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三回 複道行波 奇觀窮宙合 藏珍在鼎 秘偈示仙機
關燈
小
中
大
輕雲驚問道:"李伯父之言,莫非侄女所見并非聖姑遺蛻麼?"李甯道:"聖姑遺蛻藏在中洞,雖可相通,尋常怎能得到?那具豔屍,便是我所說的玉娘子崔盈,也是左道中數一數二的人物。
去今百年以前,因來此洞盜寶,為聖姑太陰神雷所殛。
還算她事前預有準備,早防到了,人雖死去,元神不曾受傷。
她因舍不得那臭肉身,又想借這洞天福地躲去一重大劫,索性留守在此,晝夜将元神附着死體虔修,靜等兩甲子後複原,占據此洞,為所欲為。
如今曆有百年,身子已能起坐。
再有一二十年,便可重生了。
适才非賢侄女逃遁得快,勢必連你也禁閉在内。
青索劍雖利,你一個肉身,終不能駕着它穿透千尋石壁。
你有我先入之言,誤認她為聖姑,容易上她圈套。
隻一被她元神迷住,你便失了本性,淪為她的爪牙,一同等到出困之日,助纣為虐,萬劫不複了。
我起初隻聞人言豔屍被禁在此,不知深居何處。
如非一時觸動靈機,分神入内觀察,也難知底細呢。
"英瓊道:"以爹爹的法力,何不趁着她未成氣候以前,帶了女兒與二位姊姊,合力将她除去,豈不是少卻許多後患麼?"李甯道: "瓊兒你哪裡知道,此事關系群仙劫運,如能弭禍無形,還用你說麼?聖姑也不将這毒龍丸與仙草留給你們了。
" 輕雲要問英瓊、易靜入門所見,英瓊猛想到佛奴尚未見到,忙往室中火鼎前跑去。
李甯也同了輕雲、易靜跟去。
走到爐前,先命三人跪下,虔誠通白,才将手一指,一片祥光,将鼎蓋托起,李甯便命三人快快取丹。
三人見爐火中托着一朵青蓮,昙花一現般頃刻消失。
聞得鼎内異香撲鼻,比起先時所聞還要濃烈。
各将身劍合一,飛入鼎内一看,适才花現處有一隻碧玉蓮蓬,立在鼎的中心,内中含着蓮子大小的十粒丹藥,顔色翠綠,透明如晶,每人拾起幾粒。
李甯便吩咐勿聞此丹,更不可搖動那碧玉蓮蓬,大家要速速退出。
三人依言出來。
英瓊上下四顧,未見佛奴存身何處,忍不住又要問時,李甯道:"我先不知豔屍所在,恐她暗中走來加害佛奴,已用佛法隐過。
待我收法,你們就看見了。
"說罷,朝上一指,又是一片祥光閃過,佛奴果然高懸在鼎的上面,離地約有四五十丈,周身毛羽業己落得淨盡,僅剩一張白皮,緊包着鋼身鐵骨,閉目倒挂,狀如已死,神态狼狽之極。
英瓊連喊兩聲佛奴,才微擡了擡眼皮。
慢說英瓊見了傷心落淚,便是輕雲也惋惜不置。
李甯笑道:"癡兒,這正是它的成道關頭,你不替它喜歡,卻哭甚麼?它已服了靈丹,刷毛洗骨,如今正在斂神内視。
明日此刻,便換了一身白毛,與你師祖座下白雕一樣靈異了,你傷心怎的?你不見它身上已生了一層白茸麼?"英瓊定睛往上一看,佛奴身上果如輕霜似的,薄薄地生了一層白茸。
雖知乃父之言決不會差,佛奴已是轉禍為福,終究有些憐惜,便想飛身上去撫慰一番。
李甯攔道:"佛奴生有至性,它此時正當養性凝神緊要關頭,不可便去擾它。
明日便可功行完滿,何必忙在這一時?待我行法,将這爐鼎神火重新燃起,助它些力吧。
"英瓊隻得戀戀而止。
李甯吩咐三人随意遊散,徑自走到爐鼎後面,盤膝坐定,口宣佛咒,兩手合掌,搓了兩搓,然後朝着爐中一放。
便聽爐鼎中有了風火之聲,一朵青蓮花似的火焰,冉冉升起,離鼎約有丈許高下,止住不動。
再看李甯,業已瞑目入定。
輕雲見洞側不遠橫着一條玉榻,甚是寬長,形式奇古,便拉了英瓊、易靜二人坐下,重問适才右壁探路之事。
才知英瓊、易靜二人也和輕雲一樣,由李甯指示的門心窄縫裡飛行而入。
初進去時的門戶道路,俱和輕雲所經之路差不多。
不過經了幾個轉折之後,那條甬路卻漸漸越走越深,漸漸聞他底波濤之聲,洋洋盈耳。
路盡處也有一個小門,出去一看,面前頓現出一片奇景。
那地方大約數百畝,高及百丈,四壁非玉非石,乃是一種形如石膏,白色透明的東西凝結而成。
内中包含着千萬五色發光的石乳,大小不一,密若繁星,照得各洞透明,纖塵畢睹。
地面平坦若鏡,光鑒毫發,卻有許多石乳到處突起。
經了一番人工,就着乳石原形加以雕琢斧修,成為許多用具,如同幾案、屏風、雲床、丹竈、飾物、鳥獸之類。
猿蹲虎踞,鳳舞龍蟠,樣樣明潔如晶,映着四壁五色繁光,炫為異彩。
再尋那水聲發源之處,乃是洞中心一個十畝方塘。
那塘甚深,塘中雲霧溟檬,波濤澎湃,激成數十百根大小水柱,直上塘邊,水花亂滾,珠迸雪飛,景尤奇絕。
二人正在留連觀賞,易靜猛一眼看到近洞頂的壁上面有好些處地方水光閃閃,流走如龍。
仔細一看,想起下來時所見幻波池奇景,不禁恍然大悟,便和英瓊說了。
英瓊随她所指處一看,再一聽解說,也就把疑團打破。
原來這裡的石壁俱都有縫,可通上下。
那十畝方塘便是幻波他的水源,從洞頂幻波池中心直落千尋,下入深穴,流回潭中。
因就天然的形勢,再經當初洞中主人苦心布置,用絕大法力壓水上行,由各處石縫中萬流奔赴,直射到上面幻波池四外的那一圈發水口子,使其奪關奔出。
這四外的水飛出數十百丈,射在中央,沖力絕大,又極平勻,所以上下看去,隻見茫茫一白。
那四外的水到了中央,此激彼撞,經過一番排蕩回旋,才成了一個絕大漩渦,引着那股子洪瀑下臨深淵。
上面的人以為是一個大水池子;下面的人又疑池在上面,被一根擎天水柱托起。
那水落到深穴以後,便歸入這個方塘裡面,重新往上噴射,循環往複,永無休歇,可是水量增減極微,所以那大洪流池下面受不到淹沒。
真正巧奪天工,奇妙到了極處。
二人贊賞了一陣,因為時間甚暫,不可久留,還想有所發現。
易靜因此來除将幻波池水源探出外,别的尚無所得。
四面景物雖然奇麗,連連飛巡兩周,俱與異日無關重要。
算計這洞中如此神秘,說不定珍奇寶物藏在塘中,為水所隔,看它不出。
與英瓊一商量,決計一同辟水入塘,查看究竟。
當下便由易靜行法,各駕遁
去今百年以前,因來此洞盜寶,為聖姑太陰神雷所殛。
還算她事前預有準備,早防到了,人雖死去,元神不曾受傷。
她因舍不得那臭肉身,又想借這洞天福地躲去一重大劫,索性留守在此,晝夜将元神附着死體虔修,靜等兩甲子後複原,占據此洞,為所欲為。
如今曆有百年,身子已能起坐。
再有一二十年,便可重生了。
适才非賢侄女逃遁得快,勢必連你也禁閉在内。
青索劍雖利,你一個肉身,終不能駕着它穿透千尋石壁。
你有我先入之言,誤認她為聖姑,容易上她圈套。
隻一被她元神迷住,你便失了本性,淪為她的爪牙,一同等到出困之日,助纣為虐,萬劫不複了。
我起初隻聞人言豔屍被禁在此,不知深居何處。
如非一時觸動靈機,分神入内觀察,也難知底細呢。
"英瓊道:"以爹爹的法力,何不趁着她未成氣候以前,帶了女兒與二位姊姊,合力将她除去,豈不是少卻許多後患麼?"李甯道: "瓊兒你哪裡知道,此事關系群仙劫運,如能弭禍無形,還用你說麼?聖姑也不将這毒龍丸與仙草留給你們了。
" 輕雲要問英瓊、易靜入門所見,英瓊猛想到佛奴尚未見到,忙往室中火鼎前跑去。
李甯也同了輕雲、易靜跟去。
走到爐前,先命三人跪下,虔誠通白,才将手一指,一片祥光,将鼎蓋托起,李甯便命三人快快取丹。
三人見爐火中托着一朵青蓮,昙花一現般頃刻消失。
聞得鼎内異香撲鼻,比起先時所聞還要濃烈。
各将身劍合一,飛入鼎内一看,适才花現處有一隻碧玉蓮蓬,立在鼎的中心,内中含着蓮子大小的十粒丹藥,顔色翠綠,透明如晶,每人拾起幾粒。
李甯便吩咐勿聞此丹,更不可搖動那碧玉蓮蓬,大家要速速退出。
三人依言出來。
英瓊上下四顧,未見佛奴存身何處,忍不住又要問時,李甯道:"我先不知豔屍所在,恐她暗中走來加害佛奴,已用佛法隐過。
待我收法,你們就看見了。
"說罷,朝上一指,又是一片祥光閃過,佛奴果然高懸在鼎的上面,離地約有四五十丈,周身毛羽業己落得淨盡,僅剩一張白皮,緊包着鋼身鐵骨,閉目倒挂,狀如已死,神态狼狽之極。
英瓊連喊兩聲佛奴,才微擡了擡眼皮。
慢說英瓊見了傷心落淚,便是輕雲也惋惜不置。
李甯笑道:"癡兒,這正是它的成道關頭,你不替它喜歡,卻哭甚麼?它已服了靈丹,刷毛洗骨,如今正在斂神内視。
明日此刻,便換了一身白毛,與你師祖座下白雕一樣靈異了,你傷心怎的?你不見它身上已生了一層白茸麼?"英瓊定睛往上一看,佛奴身上果如輕霜似的,薄薄地生了一層白茸。
雖知乃父之言決不會差,佛奴已是轉禍為福,終究有些憐惜,便想飛身上去撫慰一番。
李甯攔道:"佛奴生有至性,它此時正當養性凝神緊要關頭,不可便去擾它。
明日便可功行完滿,何必忙在這一時?待我行法,将這爐鼎神火重新燃起,助它些力吧。
"英瓊隻得戀戀而止。
李甯吩咐三人随意遊散,徑自走到爐鼎後面,盤膝坐定,口宣佛咒,兩手合掌,搓了兩搓,然後朝着爐中一放。
便聽爐鼎中有了風火之聲,一朵青蓮花似的火焰,冉冉升起,離鼎約有丈許高下,止住不動。
再看李甯,業已瞑目入定。
輕雲見洞側不遠橫着一條玉榻,甚是寬長,形式奇古,便拉了英瓊、易靜二人坐下,重問适才右壁探路之事。
才知英瓊、易靜二人也和輕雲一樣,由李甯指示的門心窄縫裡飛行而入。
初進去時的門戶道路,俱和輕雲所經之路差不多。
不過經了幾個轉折之後,那條甬路卻漸漸越走越深,漸漸聞他底波濤之聲,洋洋盈耳。
路盡處也有一個小門,出去一看,面前頓現出一片奇景。
那地方大約數百畝,高及百丈,四壁非玉非石,乃是一種形如石膏,白色透明的東西凝結而成。
内中包含着千萬五色發光的石乳,大小不一,密若繁星,照得各洞透明,纖塵畢睹。
地面平坦若鏡,光鑒毫發,卻有許多石乳到處突起。
經了一番人工,就着乳石原形加以雕琢斧修,成為許多用具,如同幾案、屏風、雲床、丹竈、飾物、鳥獸之類。
猿蹲虎踞,鳳舞龍蟠,樣樣明潔如晶,映着四壁五色繁光,炫為異彩。
再尋那水聲發源之處,乃是洞中心一個十畝方塘。
那塘甚深,塘中雲霧溟檬,波濤澎湃,激成數十百根大小水柱,直上塘邊,水花亂滾,珠迸雪飛,景尤奇絕。
二人正在留連觀賞,易靜猛一眼看到近洞頂的壁上面有好些處地方水光閃閃,流走如龍。
仔細一看,想起下來時所見幻波池奇景,不禁恍然大悟,便和英瓊說了。
英瓊随她所指處一看,再一聽解說,也就把疑團打破。
原來這裡的石壁俱都有縫,可通上下。
那十畝方塘便是幻波他的水源,從洞頂幻波池中心直落千尋,下入深穴,流回潭中。
因就天然的形勢,再經當初洞中主人苦心布置,用絕大法力壓水上行,由各處石縫中萬流奔赴,直射到上面幻波池四外的那一圈發水口子,使其奪關奔出。
這四外的水飛出數十百丈,射在中央,沖力絕大,又極平勻,所以上下看去,隻見茫茫一白。
那四外的水到了中央,此激彼撞,經過一番排蕩回旋,才成了一個絕大漩渦,引着那股子洪瀑下臨深淵。
上面的人以為是一個大水池子;下面的人又疑池在上面,被一根擎天水柱托起。
那水落到深穴以後,便歸入這個方塘裡面,重新往上噴射,循環往複,永無休歇,可是水量增減極微,所以那大洪流池下面受不到淹沒。
真正巧奪天工,奇妙到了極處。
二人贊賞了一陣,因為時間甚暫,不可久留,還想有所發現。
易靜因此來除将幻波池水源探出外,别的尚無所得。
四面景物雖然奇麗,連連飛巡兩周,俱與異日無關重要。
算計這洞中如此神秘,說不定珍奇寶物藏在塘中,為水所隔,看它不出。
與英瓊一商量,決計一同辟水入塘,查看究竟。
當下便由易靜行法,各駕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