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是清淨戒不惱不熱寂滅離相。
是清淨戒不斷佛種求正法故。
不斷法種不分别法性故。
不斷僧種修無為故。
舍利弗。
持淨戒者相續不斷故不荊所以者何。
凡夫戒者在所受生是故有荊人中十善盡故有荊欲界諸天福報功德盡故有荊色界諸天禅無量心盡故有荊無色界天所入諸定盡故有荊外道仙人所有諸戒退失神通盡故有荊一切聲聞學無學戒入涅槃際盡故有荊辟支佛戒無大悲心盡故有荊舍利弗。
菩薩淨戒皆無有荊何以故?於是戒中出一切戒。
如種無盡果亦無荊是菩提種不可盡故。
如來戒禁亦無有荊以是故諸大士等所持諸戒皆不可荊舍利弗。
是名菩薩修持淨戒而不可荊 爾時舍利弗語無盡意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仁已快說菩薩屍波羅蜜而不可荊唯願仁者,當說菩薩羼提波羅蜜。
如諸菩薩所得無盡羼提波羅蜜。
無盡意言:唯舍利弗。
菩薩具三十二事。
修行忍辱亦不可荊何等三十二。
斷諸結故當知是忍。
不生害故當知是忍。
無有纏故當知是忍。
無有惱故當知是忍。
無覆蔽故當知是忍。
無有瞋故當知是忍。
無忿诤故當知是忍。
無鬥訟故當知是忍。
於諸塵界心不異故當知是忍。
護自他故當知是忍。
順菩提心故當知是忍。
善思惟故當知是忍。
無二想故當知是忍。
識業報故當知是忍。
莊嚴身故當知是忍。
口演淨言故當知是忍。
心清淨故當知是忍。
心堅牢故當知是忍。
言語自在故當知是忍。
不憶想故當知是忍。
善分别心故當知是忍。
護他心故當知是忍。
修梵世行故當知是忍。
受人天報故當知是忍。
身相勝故當知是忍。
具妙梵音故當知是忍。
除諸過患故當知是忍。
斷諸荒穢故當知是忍。
斷一切不善根故當知是忍。
殺諸結賊故當知是忍。
於惱害衆生得超越故當知是忍。
具足一切佛法故當知是忍。
舍利弗。
是名菩薩三十二事修行忍辱而不可荊 舍利弗。
雲何為忍。
若見罵者默受不報。
善知音聲如響相故。
見有呵責默而受之。
善知身相如影像相故。
見有瞋者心不懷恨。
善知心法如幻相故。
忿不報忿心清淨故。
聞有稱名心不生愛不自高故。
聞不稱名心不生礙功德具足故。
若遇榮利不生喜悅善自調故。
若遇衰耗不生罣礙心寂滅故。
見有稱者心不驚動善知分别故。
見有毀者心不縮沒其心廣大故。
見有譏者其心不下善安住故。
見有譽者其心不高不傾動故。
若遇樂事心不歡逸觀有為法無常相故。
若遇苦事心不疲惱為衆生故。
世法不染不依止故。
忍受諸苦見危逼者以身伐故。
忍節節支解具足覺支故。
衆苦加身悉能堪受具佛身相故。
忍他過患善作業力故。
示現燒熱修諸苦行伏外道故。
現入諸道出過釋梵護世諸天故。
是名菩薩之忍辱也。
又畢竟忍者無有诤訟。
何以故?若見他罵我能忍者,如是忍者是觀二相非畢竟忍。
若言誰罵我者,如是忍辱是法功德非畢竟忍。
若罵眼耶。
如是忍者是觀入相非畢竟忍。
耳鼻舌身若罵意耶。
如是忍者是觀諸入非畢竟忍。
若無罵者,如是忍辱是觀無我非畢竟忍。
若知假名。
如是忍者是觀響相非畢竟忍。
彼之與我二俱無常。
如是忍者是觀無常非畢竟忍。
彼是颠倒我無颠倒。
如是忍者是觀高下非畢竟忍。
彼不勤行我是勤行。
如是忍者是觀勤懈非畢竟忍。
彼住惡道我住善道。
如是忍者是觀善惡非畢竟忍。
我忍無常不忍有常。
我能忍苦不受諸樂。
我忍無我不忍有我。
我忍不淨不忍於淨。
如是忍者,是觀有對非畢竟忍。
我忍於空不忍諸見。
我忍無相不忍諸覺。
我忍無願不忍於願。
我忍無作。
不忍於作。
我忍結盡不忍結在。
我忍於善不忍不善。
我忍出世不忍在世。
我忍無诤不忍於诤。
我忍無漏不忍於漏。
我忍白法不忍黑法。
我忍寂滅不忍生死。
如是忍者是觀相對非畢竟忍。
雲何名為畢竟忍耶。
若入空寂。
不與諸見和合不倚著空。
是諸見等亦複皆空。
如是忍者是無二相是畢竟忍。
若入無相不與諸覺和合。
不倚無相是覺皆空。
如是忍者,是無二相是畢竟忍。
若入無願不與願合。
不倚無願是願皆空。
如是忍者是無二相是畢竟忍。
若入無作不與作合。
不倚無作是作皆空。
如是忍者是無二相是畢竟忍。
若入盡結不與結合。
不倚盡結諸結皆空。
如是忍者是無二相是畢竟忍。
若入於善不與不善和合。
不倚於善不善皆空。
如是忍者,是無二相是畢竟忍。
若入出世不與世合。
不倚出世在世皆空。
如是忍者是無二相是畢竟忍。
若入無诤不與诤合。
不倚無诤是诤皆空。
如是忍者是無二相是畢竟忍。
若入無漏不與漏合。
不倚無漏諸漏皆空。
如是忍者是無二相是畢竟忍。
若入白法不與黑合。
不倚白法黑法皆空。
如是忍者是無二相是畢竟忍。
若入寂滅不與生死和合。
不倚寂滅生死皆空。
如是忍者是無二相是畢竟忍。
若性不自生不從他生不和合生。
亦無有出不可破壞。
不可壞者是不可荊如是忍者是畢竟忍。
無作非作。
無所倚著。
無分别。
無莊嚴。
無修治。
無發進。
終不造生。
若無生者是不可荊如是忍者是無生忍。
無生忍者是不出忍。
不出忍者是畢竟忍。
如是菩薩修行是忍得受記忍。
舍利弗。
是名菩薩行忍無荊說是忍時。
一切大衆贊無盡意言:善男子,善哉善哉!快說此忍。
言已即雨種種希有諸華末香塗香無數雜衣幢幡寶蓋。
以用供養於無盡意。
百千伎樂於上空中自然出聲作如是言:若有衆生欲得如來甚深忍者,聞作是說不應驚怖。
時諸華香雜衣幡蓋普遍充溢。
滿此三千大千世界爾時佛告無盡意言:善男子,汝所供養華香等物。
可自求器除去摒擋。
無盡意言:唯然世尊,我今當以神通之力即身為器。
時無盡意。
即入菩薩色身三昧。
入三昧已一切所有供養之具悉入臍中。
身界如故不增不減。
爾時衆中有一菩薩名大莊嚴。
問無盡意。
善男子,所入三昧名為何等。
而仁入已諸供養具悉入身中。
身界如故而不增減。
無盡意言:善男子,其三昧者名為一切色身三昧。
大莊嚴言:是三昧定。
頗複更有馀力勢不。
無盡意言:是三昧力。
能令身界悉受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色相。
身界如故亦無增減。
爾時衆中或有人天作是思惟。
甯可得見是定力不。
爾時佛知一切大衆人天所念。
告無盡意。
善男子,汝可示現是定神力。
時無盡意菩薩摩诃薩。
於是三昧久已通達。
是故能以一切大衆十方諸來大菩薩等佛及聖僧悉内身中。
爾時其身猶如大寶莊嚴世界。
受諸菩薩摩诃薩等所有種種莊嚴之事。
是時大衆悉自見形在無盡意菩薩身内。
時無盡意示現如是大神通已,是時大衆各還如本。
時大莊嚴菩薩摩诃薩問無盡意。
善男子,我從昔來未曾見聞如是三昧神通變化。
無盡意言:善男子,假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所有悉入我身猶無增減況於此耶。
說是無盡忍辱現大神變時。
七十六那由他天及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萬二千菩薩摩诃薩得無生法忍。
舍利弗。
是名菩薩修行忍辱而不可荊
是清淨戒不斷佛種求正法故。
不斷法種不分别法性故。
不斷僧種修無為故。
舍利弗。
持淨戒者相續不斷故不荊所以者何。
凡夫戒者在所受生是故有荊人中十善盡故有荊欲界諸天福報功德盡故有荊色界諸天禅無量心盡故有荊無色界天所入諸定盡故有荊外道仙人所有諸戒退失神通盡故有荊一切聲聞學無學戒入涅槃際盡故有荊辟支佛戒無大悲心盡故有荊舍利弗。
菩薩淨戒皆無有荊何以故?於是戒中出一切戒。
如種無盡果亦無荊是菩提種不可盡故。
如來戒禁亦無有荊以是故諸大士等所持諸戒皆不可荊舍利弗。
是名菩薩修持淨戒而不可荊 爾時舍利弗語無盡意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仁已快說菩薩屍波羅蜜而不可荊唯願仁者,當說菩薩羼提波羅蜜。
如諸菩薩所得無盡羼提波羅蜜。
無盡意言:唯舍利弗。
菩薩具三十二事。
修行忍辱亦不可荊何等三十二。
斷諸結故當知是忍。
不生害故當知是忍。
無有纏故當知是忍。
無有惱故當知是忍。
無覆蔽故當知是忍。
無有瞋故當知是忍。
無忿诤故當知是忍。
無鬥訟故當知是忍。
於諸塵界心不異故當知是忍。
護自他故當知是忍。
順菩提心故當知是忍。
善思惟故當知是忍。
無二想故當知是忍。
識業報故當知是忍。
莊嚴身故當知是忍。
口演淨言故當知是忍。
心清淨故當知是忍。
心堅牢故當知是忍。
言語自在故當知是忍。
不憶想故當知是忍。
善分别心故當知是忍。
護他心故當知是忍。
修梵世行故當知是忍。
受人天報故當知是忍。
身相勝故當知是忍。
具妙梵音故當知是忍。
除諸過患故當知是忍。
斷諸荒穢故當知是忍。
斷一切不善根故當知是忍。
殺諸結賊故當知是忍。
於惱害衆生得超越故當知是忍。
具足一切佛法故當知是忍。
舍利弗。
是名菩薩三十二事修行忍辱而不可荊 舍利弗。
雲何為忍。
若見罵者默受不報。
善知音聲如響相故。
見有呵責默而受之。
善知身相如影像相故。
見有瞋者心不懷恨。
善知心法如幻相故。
忿不報忿心清淨故。
聞有稱名心不生愛不自高故。
聞不稱名心不生礙功德具足故。
若遇榮利不生喜悅善自調故。
若遇衰耗不生罣礙心寂滅故。
見有稱者心不驚動善知分别故。
見有毀者心不縮沒其心廣大故。
見有譏者其心不下善安住故。
見有譽者其心不高不傾動故。
若遇樂事心不歡逸觀有為法無常相故。
若遇苦事心不疲惱為衆生故。
世法不染不依止故。
忍受諸苦見危逼者以身伐故。
忍節節支解具足覺支故。
衆苦加身悉能堪受具佛身相故。
忍他過患善作業力故。
示現燒熱修諸苦行伏外道故。
現入諸道出過釋梵護世諸天故。
是名菩薩之忍辱也。
又畢竟忍者無有诤訟。
何以故?若見他罵我能忍者,如是忍者是觀二相非畢竟忍。
若言誰罵我者,如是忍辱是法功德非畢竟忍。
若罵眼耶。
如是忍者是觀入相非畢竟忍。
耳鼻舌身若罵意耶。
如是忍者是觀諸入非畢竟忍。
若無罵者,如是忍辱是觀無我非畢竟忍。
若知假名。
如是忍者是觀響相非畢竟忍。
彼之與我二俱無常。
如是忍者是觀無常非畢竟忍。
彼是颠倒我無颠倒。
如是忍者是觀高下非畢竟忍。
彼不勤行我是勤行。
如是忍者是觀勤懈非畢竟忍。
彼住惡道我住善道。
如是忍者是觀善惡非畢竟忍。
我忍無常不忍有常。
我能忍苦不受諸樂。
我忍無我不忍有我。
我忍不淨不忍於淨。
如是忍者,是觀有對非畢竟忍。
我忍於空不忍諸見。
我忍無相不忍諸覺。
我忍無願不忍於願。
我忍無作。
不忍於作。
我忍結盡不忍結在。
我忍於善不忍不善。
我忍出世不忍在世。
我忍無诤不忍於诤。
我忍無漏不忍於漏。
我忍白法不忍黑法。
我忍寂滅不忍生死。
如是忍者是觀相對非畢竟忍。
雲何名為畢竟忍耶。
若入空寂。
不與諸見和合不倚著空。
是諸見等亦複皆空。
如是忍者是無二相是畢竟忍。
若入無相不與諸覺和合。
不倚無相是覺皆空。
如是忍者,是無二相是畢竟忍。
若入無願不與願合。
不倚無願是願皆空。
如是忍者是無二相是畢竟忍。
若入無作不與作合。
不倚無作是作皆空。
如是忍者是無二相是畢竟忍。
若入盡結不與結合。
不倚盡結諸結皆空。
如是忍者是無二相是畢竟忍。
若入於善不與不善和合。
不倚於善不善皆空。
如是忍者,是無二相是畢竟忍。
若入出世不與世合。
不倚出世在世皆空。
如是忍者是無二相是畢竟忍。
若入無诤不與诤合。
不倚無诤是诤皆空。
如是忍者是無二相是畢竟忍。
若入無漏不與漏合。
不倚無漏諸漏皆空。
如是忍者是無二相是畢竟忍。
若入白法不與黑合。
不倚白法黑法皆空。
如是忍者是無二相是畢竟忍。
若入寂滅不與生死和合。
不倚寂滅生死皆空。
如是忍者是無二相是畢竟忍。
若性不自生不從他生不和合生。
亦無有出不可破壞。
不可壞者是不可荊如是忍者是畢竟忍。
無作非作。
無所倚著。
無分别。
無莊嚴。
無修治。
無發進。
終不造生。
若無生者是不可荊如是忍者是無生忍。
無生忍者是不出忍。
不出忍者是畢竟忍。
如是菩薩修行是忍得受記忍。
舍利弗。
是名菩薩行忍無荊說是忍時。
一切大衆贊無盡意言:善男子,善哉善哉!快說此忍。
言已即雨種種希有諸華末香塗香無數雜衣幢幡寶蓋。
以用供養於無盡意。
百千伎樂於上空中自然出聲作如是言:若有衆生欲得如來甚深忍者,聞作是說不應驚怖。
時諸華香雜衣幡蓋普遍充溢。
滿此三千大千世界爾時佛告無盡意言:善男子,汝所供養華香等物。
可自求器除去摒擋。
無盡意言:唯然世尊,我今當以神通之力即身為器。
時無盡意。
即入菩薩色身三昧。
入三昧已一切所有供養之具悉入臍中。
身界如故不增不減。
爾時衆中有一菩薩名大莊嚴。
問無盡意。
善男子,所入三昧名為何等。
而仁入已諸供養具悉入身中。
身界如故而不增減。
無盡意言:善男子,其三昧者名為一切色身三昧。
大莊嚴言:是三昧定。
頗複更有馀力勢不。
無盡意言:是三昧力。
能令身界悉受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色相。
身界如故亦無增減。
爾時衆中或有人天作是思惟。
甯可得見是定力不。
爾時佛知一切大衆人天所念。
告無盡意。
善男子,汝可示現是定神力。
時無盡意菩薩摩诃薩。
於是三昧久已通達。
是故能以一切大衆十方諸來大菩薩等佛及聖僧悉内身中。
爾時其身猶如大寶莊嚴世界。
受諸菩薩摩诃薩等所有種種莊嚴之事。
是時大衆悉自見形在無盡意菩薩身内。
時無盡意示現如是大神通已,是時大衆各還如本。
時大莊嚴菩薩摩诃薩問無盡意。
善男子,我從昔來未曾見聞如是三昧神通變化。
無盡意言:善男子,假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所有悉入我身猶無增減況於此耶。
說是無盡忍辱現大神變時。
七十六那由他天及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萬二千菩薩摩诃薩得無生法忍。
舍利弗。
是名菩薩修行忍辱而不可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