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八(那連提耶舍譯)
關燈
小
中
大
敬信。
亦複不勤怖畏刹利沙門婆羅門毗舍首陀。
亦不怖畏男夫婦女童男童女。
亦不怖畏象馬師子虎豹豺狼獐鹿鳥獸。
亦不怖畏國土城邑聚落舍宅。
亦不怖畏地水火風。
亦不怖畏藥草林樹花果等物。
此是菩薩摩诃薩修第一義時。
成熟衆生乃至能滿六波羅蜜。
是故菩薩摩诃薩於諸衆生如十五日月一切圓滿。
如是菩薩摩诃薩住於閑林修第一義谛。
速能滿足六波羅蜜。
譬如十五日月衆星圍繞微妙可愛。
如是修第一義谛菩薩摩诃薩。
為彼信心諸天龍等乃至迦吒富單那。
善行圍繞微妙可愛。
譬如十五日月照除一切無明黑闇。
如是修第一義谛菩薩摩诃薩。
照除天龍乃至迦吒富單那等十不善曀。
譬如月體性涼冷。
能令熱惱諸衆生等身心得樂。
如是修第一義菩薩摩诃薩。
令彼天龍乃至迦吒富單那等瞋怒所惱者,令住慈心身得安樂。
譬如月令失道者見道。
如是修第一義谛菩薩摩诃薩。
令諸失道天龍夜叉乃至迦吒富單那等。
於天人所皆生慈愍。
乃至能見於三乘道。
譬如十五日月一切圓滿照於月愛摩尼寶珠。
如是寶珠以月光照故。
能出多水滿於小河及諸大河又滿大海。
如是修第一義谛菩薩摩诃薩。
以如是等威儀力故。
乃至迦吒富單那得深敬信。
不怖刹利乃至不怖童男童女。
不怖城邑乃至不怖樹林花果。
以此因緣人非人等乃至迦吒富單那獐鹿鳥獸。
各於所須具足充滿。
以彼所須得充滿故。
不相惱害身心安樂。
於十善業道堪能修行。
乃至於天人中得受果報具足快樂。
以是因緣於三乘中得不退轉。
如是諸天人等多得饒益。
如菩薩摩诃薩住於閑林修第一義。
能令諸天人等得安隐樂。
以是等故速能滿足六波羅蜜。
是故菩薩摩诃薩當住閑林修第一義。
於一切善根三昧陀羅尼。
忍辱堅固得住成熟。
如須彌山王善得安祝如是修第一義谛菩薩摩诃薩。
於一切善根檀波羅蜜善得安祝如師子獸王。
以屍羅波羅蜜降諸煩惱。
如那羅延。
以羼提波羅蜜伏諸三界一切惡見。
如波利質多羅樹花始開敷。
以毗梨耶波羅蜜種種善根花得開敷。
如日輪焰光。
以禅波羅蜜能除一切無明黑闇。
如十五日月一切圓滿。
以般若波羅蜜功德莊嚴所願圓滿。
如如意寶能除貧窮。
以方便力種種善根不可窮荊智财無減法願充滿,猶如大雲能降大雨。
如是菩薩摩诃薩住於閑林修第一義。
乃能降注諸法寶雨。
如菩薩摩诃薩修第一義。
善能安住於菩薩行。
一切魔事終不能動得不退轉。
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得圓滿。
種種功德寶花莊嚴。
得到一切諸法智明。
如幢上摩尼寶能成一切義。
如毗沙門王賢瓶能到一切智炬。
如得月愛摩尼寶珠在於手中。
一切所知皆得圓滿,猶如大海。
亦如冬時著慚愧衣。
如勇健人巧用種種堅牢器杖。
如善化伏藏養育一切衆生。
如阿那婆達多池緊那羅等均平受報,猶如蓮花諸煩惱泥不能染污。
如寶花聚。
百千法門種種圍繞,猶如寶鬘。
一切聲聞辟支佛等之所瞻仰,猶如泉池淨水盈滿。
洗除衆生諸煩惱垢。
如斯陀大河。
蕩除衆生一切煩惱諸惡見垢。
如大河中船。
能度衆生諸煩惱河。
如枳薩利師子。
降伏一切衆邪異道。
如帝釋金剛杵。
降伏一切煩惱阿修羅,猶如傘蓋。
遮障衆生諸煩惱雨。
如大梵王。
令諸衆生度於流轉。
生死曠野示涅槃道。
是名菩薩摩诃薩住於閑林修第一義時成熟如是無量功德。
如是善男子,第一義谛是何句義。
第一義谛是五根句義。
第一義谛是三昧根義。
大慈大悲義。
深信一切智義。
以四攝法攝受一切衆生義。
護持正法義。
勤求一切佛法義。
遠離諸難義。
住佛功德義。
超過聲聞辟支佛地義。
能淨三業義。
以諸三昧莊嚴心義。
淨三惡趣令諸衆生舍邪道義。
信解忍義。
成熟衆生無生忍義。
舍離憎愛義。
於諸法決斷義。
分别一切法義。
勤求一切智義。
得一切助菩提義。
覺了十二因緣義。
分别上首義。
三不護義。
四無畏義。
十力義。
大慈大悲成熟衆生義。
方便勤求如來十力第一義谛義。
十地義。
登祚地義。
降魔義。
得一切種智義。
轉法輪義。
降法雨義。
度一切衆生義。
建立八聖道義。
第一義谛有如是等無量大義。
善男子,第一義谛蕩諸結垢滅一切惡。
能度衆生煩惱淤泥。
枯竭愛河超過一切流轉曠野。
破諸見網照除無明。
降伏諸怨斷除憂慼。
諸根適悅令入正道。
覺悟諸法增長善根。
舍諸凡愚入賢聖位到菩提道。
善男子,如是第一義谛一切功德皆悉圓滿。
成熟無上最勝智慧。
能令衆生到於一切生死彼岸。
爾時月藏菩薩摩诃薩白佛言:世尊,所謂三昧。
三昧者是何身。
是何攀緣。
是何想。
是何相。
是何性。
第一義谛是何身是何攀緣是何想是何相是何性。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於三昧久已修習善根圓滿。
汝今為於諸衆生故問於如來如是等義。
善男子,汝今谛聽。
善思念之。
吾當為汝分别解說。
月藏菩薩摩诃薩白佛言:世尊,唯然受教。
佛言:善男子,諸聲聞乘三昧者,名不善三昧。
三界身。
颠倒攀緣。
不淨想。
厭離相。
不喜樂性。
地界三昧者,不分離身。
取攀緣。
重想。
堅相。
碎壞性。
水界三昧者,不分離身。
滿攀緣。
潤想。
稀軟相。
枯竭性。
火界三昧者,不分離身。
成熟攀緣。
熱想。
燒相。
盡滅性。
風界三昧者,不分離身。
吹舉攀緣。
無礙想。
急疾相。
輕舉性。
分别陰三昧者,渴愛身。
緣起攀緣。
棄舍想。
苦相。
無我性。
空三昧者,通利法身。
諸法攀緣。
無物想。
開視相。
畢竟空性無相三昧者,舍三結身。
涅槃攀緣。
空想。
休息相。
究盡作性。
如是無願心心法三昧者,五識身。
因緣攀緣。
常修行想。
速疾相。
無所依性。
此等是聲聞乘三昧修是緣起三昧。
名緣覺乘三昧。
安住大乘。
善男子,慈三昧者,憶念身。
衆生攀緣。
無礙想。
無瞋相。
不濁性。
悲三昧者,憶念身。
衆生攀緣。
不害想。
救拔相。
愍恻性。
喜三昧者,憶念身。
亦複不勤怖畏刹利沙門婆羅門毗舍首陀。
亦不怖畏男夫婦女童男童女。
亦不怖畏象馬師子虎豹豺狼獐鹿鳥獸。
亦不怖畏國土城邑聚落舍宅。
亦不怖畏地水火風。
亦不怖畏藥草林樹花果等物。
此是菩薩摩诃薩修第一義時。
成熟衆生乃至能滿六波羅蜜。
是故菩薩摩诃薩於諸衆生如十五日月一切圓滿。
如是菩薩摩诃薩住於閑林修第一義谛。
速能滿足六波羅蜜。
譬如十五日月衆星圍繞微妙可愛。
如是修第一義谛菩薩摩诃薩。
為彼信心諸天龍等乃至迦吒富單那。
善行圍繞微妙可愛。
譬如十五日月照除一切無明黑闇。
如是修第一義谛菩薩摩诃薩。
照除天龍乃至迦吒富單那等十不善曀。
譬如月體性涼冷。
能令熱惱諸衆生等身心得樂。
如是修第一義菩薩摩诃薩。
令彼天龍乃至迦吒富單那等瞋怒所惱者,令住慈心身得安樂。
譬如月令失道者見道。
如是修第一義谛菩薩摩诃薩。
令諸失道天龍夜叉乃至迦吒富單那等。
於天人所皆生慈愍。
乃至能見於三乘道。
譬如十五日月一切圓滿照於月愛摩尼寶珠。
如是寶珠以月光照故。
能出多水滿於小河及諸大河又滿大海。
如是修第一義谛菩薩摩诃薩。
以如是等威儀力故。
乃至迦吒富單那得深敬信。
不怖刹利乃至不怖童男童女。
不怖城邑乃至不怖樹林花果。
以此因緣人非人等乃至迦吒富單那獐鹿鳥獸。
各於所須具足充滿。
以彼所須得充滿故。
不相惱害身心安樂。
於十善業道堪能修行。
乃至於天人中得受果報具足快樂。
以是因緣於三乘中得不退轉。
如是諸天人等多得饒益。
如菩薩摩诃薩住於閑林修第一義。
能令諸天人等得安隐樂。
以是等故速能滿足六波羅蜜。
是故菩薩摩诃薩當住閑林修第一義。
於一切善根三昧陀羅尼。
忍辱堅固得住成熟。
如須彌山王善得安祝如是修第一義谛菩薩摩诃薩。
於一切善根檀波羅蜜善得安祝如師子獸王。
以屍羅波羅蜜降諸煩惱。
如那羅延。
以羼提波羅蜜伏諸三界一切惡見。
如波利質多羅樹花始開敷。
以毗梨耶波羅蜜種種善根花得開敷。
如日輪焰光。
以禅波羅蜜能除一切無明黑闇。
如十五日月一切圓滿。
以般若波羅蜜功德莊嚴所願圓滿。
如如意寶能除貧窮。
以方便力種種善根不可窮荊智财無減法願充滿,猶如大雲能降大雨。
如是菩薩摩诃薩住於閑林修第一義。
乃能降注諸法寶雨。
如菩薩摩诃薩修第一義。
善能安住於菩薩行。
一切魔事終不能動得不退轉。
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得圓滿。
種種功德寶花莊嚴。
得到一切諸法智明。
如幢上摩尼寶能成一切義。
如毗沙門王賢瓶能到一切智炬。
如得月愛摩尼寶珠在於手中。
一切所知皆得圓滿,猶如大海。
亦如冬時著慚愧衣。
如勇健人巧用種種堅牢器杖。
如善化伏藏養育一切衆生。
如阿那婆達多池緊那羅等均平受報,猶如蓮花諸煩惱泥不能染污。
如寶花聚。
百千法門種種圍繞,猶如寶鬘。
一切聲聞辟支佛等之所瞻仰,猶如泉池淨水盈滿。
洗除衆生諸煩惱垢。
如斯陀大河。
蕩除衆生一切煩惱諸惡見垢。
如大河中船。
能度衆生諸煩惱河。
如枳薩利師子。
降伏一切衆邪異道。
如帝釋金剛杵。
降伏一切煩惱阿修羅,猶如傘蓋。
遮障衆生諸煩惱雨。
如大梵王。
令諸衆生度於流轉。
生死曠野示涅槃道。
是名菩薩摩诃薩住於閑林修第一義時成熟如是無量功德。
如是善男子,第一義谛是何句義。
第一義谛是五根句義。
第一義谛是三昧根義。
大慈大悲義。
深信一切智義。
以四攝法攝受一切衆生義。
護持正法義。
勤求一切佛法義。
遠離諸難義。
住佛功德義。
超過聲聞辟支佛地義。
能淨三業義。
以諸三昧莊嚴心義。
淨三惡趣令諸衆生舍邪道義。
信解忍義。
成熟衆生無生忍義。
舍離憎愛義。
於諸法決斷義。
分别一切法義。
勤求一切智義。
得一切助菩提義。
覺了十二因緣義。
分别上首義。
三不護義。
四無畏義。
十力義。
大慈大悲成熟衆生義。
方便勤求如來十力第一義谛義。
十地義。
登祚地義。
降魔義。
得一切種智義。
轉法輪義。
降法雨義。
度一切衆生義。
建立八聖道義。
第一義谛有如是等無量大義。
善男子,第一義谛蕩諸結垢滅一切惡。
能度衆生煩惱淤泥。
枯竭愛河超過一切流轉曠野。
破諸見網照除無明。
降伏諸怨斷除憂慼。
諸根適悅令入正道。
覺悟諸法增長善根。
舍諸凡愚入賢聖位到菩提道。
善男子,如是第一義谛一切功德皆悉圓滿。
成熟無上最勝智慧。
能令衆生到於一切生死彼岸。
爾時月藏菩薩摩诃薩白佛言:世尊,所謂三昧。
三昧者是何身。
是何攀緣。
是何想。
是何相。
是何性。
第一義谛是何身是何攀緣是何想是何相是何性。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於三昧久已修習善根圓滿。
汝今為於諸衆生故問於如來如是等義。
善男子,汝今谛聽。
善思念之。
吾當為汝分别解說。
月藏菩薩摩诃薩白佛言:世尊,唯然受教。
佛言:善男子,諸聲聞乘三昧者,名不善三昧。
三界身。
颠倒攀緣。
不淨想。
厭離相。
不喜樂性。
地界三昧者,不分離身。
取攀緣。
重想。
堅相。
碎壞性。
水界三昧者,不分離身。
滿攀緣。
潤想。
稀軟相。
枯竭性。
火界三昧者,不分離身。
成熟攀緣。
熱想。
燒相。
盡滅性。
風界三昧者,不分離身。
吹舉攀緣。
無礙想。
急疾相。
輕舉性。
分别陰三昧者,渴愛身。
緣起攀緣。
棄舍想。
苦相。
無我性。
空三昧者,通利法身。
諸法攀緣。
無物想。
開視相。
畢竟空性無相三昧者,舍三結身。
涅槃攀緣。
空想。
休息相。
究盡作性。
如是無願心心法三昧者,五識身。
因緣攀緣。
常修行想。
速疾相。
無所依性。
此等是聲聞乘三昧修是緣起三昧。
名緣覺乘三昧。
安住大乘。
善男子,慈三昧者,憶念身。
衆生攀緣。
無礙想。
無瞋相。
不濁性。
悲三昧者,憶念身。
衆生攀緣。
不害想。
救拔相。
愍恻性。
喜三昧者,憶念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