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有我見衆生見空見。
不名正見。
如是三見亦複同見。
又衆生見命見空見。
不名正見。
如是三見亦複同見。
又有我見斷見空見。
不名正見。
如是三見亦複同見。
又有有見無見空見。
不名正見。
如是三見亦複同見。
複有四見。
佛見法見僧見空見。
是名正見。
如是四見不名空見。
善男子,若有人著如是見者,不名正見。
若不著者乃名正見。
何以故?夫正見者,見無分别平等無二。
雲何名為平等見耶。
若作是念。
凡夫法下學法為上。
如是名為非平等見。
凡夫法漏學法無漏。
凡夫法食緣覺無食。
凡夫法垢菩薩法淨。
凡夫有為佛是無為。
如是見者非平等見。
若能觀察凡夫之法乃至佛法無有差别。
乃名平等。
若能觀見凡夫法空至佛法空。
是名正見。
觀凡夫法從因緣生辟支佛法亦從緣生。
乃名正見。
若觀凡夫法寂靜菩薩法寂靜。
是名正見。
若觀凡夫法不具足。
乃至佛法亦不具足。
是名正見。
若觀我與無我無有差别無差别見。
乃名正見。
若如是見則不見於上中下法。
於一切法亦無覺觀。
是名正見。
正見者名無所見。
無所見者即是正見。
若如是見。
是人乃至不見一法一法相貌一法光明。
善男子,若如是見。
是名佛法之正見也。
說是法時。
五百比丘得阿羅漢果。
善男子,雲何正覺。
正覺者離一切覺。
覺者名為智慧方便。
觀法知法是名正覺。
觀察諸法何者是垢何者是淨。
如是觀已,都不覺知等與不等。
離一切覺是名正覺。
雲何正語。
口所出言不自焦惱亦不焦他。
不自污辱亦不污他。
不自生慢不生他慢。
不自诳惑不诳惑他。
是名正語。
複次正語凡有所說,說一切法皆悉平等。
善能分别有為之相。
是名正語。
複次正語說一切法空無相願。
無生無滅無出無沒。
是名正語。
複次正語說有為苦無常無我涅槃寂靜。
是名正語。
若有衆生說言衆生。
一切無有壽命士夫。
一切諸法從因緣生從因緣滅猶如子果。
是名正語。
淨正語者即是佛語。
是名淨正語行。
雲何正業。
正業者,若業雖能壞一切業。
亦不名業。
若業能作寂靜之因。
不垢不淨能壞煩惱不令增長。
是名正業。
知業如是猶作善業。
亦觀諸業皆悉空寂。
無有堅實是苦無樂。
是名正業。
雲何正命。
正命者,若命不妨自身他身。
不增一切諸惡煩惱非惡業活。
是名正命。
菩薩摩诃薩於諸衆生淨於正命。
以是正命願向菩提。
是名正命。
如是正命能利自他。
正精進者,勤作方便求諸善法。
欲心不息無有厭悔。
是名精進。
推求諸法平等之性。
亦不觀法等與不等。
不作非不作。
了知於如法性實性。
名正精進。
宣說正法令諸衆生離邪精進。
亦知衆生所修行行。
是名正精進。
雲何正念。
若念施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四無量心。
是名正念。
複有正念。
攝諸煩惱不令妄起。
不近一切惡魔諸業。
不堕惡道不起惡心。
常修一切正善之法。
遠離一切邪惡之法。
是名正念。
菩薩住是正念之中。
獲得正聚沙門正果。
是名正念。
雲何正定。
修行聖行知苦離集證滅修道。
是名正定。
複有正定。
觀一切法皆悉平等。
若觀我淨一切亦淨。
若觀我空一切亦空。
雖作是觀不入正位。
是名菩薩之正定也。
菩薩摩诃薩住是定中。
於一念頃得一切智。
是名正定。
說是法時。
萬六千天與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雲何菩薩淨神通行。
善男子,天眼五種。
悉能睹見十方世界。
及見十方世界諸佛。
亦見衆生出生退沒。
所見十方無有罣礙。
勝於一切聲聞緣覺及諸天人。
菩薩具足如是五事,則能了了見一切法。
是名菩薩淨天眼行。
菩薩摩诃薩得天耳通。
聞五種聲。
人聲。
非人聲。
地獄聲。
十方諸佛說法之聲。
一切衆生語言音聲。
是名菩薩淨天耳行。
雲何菩薩淨他心智行。
知他心智亦有五種。
悉知一切人天之心。
地獄餓鬼畜生等心。
知過去心。
知未來心。
知現在心。
是名菩薩淨他心智行。
複有他心智。
知是衆生是正定聚。
是邪定聚。
是不定聚。
知是衆生有貪瞋癡。
既了知已随應說法。
衆生聞已得壞煩惱。
是名菩薩淨他心智行。
雲何菩薩淨宿命智行。
了知是身從貪恚癡因緣而生。
了知是身從施戒忍精進定慧慈悲喜舍因緣而生。
了知是身具足不具足。
了知是身因無明愛及四倒生。
了知是身施因緣故具足财物及以眷屬。
如是等智。
是名菩薩淨宿命智行。
雲何菩薩淨神通行。
神通行者亦有五種。
一者示色。
二者解種種語而為說法。
三者善能了知心意識等。
四
不名正見。
如是三見亦複同見。
又衆生見命見空見。
不名正見。
如是三見亦複同見。
又有我見斷見空見。
不名正見。
如是三見亦複同見。
又有有見無見空見。
不名正見。
如是三見亦複同見。
複有四見。
佛見法見僧見空見。
是名正見。
如是四見不名空見。
善男子,若有人著如是見者,不名正見。
若不著者乃名正見。
何以故?夫正見者,見無分别平等無二。
雲何名為平等見耶。
若作是念。
凡夫法下學法為上。
如是名為非平等見。
凡夫法漏學法無漏。
凡夫法食緣覺無食。
凡夫法垢菩薩法淨。
凡夫有為佛是無為。
如是見者非平等見。
若能觀察凡夫之法乃至佛法無有差别。
乃名平等。
若能觀見凡夫法空至佛法空。
是名正見。
觀凡夫法從因緣生辟支佛法亦從緣生。
乃名正見。
若觀凡夫法寂靜菩薩法寂靜。
是名正見。
若觀凡夫法不具足。
乃至佛法亦不具足。
是名正見。
若觀我與無我無有差别無差别見。
乃名正見。
若如是見則不見於上中下法。
於一切法亦無覺觀。
是名正見。
正見者名無所見。
無所見者即是正見。
若如是見。
是人乃至不見一法一法相貌一法光明。
善男子,若如是見。
是名佛法之正見也。
說是法時。
五百比丘得阿羅漢果。
善男子,雲何正覺。
正覺者離一切覺。
覺者名為智慧方便。
觀法知法是名正覺。
觀察諸法何者是垢何者是淨。
如是觀已,都不覺知等與不等。
離一切覺是名正覺。
雲何正語。
口所出言不自焦惱亦不焦他。
不自污辱亦不污他。
不自生慢不生他慢。
不自诳惑不诳惑他。
是名正語。
複次正語凡有所說,說一切法皆悉平等。
善能分别有為之相。
是名正語。
複次正語說一切法空無相願。
無生無滅無出無沒。
是名正語。
複次正語說有為苦無常無我涅槃寂靜。
是名正語。
若有衆生說言衆生。
一切無有壽命士夫。
一切諸法從因緣生從因緣滅猶如子果。
是名正語。
淨正語者即是佛語。
是名淨正語行。
雲何正業。
正業者,若業雖能壞一切業。
亦不名業。
若業能作寂靜之因。
不垢不淨能壞煩惱不令增長。
是名正業。
知業如是猶作善業。
亦觀諸業皆悉空寂。
無有堅實是苦無樂。
是名正業。
雲何正命。
正命者,若命不妨自身他身。
不增一切諸惡煩惱非惡業活。
是名正命。
菩薩摩诃薩於諸衆生淨於正命。
以是正命願向菩提。
是名正命。
如是正命能利自他。
正精進者,勤作方便求諸善法。
欲心不息無有厭悔。
是名精進。
推求諸法平等之性。
亦不觀法等與不等。
不作非不作。
了知於如法性實性。
名正精進。
宣說正法令諸衆生離邪精進。
亦知衆生所修行行。
是名正精進。
雲何正念。
若念施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四無量心。
是名正念。
複有正念。
攝諸煩惱不令妄起。
不近一切惡魔諸業。
不堕惡道不起惡心。
常修一切正善之法。
遠離一切邪惡之法。
是名正念。
菩薩住是正念之中。
獲得正聚沙門正果。
是名正念。
雲何正定。
修行聖行知苦離集證滅修道。
是名正定。
複有正定。
觀一切法皆悉平等。
若觀我淨一切亦淨。
若觀我空一切亦空。
雖作是觀不入正位。
是名菩薩之正定也。
菩薩摩诃薩住是定中。
於一念頃得一切智。
是名正定。
說是法時。
萬六千天與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雲何菩薩淨神通行。
善男子,天眼五種。
悉能睹見十方世界。
及見十方世界諸佛。
亦見衆生出生退沒。
所見十方無有罣礙。
勝於一切聲聞緣覺及諸天人。
菩薩具足如是五事,則能了了見一切法。
是名菩薩淨天眼行。
菩薩摩诃薩得天耳通。
聞五種聲。
人聲。
非人聲。
地獄聲。
十方諸佛說法之聲。
一切衆生語言音聲。
是名菩薩淨天耳行。
雲何菩薩淨他心智行。
知他心智亦有五種。
悉知一切人天之心。
地獄餓鬼畜生等心。
知過去心。
知未來心。
知現在心。
是名菩薩淨他心智行。
複有他心智。
知是衆生是正定聚。
是邪定聚。
是不定聚。
知是衆生有貪瞋癡。
既了知已随應說法。
衆生聞已得壞煩惱。
是名菩薩淨他心智行。
雲何菩薩淨宿命智行。
了知是身從貪恚癡因緣而生。
了知是身從施戒忍精進定慧慈悲喜舍因緣而生。
了知是身具足不具足。
了知是身因無明愛及四倒生。
了知是身施因緣故具足财物及以眷屬。
如是等智。
是名菩薩淨宿命智行。
雲何菩薩淨神通行。
神通行者亦有五種。
一者示色。
二者解種種語而為說法。
三者善能了知心意識等。
四