對于聖姑,從此便起了不快之意。
見英、雲二人聞言并未上前,眼望自己
誰知那水竟和膠漆一般,任他們展轉騰挪,隻不能離開水面。
這才惶急起來,互相還了原身,跪在水面上狂呼道:"何方道友至此,相助一臂,異日必有一報。
"小人那兩道光華其細如絲,呼聲更是比蚊子還細,約略可辨,神态悲窘萬分,看去頗為可憐。
英瓊不由動了側隐之心,剛要開口,易靜連忙搖手示意,将英瓊、輕雲拉到一旁,低聲說道:"我看這兩人路數,雖不敢斷定他們便是異派妖邪,也未必是甚麼安分之輩。
我們已得此中奧妙,此時将他們放走,并非難事。
不過藏珍尚未到手,萬一放出之後,他們比我們深知底細,捷足先登,或與異派妖邪有些關聯,我們豈不白用心思,自尋煩惱? 李怕父原說事成之後,再行釋放,何必忙在一時?我們再細看屏風上面前進有無别的阻礙,速急下手吧。
"說罷,又領二人回至屏風前仔細觀察。
英瓊童心未退,因那被困的一雙男女小得好玩,忍不住又近前去觀看。
這水池中男女已知失陷,又身上寸縷全無,各把下半身浸在水裡,彼此隔開,口中仍是呼救不已。
英瓊側耳一聽,隻聽那女子哀聲說道:"聽諸位道友之言,頗多疑慮。
我二人是西昆山散仙,與各派劍仙從無恩怨往來。
因在島宮海國得見一部遺書,知道此間藏寶之所和許多破法,勤習數年,一時自信過甚,又因獨力難支,一同前來,先時倒也順利。
誰知犯了聖母禁忌,一不小心,為水遁所困,再遲些時,便要力竭而死。
如蒙諸位道友相助釋放,我等先來疊嘗艱苦,不無微勞,否則後來的人也無此容易。
寶鼎、寶庫兩處藏寶甚多,我等并無奢望,隻求相候事成之後,略分一二件,不緻空入寶山,于願已足。
恩将仇報,意存攘奪,均無是理。
再者諸位法力雖高,此中機密未必盡知,有我二人向導,不但省力不少,且可席卷藏珍,彼此均有益處,豈不是好?"說到這裡,英瓊聽她說得頗有情理,剛又有些心動,旁邊易靜已經看出屏風後面一些機密,将手一招二人,當先往後便走。
英瓊剛說了句:"那兩人又在說話呢。
"又被易靜以目示意止住,時機緊迫,急等事完,無暇再為深說,隻得相随往屏風後走去。
到了一看,前面一片青玉牆上,果然留有聖姑遺影,雲鬟端正,姿容美秀,略似道姑打扮,形态裝束,均甚飄逸。
像前矗立着一座九尺高的大鼎,非金非玉,色呈翠綠,光可鑒人,上面都是朱文符箓。
三人先照李甯吩咐,朝着遺像跪拜通誠,然後立起,恭恭敬敬地走向鼎前。
易靜抓住鼎蓋,用力往上一揭,竟未将它揭動。
方在詫異,忽聽身後有人微哂,後頸上吹來一口涼氣。
這時英、雲二人俱并肩同立,看那鼎沿符篆,并無外人。
易靜疑是有人暗算,連忙飛身縱開,回頭一看,身後空無一人。
隻有聖姑遺像,玉唇微露,豐神如活,臉上笑容猶未斂去。
當時不知就裡,以為除屏風所示消息之外,别有埋伏,用法術一試,并無朕兆。
因李甯一再囑咐,不可毀壞洞中景物,接連兩次破去屏風上的禁法,已是情出不已,何況鼎中藏有奇珍,更以善取為是。
除非真個智窮力竭,再用法術破它。
主意打好,二次又走向鼎側,暗使大法力一揭。
方一遲疑,耳聽哧的一聲冷笑,接着腦後又是一股冷風吹來。
易靜法力并非尋常,竟被吹中,毛發皆豎,不由大吃一驚。
及至回首注視壁間遺像,笑容依然,空空如故。
愈疑有人先在鼎後潛伏,成心鬧鬼。
便和英、雲二人說了,請輕雲用天遁鏡四外一照,毫無他異。
第三次又走向鼎前,一面留神身後,準備應變。
暗忖:"這次再揭不起,說不得隻好借助法術法寶,将鼎上靈符破去了。
" 輕雲人最精細,先見易靜事事當先,毫不謙讓,心中雖有些嫌她自大,并未形于詞色。
第一次未将鼎蓋揭起,微聞嗤笑之聲,回視并無朕兆,隻是聖姑遺像面上笑容似比初見時顯些,倒疑心到笑聲來源,出自像上。
因易靜道法高深,既未看出,或者所料未中,未肯說出。
及至第二次易靜方在用力揭那鼎蓋,英瓊猛覺一絲冷風掃來。
猛一回顧,見壁上聖姑遺像忽然玉唇開張,匏犀微露,一隻手已舉将起來,接着又放下,神情與活人相似,不禁一拉輕雲。
輕雲連忙回身去看,遺像姿态已複原狀,依稀見着一點笑痕袂影。
英瓊方要張口,輕雲忙以目示意,将她止住。
易靜原早覺出腦後笑聲和冷風,隻因正在用大力法揭鼎之際,又因疑心有人埋伏身後暗算,先飛縱出去,再行回頭,所以獨未看出真相。
輕雲暗忖:"看這神像神情,分明聖姑去時,行法分出本身元神守護此鼎,面帶笑容,也無别的厲害動作,必無惡意。
壁間遺偈既說留待有緣,何以又不令人揭鼎,莫非此鼎不該易靜去揭?自己決非貪得,不過此時說破,未免使她難堪。
自己和英瓊再若揭不開,豈不自讨沒趣?反正藩籬盡撤,出入無阻。
易靜終是初交,事有前定,勿須強求,索性等她一會,再作計較。
" 等到易靜請輕雲用寶鏡四照,見無異狀,三次又去揭那鼎蓋時,英、雲二人料她揭不起來,俱都裝作旁觀,偷觑壁間遺像有何動作。
不料這次易靜飛身起來,手握鼎紐,正用大力神法往上一提,壁間遺像忽然轉笑為怒,将手朝鼎上一指。
輕雲機警,猜是不妙,急作準備,喊了一聲:"易姊姊留神!"易靜因這次身後無人嗤笑,正打算運用玄功試揭一下,忽聞輕雲之言,有了上兩次的警兆,事前早有應變之策,一料有變,連忙松手,一縱遁光,護身升起。
說時遲,那時快,就在她将起未起之際,全鼎頓放碧光,從鼎蓋上原有的千萬小紐珠中猛噴出一束五色光線,萬弩齊發般直朝易靜射去。
總算見機神速,有法護身。
同時輕雲一見鼎放光明,早随手将天遁鏡照将過去,方才将那五色光線消滅。
易靜認得那五色光線,是玄門中最厲害的法術大五行絕滅光針,道行稍差的人,隻一被它射中,射骨骨消,射形形滅。
自己修道多年,内功深厚,如被射中,雖不到那等地步,卻也非受重傷不可。
這一場虛驚,真是非同小可。
算計鼎上還有埋伏,不敢造次,忙下來問輕雲,怎樣預知有變?英瓊接口道:"你看聖姑遺容,可有甚麼異樣麼?"易靜往壁間一看,聖姑遺像已是變了個怒容滿面,心中一驚,這才恍然大悟。
立時把滿懷貪念打消了一大半,想起适才許多自滿之處,甚為内愧。
明看出聖姑不許自己取寶。
就此罷手,不特不是意思,難免使周、李二個疑心自己,把好意誤會成了搶先貪得。
欲待不去睬她,硬憑自己法力法寶,破了鼎上禁法,将寶取出,再行分送周、李二人,顯顯能為,貫徹前言,也好表明心迹,又不知聖姑還藏有甚麼厲害的埋伏,自己能否戰勝得過,實無把握。
正在進退兩難,遲疑不定之際,忽聽鼎内起了一陣怪嘯,聲如牛鳴。
接着又聽細樂風雨之聲。
三人湊近鼎側一聽,樂聲止處,似聞鼎内有一女子口音說道:"開鼎者李,毀鼎者死!瓊宮故物,不得妄取。
"說罷,聲響寂然。
鼎蓋上細孔内,又冒起一股子異香,香煙袅袅,彩氣氤氲,聞了令人心神俱爽。
易靜才知開鼎應在英瓊身上,好生難過。
平日任性好高慣了的,眼前大功告成,無端受此挫折,對于聖姑,從此便起了不快之意。
見英、雲二人聞言并未上前,眼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