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三(隋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關燈
小
中
大
苦惱生大怖畏。
各各常生相害之心。
遠離一切諸善之法。
常行黑闇常行邪道。
是故智者修不可樂想。
憍陳如。
智者複觀餓鬼之身。
或長一尺或如人等。
或百由旬或如雪山。
當患饑渴裸形無衣。
被發纏身無有慚愧。
羸瘦骨立身無血肉。
各生惡心心無憐愍。
濕冷諸氣永無複有。
或食鐵漿鐵糗鐵丸。
熱糞熱膿。
熱血熱風。
熱草熱果。
然不能得恒不供足。
壽千萬劫常受苦惱行於黑闇。
智者觀已,修集世間不可樂想。
憍陳如。
有智之人。
次觀人身一切皆有。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
愛别離苦。
怨憎會苦。
求不得苦。
饑渴困苦。
欲苦瞋苦嫉妒等苦。
兩舌惡口寒熱等苦。
諸惡獸苦。
惡王等苦。
是人身中受如是苦。
智者雲何而不修集不可樂想。
憍陳如。
智者雲何。
觀於欲天不可樂想。
智者觀初欲界六處。
是中衆生欲愛所焦。
所受果報不等故苦。
無常故苦。
取苦盡苦。
愛别離苦。
智者雲何於中不修不可樂想。
次觀色界十六住處。
是中諸天修世禅定。
有漏故苦。
無寂靜苦。
所欲故苦。
有勝定苦。
善法藏苦。
未解脫苦。
不知彼岸不盡地獄餓鬼畜生人因緣苦。
觀是苦已,智者即修不可樂想。
複次色界衆生。
或有修集無漏禅定。
是等不能具足八正道苦。
欲具八正道方便時苦。
得無學地不自在苦。
不得緣覺三昧故苦。
不得如來三昧故苦。
不能觀察一切衆生境界故苦。
如是衆生於色界中。
若入涅槃受如是苦。
智者雲何於色界中不修世間不可樂想。
次複觀察於無色界不可樂想。
彼中衆生修有漏三昧苦。
學地不得自在苦。
又不得聽聞正法故苦。
不能畢竟斷受故苦。
舍命退時生邪見苦。
不能永斷三惡道苦。
舍命堕苦。
知如是時修集世間不可樂想。
複次憍陳如。
世間者即是行。
行有三種。
身行口行意行。
身行者謂入出息。
口行者所謂覺觀。
意行者所謂想受。
是三種行。
其相是一。
智者雲何能分别知。
智者觀息出入數時。
深觀息之冷暖乃至一切毛孔入出。
是人觀息。
谛知是息本無今有。
若本無今有是無常相。
無決定相如電畫水。
如是觀時得身行相。
觀如是相從何因緣。
即知是相因於覺觀。
覺觀之性本無今有。
是故無常是可斷法是可解脫。
是覺觀相因心而生。
心亦本無今有。
本無今有是無常相。
可破壞相無歸依相。
無有物相無有我相。
作是觀時。
於諸行中心則生悔。
能修世間不可樂想。
汝等比丘。
若能深觀如是三行,則能永斷一切煩惱。
能淨正見斷生死法。
成平直道正聚所攝。
得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果。
憍陳如。
智者於諸行中修不可樂想。
憍陳如。
雲何比丘觀所著衣作不樂想。
若有比丘裁衣縫衣。
見衣觸衣。
著衣脫衣。
觀如是時,如血塗皮爛臭可惡。
蟲所住處無可樂處。
如是觀時。
於衣貪心即時除滅。
憍陳如。
雲何修集食不樂想。
若有比丘執持缽時。
如血塗髑髅。
爛臭可惡蟲所住處。
若得食時。
應觀是食如死屍蟲。
若見糗時如末骨想。
得飯漿時作糞汁想。
得諸餅時作人皮想。
所執錫杖作人骨想。
得乳酪時作膿血污想。
若得菜茹作發毛想。
得種種漿作生血想。
憍陳如。
若有比丘作如是觀。
是名於食不可樂想。
憍陳如。
雲何於房舍生不可樂想。
比丘若入房舍之時,應生是念如入地獄受諸苦惱。
如是房舍即是和合。
所有材木即是人骨。
土是人肉。
乃至一切床榻被褥。
亦複如是,作是觀時。
是名世間不可樂想。
若能觀察如是想者,是人即得如實法忍。
随空無相無願等忍。
是人樂修空相。
因修空相見一切法悉是生滅苦空無我。
觀陰入界十二因緣。
一切法性苦空無我。
如是見已,即得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果。
憍陳如修集世間不可樂想。
能斷欲貪色無色貪。
一切憍慢疑恌無明。
乃至得無學地。
是名具足随無願陀羅尼。
憍陳如。
是陀羅尼能破一切惡魔。
乃至能令三寶增長。
說是法時。
無量衆生得法眼淨。
無量億衆諸漏永荊八那由他衆随無願陀羅尼。
無量衆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五萬八千衆生得不退菩提心。
無量衆生得如法忍。
爾時無量衆生白佛言:世尊,一切衆生若聞是法。
雲何不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我今護持聽受是法。
佛言:善哉善哉!諸大檀越。
汝等今者欲護大法。
因護法故未來之世。
當得無量福德果報。
爾時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德華密佛遣虛空密菩薩摩诃薩。
所持來欲淨陀羅尼。
唯願說之。
佛告舍利弗。
谛聽谛聽善思念之。
當為汝說德華密佛所遣來欲淨陀羅尼。
為壞此土衆生四倒。
舍利弗。
此土衆生實無有我。
颠倒心故。
橫生我想。
智者深觀知無有我。
作是觀已則破颠倒。
舍利弗。
雲何智者觀於無我。
所謂觀身谛知無我。
何以故?以和合故。
複次觀眼亦無有我。
何以故?四大合故。
若眼轉瞬即是風力。
如是風者,因於虛空去來回轉。
而虛空性性無所有亦不可說。
若無所有不可說者即是無我。
是故虛空實無有我。
是空中風亦複無物。
不可宣說是故無我。
如觀風地亦如是,地亦無物不可宣說是故無我。
水火亦爾。
是故當知眼之四大亦複無物。
不可宣說是故無我。
若複有言眼色因緣故有我相者,是義不然。
何以故?眼中無我色亦如是,而和合中亦複無我。
和合因緣生於眼識。
而是識中亦複無我。
因識生色名為名色。
名色因緣生於六入。
六入因緣觸。
觸因緣受。
受因緣愛。
愛因緣齲取因緣有。
有因緣生老病死等。
如是等法因眼識生。
而是眼識亦複不從十方而來。
所因之念生眼識者,是念亦滅。
眼識不住於二念中。
亦不語念汝住我滅。
而是滅法亦無處所。
是故諸法緣合故生緣離故滅。
若因緣故生無緣則滅。
是故當知實無有我。
而是因緣亦無作受無有作者,是故無我。
若無我者我所亦無。
是故眼性無我我所。
無合無散即是生滅。
一切諸法亦複如是,一切法性無取無舍。
非諸聲聞緣覺諸佛之所造作。
如眼識空一切法空亦複如是,作是觀時得空三昧門。
或得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果。
觀眼既然耳鼻舌身亦複如是,觀身無我發亦無我。
皮毛血肉筋骨膿髓。
腸唾暖氣上下諸風。
壽命名字皆無有我。
直以衆緣和合故名為身。
身觸因緣故生身識。
識因緣名色。
名色因緣六入。
六入因緣觸。
觸因緣受。
受因緣愛。
愛因緣齲取因緣有。
有因緣生老病死等。
如是等法因生身識。
而是身識亦複不從十方而來。
所因之念生身識者,是
各各常生相害之心。
遠離一切諸善之法。
常行黑闇常行邪道。
是故智者修不可樂想。
憍陳如。
智者複觀餓鬼之身。
或長一尺或如人等。
或百由旬或如雪山。
當患饑渴裸形無衣。
被發纏身無有慚愧。
羸瘦骨立身無血肉。
各生惡心心無憐愍。
濕冷諸氣永無複有。
或食鐵漿鐵糗鐵丸。
熱糞熱膿。
熱血熱風。
熱草熱果。
然不能得恒不供足。
壽千萬劫常受苦惱行於黑闇。
智者觀已,修集世間不可樂想。
憍陳如。
有智之人。
次觀人身一切皆有。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
愛别離苦。
怨憎會苦。
求不得苦。
饑渴困苦。
欲苦瞋苦嫉妒等苦。
兩舌惡口寒熱等苦。
諸惡獸苦。
惡王等苦。
是人身中受如是苦。
智者雲何而不修集不可樂想。
憍陳如。
智者雲何。
觀於欲天不可樂想。
智者觀初欲界六處。
是中衆生欲愛所焦。
所受果報不等故苦。
無常故苦。
取苦盡苦。
愛别離苦。
智者雲何於中不修不可樂想。
次觀色界十六住處。
是中諸天修世禅定。
有漏故苦。
無寂靜苦。
所欲故苦。
有勝定苦。
善法藏苦。
未解脫苦。
不知彼岸不盡地獄餓鬼畜生人因緣苦。
觀是苦已,智者即修不可樂想。
複次色界衆生。
或有修集無漏禅定。
是等不能具足八正道苦。
欲具八正道方便時苦。
得無學地不自在苦。
不得緣覺三昧故苦。
不得如來三昧故苦。
不能觀察一切衆生境界故苦。
如是衆生於色界中。
若入涅槃受如是苦。
智者雲何於色界中不修世間不可樂想。
次複觀察於無色界不可樂想。
彼中衆生修有漏三昧苦。
學地不得自在苦。
又不得聽聞正法故苦。
不能畢竟斷受故苦。
舍命退時生邪見苦。
不能永斷三惡道苦。
舍命堕苦。
知如是時修集世間不可樂想。
複次憍陳如。
世間者即是行。
行有三種。
身行口行意行。
身行者謂入出息。
口行者所謂覺觀。
意行者所謂想受。
是三種行。
其相是一。
智者雲何能分别知。
智者觀息出入數時。
深觀息之冷暖乃至一切毛孔入出。
是人觀息。
谛知是息本無今有。
若本無今有是無常相。
無決定相如電畫水。
如是觀時得身行相。
觀如是相從何因緣。
即知是相因於覺觀。
覺觀之性本無今有。
是故無常是可斷法是可解脫。
是覺觀相因心而生。
心亦本無今有。
本無今有是無常相。
可破壞相無歸依相。
無有物相無有我相。
作是觀時。
於諸行中心則生悔。
能修世間不可樂想。
汝等比丘。
若能深觀如是三行,則能永斷一切煩惱。
能淨正見斷生死法。
成平直道正聚所攝。
得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果。
憍陳如。
智者於諸行中修不可樂想。
憍陳如。
雲何比丘觀所著衣作不樂想。
若有比丘裁衣縫衣。
見衣觸衣。
著衣脫衣。
觀如是時,如血塗皮爛臭可惡。
蟲所住處無可樂處。
如是觀時。
於衣貪心即時除滅。
憍陳如。
雲何修集食不樂想。
若有比丘執持缽時。
如血塗髑髅。
爛臭可惡蟲所住處。
若得食時。
應觀是食如死屍蟲。
若見糗時如末骨想。
得飯漿時作糞汁想。
得諸餅時作人皮想。
所執錫杖作人骨想。
得乳酪時作膿血污想。
若得菜茹作發毛想。
得種種漿作生血想。
憍陳如。
若有比丘作如是觀。
是名於食不可樂想。
憍陳如。
雲何於房舍生不可樂想。
比丘若入房舍之時,應生是念如入地獄受諸苦惱。
如是房舍即是和合。
所有材木即是人骨。
土是人肉。
乃至一切床榻被褥。
亦複如是,作是觀時。
是名世間不可樂想。
若能觀察如是想者,是人即得如實法忍。
随空無相無願等忍。
是人樂修空相。
因修空相見一切法悉是生滅苦空無我。
觀陰入界十二因緣。
一切法性苦空無我。
如是見已,即得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果。
憍陳如修集世間不可樂想。
能斷欲貪色無色貪。
一切憍慢疑恌無明。
乃至得無學地。
是名具足随無願陀羅尼。
憍陳如。
是陀羅尼能破一切惡魔。
乃至能令三寶增長。
說是法時。
無量衆生得法眼淨。
無量億衆諸漏永荊八那由他衆随無願陀羅尼。
無量衆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五萬八千衆生得不退菩提心。
無量衆生得如法忍。
爾時無量衆生白佛言:世尊,一切衆生若聞是法。
雲何不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我今護持聽受是法。
佛言:善哉善哉!諸大檀越。
汝等今者欲護大法。
因護法故未來之世。
當得無量福德果報。
爾時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德華密佛遣虛空密菩薩摩诃薩。
所持來欲淨陀羅尼。
唯願說之。
佛告舍利弗。
谛聽谛聽善思念之。
當為汝說德華密佛所遣來欲淨陀羅尼。
為壞此土衆生四倒。
舍利弗。
此土衆生實無有我。
颠倒心故。
橫生我想。
智者深觀知無有我。
作是觀已則破颠倒。
舍利弗。
雲何智者觀於無我。
所謂觀身谛知無我。
何以故?以和合故。
複次觀眼亦無有我。
何以故?四大合故。
若眼轉瞬即是風力。
如是風者,因於虛空去來回轉。
而虛空性性無所有亦不可說。
若無所有不可說者即是無我。
是故虛空實無有我。
是空中風亦複無物。
不可宣說是故無我。
如觀風地亦如是,地亦無物不可宣說是故無我。
水火亦爾。
是故當知眼之四大亦複無物。
不可宣說是故無我。
若複有言眼色因緣故有我相者,是義不然。
何以故?眼中無我色亦如是,而和合中亦複無我。
和合因緣生於眼識。
而是識中亦複無我。
因識生色名為名色。
名色因緣生於六入。
六入因緣觸。
觸因緣受。
受因緣愛。
愛因緣齲取因緣有。
有因緣生老病死等。
如是等法因眼識生。
而是眼識亦複不從十方而來。
所因之念生眼識者,是念亦滅。
眼識不住於二念中。
亦不語念汝住我滅。
而是滅法亦無處所。
是故諸法緣合故生緣離故滅。
若因緣故生無緣則滅。
是故當知實無有我。
而是因緣亦無作受無有作者,是故無我。
若無我者我所亦無。
是故眼性無我我所。
無合無散即是生滅。
一切諸法亦複如是,一切法性無取無舍。
非諸聲聞緣覺諸佛之所造作。
如眼識空一切法空亦複如是,作是觀時得空三昧門。
或得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果。
觀眼既然耳鼻舌身亦複如是,觀身無我發亦無我。
皮毛血肉筋骨膿髓。
腸唾暖氣上下諸風。
壽命名字皆無有我。
直以衆緣和合故名為身。
身觸因緣故生身識。
識因緣名色。
名色因緣六入。
六入因緣觸。
觸因緣受。
受因緣愛。
愛因緣齲取因緣有。
有因緣生老病死等。
如是等法因生身識。
而是身識亦複不從十方而來。
所因之念生身識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