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七(那連提耶舍譯)

關燈
中或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欲趣聲聞乘。

    欲趣緣覺乘。

    或趣大乘。

    或善男子善女人。

    於如是禅本業遊戲三昧系念思惟者,随所住處。

    彼國土一切天王常善守護。

    一切龍王。

    一切夜叉王。

    一切阿修羅王。

    一切緊那羅王。

    一切摩睺羅伽王。

    一切餓鬼王。

    一切毗舍阇王。

    一切羅刹王等。

    當善護彼國。

    若國土中有如是禅相應福田住者,彼國土彼刹利王。

    得十種可愛樂法。

    何等為十。

    一者安隐滅一切患。

    二者長命。

    三者得上妙色。

    四者皮膚鮮軟。

    五者支節可愛。

    六者得善眷屬。

    七者能修善業。

    八者系念慈悲方便。

    九者恒與名稱福器相應。

    十者命終生於天上。

    是為十。

    又彼國土複得成就十種殊勝利益。

    何等為十。

    一者不為自賊他賊之所劫害。

    二者亦無惡賊毒獸蚊虻蝗蟲等。

    三者無有旱潦及非時風雨寒熱等觸。

    四者土地平正無諸丘墟谿澗崄圹。

    五者彼國一切種子五穀諸藥草木林樹蓊蔚茂盛。

    無諸辛苦澀惡等味華果。

    六者無諸惡聲鬥诤反逆饑儉病患及非時死。

    七者彼國衆生長命端正。

    適樂豐盈無穢濁心。

    遊戲快樂如法修行生於天上。

    八者其國土中諸福田器之所依祝愛樂随順禅定三昧。

    九者彼國衆生飲食所須悉皆無乏。

    上妙可愛資成四大。

    稱順根性增長無違。

    十者其土人民勇健強記有慈悲心命終生天。

    清淨智。

    此十種法善能莊嚴於彼國土。

    清淨智。

    此菩薩摩诃薩以業障礙舍離大乘。

    住聲聞地違化衆生。

    此是聲聞禅波羅蜜遊戲三昧。

    聲聞以此了知滿足禅分。

    出三界窟宅及諸有縛。

    斷除五支成就五支。

    越過三界住無學地遊戲神通到八解脫。

    禅定彼岸一劫修行。

    得為一切諸佛之子。

    從佛口生從法化生。

    彼雖如是,猶故不能往諸佛土供養諸佛從佛聽法。

    亦複不能乾竭衆生三種道。

    若能如是遊戲三昧者,随其所住國土。

    獲得如上大功德利。

     △須彌藏分第十五菩薩禅本業品第二 爾時佛告功德天言清淨智。

    雲何菩薩摩诃薩不共一切聲聞辟支佛禅波羅蜜本業差别滿足。

    若菩薩摩诃薩滿足禅波羅蜜已,便能滿足馀五波羅蜜。

    清淨智。

    此菩薩摩诃薩於一切出入息中及五受陰。

    觀其生滅。

    既觀察已消竭渴愛。

    不堕聲聞決定聚中。

    於四神足遊戲神通。

    善能往詣一切佛刹迅疾如電。

    於諸佛所供養聽法。

    乾竭一切衆生三道。

    謂煩惱道業道苦道。

    雖出欲界而不舍欲界。

    為化衆生故現生諸趣。

    不為胎染。

    斷除衆生煩惱羅網。

    然於衆生而無所得。

    清淨智。

    此菩薩摩诃薩随出入息各各别觀。

    但新非故如實了知。

    如是出入息中色受陰如實了知。

    受想行陰亦如實了知。

    如是出入息中識受陰如實了知。

    於出息異入息異。

    知出息異知入息異。

    知入息異中受想思觸念。

    知出息異中受想思觸念亦如是,入息受時非出息受。

    出息受時非入息受。

    如是三有輪轉受想思觸念因緣故相續不斷。

    漂生死海而不能渡。

    數數生老死已還生。

    不能如實覺知此法。

    不能如實出彼生死。

    於出入息不能如實覺察。

    複次如是出入息。

    於九瘡門出入往來。

    如是九十九那由他百千毛孔門。

    一切皆悉息出息入。

    而於九十九那由他百千毛孔不增不減。

    不能覺知非過去非未來非初非中非後。

    不知住不知出。

    複作是念。

    我今一切毛孔出息入息生滅方便。

    應與生滅相相應祝是菩薩摩诃薩随九瘡門出息入息生滅。

    觀察如是,九十九那由他百千毛孔門。

    一一毛孔中觀察出入息生滅。

    觀察出入息生滅相應祝若菩薩欲觀毛孔小相但見毛端息從往來。

    即能見校若欲見大。

    便能得見如芥子許。

    若欲得見如菴摩勒果許。

    即能得見。

    若欲得見頻螺果許。

    亦即能見。

    若欲得見一由旬千由旬乃至一四天下。

    一一毛孔而觀察之。

    随欲見廣即能見廣。

    彼時菩薩作如是念。

    衆生以眼迷惑。

    系縛生死相續不斷。

    漂生死流受種種苦。

    彼菩薩複作是念。

    我今棄舍一切色想。

    已得無言三昧。

    非諸聲聞辟支佛地。

    於彼地界亦無所得。

    水界火界風界虛空界識界亦無所得。

    不行陰界入。

    非前際非後際。

    非此世非他世。

    非善業報非惡業報。

    非生非滅。

    非有煩惱非離煩惱。

    無有所得。

    菩薩如是住寂滅祝彼若欲得於無量劫於此一切法無語言空三昧。

    若住若加。

    菩薩如是自智加持三昧力故。

    便能於此一切法無語言空三昧。

    無量劫祝亦能滿足六波羅蜜。

    為成就衆生因緣故。

    清淨智。

    如是地藏菩薩摩诃薩於此一切法無語言空三昧。

    到自在彼岸。

    是菩薩若欲入此三昧時。

    以福德智慧力。

    為成熟衆生故。

    先作是願。

    乃至我未出三昧已來。

    於此時中欲令此國土境界及四天下。

    此佛世界一切衆生諸有所須資生之具。

    随其相貌随其多少随其所樂。

    所謂飲食衣服卧具璎珞莊嚴之具。

    園林屋宅形色狀貌胑節身分。

    可愛色聲香味觸等。

    欲見如是等事。

    是時菩薩便入此三昧。

    菩薩入此三昧已,随其時節。

    於此佛世界四天下一切衆生。

    如上所說所須之具便得充足。

    或複作是念。

    随我住定時節遠近。

    随諸衆生多少分齊。

    欲除衆生身心之玻謂風黃癊等分之玻或人非人所作。

    如是欲滅貪瞋癡等煩惱諸玻及滅十不善業。

    令住十善業道中。

    便即入此三昧。

    彼菩薩摩诃薩随其住定時節久近。

    随其所為多少衆生。

    如上所說身心病苦悉皆除滅。

    又菩薩複作是願。

    随我住定時節已來。

    欲滅地獄種種諸苦。

    畜生之中互相殘食等苦。

    閻魔羅界饑渴等苦。

    及寒熱苦。

    怨憎會苦。

    愛别離苦。

    求不得苦。

    随願分齊。

    令諸衆生離一切苦惱及不善法。

    成就一切善法。

    令諸衆生慈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