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不屬我人衆生壽命則不入法數。
能如是知是名菩薩觀緣方便。
若菩薩所修諸法。
為助菩提安止菩提。
如是諸緣悉見滅荊而不取證為化衆生。
是名菩薩觀緣方便。
雲何觀三世方便。
若念過去己身他身。
善不善心心數法。
不善心法。
呵責毀呰善心數法。
悉以回向無上菩提。
是名菩薩觀過去方便。
若未來世心心數法。
一向專念菩提之道。
若起善心願悉回向無上菩提。
所有不善心心數法不令入心。
發如是願是名菩薩未來方便。
若現在世心心數法。
善思惟等所作諸業。
悉以回向無上菩提。
是名菩薩觀現在方便。
作如是方便。
是名菩薩觀三世方便。
複次善解三世空無所有。
若作是觀觀三世空智慧力故。
若於三世諸佛所種無量功德。
悉以回向無上菩提方便力故。
如是方便。
是名菩薩觀三世方便。
複次雖見過去盡法不至未來。
而常修善精勤不懈。
觀未來法。
雖無生出不舍精進願向菩提。
觀現在法。
雖念念滅。
其心不忘發趣菩提。
如是方便。
是名菩薩觀三世方便。
過去已滅未來未至現在不祝雖如是觀心心數法生滅散壞。
而常不舍聚集善根助菩提法。
如是方便。
是名菩薩觀三世方便。
複次若諸神通。
念過去世所作善根。
念已回向無上菩提。
念未來世未生善根。
願心所圖如意成就。
現在世中常生善根。
專念不懈回向無上菩提之道。
如是方便。
是名菩薩觀三世方便。
複次若化衆生。
念過去世所作善根助道功德。
所謂随衆生心應可化者,如其所樂悉已化訖。
若未來世所有衆生。
或須見佛及諸聖人而得度者,随形應適悉令得度。
若現在世所有衆生。
若應聞法應見神力。
亦随所應皆悉化之。
随所教化諸衆生已,即於三世成自他利。
如是之利悉為菩提具無礙智。
如是方便。
是名菩薩觀三世方便。
舍利弗。
雲何菩薩觀諸乘方便。
世有三乘。
何等三。
聲聞乘。
緣覺乘。
大乘。
複有二乘。
何等二。
天乘人乘。
雲何菩薩觀聲聞乘。
佛未出世無聲聞乘。
何以故?從他聞法生於正見。
所謂聞者持戒威儀。
威儀具故戒聚具足。
戒聚具足已定聚具足。
定聚具足已慧聚具足。
慧聚具足已解脫聚具足。
解脫聚具足已解脫知見聚具足。
如是方便。
是名菩薩觀聲聞乘方便。
複次觀聲聞乘。
若善不善及不動行。
心常毀呰厭離三界。
觀一切行無常苦無我寂滅涅槃。
乃至一念不悕受生。
常懷怖懼心不甘樂。
觀陰如怨界如毒蛇。
入如空聚。
於一切趣不願受生。
若能如是開示分别。
是名菩薩觀聲聞乘方便。
雲何菩薩觀緣覺乘方便。
若緣覺出世。
觀其所行如實知之。
緣覺所行出過聲聞所有功德。
欲精進不放逸。
持戒少聞不多供養諸佛世尊給侍使令。
以中根故常有厭心。
所作衆事皆悉鮮少。
厭患愦鬧常樂遠離。
獨住空閑威儀庠序。
出入凝重安心靜默簡於人事。
能為衆生現世福田。
其心玩樂觀十二緣。
常念一法出世涅槃。
數遊禅定不從他聞自然覺了少分境界。
因緣悟道故名緣覺。
若能如是開示分别。
是名菩薩觀緣覺乘方便。
雲何菩薩觀大乘方便。
其乘無量。
今於此中當說少分。
是乘無量悉能容受。
一切衆生。
無罣礙故。
是乘增長一切善根。
令無量衆生得受用故。
是乘具足諸波羅蜜。
能随衆生心行化故。
是乘能過助道之法。
進趣無礙至道場故。
是乘平等無礙光明照於一切無量衆生悉堪受故。
是乘無畏過怯弱道。
悉能示現諸佛法故。
是乘能壞一切諸魔外道邪衆。
了十二緣。
建立佐助菩提幢故。
是乘能除一切諸邊有無斷常因緣。
諸見所起煩惱障礙。
覆蓋疑網調戲。
得佛無礙真智慧故。
是乘富足具諸珍寶。
真實不虛能益衆生。
大悲勇猛本願成就故。
是乘具足十力無畏不共之法。
相好嚴身身口意故。
如是方便。
是名菩薩觀大乘方便。
雲何菩薩觀一切法方便。
所謂若有為。
若無為。
菩薩於中善知方便。
雲何善觀有為方便。
所有身善業。
口善業意善業。
願以回向無上菩提。
是名有為方便。
若觀身口意業同菩提相。
回向菩提。
是名菩薩觀無為方便。
複次有為方便。
若能聚集五波羅蜜。
是名有為方便。
雖知般若波羅蜜其性無為。
於所聚集終無厭賤。
要欲具足諸波羅蜜。
深解善根同無漏菩提。
而猶願成一切種智。
是名菩薩無為方便。
複次有為方便。
住於無礙平等心中。
以四攝法攝取衆生。
是名有為方便。
雲何無為方便。
善解衆生無我無人無所悕求。
知四攝法同無為解脫。
而能回向一切種智。
是名無為方便。
複次有為方便。
若諸煩惱生死相續斷令不起。
所有善根助菩提者令不斷絕。
乃至不行少煩惱分。
是名有為方便。
雲何無為方便。
雖觀空無相無願。
知此三空即助道方便故能不證。
是名無為方便。
複次有為方便。
雖在三界不為三界煩惱所污。
是名有為方便。
雲何無為方便。
雖出三界不證於出。
是名無為方便。
如佛所說知諸法方便則能具足一切種智。
何以故?一切種智無量無邊。
具足正念慧方便故。
是故名為一切法方便。
舍利弗。
是名菩薩智慧所緣八方便也。
舍利弗。
是八方便能攝菩薩無盡智慧。
舍利弗。
是慧能解。
觀了善法不善法故。
是慧如箭。
善射法故。
是慧财行。
聖法現在故。
是慧真解。
斷除諸見煩惱障礙諸覆蓋故。
是慧定願。
悉能滿足本所求故。
是慧消融。
能除煩惱諸焦熱故。
是慧悅豫。
不斷法樂故。
是慧正念。
了所緣義故。
是慧安祝具三十七助道法故。
是慧得相。
如所行乘能具足故。
是慧解相。
性智照故。
是慧能度。
過諸流故。
是慧能進。
成正定決定故。
是慧正見。
具足一切諸善法故。
是慧歡喜。
堕煩惱者能拔濟故。
是慧殊勝。
得頂法故。
是慧微妙。
自然覺故。
是慧不行。
不近三世故。
是慧攝齲具一切方便故。
是慧能斷。
過諸思想故。
是慧不放逸。
舍離闇蒙故。
是慧初始。
發行一切諸善法故。
是慧能發。
具諸乘故。
是慧照明。
除無明網故。
是慧與眼。
一切衆生如其所解得明了故。
是慧無依。
過眼色故。
是慧第一義。
出真實故。
是慧無诤。
善分别故。
是慧明了。
向智門故。
是慧無荊能遍行故。
是慧不逆。
見十二緣故。
是慧解脫。
諸纏系縛悉善斷故。
是慧不雜。
離於一切障礙法故。
舍利弗。
一切衆生所有心行。
如是智慧悉能照達。
如衆生心行慧思智諸煩惱門。
如是智慧皆悉觀了。
若聲聞緣覺菩薩如來所有智慧。
是菩薩悉能遍學。
舍利弗。
是名菩薩無盡之慧。
以是無盡慧具無盡智。
說是法時。
三萬二千菩薩善根熟者,得無生法忍。
能如是知是名菩薩觀緣方便。
若菩薩所修諸法。
為助菩提安止菩提。
如是諸緣悉見滅荊而不取證為化衆生。
是名菩薩觀緣方便。
雲何觀三世方便。
若念過去己身他身。
善不善心心數法。
不善心法。
呵責毀呰善心數法。
悉以回向無上菩提。
是名菩薩觀過去方便。
若未來世心心數法。
一向專念菩提之道。
若起善心願悉回向無上菩提。
所有不善心心數法不令入心。
發如是願是名菩薩未來方便。
若現在世心心數法。
善思惟等所作諸業。
悉以回向無上菩提。
是名菩薩觀現在方便。
作如是方便。
是名菩薩觀三世方便。
複次善解三世空無所有。
若作是觀觀三世空智慧力故。
若於三世諸佛所種無量功德。
悉以回向無上菩提方便力故。
如是方便。
是名菩薩觀三世方便。
複次雖見過去盡法不至未來。
而常修善精勤不懈。
觀未來法。
雖無生出不舍精進願向菩提。
觀現在法。
雖念念滅。
其心不忘發趣菩提。
如是方便。
是名菩薩觀三世方便。
過去已滅未來未至現在不祝雖如是觀心心數法生滅散壞。
而常不舍聚集善根助菩提法。
如是方便。
是名菩薩觀三世方便。
複次若諸神通。
念過去世所作善根。
念已回向無上菩提。
念未來世未生善根。
願心所圖如意成就。
現在世中常生善根。
專念不懈回向無上菩提之道。
如是方便。
是名菩薩觀三世方便。
複次若化衆生。
念過去世所作善根助道功德。
所謂随衆生心應可化者,如其所樂悉已化訖。
若未來世所有衆生。
或須見佛及諸聖人而得度者,随形應適悉令得度。
若現在世所有衆生。
若應聞法應見神力。
亦随所應皆悉化之。
随所教化諸衆生已,即於三世成自他利。
如是之利悉為菩提具無礙智。
如是方便。
是名菩薩觀三世方便。
舍利弗。
雲何菩薩觀諸乘方便。
世有三乘。
何等三。
聲聞乘。
緣覺乘。
大乘。
複有二乘。
何等二。
天乘人乘。
雲何菩薩觀聲聞乘。
佛未出世無聲聞乘。
何以故?從他聞法生於正見。
所謂聞者持戒威儀。
威儀具故戒聚具足。
戒聚具足已定聚具足。
定聚具足已慧聚具足。
慧聚具足已解脫聚具足。
解脫聚具足已解脫知見聚具足。
如是方便。
是名菩薩觀聲聞乘方便。
複次觀聲聞乘。
若善不善及不動行。
心常毀呰厭離三界。
觀一切行無常苦無我寂滅涅槃。
乃至一念不悕受生。
常懷怖懼心不甘樂。
觀陰如怨界如毒蛇。
入如空聚。
於一切趣不願受生。
若能如是開示分别。
是名菩薩觀聲聞乘方便。
雲何菩薩觀緣覺乘方便。
若緣覺出世。
觀其所行如實知之。
緣覺所行出過聲聞所有功德。
欲精進不放逸。
持戒少聞不多供養諸佛世尊給侍使令。
以中根故常有厭心。
所作衆事皆悉鮮少。
厭患愦鬧常樂遠離。
獨住空閑威儀庠序。
出入凝重安心靜默簡於人事。
能為衆生現世福田。
其心玩樂觀十二緣。
常念一法出世涅槃。
數遊禅定不從他聞自然覺了少分境界。
因緣悟道故名緣覺。
若能如是開示分别。
是名菩薩觀緣覺乘方便。
雲何菩薩觀大乘方便。
其乘無量。
今於此中當說少分。
是乘無量悉能容受。
一切衆生。
無罣礙故。
是乘增長一切善根。
令無量衆生得受用故。
是乘具足諸波羅蜜。
能随衆生心行化故。
是乘能過助道之法。
進趣無礙至道場故。
是乘平等無礙光明照於一切無量衆生悉堪受故。
是乘無畏過怯弱道。
悉能示現諸佛法故。
是乘能壞一切諸魔外道邪衆。
了十二緣。
建立佐助菩提幢故。
是乘能除一切諸邊有無斷常因緣。
諸見所起煩惱障礙。
覆蓋疑網調戲。
得佛無礙真智慧故。
是乘富足具諸珍寶。
真實不虛能益衆生。
大悲勇猛本願成就故。
是乘具足十力無畏不共之法。
相好嚴身身口意故。
如是方便。
是名菩薩觀大乘方便。
雲何菩薩觀一切法方便。
所謂若有為。
若無為。
菩薩於中善知方便。
雲何善觀有為方便。
所有身善業。
口善業意善業。
願以回向無上菩提。
是名有為方便。
若觀身口意業同菩提相。
回向菩提。
是名菩薩觀無為方便。
複次有為方便。
若能聚集五波羅蜜。
是名有為方便。
雖知般若波羅蜜其性無為。
於所聚集終無厭賤。
要欲具足諸波羅蜜。
深解善根同無漏菩提。
而猶願成一切種智。
是名菩薩無為方便。
複次有為方便。
住於無礙平等心中。
以四攝法攝取衆生。
是名有為方便。
雲何無為方便。
善解衆生無我無人無所悕求。
知四攝法同無為解脫。
而能回向一切種智。
是名無為方便。
複次有為方便。
若諸煩惱生死相續斷令不起。
所有善根助菩提者令不斷絕。
乃至不行少煩惱分。
是名有為方便。
雲何無為方便。
雖觀空無相無願。
知此三空即助道方便故能不證。
是名無為方便。
複次有為方便。
雖在三界不為三界煩惱所污。
是名有為方便。
雲何無為方便。
雖出三界不證於出。
是名無為方便。
如佛所說知諸法方便則能具足一切種智。
何以故?一切種智無量無邊。
具足正念慧方便故。
是故名為一切法方便。
舍利弗。
是名菩薩智慧所緣八方便也。
舍利弗。
是八方便能攝菩薩無盡智慧。
舍利弗。
是慧能解。
觀了善法不善法故。
是慧如箭。
善射法故。
是慧财行。
聖法現在故。
是慧真解。
斷除諸見煩惱障礙諸覆蓋故。
是慧定願。
悉能滿足本所求故。
是慧消融。
能除煩惱諸焦熱故。
是慧悅豫。
不斷法樂故。
是慧正念。
了所緣義故。
是慧安祝具三十七助道法故。
是慧得相。
如所行乘能具足故。
是慧解相。
性智照故。
是慧能度。
過諸流故。
是慧能進。
成正定決定故。
是慧正見。
具足一切諸善法故。
是慧歡喜。
堕煩惱者能拔濟故。
是慧殊勝。
得頂法故。
是慧微妙。
自然覺故。
是慧不行。
不近三世故。
是慧攝齲具一切方便故。
是慧能斷。
過諸思想故。
是慧不放逸。
舍離闇蒙故。
是慧初始。
發行一切諸善法故。
是慧能發。
具諸乘故。
是慧照明。
除無明網故。
是慧與眼。
一切衆生如其所解得明了故。
是慧無依。
過眼色故。
是慧第一義。
出真實故。
是慧無诤。
善分别故。
是慧明了。
向智門故。
是慧無荊能遍行故。
是慧不逆。
見十二緣故。
是慧解脫。
諸纏系縛悉善斷故。
是慧不雜。
離於一切障礙法故。
舍利弗。
一切衆生所有心行。
如是智慧悉能照達。
如衆生心行慧思智諸煩惱門。
如是智慧皆悉觀了。
若聲聞緣覺菩薩如來所有智慧。
是菩薩悉能遍學。
舍利弗。
是名菩薩無盡之慧。
以是無盡慧具無盡智。
說是法時。
三萬二千菩薩善根熟者,得無生法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