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八(那連提耶舍譯)

關燈


    如是以依第一義故。

    速能充滿一切智海。

    不以世谛。

    又如須彌山王依於大地久住不動。

    不以依水。

    如是以依第一義谛。

    一切善根而得堅固。

    不以世谛。

    又如一切草木依於大地而得生長。

    不以草葉。

    如是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等。

    依第一義谛而得生長。

    不以世谛。

    又如猛風依於虛空而能吹蕩煙雲塵霧。

    不依於地。

    如是為求菩提諸善男子善女人等。

    依第一義谛。

    能吹諸惡見雲煩惱煙霧十惡道塵。

    不以世谛。

    又如依日大光明故。

    得見高下及諸色像種種作業。

    不以依彼油燈小光。

    如是以依第一義谛菩提之心。

    無有迷惑作諸善業。

    不以世谛。

    是故應舍一切愛取攝受之事。

    住閑林中。

    不作放逸修第一義。

    不以世谛。

    汝等如是便能速滿六波羅蜜。

    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成正覺。

    爾時世尊欲重明此義而說偈言: 一生處彌勒,問於尊導師。

    雲何畜生類,言與人為親。

    世尊見久遠,告於彌勒言:修羅等往昔,皆是我兄弟。

     第三十一劫,毗舍浮佛時。

    我作婆羅門,聰慧字耶若。

    六度常相應,菩提不退轉。

    時我有八弟,邪見婆羅門。

     勸令信三寶,及發菩提心。

    彼皆不肯行,愚癡邪見故。

    既曆多年已,鈍根作是言:兄能千年中,常離於坐卧。

     複經七日夜,限食飯一揣。

    如是千年滿,我當住菩提。

    我時一心喜,誓住二威儀。

    既滿千年已,方得成熟彼。

     又化多衆生,出家離俗已,複與第一義,相應五萬年。

    如是第一義,我時本安祝轉化無量衆,堅住無上道。

     羅睺毗摩質,婆稚波羅陀。

    波旬毗摩诘,彌勒及提婆。

    如是八人等,先是我兄弟。

    為彼修苦行,成熟於菩提。

     我為無上道,行諸苦難事。

    波旬提婆達,常欲危害我。

    魔於過去時,所作諸善業。

    初無有信敬,恒欲惱衆生。

     但為富貴欲,求名不尊重。

    毗舍浮法中,而行於六度。

    白法盡滅已,惡法增長時。

    得為魔波旬,欲界中自在。

     又於三寶所,不肯生信敬。

    波旬提婆達,常欲惱衆生。

    如是修羅王,增上憍逸士。

    疑惑有欲垢,及諸嫉妒行。

     今在畜生類,而作修羅王。

    於諸最勝法,無智不能了。

    彌勒毗摩诘,道鬘修羅仙。

    於毗舍得信,修行無上道。

     彼與六度合,常化諸衆生。

    是故今殊勝,成熟無礙智。

    故我今示汝,宜舍諸疑惑。

    勤修第一義,證菩提不難。

     如海常充滿,種種衆寶物。

    如是修真谛,能令智滿足。

    又如依大地,生長諸苗稼。

    如是真谛合,能生勝菩提。

     又如風依空,吹蕩諸塵曀。

    如是修真谛,能滅諸煩惱。

    又如依日光,明見諸色像。

    若住第一義,能睹諸佛法。

     是故若欲求,於世速成佛。

    宜舍諸見著,安住第一義。

    往詣閑林中,端坐修禅定。

    勇決獨無侶,求無上菩提。

     精勤自調伏,防護於己心。

    棄舍諸邪見,遠離於斷常。

    怒心龍夜叉,并及諸鬼神。

     無量百千億,化之以真谛。

    △月藏分第十四第一義谛品第五 爾時月藏菩薩摩诃薩即從坐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

    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我今欲有所問。

    惟願如來。

    随時聽許為我解釋。

    爾時佛告月藏菩薩摩诃薩言:善男子,如來應正遍知。

    恣汝所問。

    當随意答令汝心喜。

    爾時月藏菩薩摩诃薩聞佛語已即白佛言:唯然受教。

    大德婆伽婆雲何菩薩摩诃薩住阿蘭若修第一義谛得如月。

    以四無礙成熟衆生能滿六波羅蜜。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快問是義。

    汝於過去無量佛所殖諸善根。

    修諸功德圓滿之行。

    已曾問此甚深之義。

    汝今直欲為彼未曾修習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諸善男子善女人故問如是義。

    善男子,谛聽谛聽善思念之。

    吾當為汝分别解說。

    善男子,若有清信善男子善女人。

    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作是觀。

    三界所有一切衆生。

    皆為貪欲瞋恚愚癡三毒猛火焚燒熾然。

    生老病死憂悲苦惱皆亦熾然不得解脫。

    作是觀時。

    菩薩於彼諸衆生所起大悲心。

    複作是念。

    一切衆生莫不厭苦求樂。

    彼等如是為苦所轉如五節輪。

    複作是念。

    何因緣故此諸衆生衆苦增長無有休息。

    作是念時。

    知諸衆生皆為愛取因緣所攝故。

    受是苦增長不息。

    是故我當棄舍愛取所攝因緣。

    出向閑林獨而無侶。

    於第一義谛思惟而祝如是先自除苦。

    然後乃能除衆生苦。

    如是菩薩以真實心欲令衆生離苦得樂。

    當知此心從大悲起。

    菩薩摩诃薩棄舍一切愛取因緣。

    出向閑林獨而無侶如犀牛角。

    於四聖種喜悅而祝不念地不念我地不念地我。

    水火風大亦如是,不念色不念我色不念色我。

    受想行識亦如是,不念眼不念我眼不念眼我。

    如是不念眼識不念我眼識不念眼識我。

    如是不念眼觸不念我眼觸不念眼觸我。

    如是眼觸因緣生受。

    若苦若樂不苦不樂。

    不念樂不念我樂不念樂我。

    乃至不苦不樂亦如是,耳鼻舌身亦如是,不念意不念我意不念意我。

    乃至意觸因緣生受。

    若苦若樂不苦不樂。

    不念樂不念我樂不念樂我。

    乃至不念不苦不樂亦如是,不念四大不念我四大不念四大我。

    乃至不念三受。

    不念六想。

    不念三行。

    不念六識。

    不念色聲香味觸亦如是,不念虛空處。

    不念識處。

    不念無所有處。

    不念非想非非想處。

    不念見不念聞不念覺不念知。

    不念代謝。

    不念覺觀。

    不念心。

    不念此世間不念彼世間。

    不念過去不念未來不念現在。

    不念斷不念常。

    不念三昧不念禅。

    不念舍不念盡不念用。

    不念生不念滅。

    不念我不念數。

    不念黑不念白。

    不念勝不念劣。

    不念行不念住不念坐不念卧。

    不念闇不念明。

    不念作不念三界。

    不念刹那亦如是, 呵呵呵呵呵呵,哒啰咩,達啰膩移,沓婆差,沓婆揭勒叉移,陀婆木叉移,蘇婆賀善男子,是名菩薩摩诃薩住於閑林修第一義谛。

    佛說如是阿蘭若第一義谛時。

    有八十億百千頻婆羅諸天及人。

    於第一義谛曾修習者皆得無生法忍。

    複有恒河沙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