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

關燈
煩惱之所覆染。

    所以者何。

    楞伽王。

    若正觀時不得衆生。

    無我無衆生。

    無壽命無畜養。

    無人無衆生數。

    無知者無見者,無覺者無受者,無聽者乃至無色受想行識等。

    楞伽王。

    若正觀時無有分别而可得者,楞伽王。

    諸法和合無有實相。

    汝雖得是衆生實相。

    亦莫舍此生有曠野。

    雲何名得衆生實相。

    所謂得彼大智同性。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衆生業力自回轉,不得八聖最上道。

    若離諸業證無漏,行無上行利衆生。

     時毗毗沙那言:世尊,有無量恒河沙等衆生。

    於此三界稠林有海。

    到彼岸者複欲到者,有證聲聞法者,有證緣覺法者,亦有若幹已證無上大智同性者,於未來世亦有無量無邊不可數阿僧祇過是數恒河沙等衆生。

    乘此三乘各各别乘得入涅槃。

    而衆生界無增無減。

    如是世尊,我知如是心生厭惓。

    佛言:楞伽王。

    汝莫於此生厭惓想。

    所以者何。

    諸衆生界前後不可盡故。

    虛空界法界亦爾。

    是故楞伽王。

    諸衆生界不可言說。

    以是得知不增不減。

    如是三界稠林有為海中。

    已得度者當欲度者,而衆生界亦不增減。

    楞伽王。

    譬如虛空界不增不減。

    無前無後亦無中間。

    是故虛空不可得知。

    遍一切處無礙無憂無作無想。

    如是如是,楞伽王。

    非衆生界有初中後求之可得。

    楞伽王。

    唯有已得聖法同性。

    是名盡於衆生界耳。

    而有為道不盡不滅。

    楞伽王。

    亦不離彼有解脫道。

    何以故?是衆生界法如此故。

    是故無初無中無後。

     毗毗沙那複問佛言:世尊,衆生有為行海相貌何似。

    佛言:楞伽王。

    衆生有為行海猶如大海。

    複問佛言:世尊,諸佛之法複似何等。

    佛言:楞伽王。

    諸佛之法猶如船舶。

    複問佛言:世尊,出家比丘受具戒法複似何等。

    佛言楞伽王。

    出家比丘受具戒法。

    似治生人乘於船舶。

    複問佛言:世尊,如世尊說。

    依佛戒法具足奉行。

    無毀破者複似何等。

    佛言:持戒精進受法知足。

    似治生人乘堅牢船成就具足。

    楞伽王。

    有能如佛所說戒法不破不犯具足行者,亦複如是,複問佛言:世尊,善知識者複似何等。

    佛言:楞伽王。

    善知識者猶如船師。

    複問佛言:世尊,勤行八聖道複似何等。

    佛言:楞伽王。

    勤行八聖道者,似正疾風吹於船舶。

    毗毗沙那複問佛言:世尊,禅定三昧及諸神通複似何等。

    佛言:楞伽王。

    神通三昧猶如寶國。

    毗毗沙那複問佛言:世尊,七菩提分複似何等。

    佛言:楞伽王。

    七菩提分猶如七種寶性。

    複問佛言:世尊,得七菩提分證大乘同性者複似何等。

    佛言:楞伽王。

    得七菩提分證大乘同性者,譬如值得七種寶性巨富貨賄稱意滿足。

    善哉善出家者,於我法中證於無礙無上佛果。

    爾時世尊複說偈言: 觀察諸有苦,自苦衆生苦。

    亦舍諸有縛,我法中出家。

    即名為佛子,衆中最大德。

    勤苦如法行,當得為世尊, 爾時毗毗沙那複問佛言:世尊,若有衆生於佛法中。

    得出家已不能持戒。

    或有犯戒或有破戒犯欲行者,或有脫於法服舍戒還俗。

    世尊,如是癡人譬如何等。

    佛言:楞伽王。

    若有衆生於我法中。

    得出家已受於戒法作諸毀犯。

    是癡人輩多堕惡道。

    如治生人在大海中船舶破壞沒命於水。

    毗毗沙那言:世尊,若有破戒犯戒犯欲行者,複說我行精進梵行。

    複有捐棄法服舍戒還俗。

    彼一種人命終亡已,或生好處彼似何等。

    佛言:如治生人於大海中船舶破壞沒溺水中。

    或有得船闆者,或有得死屍者,或有自力浮者,楞伽王。

    是治生人得船闆者,因風力吹得至洲島。

    捉死屍者海波所推漸到彼岸。

    何以故?大海之法不宿死屍。

    若其自力能浮得度随意所至。

    此是海神慈悲濟彼。

    如是如是,楞伽王。

    若我法中得出家者,不能依戒如法護持。

    若舍戒法著於俗服得生善處者,或因我邊得正信者,或複内淨或雖破戒恒有慈行或有精進。

    是故楞伽王。

    雖是破戒及還俗者,還因我法得生善處。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往昔已作多罪業,無邊千億世生中。

    發露忏悔更不造,滅無增長故清淨。

     時毗毗沙那複問佛言:世尊,凡有幾種助菩提法。

    佛言:楞伽王。

    有三十七品助菩提法。

    何者名為三十七品。

    所謂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及八聖道。

    楞伽王。

    是名三十七品助菩提法。

    複問佛言:世尊,解脫門者為有幾許。

    佛言:楞伽王。

    有三解脫門何者為三。

    所謂空無相無願。

    複問佛言:世尊,須念何法。

    佛言:念厭滅入涅槃。

    複問佛言:世尊,諸對治法凡有幾許。

    佛言:楞伽王。

    總而言之三種對治。

    何者為三。

    謂貪欲心者不淨觀。

    瞋恚心者慈悲觀。

    愚癡心者因緣觀。

    是名三種對治之法。

    複問佛言:世尊,幾許巧能應須念持。

    佛言:楞伽王。

    須念持者巧知陰巧知界巧知入巧知方便。

    複問佛言:世尊,須作何觀。

    佛言:楞伽王。

    須觀甚深十二因緣及四聖谛因果證等。

    爾時毗毗沙那楞伽王。

    複更圍繞世尊三匝。

    以諸雜色七寶之華散於佛上。

    散已右膝著地合掌向佛。

    驚歎如來而說偈言: 雲何菩薩諸聖行,生精進意利世間。

    施戒忍辱及精進,發最上意為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