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七(那連提耶舍譯)
關燈
小
中
大
大嚴持。
到羅睺羅阿修羅王右廂而引爾時跋持毗盧遮那阿修羅王,并與眷屬亦複如是具大莊嚴。
到羅睺羅阿修羅王左廂而引。
爾時睒婆羅阿修羅王。
及與眷屬亦悉嚴持。
詣羅睺羅阿修羅王於後而引爾時牟真鄰陀阿修羅王。
及與眷屬亦大嚴駕。
到羅睺羅阿修羅王在上而引爾時須質多羅阿修羅王。
及與眷屬如是莊嚴。
亦到羅睺羅阿修羅王在下而引。
爾時於中羅睺羅阿修羅王及與眷屬。
如是色相以大莊嚴。
五音伎樂一時俱作。
歌舞戲笑音聲和合而詣佛所。
複以兩手持種種寶華天鬘塗香。
向佛方所遙散奉獻。
到佉羅帝山上變作大雲空中而祝其佉羅帝山牟尼諸仙所依住處。
雨種種寶種種華種種天鬘種種塗香。
爾時會中有諸衆生作如是念。
欲有何事。
是何等力先作此瑞。
爾時世尊告慧命耶舍言:汝等比丘當自正念系心而住勿得散亂。
世尊複告慧命耶舍。
汝等比丘當以精勤系念而住勿得散亂。
若能精勤系念不散,則能休息煩惱之道及除苦道。
能住第一義谛。
能滿六波羅蜜。
不久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此是諸阿修羅及與一切眷屬妓女而今欲來,并作五音妓樂和合而作莊嚴。
為禮拜我供養聽法。
是故汝等。
勿得散亂系念而祝爾時一切阿修羅及與眷屬。
尋即來到佉羅帝山。
到已即時右繞其山。
三匝訖已,将諸眷屬詣世尊所爾時羅睺羅阿修羅王向世尊頭面作禮右繞三匝於前住立。
持梵天髻上光明豔色摩尼寶珠置於佛前。
複用種種寶華末香幢幡寶蓋。
及以金縷真珠璎珞。
複以種種歌舞作樂而用供養。
合掌向佛說偈贊曰: 心調士中最,能施一切樂。
法燈常法施,增長法智慧。
世尊然法炬,天人皆悉知。
了達悕望法,安住涅槃道。
唯佛蔭諸衆,如蓋覆一切。
摧伏諸陰魔,死魔煩惱魔。
降魔及軍衆,并及惡心意。
稽首於世尊,勇健愍諸有。
是魔極惡心,常行諸惡事。
此是彼戲笑,欲得衆生苦。
此諸修羅宮,苦雲悉彌覆。
佛即起悲心,觸我諸修羅。
佛為衆生故,修諸苦行訖。
多劫修檀戒,行忍及智慧。
世尊更不作,諸馀惡行事。
佛以如是事,足令我得樂。
惟佛精進士,三界無等雙。
離諸煩惱縛,解脫於三有。
佛仍於衆生,慈悲而常轉。
禮佛不動山,慈心正安祝 爾時毗摩質多阿修羅王及與眷屬。
頭面接足禮拜世尊,右繞三匝佛前住立。
即以千斤閻浮檀金置於佛前。
複以日愛寶摩尼珠置在佛上。
如是種種寶種種香華。
乃至種種歌舞伎樂而作供養。
合掌恭敬說偈贊曰: 釋梵大自在,輪王那羅延。
護世及波旬,悉無如是力。
天龍夜叉等,人及阿修羅。
亦無如世尊,慈悲大勢力。
惟佛衆生最,如地不瞋喜。
能忍一切惡,并作惡業者,等視諸衆生,如母愛其子。
心平於一切,是故禮佛足。
願護此一法,勿使魔更來。
不令彼得勝,作此惡惱害。
一切惡瞋怒,及以最極惡。
實語願說咒,降伏諸魔軍。
如人身無病,不求諸醫師。
如是阿修羅,無事不想佛。
我今甚歡喜,來詣於佛所。
願說清淨法,令到菩提道。
顯示諸賢聖,寂定如虛空。
遠離於諸惡,及離我我所。
速知於實際,能除諸煩惱。
速斷一切縛,得知最上道。
爾時波羅陀阿修羅王及與眷屬。
頂禮佛足右繞三匝。
持衆雜色種種寶樹。
狀如波吒羅七寶之樹置於佛後。
種種寶葉華果。
金縷真珠璎珞。
天生寶鬘。
天璎衣服。
指印環川。
寶蓋幢幡。
手璎珞腳璎珞臂璎珞。
寶莊嚴具於佛頭上空中垂下。
乃至種種歌舞作樂而供養佛。
一心合掌說偈贊曰: 衆生常為彼,煩惱火所燒。
求樂恒不得,不遇施樂者,一切住惡道,惟佛衆生藥。
安住解脫道,能救一切苦。
惟佛賞人主,三有中更無。
愍進智慧水,衆德滿如海。
為盲失道者,安住於正路。
導引諸衆生,住勝涅槃道。
凡夫饑無厭,唯佛能充飽。
常為煩惱溺,唯佛能救拔。
遭溺之病苦,苦逼失其念。
如此苦苦者,導師為親救。
惡心衆生等,龍鬼諸羅刹。
見佛得正念,安住大悲心。
唯佛於三界,能作救護者,我等已孤獨,悉為衆苦溺。
我等皆一心,一切樂法祝願說最上義,令我得菩提。
以得於佛眼,最上諸佛智。
速伏諸魔怨,願降正法雨。
爾時跋持毗盧遮那阿修羅王将諸眷屬。
頂禮佛足右繞三匝。
於佛右左積閻浮檀金。
複以種種寶種種華種種末香寶蓋幢幡。
及以金縷真珠璎珞歌舞作樂。
合掌供養說偈贊曰: 福田福德水,福種福德牙。
福樹福德枝,福條福德葉。
福華福味果,最上福味漿。
福色福陰影,福德子成就。
佛福善堅固,福勇能伏他。
福色勇健士,福德不動山。
福華覆蓋土,福藥所依身。
福山最上頂,放福智慧水。
福德海甚深,福德衆生依。
妙福衆寶磺,福味如巨海。
福器盛甘露,福願皆盛滿。
福商恒将向,無漏寶國土。
我等衆福盡,是故歸依佛。
福德賢寶瓶,願愍施我等。
爾時複有阿修羅仙。
名一切菩提鬘。
具有大福大威德大智慧大苦行。
以菩提心而作莊嚴。
得五神通離諸塵垢。
安住成就一切衆生。
常化一切阿修羅等堪受彼供。
是諸阿修羅無上導師。
與九萬五千具足五通阿修羅仙。
前後圍繞來詣佛所頂禮佛足。
以真金瓶盛八功德水。
置於佛前并獻寶杖。
複與九萬五千眷屬各各執持異種寶蓋。
以奉世尊右繞三匝。
合掌向佛說偈贊曰: 忍辱如大地,忍水常盈滿。
安住於淨忍,甯心無所失。
煩惱渴愛盡,安處於信财。
佛住慈悲心,置衆菩提道。
說法猶如水,若聞如是法。
愛樂菩提心,能成第一義。
大悲願調伏,此諸下劣行。
願受我修羅,所獻衆寶物。
三界所有供,棄舍不求染。
唯佛無煩惱,堪受世供養。
佛以大菩提,嚴三有衆生。
願說第一義,為得菩提故。
我於拘留孫,曾聞第一義。
拘那含牟尼,迦葉佛亦然。
我以自願力,應現阿修羅。
為化修羅故,修行菩提道。
聞法獲德藏,複能轉示他。
降魔惡徒黨,熾然正法朋。
於此濁惡世,難有功德人。
現佛境界事,是佛妙神力。
到羅睺羅阿修羅王右廂而引爾時跋持毗盧遮那阿修羅王,并與眷屬亦複如是具大莊嚴。
到羅睺羅阿修羅王左廂而引。
爾時睒婆羅阿修羅王。
及與眷屬亦悉嚴持。
詣羅睺羅阿修羅王於後而引爾時牟真鄰陀阿修羅王。
及與眷屬亦大嚴駕。
到羅睺羅阿修羅王在上而引爾時須質多羅阿修羅王。
及與眷屬如是莊嚴。
亦到羅睺羅阿修羅王在下而引。
爾時於中羅睺羅阿修羅王及與眷屬。
如是色相以大莊嚴。
五音伎樂一時俱作。
歌舞戲笑音聲和合而詣佛所。
複以兩手持種種寶華天鬘塗香。
向佛方所遙散奉獻。
到佉羅帝山上變作大雲空中而祝其佉羅帝山牟尼諸仙所依住處。
雨種種寶種種華種種天鬘種種塗香。
爾時會中有諸衆生作如是念。
欲有何事。
是何等力先作此瑞。
爾時世尊告慧命耶舍言:汝等比丘當自正念系心而住勿得散亂。
世尊複告慧命耶舍。
汝等比丘當以精勤系念而住勿得散亂。
若能精勤系念不散,則能休息煩惱之道及除苦道。
能住第一義谛。
能滿六波羅蜜。
不久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此是諸阿修羅及與一切眷屬妓女而今欲來,并作五音妓樂和合而作莊嚴。
為禮拜我供養聽法。
是故汝等。
勿得散亂系念而祝爾時一切阿修羅及與眷屬。
尋即來到佉羅帝山。
到已即時右繞其山。
三匝訖已,将諸眷屬詣世尊所爾時羅睺羅阿修羅王向世尊頭面作禮右繞三匝於前住立。
持梵天髻上光明豔色摩尼寶珠置於佛前。
複用種種寶華末香幢幡寶蓋。
及以金縷真珠璎珞。
複以種種歌舞作樂而用供養。
合掌向佛說偈贊曰: 心調士中最,能施一切樂。
法燈常法施,增長法智慧。
世尊然法炬,天人皆悉知。
了達悕望法,安住涅槃道。
唯佛蔭諸衆,如蓋覆一切。
摧伏諸陰魔,死魔煩惱魔。
降魔及軍衆,并及惡心意。
稽首於世尊,勇健愍諸有。
是魔極惡心,常行諸惡事。
此是彼戲笑,欲得衆生苦。
此諸修羅宮,苦雲悉彌覆。
佛即起悲心,觸我諸修羅。
佛為衆生故,修諸苦行訖。
多劫修檀戒,行忍及智慧。
世尊更不作,諸馀惡行事。
佛以如是事,足令我得樂。
惟佛精進士,三界無等雙。
離諸煩惱縛,解脫於三有。
佛仍於衆生,慈悲而常轉。
禮佛不動山,慈心正安祝 爾時毗摩質多阿修羅王及與眷屬。
頭面接足禮拜世尊,右繞三匝佛前住立。
即以千斤閻浮檀金置於佛前。
複以日愛寶摩尼珠置在佛上。
如是種種寶種種香華。
乃至種種歌舞伎樂而作供養。
合掌恭敬說偈贊曰: 釋梵大自在,輪王那羅延。
護世及波旬,悉無如是力。
天龍夜叉等,人及阿修羅。
亦無如世尊,慈悲大勢力。
惟佛衆生最,如地不瞋喜。
能忍一切惡,并作惡業者,等視諸衆生,如母愛其子。
心平於一切,是故禮佛足。
願護此一法,勿使魔更來。
不令彼得勝,作此惡惱害。
一切惡瞋怒,及以最極惡。
實語願說咒,降伏諸魔軍。
如人身無病,不求諸醫師。
如是阿修羅,無事不想佛。
我今甚歡喜,來詣於佛所。
願說清淨法,令到菩提道。
顯示諸賢聖,寂定如虛空。
遠離於諸惡,及離我我所。
速知於實際,能除諸煩惱。
速斷一切縛,得知最上道。
爾時波羅陀阿修羅王及與眷屬。
頂禮佛足右繞三匝。
持衆雜色種種寶樹。
狀如波吒羅七寶之樹置於佛後。
種種寶葉華果。
金縷真珠璎珞。
天生寶鬘。
天璎衣服。
指印環川。
寶蓋幢幡。
手璎珞腳璎珞臂璎珞。
寶莊嚴具於佛頭上空中垂下。
乃至種種歌舞作樂而供養佛。
一心合掌說偈贊曰: 衆生常為彼,煩惱火所燒。
求樂恒不得,不遇施樂者,一切住惡道,惟佛衆生藥。
安住解脫道,能救一切苦。
惟佛賞人主,三有中更無。
愍進智慧水,衆德滿如海。
為盲失道者,安住於正路。
導引諸衆生,住勝涅槃道。
凡夫饑無厭,唯佛能充飽。
常為煩惱溺,唯佛能救拔。
遭溺之病苦,苦逼失其念。
如此苦苦者,導師為親救。
惡心衆生等,龍鬼諸羅刹。
見佛得正念,安住大悲心。
唯佛於三界,能作救護者,我等已孤獨,悉為衆苦溺。
我等皆一心,一切樂法祝願說最上義,令我得菩提。
以得於佛眼,最上諸佛智。
速伏諸魔怨,願降正法雨。
爾時跋持毗盧遮那阿修羅王将諸眷屬。
頂禮佛足右繞三匝。
於佛右左積閻浮檀金。
複以種種寶種種華種種末香寶蓋幢幡。
及以金縷真珠璎珞歌舞作樂。
合掌供養說偈贊曰: 福田福德水,福種福德牙。
福樹福德枝,福條福德葉。
福華福味果,最上福味漿。
福色福陰影,福德子成就。
佛福善堅固,福勇能伏他。
福色勇健士,福德不動山。
福華覆蓋土,福藥所依身。
福山最上頂,放福智慧水。
福德海甚深,福德衆生依。
妙福衆寶磺,福味如巨海。
福器盛甘露,福願皆盛滿。
福商恒将向,無漏寶國土。
我等衆福盡,是故歸依佛。
福德賢寶瓶,願愍施我等。
爾時複有阿修羅仙。
名一切菩提鬘。
具有大福大威德大智慧大苦行。
以菩提心而作莊嚴。
得五神通離諸塵垢。
安住成就一切衆生。
常化一切阿修羅等堪受彼供。
是諸阿修羅無上導師。
與九萬五千具足五通阿修羅仙。
前後圍繞來詣佛所頂禮佛足。
以真金瓶盛八功德水。
置於佛前并獻寶杖。
複與九萬五千眷屬各各執持異種寶蓋。
以奉世尊右繞三匝。
合掌向佛說偈贊曰: 忍辱如大地,忍水常盈滿。
安住於淨忍,甯心無所失。
煩惱渴愛盡,安處於信财。
佛住慈悲心,置衆菩提道。
說法猶如水,若聞如是法。
愛樂菩提心,能成第一義。
大悲願調伏,此諸下劣行。
願受我修羅,所獻衆寶物。
三界所有供,棄舍不求染。
唯佛無煩惱,堪受世供養。
佛以大菩提,嚴三有衆生。
願說第一義,為得菩提故。
我於拘留孫,曾聞第一義。
拘那含牟尼,迦葉佛亦然。
我以自願力,應現阿修羅。
為化修羅故,修行菩提道。
聞法獲德藏,複能轉示他。
降魔惡徒黨,熾然正法朋。
於此濁惡世,難有功德人。
現佛境界事,是佛妙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