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六(那連提耶舍譯)

關燈


    當以四事攝受勸化。

    授其禁戒。

    複令住於四無量心。

    四禅四無色定。

    大方便力。

    大慈大悲。

    乃至十八不共法。

    當複授與無上道記。

     爾時,彌勒菩薩摩诃薩以為上首。

    及與賢劫諸菩薩等白佛言:世尊,如是如是,大德婆伽婆。

    我當護念彼諸衆生。

    乃至與其授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若現在世。

    及未來世。

    乃至法祝是諸施主。

    作大明者,亦當與授無上道記。

    天龍夜叉揵闼婆等。

    於阿蘭若處靜默修行。

    求第一義者,信樂受持供養供給。

    衣服卧具乃至湯藥。

    随所須者,爾時世尊欲重明此義。

    而說偈言: 於此世間一日出,無量億華悉開敷。

    如佛一人出世間,衆生所怖福華現。

    若欲速得十勝力,及度堅固诳煩惱。

    複欲速得最勝定,靜默獨住阿蘭若。

     欲得人天信敬受,及除心之煩惱渴。

    欲斷於心苦重擔,安心聖道奢摩他。

    若欲排卻諸惡難,及諸功德自莊嚴。

    於諸苦海欲自度,應當安心妙菩提。

     若欲得彼七法财,及欲得於方便忍。

    欲為衆生說妙法,常當樂住阿蘭若。

    六根常與三昧合,應當寂住阿蘭若。

    少欲頭陀善知足,此人能人賢聖道。

     若能速舍五欲樂,得五力故滅煩惱。

    若於五道度衆生,自舍過惡住三昧。

    若欲得於四無量,及得無礙四辯才。

    欲得四禅彼岸處,是人應修第一義。

     若欲速知於三有,欲知諸法苦無常。

    及知諸行性相空,應當樂住阿蘭若。

    若欲速知二種法,毗婆舍那奢摩他。

    及欲速知有為過,要當住於菩提心。

     獨住閑靜不放逸,便能疾舍於世谛。

    以精進求第一義,能速舍離諸惡道。

    若欲枯竭膿血海,及欲枯竭煩惱海。

    若欲速竭三有海,常與聖種心相應。

     若欲成熟衆生海,若欲滿諸大願海。

    若欲得知生死際,如救頭燃處閑靜。

    欲知本生及居處,久遠微細所從來。

    以諸方便樂閑靜,攝心於彼得三昧。

     若欲遊戲禅定海,若欲覺悟神通海。

    若欲度於渴愛海,若欲得於天中最。

    若欲得飲正法海,若欲見於莊嚴土。

    若欲見於諸佛海,欲問甚深諸義海。

     欲得如是勝功德,及欲速得勝菩提。

    當離衆惱住蘭若,以此得道亦不難。

    若人百億諸佛所,於多歲數常供養。

    若能七日在蘭若,攝根得定福多彼。

     若人讀誦千億法,及解妙義如佛說。

    若於七日住蘭若,三昧福聚轉多彼。

    若人多歲營僧事,更不造作馀種業。

    若人七日住蘭若,其人福聚多於彼。

     為衆說法解深義,於多年歲無馀業。

    若能七日心住寂,其福德聚不可數。

    若人營造多佛塔,伽藍田業給施僧。

    若能七日在蘭若,其福轉多勝於彼。

     閑靜無為佛境界,於彼能得淨菩提。

    若人謗彼住禅者,是名毀謗諸如來。

    若人破塔多百千,及以焚燒百千寺。

    若有毀謗住禅者,其罪甚多過於彼。

     若有供養住禅者,飲食衣服及湯藥。

    是人消滅無量罪,亦不堕於三惡道。

    是故我今普告汝,欲成佛道常在禅。

    若不能住阿蘭若,應當供養於彼人。

     若能住禅不放逸,則能速滿於六度。

    欲求大明菩提道,以此方便疾能到。

    欲求菩提住寂靜,當舍一切諸緣業。

    及離煩惱舍諸樂,則能速到檀彼岸。

     若舍境界陰界入,及舍貪瞋愚癡過。

    棄諸煩惱修善業,以此能到檀彼岸。

    當以慈悲念衆生,息諸分别不自是。

    常能憐愍諸衆生,即滿屍羅波羅蜜。

     勤舍罪業修諸禅,亦當舍諸陰界入。

    愛諸方便常求禅,除障到於精進岸。

    境界不動不味著,為舍因緣修悲喜。

    一道清淨不移動,以此得滿忍辱度。

     於境界中不念慮,離疾不樂得於喜。

    諸法離掉無分别,不染不愁是為舍。

    陰界如幻無起作,相續修行不斷絕。

    善修了知如是法,以此得滿般若度。

     故我今告一切衆,若有欲除諸罪業。

    求忍三昧陀羅尼,當知如是住寂靜。

    若欲超越聲聞乘,及欲超越緣覺乘。

    又欲疾得勝佛地,應當速住阿蘭若。

     若心攝住阿蘭若,以此即是供諸佛。

    於是能舍一切罪,是則能滿於六度。

    當得作佛三有最,能轉清淨正法輪。

    枯竭衆生諸惡趣,度脫衆生三有海。

     當舍惡見諸緣事,常發最勝菩提心。

    應當速向蘭若處,於彼當成如是德。

     爾時世尊,說此經時。

    諸會大衆聞是甚深第一義禅。

    有於過去善修集者九萬二千人。

    得無生法忍。

    七十億那由他百千衆生。

    得種種三昧諸陀羅尼及無生忍。

    八萬一千人得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如恒河沙等衆生未發無上菩提心者,悉皆發心。

    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得不退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