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四回 金鏡神光 同心求百寶 蹄涔滄海 無意失雙鹣
關燈
小
中
大
,還是惟馬首是瞻的神氣,隻得強顔笑道:"我因癡長幾歲,略知旁門道法門徑,意欲分二位姊姊之勞,代将寶物取出。
不想聖姑卻這等固執,好似除了瓊妹親取,他人經手,便要攘奪了去一般。
如非物有主人,不得不從她意思的話,我真非将它們取出,全數交與瓊妹,不能表明心迹了。
" 輕雲忙道:"易姊姊此言太見外了。
休說姊姊此番去至峨眉拜師以後便成一家,就是外人,既然共過了患難,難道有福就不同享?姊姊如是那樣人,我們也不會聚在一起。
聖姑仙去多年,凡此種種,俱是當年遺留。
雖說是'開鼎者李',天下姓李的道姑甚多,未必準是瓊妹;即使是她,也必别有因緣。
且讓瓊妹再虔誠通白一回,看是如何,必可分曉。
"易靜見英、雲二人詞色始終敬重如恒,心才平些,終是怏怏,冷笑一聲道:"姓李道友雖多,輕易誰能來此?況且還有'瓊宮故物'之言,必是瓊妹開鼎無疑。
不過這位聖姑已是天仙一流,還有這許多固執,可笑是稍有不合,便即發怒,現于顔色。
既不許旁人妄動,還留有遺音,預先在遺偈上說明,或是在屏風上注出也好,盡自賣弄玄虛,設下許多埋伏吓人則甚?我先倒很敬重她是一位成道多年的前輩仙人,不曾想如此小家氣。
适才如非我略知旁門禁法,預有防備,險些被她暗藏的大五行生克光線所傷。
" 還要往下說時,輕雲見她一再說聖姑是旁門法術,面帶不悅之容,知道聖姑靈異,惟恐再有别的忤犯,鬧出事來。
易靜雖然投契,畢竟初交未久,又是同輩中先進,不好意思多為勸說,隻得拿話岔開道:"時候不早,李伯父現在外面等候,我們還是快些辦完此事出去的好。
易姊姊以為如何?"易靜本來還想親取,看出輕雲怕事,恐怕别生枝節,不數日内便成同門,也不便過拂她意,強笑答道:"周姊姊說得極是,且由瓊妹将寶物取到手内,再作計較。
屏風上面還有兩人被困,待我們去時救援。
這旁門禁法也頗狠毒,延時一久,精神恐支持不住呢。
"輕雲聞言,便同了英瓊重新跪在遺像前面,虔誠通白,易靜心中不快,站在一旁,并未上前,等二人行罷了禮,才一同去至鼎後。
雖然适才聞得鼎中遺言,仍是不無戒心。
當下由英瓊為首,去揭鼎蓋。
輕雲、易靜,一個持着天遁寶鏡,一個行使護身避險之法,以防不測。
說也奇怪,起初易靜用大力神法,揭那鼎蓋時,好似重有萬斤,何等艱難。
及至換了英瓊,起初也以為縱然可開,也非容易。
誰知兩手握住鼎紐,還未十分用力,隻輕輕試探着往上一提,竟然随手而起。
鼎蓋一開,立時異香撲鼻,一片霞光從鼎内飛将出來,照耀全室,俱都大喜。
易靜滿懷忿怒,也減了好些。
英瓊放下鼎蓋,各自飛身鼎上,往鼎内一看,裡面的寶物除有兩件類如切草刀和梅花樁一類的四五件外,餘者大都不過徑尺以内,猶如幼童玩具一般。
人形馬車,山林房舍,以及刀劍針釘,各種常用的東西,無不畢具。
有的懸挂在鼎腹周圍,有的陳列鼎底,件件式樣靈巧,工細非常,神光射目,異彩騰輝,令人愛不忍釋。
一計數目,約有一百餘件之多。
英瓊見鼎的中心挺生着一朵玉蓮花,比西洞那朵要小得多,顔色卻是紅的,晶瑩溫潤,通體透明,那異香便從花中透出,心甚喜愛。
暗忖:"這朵蓮花如能攜走,豈非快事?"試用手握住蓮柄一搖,竟不能動。
方覺有些美中不足,猛一眼看見花裡字迹隐現。
用手一撥花瓣,随手而開,現出一張一指多寬,五寸來長,非纨非絹的字條。
上面寫的便是适才鼎中人語,字迹漸隐漸淡,連那字條也随手化去。
英瓊方在驚奇,輕雲已催她快将法寶取出。
當下仍由英瓊将鼎中寶物一一取出,分裝在三人所帶的法寶囊内,直到取完,并無他異。
英瓊蓋鼎時,還不能忘情那朵赤玉蓮花。
手托鼎蓋,一面賞玩那蓮蓬,覺與尋常者不同,顔色深紫,形似蘭萼,又似一把玉制的鑰匙,越看越愛,不禁起了貪心。
暗中默祝:"弟子等三人深入寶山,獨英瓊一個得蒙仙眷,賜了許多奇珍至寶,原已深感無地,本不應再有觊觎,隻緣此洞不久便受妖孽盤踞,寶物在此,難免受其摧殘。
如蒙鑒憐愚誠,準許弟子将此朱蓮連同西洞鼎中的青玉蓮花一并請至峨眉仙府供奉,以免落于妖邪之手。
"剛剛說罷,正想分手去搖那蓮柄,忽覺鼎底一股奇熱之氣沖了上來,其力極猛,令人難以禁受,心中一驚。
剛将頭昂起,避開那股熱力,倏地一片玉色毫光一閃,手中鼎蓋便被那一股子神力吸住,往下沉去,重有萬斤。
再也把握不住,手微一松,铮铮兩聲響,鼎蓋自阖,關得嚴絲合縫,杳無痕迹,恰如鑄就生成一般,比起初見時嚴密得多。
知是聖姑不許,幸喜不曾吃了虧苦。
見易靜、輕雲正拿着一件法寶,在互相談說。
近前一看,乃是一柄兩三寸長的黃玉鑰匙,形如蘭萼上的符咒,與鼎内的蓮心一般無二,隻是要小去一半。
三人俱不知用處,略微傳觀之後,輕雲道:"大功已成,時已不早,我們拜别聖姑,救了那兩人,出洞去吧。
" 英瓊聞言,想起被困小人所說,還有一所寶庫,正要開口,偶回身往壁上一看,聖姑遺像已不知何時隐去。
心想:"聖姑既然隐迹,來時爹爹也隻說鼎中有寶,并未說及寶庫。
再者四壁空空,通體渾成,哪有迹象可尋?那被困小人不是傳聞不真,便是成心說謊。
這次入洞,得了許多奇珍,正好出去說與爹爹喜歡。
"孺思一動,立即忙着走出,始終未将蓮蓬玉鑰之事向周、易二人說起。
行時易靜仍未禮拜,隻輕雲、英瓊二人朝壁專誠拜别。
一同轉過屏風,去救那被困之人。
因為破除禁法,英、雲二人自問不行,俱推易靜施為。
英瓊心急,話一說完,便跑在屏風下面一看,見池中被困男女業已力竭聲嘶,語細難辨,神态更是委頓不堪,忙催易靜下手。
易靜道:"此種禁法,非同小可。
如待它發動再破,看似聲勢驚人,倒還易與;就此解除,稍一不慎,被困其中的人,立成粉碎,一毫也大意不得。
如能覓得它總樞關鍵所在,便容易之極。
适才忙着入内取寶,匆匆看出内中無險,便即走進,也未看出它樞機暗藏何處。
今番且一同細細看來,如見可疑之處,互相告語,等審度穩妥,再行下手,免得誤了别人,又誤自己。
"道罷,大家分頭往屏風上查看。
英瓊因那兩個小人空入寶山,在受了許多艱險,寶物不曾到手,反倒失陷在内,境遇可憐,恨不得立時将他們救出,才稱心意。
自己學道日淺,不明禁制之法。
見易靜和輕雲二目注定屏上,逐處仔仔細細地觀察,毫無線索可尋。
再看那兩小人,這時神氣益發疲敝,浮沉池面,奄奄一息。
心裡又急于出去和老父相見。
暗忖:"偌大一具屏風上面的景物不知多少,不過才看過了三分之一,也沒找出一點破法,似這樣找到幾時?那被困之人眼看支持不住。
初進來時,那等厲害埋伏尚且不怕,此刻事已辦完,為何反倒小心起來?不如仍用前法,請周姊姊拿着天遁鏡照向屏上,以防萬一,然後将雙劍合壁,硬将這小池子毀了,将小人救出,豈不是好?" 想到這裡,剛要和易靜去說,忽見小池中水波飛湧,急流旋轉,成了一個大漩渦。
那兩小人上半身原本露出水面,各将雙手揮動不休,時候一久,漸漸有些力竭勢緩。
及至池水無端急漩,想是知道危險萬分,一旦卷入池心漩渦之中,便沒了命,各自放出一絲青
不想聖姑卻這等固執,好似除了瓊妹親取,他人經手,便要攘奪了去一般。
如非物有主人,不得不從她意思的話,我真非将它們取出,全數交與瓊妹,不能表明心迹了。
" 輕雲忙道:"易姊姊此言太見外了。
休說姊姊此番去至峨眉拜師以後便成一家,就是外人,既然共過了患難,難道有福就不同享?姊姊如是那樣人,我們也不會聚在一起。
聖姑仙去多年,凡此種種,俱是當年遺留。
雖說是'開鼎者李',天下姓李的道姑甚多,未必準是瓊妹;即使是她,也必别有因緣。
且讓瓊妹再虔誠通白一回,看是如何,必可分曉。
"易靜見英、雲二人詞色始終敬重如恒,心才平些,終是怏怏,冷笑一聲道:"姓李道友雖多,輕易誰能來此?況且還有'瓊宮故物'之言,必是瓊妹開鼎無疑。
不過這位聖姑已是天仙一流,還有這許多固執,可笑是稍有不合,便即發怒,現于顔色。
既不許旁人妄動,還留有遺音,預先在遺偈上說明,或是在屏風上注出也好,盡自賣弄玄虛,設下許多埋伏吓人則甚?我先倒很敬重她是一位成道多年的前輩仙人,不曾想如此小家氣。
适才如非我略知旁門禁法,預有防備,險些被她暗藏的大五行生克光線所傷。
" 還要往下說時,輕雲見她一再說聖姑是旁門法術,面帶不悅之容,知道聖姑靈異,惟恐再有别的忤犯,鬧出事來。
易靜雖然投契,畢竟初交未久,又是同輩中先進,不好意思多為勸說,隻得拿話岔開道:"時候不早,李伯父現在外面等候,我們還是快些辦完此事出去的好。
易姊姊以為如何?"易靜本來還想親取,看出輕雲怕事,恐怕别生枝節,不數日内便成同門,也不便過拂她意,強笑答道:"周姊姊說得極是,且由瓊妹将寶物取到手内,再作計較。
屏風上面還有兩人被困,待我們去時救援。
這旁門禁法也頗狠毒,延時一久,精神恐支持不住呢。
"輕雲聞言,便同了英瓊重新跪在遺像前面,虔誠通白,易靜心中不快,站在一旁,并未上前,等二人行罷了禮,才一同去至鼎後。
雖然适才聞得鼎中遺言,仍是不無戒心。
當下由英瓊為首,去揭鼎蓋。
輕雲、易靜,一個持着天遁寶鏡,一個行使護身避險之法,以防不測。
說也奇怪,起初易靜用大力神法,揭那鼎蓋時,好似重有萬斤,何等艱難。
及至換了英瓊,起初也以為縱然可開,也非容易。
誰知兩手握住鼎紐,還未十分用力,隻輕輕試探着往上一提,竟然随手而起。
鼎蓋一開,立時異香撲鼻,一片霞光從鼎内飛将出來,照耀全室,俱都大喜。
易靜滿懷忿怒,也減了好些。
英瓊放下鼎蓋,各自飛身鼎上,往鼎内一看,裡面的寶物除有兩件類如切草刀和梅花樁一類的四五件外,餘者大都不過徑尺以内,猶如幼童玩具一般。
人形馬車,山林房舍,以及刀劍針釘,各種常用的東西,無不畢具。
有的懸挂在鼎腹周圍,有的陳列鼎底,件件式樣靈巧,工細非常,神光射目,異彩騰輝,令人愛不忍釋。
一計數目,約有一百餘件之多。
英瓊見鼎的中心挺生着一朵玉蓮花,比西洞那朵要小得多,顔色卻是紅的,晶瑩溫潤,通體透明,那異香便從花中透出,心甚喜愛。
暗忖:"這朵蓮花如能攜走,豈非快事?"試用手握住蓮柄一搖,竟不能動。
方覺有些美中不足,猛一眼看見花裡字迹隐現。
用手一撥花瓣,随手而開,現出一張一指多寬,五寸來長,非纨非絹的字條。
上面寫的便是适才鼎中人語,字迹漸隐漸淡,連那字條也随手化去。
英瓊方在驚奇,輕雲已催她快将法寶取出。
當下仍由英瓊将鼎中寶物一一取出,分裝在三人所帶的法寶囊内,直到取完,并無他異。
英瓊蓋鼎時,還不能忘情那朵赤玉蓮花。
手托鼎蓋,一面賞玩那蓮蓬,覺與尋常者不同,顔色深紫,形似蘭萼,又似一把玉制的鑰匙,越看越愛,不禁起了貪心。
暗中默祝:"弟子等三人深入寶山,獨英瓊一個得蒙仙眷,賜了許多奇珍至寶,原已深感無地,本不應再有觊觎,隻緣此洞不久便受妖孽盤踞,寶物在此,難免受其摧殘。
如蒙鑒憐愚誠,準許弟子将此朱蓮連同西洞鼎中的青玉蓮花一并請至峨眉仙府供奉,以免落于妖邪之手。
"剛剛說罷,正想分手去搖那蓮柄,忽覺鼎底一股奇熱之氣沖了上來,其力極猛,令人難以禁受,心中一驚。
剛将頭昂起,避開那股熱力,倏地一片玉色毫光一閃,手中鼎蓋便被那一股子神力吸住,往下沉去,重有萬斤。
再也把握不住,手微一松,铮铮兩聲響,鼎蓋自阖,關得嚴絲合縫,杳無痕迹,恰如鑄就生成一般,比起初見時嚴密得多。
知是聖姑不許,幸喜不曾吃了虧苦。
見易靜、輕雲正拿着一件法寶,在互相談說。
近前一看,乃是一柄兩三寸長的黃玉鑰匙,形如蘭萼上的符咒,與鼎内的蓮心一般無二,隻是要小去一半。
三人俱不知用處,略微傳觀之後,輕雲道:"大功已成,時已不早,我們拜别聖姑,救了那兩人,出洞去吧。
" 英瓊聞言,想起被困小人所說,還有一所寶庫,正要開口,偶回身往壁上一看,聖姑遺像已不知何時隐去。
心想:"聖姑既然隐迹,來時爹爹也隻說鼎中有寶,并未說及寶庫。
再者四壁空空,通體渾成,哪有迹象可尋?那被困小人不是傳聞不真,便是成心說謊。
這次入洞,得了許多奇珍,正好出去說與爹爹喜歡。
"孺思一動,立即忙着走出,始終未将蓮蓬玉鑰之事向周、易二人說起。
行時易靜仍未禮拜,隻輕雲、英瓊二人朝壁專誠拜别。
一同轉過屏風,去救那被困之人。
因為破除禁法,英、雲二人自問不行,俱推易靜施為。
英瓊心急,話一說完,便跑在屏風下面一看,見池中被困男女業已力竭聲嘶,語細難辨,神态更是委頓不堪,忙催易靜下手。
易靜道:"此種禁法,非同小可。
如待它發動再破,看似聲勢驚人,倒還易與;就此解除,稍一不慎,被困其中的人,立成粉碎,一毫也大意不得。
如能覓得它總樞關鍵所在,便容易之極。
适才忙着入内取寶,匆匆看出内中無險,便即走進,也未看出它樞機暗藏何處。
今番且一同細細看來,如見可疑之處,互相告語,等審度穩妥,再行下手,免得誤了别人,又誤自己。
"道罷,大家分頭往屏風上查看。
英瓊因那兩個小人空入寶山,在受了許多艱險,寶物不曾到手,反倒失陷在内,境遇可憐,恨不得立時将他們救出,才稱心意。
自己學道日淺,不明禁制之法。
見易靜和輕雲二目注定屏上,逐處仔仔細細地觀察,毫無線索可尋。
再看那兩小人,這時神氣益發疲敝,浮沉池面,奄奄一息。
心裡又急于出去和老父相見。
暗忖:"偌大一具屏風上面的景物不知多少,不過才看過了三分之一,也沒找出一點破法,似這樣找到幾時?那被困之人眼看支持不住。
初進來時,那等厲害埋伏尚且不怕,此刻事已辦完,為何反倒小心起來?不如仍用前法,請周姊姊拿着天遁鏡照向屏上,以防萬一,然後将雙劍合壁,硬将這小池子毀了,将小人救出,豈不是好?" 想到這裡,剛要和易靜去說,忽見小池中水波飛湧,急流旋轉,成了一個大漩渦。
那兩小人上半身原本露出水面,各将雙手揮動不休,時候一久,漸漸有些力竭勢緩。
及至池水無端急漩,想是知道危險萬分,一旦卷入池心漩渦之中,便沒了命,各自放出一絲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