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四(那連提耶舍譯)

關燈
王。

    是破戒相初未現時難可了知。

    何者是破戒初相。

    所謂不樂供養三寶和尚阿阇梨。

    亦不信重四聖種法而不修習。

    又不修行三十七助道法。

    是名破戒初相。

    心貪利養無有慚愧。

    與諸俗人以為親友。

    稱贊己德以自貢高。

    輕蔑诽謗毀呰他人。

    心不樂說正法之言:唯喜好談無益之語。

    專行魔業惱亂衆僧。

    他說一言十語加報。

    縱心蕩逸終不相下,猶如惡狗。

    複似飛烏衆聲亂鳴唯欲求勝。

    雖複出家處在衆中。

    谄曲虛僞專行刺毒。

    又如商人持種種物在道而行逢彼惡賊。

    是破戒人為沙門中賊。

    又似猕猴糞塗身已搪突於人。

    在於衆中猶如俱蘭吒華無色無香。

    心不和合恒出诤訟之言:常貪利養名聞等事。

    樂惡比丘及諸俗人以為伴侶而共談語。

    是諸比丘乃至未盜衆僧田宅園林奴婢象馬駝騾牛驢。

    如是等物難可了知。

    是名破戒初相。

    若盜如是等物是名破戒等相。

    是相出已失比丘法。

    是波羅夷非沙門。

    不得與如法衆僧同共止祝應當擯出。

    衆告大王。

    是持戒比丘。

    甯與旃陀羅同共止祝不與破戒之人同住居止。

    如樹枯朽火從内起。

    根本既燒枝葉亦荊破戒比丘亦複如是,以破戒火燒諸功德。

    善根果報悉盡無馀。

    於未來世堕三惡道。

    遠舍慈悲而行魔業。

    譬如廁溷不可為淨。

    謗諸賢聖斷三寶種。

    法海乾竭壞正法城。

    诳惑施主惱亂清衆。

    如法比丘僧和合時違诤不随。

    彼破戒比丘盜僧物因緣故。

    國主刹利婆羅門毗舍首陀乃至若男若女一切施主等。

    雖舍所須空無所得。

    失人天路堕惡道中。

    是故大王。

    汝等當知。

    彼破戒人無有慚愧。

    以劫盜心取彼僧物以為己有。

    是如法比丘随其住處。

    若在林中或在伽藍。

    不應共住應生慈愍。

    方便示教遣令出衆。

    語言:長老汝等不應住此。

    如是三谏。

    是破戒人若去者善。

    若不出衆如法比丘不得瞋罵。

    應告國王刹利婆羅門毗舍首陀及有勢力者言:此有比丘不如法行恒相擾亂。

    不令我等安心行道。

    惟願撿挍勿令侵惱。

    而彼國王刹利乃至聚落主等。

    應當治之驅逐令出。

    若彼刹利王等取彼破戒比丘飲食财物而不驅遣者,如法比丘亦不應瞋。

    莫貪住處及資生等。

    默然舍去更求馀處無難之所。

    若在山林窟中。

    或阿蘭若地。

    随其靜處就彼而祝頻婆娑羅王聞此語已,悲啼号泣而白佛言:世尊,刹利婆羅門毗舍首陀乃至聚落主。

    為衣食資财故護彼破戒比丘與其勢力。

    令此如法比丘舍其住處。

    以是因緣於當來世堕大地獄受無量苦。

    於三惡道輪回往反難得免出。

    於未來世有無量無邊恒河沙等諸佛出現於世。

    具大慈悲入生死中度苦衆生。

    而不能令彼等國王刹利婆羅門及聚落主舍惡趣報得人天身。

    何以故?不受如法比丘語故。

    又不供給供養故。

    受如是等大罪果報。

    佛言大王。

    於當來世諸國土中有信心刹利婆羅門毗舍首陀。

    為供給供養如法比丘因緣故。

    若造伽藍靜處。

    或阿蘭若處起立房堂。

    施與如法比丘。

    或舍田宅園林奴婢種種所須資生雜物乃至湯藥。

    以如是供養因緣故。

    彼諸施主於當來世。

    或生刹利婆羅門大姓等家。

    六欲諸天乃至有頂。

    或生他方淨佛世界值佛聞法。

    不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若複有人於我法中。

    為求福德涅槃道故。

    應當供養供給如法比丘。

    爾時頻婆娑羅王白佛言:世尊,是諸比丘雖犯破戒初相。

    然未盜僧物。

    如是之人。

    雲何不得與如法比丘同共住止同飲食衣服等和合受用。

    佛言大王。

    我今問汝。

    随汝意答。

    若王眷屬大臣宰相。

    犯王國法造種種罪。

    唯不合死有刑流者,如是之人。

    王若設會歌舞作樂大集之時,得在會次同受飲食共歡樂不。

    王白佛言:世尊,如是之人尚不欲見。

    何況得在會所同受歡樂。

    爾時佛告王言大王。

    若有富伽羅具造諸惡。

    於三惡趣不能勉離。

    如是之人受他田宅園林象馬車牛資生之具。

    如此之人非佛弟子。

    非沙門非釋子。

    於三世佛法中是大罪人。

    不得與行法比丘乃至和合少時共住同受衣服卧具飲食湯藥。

    若有刹利婆羅門毗舍首陀及聚落主等。

    見破戒人與持法比丘同住共受衣服等物而不驅遣。

    彼刹利等。

    是三世諸佛正法之中為大罪人。

    如是刹利婆羅門等。

    若不驅擯彼惡比丘。

    雖複更修功德種種布施。

    欲免此罪終不能滅。

    要必當堕阿鼻地獄。

    是故大王。

    若有欲得自利利他者,於彼破戒人所不應擁護。

    何以故?若有供養彼惡比丘。

    失人天善根斷三寶種堕諸惡趣。

    若刹利婆羅門等。

    擁護行法比丘。

    不令彼惡比丘與共同住和合受用衣服飲食。

    是刹利等雖不布施修馀功德。

    即是三世諸佛之大檀越。

    能持三世諸佛正法。

    是人命終生於他方淨佛國土。

    不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故大王。

    汝等刹利婆羅門等。

    應當擁護供養供給行法比丘。

    乃至法欲滅時所有如法比丘。

    應當擁護供養供給。

    以是因緣能令三寶久住不滅。

    若不擁護如法比丘我法即滅。

    若法在世能令人天充滿惡道減少。

    王言世尊,有何等人堪為知事守護僧物。

    供養供給如法比丘。

    佛言大王。

    有二種人堪持僧事守護僧物。

    何者為二。

    一者具八解脫阿羅漢人。

    二者須陀洹等三果學人。

    此二種人堪知僧事供養衆僧。

    諸馀比丘。

    或戒不具足。

    心不平等。

    不令是人為知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